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症狀困擾、因應行為及生活相關 性。依前章所述之研究結果,配合研究目的,將以下討論分為一、良性前列腺增 生病患之人口學資料、症狀困擾與因應行為;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生活品 質;三、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人口學資料、症狀困擾、因應行為與生活品質之 相關性探討;四、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因應行為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五、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預測因子。

第一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人口學資料、症狀困擾與因應 行為

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基本屬性

本研究共收案93位,其平均年齡為69.98歲(標準差8.89,範圍50-86歲),

此結果與Chia-Chu Liu, et al.(2004)針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美國泌尿科協會 症狀指數,前列腺體積與疾病特定生活品質指數的關聯性研究中,平均年齡59.6 歲(標準差10.66歲,範圍40-90歲)顯較高;與林春梅(2003)比較良性前列腺肥大 患者兩種治療方式之生活品質研究中服藥組平均年齡73.79歲(標準差5.8)又顯較 低;此差異結果可能與收案納入條件及收案醫院不同有關:在 Chia-Chu Liu, et

al.(2004)的研究中,其收案年齡範圍為 40-90 歲,而本研究之收案納入條件為年

滿 50 歲以上患者,故造成本研究樣本平均年齡較高之結果;而在林春梅(2003) 的研究中,其收案醫院之主要病患身分以老年榮民為多,故其平均年紀顯較高。

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方面,林春梅(2003)的研究結果中,服藥組教育程度以 大專程度佔大多數(36%),婚姻狀態則以已婚佔大多數(79%),此結果與本研究相 似;此結果應與收案族群之年齡時代背景雷同有關。

另根據臨床內分泌及新陳代謝期刊於2006 年報告指出:過重的男性有特別 高的前列腺增生風險,為一般人之3.5倍。在其研究中,收集422位27歲到84 歲間的男性中,使用前列腺容積核磁造影的測量方式,在這男性中,有21.6%有 前列腺增生的情形,相較於沒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他們有較重的的體重及身體 質量指數。檢視本研究樣本之身體質量指數,樣本平均身高為 167.33 公分,平

均體重為68.86公斤,根據此計算其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25,已達過重之標準,

故與文獻內容符合。

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症狀困擾

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表(IPSS)由美國泌尿科協會於 1992 年發表,以分數表 示排尿症狀嚴重度;0-7 為輕度,8-19 為中度,20-35 為重度。本研究結果經統 計後,症狀嚴重度以中度佔為多數,達50.5%之多,已超過研究樣本數半數以上。

此結果與林春梅(2003)比較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兩種治療方式之生活品質研究 相較,其服藥組治療前後之平均IPSS分數皆落在症狀中度上,分別為18.6分及 12.6分,其結果類似。再回顧Chia-Chu Liu, et al.(2004)的研究,在100位收案樣 本中,症狀為中度者佔 58 人,同樣超過半數,此結果與本研究及林春梅(2003) 之研究結果亦一致。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經推斷可能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對於症狀嚴重度達中 度時,對於日常生活已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與不便,自覺已需就醫,因此前來求 診;另一可能則為,因多數被收案之病患皆已經過藥物治療,故其症狀嚴重度則 不至於達到重度。

三、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因應行為

本研究發現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所使用之因應行為,以問題為中心最多,其 次依序為尋求社會資源、自責和願想,較少逃避。整體言之,本研究顯示病人使 用問題性多於情緒性因應行為。由於目前搜尋國內外文獻,尚未發現針對良性前

列腺增生病人探討其因應行為,因此將本研究結果與其它疾病族群,且同為使用 相同因應量表為評估工具的研究結果相較,許淑蓮(2001)、Webster(1988)及 Christman(1988)針對心肌梗塞病患因應行為的探討結果近似。上述研究結果顯示,

病患無論在國內外,面對不同的疾病時,經常仍會勇敢正向面對問題並加以解決。

此結果似乎會讓醫護人員免於顧慮病人因應技巧的問題,但此結果之原因可能來 自於本研究對象之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多經藥物控制後為中度,不至於嚴重困擾生 活有關。但由於症狀困擾嚴重程度為重度者仍大有人在,因此病患之因應技巧仍 為值得注意的心理健康問題。

第二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生活品質

根據林春梅(2003)比較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兩種治療方式之生活品質之研 究結果發現:接受手術治療或口服藥物治療六個月後之生活品質及IPSS分數皆 比治療前顯著改善,接受手術治療6個月之後生活品質與口服藥物治療6個月之 後生活品質改善程度無顯著差異;Bechara, et al(2008)在比較兩種藥物對於良性 前列腺增生及下泌尿道症狀治療的試驗性研究中顯示:兩組投予不同藥物的病患 皆可在生活品質上獲得改善;由此結果得知,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在醫療上,無 論經過手術或藥物治療,皆可在生活品質上有顯著的改善。儘管如此,國內外現 仍缺乏關於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心理健康層面的相關研究,而無法得知此類病 患是否能藉由其它的壓力或情緒管理管道,而提升生活品質。

