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古今悅讀一百第16回實力評量(教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古今悅讀一百第16回實力評量(教用)"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6 分,共 24 分)

( B )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異的是:

(A)我「鑾」輿返咸陽/層「巒」疊嶂 (B)雨過「淖」濘沒鞍膝/桂「棹」兮蘭槳 (C)「薺」菜花俗呼野菜花/光風「霽」月 (D)同志乏「儔」,才人罕遇/觥「籌」交錯

*(A)ㄌㄨㄢˊ。馬致遠〈漢宮秋〉/ㄌㄨㄢˊ (B)ㄋㄠˋ。屠隆〈在京與友人〉/ㄓㄠˋ。蘇軾〈赤

壁賦〉 (C)ㄐㄧˋ。周作人〈故鄉的野菜〉/ㄐㄧˋ (D)ㄔㄡˊ。沈光文〈東吟社序〉/ㄔㄡˊ。

歐陽脩〈醉翁亭記〉。

( C ) 2. 下列文意分析,敘述有誤的是:

(A)「荷擔人歸黃檨圃,催租客到綠槐村」描寫農民正挑著收割的稻子回去,官方便急 著派員前來徵稅的情景

(B)「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意謂人們在春天時喜歡佩戴薺花,薺花的繁華美麗使 桃花、李花也相形見絀

(C)「燕市帶面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描述策馬 馳騁,縱情自適的情景

(D)「黃槿樹下換成一家野狗,俱仰臉望著你,既不吠,也不搖尾」藉狗來寫人與人之 間關係疏離、情感淡漠

*(A)語譯:農夫們挑著整擔收割的稻子,回到種有熟黃芒果的園圃中,催納賦稅的官吏,已經到種

滿綠槐樹的村莊中來收取賦稅。陳肇興〈春田四詠.穫稻〉 (B)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C)以策 馬馳騁後兩鼻孔黑如煙突,呈現京城空氣汙染嚴重。語譯:在京城街市上戴著面罩,騎著黃馬,

風起時塵土飛揚在大街小巷。回家下了馬,兩個鼻孔像煙囪一樣黑。屠隆〈在京與友人〉 (D)朱 天心〈古都〉。

( D ) 3. 蝴蝶自古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常作為吟詩作詞的素材,下列提及蝴蝶的詩句,其詩境 與「思鄉情懷」有關的選項是:

(A)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B)大江橫抱武昌斜,鸚鵡洲前萬戶家。畫舸春眠朝未足,夢為蝴蝶也尋花  (C)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D)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

*(A)寫兒童追逐蝴蝶,蝴蝶飛入油菜花中的情景。語譯: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向遠方延伸,樹

上的花朵已經飄落但樹葉還不夠茂密。兒童急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牠們卻飛入金黃色油菜花叢 中,再也找不到了。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B)借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來表明女詩人願化為美麗 的蝴蝶,即使在夢裡也要尋覓美麗的花朵。語譯:長江攔腰斜抱著武昌,鸚鵡洲前有萬戶人家。

在春光中睡於華麗的遊船裡,到了清晨尚覺未飽足,夢裡變成蝴蝶依然在尋覓著花朵。魚玄機

〈江行〉 (C)寫蝴蝶在花叢穿梭飛舞和蜻蜓點水徐飛之狀,詩人並以惜春之情觀賞風光景物。語 譯:蝴蝶在花叢深處穿梭往來,蜻蜓在水面徐緩輕飛掠點水面。我要對春光傳話:請和蝴蝶、蜻 蜓一起流動運轉。讓我能片刻玩賞,不要違背我的心意啊。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 (D)表達惜 春及思鄉之情。語譯:逝去的流水和凋謝的花朵是兩件最無情的事,在送走春天後我路過古代楚 國的邊界。夢中(按:蝴蝶夢典出《莊子.齊物論》,此將不真實的夢境稱為蝴蝶夢)的家園遠 在萬里之外,月夜裡三更時分杜鵑在樹枝上發出「不如歸去」的啼叫聲。崔塗〈春夕旅懷〉。

( A ) 4.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較為適當的是:

(A)沈光文漂流來臺後,幸遇聲氣相投之士,共同結社吟詠,實為樂事 (B)人要明白潔身自好的道理,學習沐猴而冠的精神,才不會誤入歧途

(C)在朋友遭遇艱困時,我們應該湔雪前恥,適時給予援救,助其脫困 (D)我們未經事先商量,就異口同聲說要看同一部電影,真是和而不同

*(A)「聲氣相投」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 (B)「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

帶,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後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也用以譏諷人虛有其表,沒有才 能而竊據名位。此處可改為「堅忍不拔」、「高風亮節」等 (C)「湔雪前恥」洗刷以往的恥辱。

