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二第三單元上分裂與融合-魏晉南北朝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二第三單元上分裂與融合-魏晉南北朝一"

Copied!
4
0
0

Teks penuh

(1)

國二 第三單元 上 分裂與融合-魏晉南北朝

一、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發展

漢獻帝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以武力統一北方,勢力最大 南方則有劉備、孫權等勢力

西元208年-曹操揮軍南下,欲統一中國,爆發「赤壁之戰」

結果- 曹操兵敗,劉備和孫權趁機擴張勢力,各據一方

曹魏-

1. 曹丕篡東漢稱帝,據黃河流域一帶 2. 定都- 洛陽,建國號- 魏

蜀漢-

1. 劉備據四川一帶

2. 沿用漢的國號,史稱- 蜀漢

孫吳-

1. 孫權立足於長江中下游 2. 國號- 吳

滅國順序:

蜀 → 魏 → 吳

*曹魏被權臣司馬炎所篡

*司馬炎(晉武帝)改國號為- 晉 史稱- 西晉

南下滅吳,統一天下

二、兩晉與十六國 西晉

晉武帝- 大封宗室為王,諸王擁兵自重

晉惠帝- 八王之亂爆發 → 西晉元氣大傷,境內胡人趁機叛亂

晉懷帝永嘉五年- 匈奴攻陷洛陽、俘虜皇帝,史稱永嘉之禍,西晉滅亡

(2)

東晉

1. 繼位者- 永嘉之禍後,司馬睿在南方即位,是為晉元帝 2. 定都- 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五胡十六國

1. 北方出現許多胡、漢新政權,形成五胡十六國的局面 2. 五胡只徙居中國境內的匈奴、鮮卑、羯、氐、羌

三、南北朝 北朝

↗ 東魏 → 北齊 北魏

↘ 西魏 → 北周(統一北方)

南朝

宋 → 齊 → 梁 → 陳

(劉裕篡東晉)

隋朝統一天下

1. 北周外戚楊堅稱帝

2. 改國號- 隨 , 是為隋文帝

3. 後派兵滅陳,結束永嘉之禍以來的分裂局面

(3)

國二 第三單元 下 分裂與融合-魏晉南北朝

二、魏晉南北朝的社會與經濟

(一)講究身分的世族社會

1.兩漢以來:重視儒家的經學,形成經學傳家,累世為官的世家大族 2.曹魏開始實施九品官人法

→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3.強調門當戶對

4.擁有大批土地,並享有減稅與免負擔勞役的特權 (二)北方:胡漢的民族融合

改漢姓、禁說胡語、改穿漢服、胡漢通婚

漢化政策的影響:

1. 部分鮮卑貴族不滿,導致北魏政權分裂 2. 影響日後隋唐文化的多元面貌

(三)南方:長江流域的開發

魏晉南北朝魏中國經濟重心轉移的關鍵

1. 移民- 東漢末年以來,因北方戰亂頻繁,許多人移民至長江流域 2. 定都- 孫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朝皆立國於長江流域

三、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思想

(一)佛教與道教-

道教-

1.源自中國巫術與神仙傳說

2.東漢張角的太平到、張陵的五斗米道(天師道)

3.以治病消災為傳教手段,魏晉南北朝時期,吸收老莊思想,一度成為北魏 國教

佛教-

1. 起源天竺(今印度),西漢末年自西域傳入

2. 東漢興建佛寺,翻譯佛經(上層階級的信仰)

3.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與梁武帝等統治者的支持,佛教傳遍布漸 廣

(4)

(二)清談與玄學

清談-

1. 魏晉以來,儒家經學研究趨於繁瑣僵化,士人尋求簡化、自由的學風 2. 政治動盪不安,士人為避禍,不願討論世俗事務,清談風氣興起

玄學-

清談以三學為主(老子、莊子、易經),促成玄學的發展 竹林七賢:清談風氣下,部分士人出現消極頹廢的人生觀。

他們魏反抗禮教而刻意放縱,但也注意到追求自然與心靈的解放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第二篇 臺灣的 歷史上 第一章 史前臺灣與原住 民族文化 第二篇 臺灣的 歷史上 第二章 大航海時代各方 勢力的競逐.. 第二篇 臺灣的 歷史上 第二章 大航海時代各方

老師請同學上臺報告有關《三國演義》的介紹,但竟然 只有一位同學的報告內容正確,請問是誰呢? A魏無羨:這是一部描述東漢初年,以蜀漢為正統的俠 義章回小說,為四史之一 B藍忘機:為中國長篇小說,其中的故事七實三虛,而 「空城計」乃稗官野史。故事曲折精彩,以對仗句作 章回標題 C周子舒:作者是羅本,文中重要的人物有曹操、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