本研究採用SF-36生活品質問卷做為評估工具,其內容共含八個面向;根據 盧瑞芬等(2003)發表之台灣地區生活品質常模,將原始生活品質分數經常模轉換 後為50分正負一個標準差(10分),轉換後得分高於50分表示生活品質較好,反 之則否;分析本研究生活品質得分情形,平均得分介於46.45±12.50至53.92±9.84 分;得分最高者為活力(VT)53.92±9.84,其次為身體生理功能(PF)52.95±9.50,得 分最低者為生理功能角色受限(RP)46.45±12.50,此結果可顯示: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患活力生活品質較常模好,生理功能受限生活品質則較常模差。同時比較良性 前列腺增生病患之生活品質原始得分及盧瑞芬等(2003)發表之台灣地區生活品 質常模中65到74歲男性之八面向常模資料,如表5-1;經單一樣本t檢定(One sample t-test)計算後,可看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在身體生理功能(PF)及活力(VT) 顯著高於台灣版常模資料;而身體功能角色受限(RP)、身體疼痛(BP)及一般健康 (GH)中,則顯著低於台灣常模資料。

國內外目前仍較少以SF-36做為評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品質之工具 的研究,相較於同以SF-36為生活品質評估工具的其他族群研究,Lima, et al (2009) 在一項巴西老人慢性病的生活品質研究中,以高血壓、糖尿病及背痛為例,高血 壓及糖尿病組其得分最高的皆為社會功能(SF),最低的亦同為活力(VT);背痛組 得分最高的為情緒角色受限(RE),最低者亦同為活力(VT)。此結果與本研究結果 之最高及最低得分皆不同,甚至部分為相反;顯示了不同人種對於不同疾病及其 生活品質影響層面之差異。推測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高血壓、糖尿病及背痛患者,

皆可能受其疾病症狀特性之影響,導致其自覺精神活力下降,進而造成在活力面 向之生活品質得分較低之結果;反觀良性前列腺增生,其疾病本身之症狀雖為擾 人,但波及層面較非精神活力部分,因此造成上述結果之異同。另外,不同國家 及人種,除了可能有實際健康狀態之差異外,或許尚包括受到問卷施測方法及文 化風情不同,與對健康認知方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其差異。

表5-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SF-36原始分數與台灣版常模資料之比較 良性前列腺增生

病患SF-36原始分數 台灣版常模資料 t/p

PF 85.11↑ 80.82 2.916/.004*

RP 57.10↓ 70.76 -2.953/.004*

BP 73.45↓ 80.52 -2.815/.006*

GH 53.56↓ 58.94 -2.567/.012*

VT 72.90↑ 64.92 4.111/.000*

SF 87.23 84.92 1.169/.245

RE 79.93 77.83 .518/.606

MH 76.43 75.82 .342/.733

* p<.05,雙尾檢定。

第三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人口學資料、症狀困擾、因應 行為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

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人口學資料與症狀困擾

經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 t 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 進行統計分析後,本研究結果顯示人口學資料中之年齡、罹病時間、身高、體重 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主要經濟來源、主要照顧者、喝酒習慣、現有 疾病數及祖籍等皆與生活品質無顯著相關;而抽菸狀況在本研究中則與症狀困擾 嚴重度有顯著相關。同時研究已發現目前或過去抽煙者較易發生程度較嚴重的排 尿症狀(Joseph, et al., 2003)。

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之人口學資料與生活品質

本研究結果顯示人口學資料中之婚姻狀況、宗教信仰、主要經濟來源、主要 照顧者、喝酒習慣、罹病時間、身高及體重皆與生活品質無顯著相關。

年齡在心理健康生活品質(MH)上,發現50-59歲及大於80歲者心理健康生 活品質分數顯著大於60-69歲者。此結果與Tsai, et al(2004)一項台灣地區城市、

鄉村及島嶼社區老人的生活品質研究結果相較,Tsai, et al(2004)的研究中顯示,

60-69歲間城市組老人的心理健康生活品質得分顯著較高,因此與本研究結果不

一致。導致此結果的原因推測為本研究收案樣本數較少,尤其在50-59歲及大於 80歲的人數僅分別為12人及15人,樣本數較少之故,導致其研究結果解釋力 較低。

身高在活力生活品質(VT)上,顯示身高在160-164公分間者,活力分數顯著 高於身高在165-169公分及170-174公分者。然而搜尋目前國內外文獻,尚未發 現有相關研究指出身高與活力或生活品質的相關性,故較難以比較;僅可發現在 本研究中,身高介於160-164公分間者,有顯著較好活力生活品質。同時由於本 研究收案對象較少,欲證實身高與活力其中之相關性,尚待未來再進一步收集較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