此處可改為「雪中送炭」 (D)「和而不同」指內心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此處可改為

「不謀而合」、「心有靈犀」。

二、閱讀題組(每題 9 分,共 36 分)

◎閱讀下文,回答5~6題: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

  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冏時執權,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 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手,愴然曰:「吾亦 與子採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 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然府以其輒 去,除吏名。

  翰任心自適,不求當世。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 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性至孝,遭母憂,哀毀過禮。

(《晉書.張翰傳》)

【語譯】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張翰有清高的才能,善於寫作文章,為人又縱情任 性不拘於俗,當時人認為他有阮籍的風度,因此給他「江東步兵」的稱號。……

  齊王司馬冏徵召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掾。可是司馬冏當時掌政權,張翰告訴同郡的好友顧榮說:「現 今天下紛擾不已,災禍戰亂沒有停止過。名聲遠播四海的人,想要退出官場實在是很困難。我本 來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的人,對現實局勢沒有抱持期望。你要妥善且明智地來思慮 防患未然和謀 慮未來。」顧榮握住他的手,哀傷地說:「我也想跟你一起採南山的蕨草,飲用三江的清水。」

張翰一日因見秋風起,想到故鄉吳郡的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可貴的是能夠順適自己 的心志,怎麼能夠受名位爵祿束縛而跑到千里之外來當官呢?」於是棄官命人駕車還鄉。……不 久,齊王司馬冏兵敗,張翰得免於災禍,世人都認為他的棄官是能掌握事情發展的形勢。然而官 府因為張翰是私自離開職位,就免除了他的公職。

  張翰順適自己的心志,不追求在當世的顯赫名聲。有人問他說:「你可以一時縱情自適,難道你沒 想過百年之後的名聲是怎樣嗎?」張翰回答說:「給我百年之後的名聲,還不如現在給我一杯 酒。」當時人都認為他的心胸曠達非常可貴。他的天性至為孝順,遭逢母親去世時,因過於悲傷 哀痛,以致身形瘦損,超過禮制。

( D ) 5. 「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張翰興發的感觸最主要為:

(A)懷才不遇之感 (B)奸佞專權之憤

(C)生活困窘之悲 (D)思念故鄉之情

*(D)吳郡為張翰的故鄉,且由下文「遂命駕而歸」,可知他因見秋風起,而想到故鄉的菰菜、蓴羹、

鱸魚膾,最後決定棄官還鄉。

( C ) 6.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適當的是:

(A)時人稱張翰「江東步兵」,是因他當時擔任此官職 (B)張翰勉勵顧榮既有四海之名,就該有承擔天下之志 (C)張翰認為身後名不足貴,人生在世當追求縱情自適 (D)全文旨在肯定張翰在亂世之中仍能盡忠於國的精神

*(A)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而張翰因才能清高,善於寫作文章,且為人又縱情任性

不拘於俗,時人認為他有阮籍的風度,因此給他「江東步兵」的稱號 (B)張翰勸告顧榮,認為當 時天下紛擾不已,災禍戰亂頻仍,名聲遠播四海的人,想要退出官場實在很困難,希望顧榮能有 防患未然、謀慮未來的明達睿智 (C)由張翰言:「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

及「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可判斷 (D)旨在說明張翰於亂世中能明察時局,急流勇退,

呈現曠達的態度。

◎閱讀下文,回答7~8題: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問於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為之決。 陳軫適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陳軫對曰:「王聞夫越人莊舄乎?」王

60605S-R 16-1

16

搭配主題:故鄉土地(第76~80回)

(2)

曰:「不聞。」曰:「越人莊舄仕楚執珪,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 珪,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 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今臣雖棄逐之楚,豈能無秦聲哉!」惠王曰:「善。今韓魏相 攻,期年不解,或謂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決,願子為子主計之餘,為寡人計

之。」 (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

注釋:執珪:戰國時楚國最高的爵位。珪,ㄍㄨㄟ,古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

【語譯】韓國和魏國交戰,整整一年不能解除。秦惠王打算讓他們和解,問左右近臣的意見。左右近臣 有的說和解有利,有的說不和解有利,秦惠王無法為此事作出決斷。陳軫正好回到秦國,秦惠王 說:「你離開我到楚國後,還會想念我這個國君嗎?」陳軫回答說:「國君聽過越國人莊舄的事 嗎?」惠王說:「沒聽過。」陳軫說:「越國人莊舄在楚國作大官,不久生病了。楚王問說:

