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齋 補充講義
班級: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臺灣文學著名作家簡介
作 家 重要成就 代表作
1.
1.奠立臺灣新文學的反抗精神、寫實風格,人稱
( )、( )。
2.畢生處在日人統治之下,而堅持用漢文寫作。
3.小說家、詩人。
1.短篇小說:一桿
「稱仔」、鬥熱鬧。
2.新詩:南國哀歌、
覺悟下的犧牲。
2.
1.戒嚴時期,不畏白色恐怖,獨資創辦臺灣文藝 雜誌,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
2.受限於殖民教育,只能以日文寫作。
3.小說家、文學運動家。
1.長篇小說:亞細亞 的孤兒。
2.短篇小說:陳大 人。
3.
1.師法胡適,致力於臺灣新文學運動,以致臺灣 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臺灣文學界等文,掀起新 舊文學論戰。
2.小說家、文學運動家,人稱(
)。
短篇小說:買彩票。
4.
1.信奉社會主義,文學為其社會運動的延伸,富 鬥爭意識、批判精神,與賴和一脈相承。
2.日治時期、戒嚴時期數度成為政治犯,被捕入 獄,人稱( )。
1.中 篇 小 說 : 送 報 伕、鵝媽媽出嫁。
2.短篇小說:壓不扁 的玫瑰(春光關不 住)。
5.
1.日治時代戰爭期間最活躍的小說家。
2.其作品善於挖掘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富浪 漫、
1.短篇小說:植有木 瓜樹的小鎮(日 文)。
6. 抒情氣息,與當時盛行的寫實風格判然有別。 2.歷史小說:杜甫在 長安(中文)。
7.
1.日治時代臺灣文學成熟期最有才華的小說家。
2.作品大都取材自農村,能以冷靜、客觀的手法,
真實反映農民生活。
3.因捲入政治風暴而下落不明。
短篇小說:牛車。
8. 1.以文學為終身志業,貧病交迫,仍筆耕不輟, 1.長篇小說:笠山農
人稱( )。
2.作品植基於生活體驗,具自傳色彩,能傳達生 命的感動。
場。
2.中篇小說:夾竹 桃。
3.短篇小說:同姓之 婚。
4.散文:做田、我的 書齋、草坡上。
9.
1.戰後才開始學習中文,並投入文學創作與文學 運動,獎掖後進不遺餘力。
2.戰後作品最豐厚的本土作家,臺灣「大河小 說」的開拓者。
1.大河小說:濁流三 部曲、臺灣人三部 曲。
2.長篇小說:魯冰 花。
10.
1.成功跨越語言障礙的「日治時期作家」,日 文、中文皆運用自如。
2.主張「以臺灣為中心」寫出來的作品,即是臺 灣文學,並以此建構臺灣文學理論,撰寫臺灣第 一部文學史:臺灣文學史綱。
3.小說創作帶浪漫主義傾向。
1.文學理論:臺灣文 學史綱。
2.小說:西拉雅族的 末裔。
二、 古今名人書齋名錄
人 物 書齋名 含 意
劉禹錫 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來。
陸游 取師曠所言:「老而學者,如執燭之明」之語,意為活到 老,學到老。
歸有光
命名為「項脊」,有兩層意義:一是紀念先祖,因歸有 光的九世祖歸道隆曾居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縣)項脊 涇;二是取其「短窄」的意思,表示書房小如「項脊」
(頸項跟背脊相連之處)。
蒲松齡
蒲氏一生坎坷,屢試不第,晚年借別人談故事為素材,
在書屋中寫作二十餘年,寫成聊齋誌異,書屋也因此得 名。
康熙皇帝 張玉書等人奉旨編撰的佩文韻府,書名由此而來。
劉鶚 劉鶚生平嗜古成癡,人稱「竭其力之所至,不以營田 宅,治生產,惟古器物是求」。所蒐集千年古董,因歷
經滄桑而殘缺不全,仍然視若珍寶。書齋名表達了甘心 一輩子與這些文物為伴的志向。
梁啟超 語出莊子人間世,形容內心為國家前途憂慮焦灼,欲飲 冰以鎮之意。
魯迅 當時魯迅被誣衊為「學匪」,因此魯迅以此名書屋,回 擊那些批評他的文人。
梁實秋 抗戰時疏散到重慶北碚時,和朋友吳景超、龔業雅夫婦 合資買了一幢房子,因沒有門牌,郵遞不便,梁實秋便 以業雅的名字名之為雅舍。
三、 課文結構表
我 的 書 齋
人 與 自 然 合 一
說理 書齋之於文人的意義 每個文人都有一個書齋 沒有書齋將不能安寧
記事 沒有書齋
原因 生活空間狹小
經濟困窘,連書桌都沒有
狀況
外在:室內陰暗
餐桌搖擺不定難以書寫 內在:靈感駭跑
記事
發現完美書 齋
並非解決經濟問題
抒情
發現木瓜樹蔭下是最好的書齋 書齋之美
外在:視野廣闊空氣清新
內在:與浩然之氣相往來與自然成 一整體
記事 心境寬闊自有無所不在的書齋
象徵 作者的人生 觀
現實總有挫折 木瓜樹被颱風吹折 樂觀進取克服
困難 懷抱希望有將領有書齋
四、 形近字辨析
一 齋 ㄓㄞ 祭祀前潔淨身心。如:「齋沐」。
指素食。如:「吃齋」。
佛教稱過午不食。如:「齋時」。
居住的房屋;商店的店號。如:「書齋」。
齏 ㄐㄧ 調味用的細碎辛辣食物或菜末。
細碎。如:「齏粉」、「齏骨粉身」。
齎 ㄐㄧ
贈送;給與。如:「齎盜糧」。
攜帶;執持。如:「齎錢」。
懷抱。如:「齎志以歿」、「齎恨」。
二
蠕 ㄖㄨˊ 蟲類緩慢爬行。如:「蠕動」。
濡 ㄖㄨˊ
浸溼;沾溼。如:「濡筆」。
習染;感染。如:「 耳濡目染 」。
緩慢。如:「濡滯」。
柔順;隱忍。如:「濡忍」。
嚅 ㄖㄨˊ 欲言又止的樣子。如:「囁嚅」。
諂媚陪笑的樣子。如:「嚅唲」。
孺 ㄖㄨˊ 幼兒。如:「婦孺」、「 孺子可教 」。
親睦。如:「兄弟既具,和樂且孺。」(詩經小雅常棣)
懦 ㄋㄨㄛˋ 怯弱。如:「懦弱」、「懦夫」、「懦鈍」。
柔軟。如:「水形懦,故人多溺。」(韓非子內儲說上)
三
羸 ㄌㄟˊ 瘦弱。如:「羸馬」、「羸弱」。
疲憊。如:「羸兵」、「羸憊」。
贏 ㄧㄥˊ
獲得。如:「贏得」。
勝利。如:「輸贏」。
盈滿;充裕。如:「贏餘」。
擔負。如:「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荀子議兵)
嬴 ㄧㄥˊ 姓氏。如:「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