•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探索性地了解精神科新進護理人員在工作適應歷程中 的現象分析。根據研究目的,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指引,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深 度訪談,探索精神科新進護理人員在工作適應過程中的真實生活經驗。將訪談所 得的資料依蕭等(2007)所提出的質性研究內容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呈現兩 大主軸層面(一)困阻,及(二)再生。本章節將針對精神科新進護理人員的工 作適應歷程,延伸出幾個問題於各小節中進行討論。

第一節 現實休克問題仍然存在

新進護理人員的就業能力其實未被確認就至單位服務,很難做到以病人安全 為前提的護理品質,也難讓新進人員不產生現實休克症。在本研究中,精神科新 進護理人員在適應過程中經歷了「困阻」的困境,包括「震撼」、「窒礙」及「緊 繃」等生活經驗,此結果和目前國內外大多數針對新進護理人員適應、工作壓力 及角色轉換的研究有類似的結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對象們常提及的部份是工作量的突然增加,在護生實習的 階段多是由老師挑選1-2名合適的個案,所進行的護理措施或治療活動也都是在 老師的監督或護航之下進行,對於照顧的個案未有全面性了解,一些治療計畫上 的改變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原因,有時甚至有得過且過、反正只是來實習的心態出 現;等到進入臨床需要學習獨立,一下子所需照顧的個案可能從1-2人暴增至9-10 人,在人力不足或是假日縮組的情況下,照顧的個案甚至會多至15 人,面臨的 工作壓力及所需負擔的責任頓時加重許多。國內的研究也提到新進人員感受臨床 工作與過去護生實習照顧人數比不同,常是忙而亂的感覺(黃,2004)。從學術 環境至臨床情境,護生實習時從未完整負責一位病人整體照顧或實際處理臨床護 理實務(Cantrell & Browne, 2005),又得學習與適應不一樣的臨床情境與機構文 化,當其護理技術不夠純熟,又沒有時間提供個別化和完整的護理之際,就形成

在校所學與在職所做的落差。何等人(2010)針對新進護理人員角色轉換與工作 適應歷程的研究中亦提到新進護理人員面臨到所學不足以應付現實,學校教育並 不能讓他們具備足夠的能力去負荷臨床護理工作和接踵而至的責任;同時也體認 到護生與護理人員角色的不同,護理工作繁雜且有時限性,充滿了嚴厲的考驗與 挫折,讓新進護理人員在角色的轉換上感受困難。

另一部份是學理和臨床實際狀況的差異性。許多研究結果均提出目前學校教 育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不足以準備護理學生擔任護理工作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術和 信心,以致於護生在角色轉換為護理人員之際,無法愉快地勝任職場工作(黃,

2004;陳等,2003)。黃(2004)提到幾乎所有的新進護理人員都認為,從護生 到新進護理人員身份的轉換其中有很大的差距,造成適應不良的問題原因可能 為:(一)學校的實習時數太少,工作前與臨床的銜接度不足;(二)學校課程的 安排是通才教育,進入臨床後往往固定於某一專科,所以在專業理論上仍感不足。

第二節 難以處理的狀況題

精神科護理與內外科護理在工作性質、目標設定與照護疾病的種類上有極 大的差異。內外科護理重視臨床路徑、強調成本效益,在有限的護理人力配置下,

面對各種疾病均有標準化流程可以遵循,與病患的接觸也較為短暫表淺;反觀精 神科,雖然減少了許多護理技術操作的活動,卻相對著重在技巧性之護理治療活 動,沒有一定之程序法則可以遵循,如護病關係的建立、會談評估、精神症狀觀 察、監護隔離及約束、日常生活功能的復健,以及突發狀況之處理等,與病患互 動的機會頻繁,必須兼具多重角色與功能(廖,2009)。

課室或課本上的知識大多是原則性的東西,進入臨床後除了適應常規的部 份之外,精神科新進護理人員要面對的是病情常有起伏的急性期精神科病患,病 患的症狀是動態的,可能在數小時或數天內有極大的變化出現,隨時可能要面對 暴力、挑釁、逃跑、自傷等突發行為,而這些「狀況題」的情境考驗常讓新進人

員感到困擾及挫折,衍生複雜的情緒衝突。尤其綜合醫院精神科收治的病患種類 較專科醫院複雜性高,除了不穩定的精神狀態外,亦常伴隨有內外科疾病的問 題,更加重了照護上的困難度。

Sullivan(1993)在針對兩家精神地區醫院精神科護理人員的研究中發現,精 神科護理人員在病人照護方面的工作壓力,主要是照顧有潛在性暴力傾向的病 人、處理病人的身體暴力及約束、照顧有潛在性自殺傾向的病人,以及照顧必須 一對一觀察的病人。對於困難病患的照顧(如處理操控及分化行為)、治療性關 係的界限、暴力行為的處理、突發性狀況的應對,以及保護室運用的時機點等,

多是需要立即進行當下情境的判斷及處理,在新進護理人員試用期的過程中,倚 靠的大多是機會教育,且沒有一定的標準及對錯,在本研究中都是新進人員所提 及較難以掌握,有時候甚至會想要逃避的部份。