『莊舄原本是越國一個地位低下的人,如今在楚國作大官,富貴了,也不知想不想念越國?』中 謝大夫回答說:『人會不會思念故鄉,可以從生病時觀察得出來。假如他思念越國,病中呻吟就 會是越國的腔調,若不思念越國就會是楚國的聲調。』楚王派人去探聽,莊舄還是發出越國的腔 調。如今我雖然被遺棄跑到楚國,難道會忘了秦國的腔調嗎?」秦惠王說:「很好。現在韓國和 魏國交戰,一整年都沒有解除,有的人對我說讓他們和解有利,有的說不讓他們和解有利,我無 法作出決斷,希望你為你的國君出謀獻策之餘,也替我出個主意。」

( A ) 7. 陳軫向秦惠王引述莊舄一事,其意在:

(A)表明自己心繫故國(B)怪罪秦惠王不懂惜才

(C)抱怨自己淪為放逐之臣 (D)說明自己與莊舄均受楚王重用

*(A)莊舄病中呻吟聲有越國腔調,表示其心繫故國。陳軫以此表明自己亦心懷故國,故「雖棄逐之

楚,豈能無秦聲」。

( B ) 8. 關於秦惠王言論的分析,適當的是:

(A)「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一言,乃在責備陳軫忘恩負義

(B)由秦惠王回應「善」可知,其對陳軫以「莊舄思歸」一事表達心意,頗感滿意 (C)「願子為子主計之餘,為寡人計之」乃動之以情,希望陳軫回歸故國,勿事二君 (D)由「寡人不能決」判斷,秦惠王乃優柔寡斷、心猿意馬之昏君

*(A)此言乃在測試陳軫對秦國的忠誠程度 (C)希望陳軫為楚君出謀獻策之餘,也能替秦惠王出主意

(D)僅能得知秦惠王對於是否解救韓魏膠著的交戰狀況,頗為憂心,拿不定主意。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 CDE ) 9. 下列各組「 」內的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百姓競「策」蹇驢╱「策」扶老以流憩

(B)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狼奔豕「突」

(C)天下紛紛,禍難未「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D)狂奔盡氣,流汗至「踵」╱墨子兼愛,摩頂放「踵」

(E)初為顏思齊「問津」,繼為荷蘭人竊據╱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A)鞭打、驅使。屠隆〈在京與友人〉/扶、拄。陶淵明〈歸去來辭〉 (B)煙囪。屠隆〈在京與友 人〉╱奔竄 (C)停止。房玄齡等編《晉書.張翰傳》╱停止。《詩經.鄭風.風雨》 (D)腳後跟。

屠隆〈在京與友人〉╱腳後跟。《孟子.盡心上》 (E)尋訪、訪求。沈光文〈東吟社序〉╱尋訪、

訪求。陶淵明〈桃花源記〉。

( 全 ) 10. 屠隆〈在京與友人〉:「此時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絕勝長安騎馬衝泥也」,認為

與三五好友散步於沙上,勝過在長安城騎馬衝泥,呈現出兩相比較後的優劣,下列文 句亦有藉比較作出價值判斷或優劣選擇的是:

(A)禮,與其奢也,寧儉

(B)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C)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D)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 (E)(桀溺曰)「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A)以比較的方式說明禮儀的本質。語譯:禮儀,與其追求形式上的隆重,寧可儉約。《論語.八

佾》 (B)乃張翰欲順適自己心志,不追求當世顯赫名聲之心聲。語譯:給我百年之後的名聲,還 不如現在給我一杯酒。房玄齡等編《晉書.張翰傳》 (C)晉平公想學習,但又擔心自己已衰老,

因此師曠勸諫晉平公即使年老而學都勝過未學,不要因年老而放棄學習,有比較後判斷優劣之意。

語譯: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點燃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相比,哪一個更好 呢。劉向《說苑.建本》 (D)漢王劉邦表示較量力道不如運用智慧。語譯:漢王笑著辭謝說:

「我寧可較量智謀,而不採取武力。」項王仍命令壯士出來挑戰。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E)比較辟人之士與辟世之士,認為應追隨辟世之士而非辟人之士。語譯:(桀溺說)「而且你與 其追隨孔丘那種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從像我這種避世的隱士好呢!」《論語.微子》。

( ABCD ) 11. 馬致遠〈漢宮秋〉:「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

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寫王昭君出塞和番,下列以女子為描寫對象的作品,配對正 確的是:

(A)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西施

(B)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花木蘭

(C)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霑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楊貴妃

