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 產地證明書包括一份正本及三份副本如下:正
本
--
淺藍紫色第一副本--橙色
第二副本--
橙色第三副本
--
橙色(
c
) 由主管單位核發之每份產地證明書應附有編號。(d)正本與第二副本由出口商轉交給進口商,以便在港口提呈予海 關當局。第一副本則由出口會員國之主管單位留存。第三副本則 由出口商保留。產品進口後,進口當局應在證明書之第四欄證 明並於合理時間內傳回有關單位。
第八條 依原產地條例第三與第四條,最後出口會員國核發之產地證 明書,須於第八欄註明適用之條例及貨品所包含東協成份之 百分比。
第九條
產地證明書不得塗改。任何更正應將錯誤部份劃掉,然後填 寫所需正確內容。更正部份應經錯誤填寫者同意更改並由有 關當局核證。空白部份應劃掉以防任何添寫。
第十條
(
a
)產地證明書應由出口國發證當局於出口時或出口後儘速核發,只要出口產品是源自出口會員國並符合原產地規定
(
b
)在(特別)情況下,產地證明書因無心之錯誤疏忽或其他正當 原因,無法在出口時或出口後即時核發,可以補發。惟補發時 間從船期算起不得超過一年,且證明書上須證明「追溯發證須向當局出示原來產地證明書的第三副本。
報關 (
Presentation
)第十二條
產地證明書之正本與第二副本應於貨物進口時提報海關。
第十三條
產地證明書報關須注意以下期限;
(
a
) 產地證明書須自核發日起四個月內,提報進口國海關。(
b
) 若雙方無法解決爭端,則有關問題將交由資深經濟官員會 議解決。第十四條
若從出口會員國運送或郵遞之貨品,其離岸價格(
F OB
) 未超過美金三百元,則無須產地證明書,出口商僅須申報 該貨品源自出口國即可。第十五條 若產地證明書與提報海關之文件,有若干不符,但與進口 貨品相符,則不構成產地證明書之失效。
第十六條
(
a
)進口會員國對所提報文件之真實性或對所宣稱貨品原產地有所 懷疑時,可隨時要求審查核證。(
b
)上述要求須附上產地證明書,並說明理由及原因,以顯示證明 書所提供資料不正確,除非獲得審查核證。(
c
)進口會員國海關當局可暫停有關優惠關稅直至獲得審查結果。惟貨品可放行予進口商,只要貨品不屬於禁止進口類或管制進 口類或有欺騙之嫌。
(
d
)核貨當局收到要求審查核證,應即刻進行並於三個月內通知對 方審查結果。第十七條
(a)產地證明申請書及所有相關文件自核發日起,由核發當局保管 之期限應不少於二年。
(b)在進口會員國要求之下,核貨當局應提供可資證明產地證明書 有效性方面之資料。
(
c
) 會員國間之溝通僅限於產地證明書之有效性查證,且應保 密。第十八條
所有或部份貨品出口至所指定會員國之目的地改變時,在 貨品抵達之前或之後,應遵守以下規定:
(
a
)若貨品已在指定進口會員國向海關當局報關,在進口商書面申 請下,海關當局應在產地證明書上批註,正本交還進口商,第 二副本應交還核發當局。(b)若運送目的地在運送途中更改,出口商應以書面附上產地證明 書來申請核發新的產地證明書。
第十九條 為執行原產地條例第五(c)條規定,當貨品運送經過一個 或多個非東協國家,應向進口會員國當局提呈以下文件:
(a) 由出口會員國核發的完整提單(Bill of Lading)
(
b
) 出口會員國核發之產地證明書。(
c
) 貨品原始商業發票副本一份。(
d
) 其他能證明符合原產地規定第五(c
)(1
)(2
)及(3
) 規定所要求之輔助文件。第二十條
(
a
)在他國展示之貨品,於展示期間或之後銷售而進口至會員會仍 可享有共同有效優惠關稅之利益,條件是該貨品須符合原產地 規定,並獲得進口會員國政府對下列事項:(
1
) 該貨品是從出口會員國運送到展出國家。(
2
) 該貨品是由出口商銷售或轉移予進口會員國之進口商。(3)該貨品是在商展展示期間或之後原封不動地立即運轉至進 口會員國。
(b)為了履行上述規定,產地證明書須提報進口會員國有關政府當 局。註明展示會名稱及地址。為鑑定貨品之產出國及展出時無 任何更改,可要求由展示國核發產地證明書及附加其他在第廿
條(
c
)所指定之文件。(
c
) 條例(a
)適用於任何貿易、農產或手工藝品之商展或在專 門出售外國貨品之商店所展示陳列之貨品。對欺騙行為採取之行動 (
Action Against Fraudulent Acts
) 第廿一條(
a
)當懷疑產地證明書涉及欺騙行為時,相關政府應合作並對涉案 人士採取法律行動。(
b
) 每一會員國有責任針對欺騙行為提供法律制裁。爭端解決 (Settlement of Disputes)
第廿十二條
(
a
)若在決定貨品原產地、數量及其他事情方面發生爭議,進口與 出口會員國政府當局應互相協商解決爭端,解決結果應通知其 他會員國。(b)若貨品通過一個或數個非東協國家符合原產地規定第五(C)
條,則產地.證明書之報關寬限期可延長至六個月。
(c) 若基於「意外」、不可抗力或其他合理原因超過出口商所能控制 之範圍內,產地證明書超過有效期限才提報進口會員國有關單 位,該證明書仍應被接受。
(d)在任何情況下,若貨物於產地證明耆有效期限前抵關,該證明 書即使於有效期限後才提呈,亦應被接受。
陸、結語
一、 東協自由貿易區之原產地規定,係指而貨品來自
ASEAN
會員國均適用CEPT
原產地規定,由於ASEAN
各會員國除 越南、寮國柬甫寨等三國是WTO