新進人員在研究中的也提到: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與病患應對,或自覺無法 適當解決病患的問題,尤其看到病患與資深的學長姊相談甚歡、願意吐露症狀內 容,或者資深的學長姊能明確點出會談重點、明快地處理病患的問題,往往會令 新進護理人員感到更加挫折。然而,這些技巧都是從經驗中學習而得到的,並非 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再者,由於暴力事件發生於臨床自然情境,而處置的方法沒 有單一法則可循,如能針對個案之攻擊傷人與自傷、自殺之問題,依據相關理論 建立暴力行為評估內容的具體測量指標,可讓護理人員有效的評估、事先偵測防 範並及早進行處置,減少暴力行為的傷害性、增加適應性行為(謝、劉、蕭、張,

2005),不僅對於臨床護理人員有所助益,亦可避免因暴力行為衍生的醫療糾紛。

有研究對象提及曾有病患未依病房規定請假外出,在提醒該病患應遵循的方 法時被百般刁難、分化,指責該新進人員的標準和其他同仁不一,在其上班時故 意出言諷刺、擺臉色等,讓新進人員感覺挫折,往後在面對該病患時,不知該繼 續把持原則或是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敷衍態度。臨床上往往使用行為契約 試圖規範這些病患的言行,但有時卻適得其反,反而更壯大了他們的氣焰,使得

吵大鬧,行為上更難處理,也弄得病房烏煙瘴氣、工作氣氛緊張;加以病房工作 人員的態度缺乏一致性,常有因人而異的潛規則,在行為契約的執行上益顯困難。

在照顧人格違常的病患時,護理人員應該體認到這群病患缺乏病識感及對自 身不當使用防衛機轉的自省能力,照護上主要針對病患所出現的特殊行為或症狀 進行處理,如:操縱、過度依賴、過度誇張、言行之攻擊行為、再三的拖延等,

以客觀專業的態度面對病患,不因其不適當的言行所傷害或產生負向的反應,是 很重要的。因此,必須建立一友善、接受病人的治療性環境,亦即護理人員表現 出病人本身是被接受的,但其不適應行為是需要改變的態度,協助病患學習自我 控制。同時護理人員亦需省察自己對這類病人的感覺,以免使自己的情緒影響治 療性的護理措施(董,2006)。

1952年Dr. Peplau所提出的治療性人際關係觀點,一直以來被視為護病關係

的互動原則,須秉持「接納」、「不批判」以及「維持一致性」的態度,強調以病 患為中心,著重於病患的個人需要和心理需要,兩者間的關係是有時限性及階段 性的。在整個過程中,與病患應有清楚的角色界限,只協助病患自我表露,不涉 及個人隱私,對日常接觸頻繁的精神科護理人員而言,清楚護病雙方的關係,在 避免不必要的情感轉移上顯得格外重要且受重視;在精神衛生護理師的實務能力 中,亦將「保持中立與一致性之正向態度」視為治療性人際關係實務能力必備要 項之ㄧ(陳、蕭、戎、黃,2006)。

本研究中有研究對象提到,因為自己有宗教信仰及認為人人都需要被愛、被 關懷的信念下,對於不能與精神病患建立較親密的友好關係顯得較為迷惘,希望 可以像在其他病房一樣,隨時拍拍病患的肩膀、抱抱病患,對於病患所受的苦難 感覺同情及不捨,甚至在病患出院後仍想要與對方保持如朋友般的聯繫,不知道 為什麼這樣的心理及行為要被特別關注及禁止。Skovholt(2004)指出,照護者在 關懷他人與自我保護之間就如同一場人性的拔河賽,總有不斷的拉鋸戰,是人性 劇場中常見的一齣矛盾劇,而對從事助人工作的專業人員而言,其掙扎的程度又

若能夠有更多自我覺察以及反思,才能提供更完善且恰如其分的照護,同時也讓 自身獲得學習與成長。

第三節 人際的困擾

在對於如何融入單位人際的議題中,研究對象的表述會顯得有些擔心,會重 覆確認「可以說嗎」,或者是直接將所陳述對象的名字隱而不提。研究對象幾乎 都提到曾在背後被批評、聽到難聽的耳語,甚至當眾被詆毀,有些人提到這些狀 況時仍心有戚戚焉,在訪談過程中啜泣許久。新進人員們多認為單位內的學長姊 是不可忤逆、頂撞的,即使自己沒有做錯事情,被罵了也要乖乖地忍受,將「合 理的要求當成訓練,不合理的要求當成磨練」,交班時的無故刁難、高高在上不 理人的態度、難打入小圈圈成了新進護理人員難以說出的痛,而在研究對象中,

有兩人便在承受不了這種「磨練」的情況下逃離護理職場。

有新進人員指出剛開始工作時最無法適應的,除了缺乏臨床經驗、護理技術 不純熟之外,另一個癥結是與同事互動不佳,人際關係無法突破,少部分學姊有 高高在上的階級觀念,認為新進人員或是比較資淺的人員必須對他們表現出尊敬 及恭敬的態度(黃,2004)。當新進人員在互動時,會因對方表現的負向態度,

或因對方使用遷怒、比較、背後批評、拒絕、貼標籤等對待方式而產生壓力(李、

莊、陳、林,2009)。護理人員經常遭受同仁間的言語暴力,其擔心來自同事間 的暴力更甚於病人,而同仁對同仁間的攻擊更是導致工作痛苦的主要原因,有 62%的護理人員與其他護理人員或與管理者間產生衝突時會引發離職的想法 (Farrell, 1997; Landstrom, 1989)。

第四節 適應過程中需要的助力

在這段適應的過程中,新進護理人員雖然面對了一些讓人難以繼續向前的 絆腳石,但同時在這樣的生活經驗中,同時也有許多來自於外界及新進護理人員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