(D)逆旅門開夜正中,美人慧眼識英雄,絲蘿喬木終身願,不附越公附衛公

─紅拂女

(E)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貂蟬

*(A)由「吳宮」、「效顰」、「浣紗」等可判斷所詠為西施。西施曾在溪邊漂洗棉紗,相傳其家鄉

東村有位貌醜女子,因見西施「捧心而顰(皺眉)」的樣子很美,也有樣學樣,結果反而更醜。

當時,越王句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曾獻上美女西施等人迷惑夫差,後吳國因而被句踐所滅,故 由句踐、夫差等人物可知時代背景為吳越爭霸時。語譯:一代絕色美女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吳宮 裡空自想念兒時家鄉。別取笑東村仿效西施捧心而皺眉的女子,她到老都還能安然地在溪邊漂洗 棉紗。曹雪芹〈五美吟.西施〉 (B)由「彎弓征戰作男兒」可判斷所詠為花木蘭。「拂雲堆」指 木蘭征戰所到的邊遠地方。明妃雖指王昭君,但此處是言花木蘭以昭君至塞外和親來期許自己能 為國奉獻。語譯:花木蘭彎起長弓去參戰,把自己當作男子漢。在夢中,她曾像平凡女子那樣對 鏡梳妝。有好幾次她想回到故鄉,便再拿起酒杯,在拂雲堆上遙敬王昭君,以昭君至塞外和親來 期許自己能為國奉獻。杜牧〈題木蘭廟〉 (C)由「馬嵬坡」可知是楊貴妃。語譯:在馬嵬坡這一 片泥土中,再也看不見那美麗的容顏,只有她慘死的地方還留在那裡。君臣們彼此默默地互看著,

傷心得流下眼淚,把衣襟都沾溼了。只好任隨著車馬,慢慢地朝東邊的長安城門走去。白居易

〈長恨歌〉 (D)指紅拂女不願依附越公楊素,而選擇私奔李靖,展現其慧眼識英雄的洞見。語譯:

半夜打開客舍門,門外有位慧眼識英雄的美人,她說自己有如菟絲女蘿需攀附喬木而生,故想託 付終身給對方,她不想依靠越公楊素,而想歸附衛公李靖。曾笑雲〈紅拂敲戶〉 (E)應為「陳圓 圓」。「鼎湖」指皇帝駕崩,此指明思宗(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之事,「玉關」即玉門關,此 處借指山海關。吳三桂投降滿清後,引清兵入山海關協助擊敗李自成。清兵入京後為安撫百姓,

為明思宗夫婦發喪。詩人諷刺此皆肇始於吳三桂為歌妓陳圓圓而震怒發兵。語譯:君王當年離開 了人間,將軍破敵收京打開了山海關。全軍痛哭披上素衣喪服,哪知道將軍衝冠一怒是為了紅顏 美人。吳偉業〈圓圓曲〉。

( ACE ) 12. 下列詩句,均用了張翰「蓴羹鱸膾」的典故,選出敘述適當的選項:

(甲)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乙)逢秋不擬同張翰,為憶鱸魚卻歎嗟。

(丙)扁舟繫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

(丁)休說鱸魚堪膾,盡□風、季鷹歸未。

(戊)無情水、都不管,共□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蓴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A)(甲)(戊)皆為送別之作

(B)(乙)(丙)皆是「先果後因」的因果句 (C)(丙)(丁)皆有不欲離開所在地之意 (D)(甲)(丁)皆以楚辭體寫作

(E)(丁)(戊)的□處皆可填入「西」字

*(A)(甲)有「此去」一詞,(戊)出現「送歸船」,可知主題皆與送別有關 (B)(乙)反用典故,不願逢

秋便思鄉,並非因果句;(丙)「不忍去」之因是「鱸魚」,二句為先果後因的因果句 (C)(丙)詩人 16-2

(3)

秋日乘舟遊吳江,因鱸魚鮮美滋味而表現出對吳江的流連之情;(丁)張翰(字季鷹)見秋風起,因 此想念家鄉吳中美味的鱸魚,便棄官回鄉。但此處詞人言「休說」此事,是因自己不願為圖一己 之私,而置國家大事不顧 (D)(甲)為唐詩,(丁)為長短句的形式,是宋詞,楚辭體則多使用「兮」、

「些」等語助詞 (E)由(戊)選項中的「秋晚」及其他選項皆出現「秋風」,可知結合此典故的背 景季節為秋天,故□處可填入「西」字。

各作品出處:(甲)蘇轍〈送顏復赴闕〉 (乙)羅鄴〈趁職單于留別闕下知己〉 (丙)陳堯佐〈吳 江〉 (丁)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戊)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60605S-R 16-3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明文”sk的對應“密文”,Dectry'是“明文”運算所對應的“密文”運算。這就是說,“密文” 同態運算輸入若干個“密文”sk',輸出一個新的“密文”m'。 3)該“明文”運算是“深度有限的”。(比如,不超過100000個“明文”相加) 4)因此,該“明文”運算所對應的“密文”同態運算也是“深度有限的”。(比如,不超 過100000個“密文”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