觀察員外,其餘均是WTO
會員國,因此亦必須遵循
WTO
原產地規則協定,惟綜觀ASEAN
原產地規定基本上還算合理尚無特殊之規定。
二、 東協自由貿易區之原產地規定是否符合
1986
年9
月20
日有關優惠關稅原産地規定之共同宣言所揭櫫「實現世界貿易的更進 一步自由化」、「強化GATT
功能」的目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三、 因為原產地的規定極為廣泛,改變的新法令會使原產地 認證變得更為複雜,不利於出口商。生產涉及許多國家或地區,必須 謹慎,否則便會被懷疑違規轉運,海關如果無法判定何者為最重要的 製程,或兩個製程同樣重要,則最後完成重要製程的國家就會被認定 為原產地。如果從事多國生產製造,就要了解最重要的製程是在何國,
如果兩國同樣重要,就要選定最終生產製造的國家。
我國進口貨品原產地之認定規定與實務
一、 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之目的:
進口貨品原產地之認定,係為確認貨品確實生產或製造之國別,
茲以我國目前貿易之狀況而言,其目的大略如下:
(一) 是否符合進口地區限制之貨品:我國目前對某些貨品仍有 進口地區之限制,例如小汽車限向北美及歐洲(東歐除 外)地區進口,火雞肉、鴨肉限向美國地區進口,椰子限 向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三國進口,並應依照配額辦理等。
(二) 是否係屬進口配額國家之貨品:例如我國於入會前,給予 日本、韓國、澳洲等九個國家所生產之小汽車不同數量的進 口配額。
(三) 是否屬於准許進口之貨品:目前我國對大陸產製之貨品,
仍有許多項目並未開放進口,因此對於進口之貨品當然應 注意是否屬於未開放之大陸貨品,尤其是來自鄰近國家如 香港、東南亞、日本、韓國等之貨品,海關通常都會特別加 以注意與防範。
(四) 是否屬於適用我國優惠關稅稅率之國家:我國目前對我國 友好或相互適用海關第二欄優惠稅率國家之貨品給予優惠 稅率,對不友好或相對未給予我國優惠稅率之國家,海關 則適用第一欄較高之稅率。
(五) 是否屬於簽署自由貿易區內產製之貨品:自由貿易區不論 係雙邊或多邊簽署之國家,對區內產製之貨品,締約國均 相互給予對方特別優惠之關稅或完全免稅,則進口貨品是 否屬自由貿易區所產製,關係自然重要,例如
NAFTA
、東 協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優惠關稅方案協議等,目前我國雖 尚未與他國簽署類似自由貿易區協定(目前我國與馬其頓 正在洽商中),但未來仍有實現之可能。(六) 對於貨品本身之商業價值,可藉由原產地之認定而獲得保
障
:
例如自香港報運進口產地為法國製造之化粧品,是否 確屬法國(
巴黎)
製造,皮鞋是否確屬義大利所生產,手錶 是否確屬瑞士產製、藉由原產地之認定,不但確認了該進 口貨品之價值,國內的消費者相對也獲得了保障。(七) 貿易統計之需要
:
原產地經過確認後,政府於統計或出版 貿易資料時才能正確無誤。二、 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之法令依據:
經濟部(本局)與財政部(關政司)於八十三年間參照
GATT
京都公約之規定訂定「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標準」(
以下簡稱認定 標準)
,並由兩部會銜於八十三年九月三十日公布,八十四年一 月一日起實施。不過在此要說明,在八十七年五月六日行政院發 布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三十三 條條文之前,海關對大陸物品之認定並非依據「進口貨品原產地 認定標準」,而係依據上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三十三 條:「本條例所稱大陸地區物品,係指在大陸地區生產、製造、加 工、發行或製作等之物品。物品本身或內外包裝有大陸地區之標 誌者,推定為大陸地區物品。大陸地區物品之鑑定,由財政部關 稅總局會同有關機關辦理」。上開細則第三十三條修正後,財政 部於八十七年九月十八日以台財關字第八七○六三九一七一號 通函關稅總局有關大陸物品之認定改依「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標 準」之有關規定辦理,並規定關稅總局原訂之「海關對進口貨物 疑似大陸物品驗放處理要點」應停止適用,該局原有之「大陸物 品鑑定委員會」應即解散。三、 現行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之組織:
關稅總局原設有「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疑義案件審議小組」,自 大陸物品之認定改依「進口貨品原產地認定標準」後,該局依認 定標準第五條之規定:「進口貨品原產地由進口地關稅局認定,
認定有疑義時,由進口地關稅局報請財政部關稅總局會同有關 機關及學者專家會商」,已於八十八年正式設立「進口貨品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