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有明天
如果還有明天
文/臺中榮總不分科住院醫師 劉栗安文/臺中榮總不分科住院醫師 劉栗安 在四月中還未來到安寧病房學習之前,我想像這裡一定充滿著哀傷氣息、
所有的治療都暫停、目標是給病人臨終 前的最大舒適度及最後的陪伴。然而實 際來安寧病房的這兩週時間,我發現這 裡不完全是個充滿悲傷氣氛的地方,在 臨終陪伴的同時,我們會鼓勵病人及家 屬表達出有沒有遺憾尚未完成,或是感 謝還沒有說出口,也因此增添了許多溫 馨的故事。在安寧病房也有一些特別的 互動,例如藉由做手模的過程讓病人及 家屬創造回憶、表達對彼此的愛,以及 留下能讓家屬懷念的紀念品。
給予病人生理方面的舒適度之外,
安寧團隊也積極照顧病人及家屬的心理 靈性層面,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病人,對 於面對死亡可能還沒做好準備。有時候 也可以看到他們對陪病者—常常是媽 媽—的態度不耐煩,但我反過來思考,
如果是我自己遇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 情況,我會怎麼面對?我能面對嗎?看 到同齡朋友一個個在衝事業,我卻只能 在病床上度過我最後的人生,想必一定 會越想越心煩,自然會遷怒於周遭的 人。在安寧病房的晨會交班與個案討論 會中,和其他病房不一樣的地方是有社
工師、藝術治療師或諮商心理師的介 入,可以聽到每個家庭的故事,知道他 們在生病前的人生、家屬照顧上的困難 以及目前他們的心理情緒問題。在傾聽 病人情緒的同時,其實有時候更需要照 顧的是家屬的情緒,他們成為垃圾桶,
卻沒有人成為他們的垃圾桶,有時候這 壓力也是很大的。藉由團隊的幫助下,
讓家屬有一個情緒上的宣洩,同時也分 擔他們的壓力,這對家屬來說至關重 要。
這半個月中,無論是主治醫師、學 長姐或是護理師、其他職類人員都讓我 學習到很多。因為這裡醫療處置的思維 模式主要是讓病人舒適,因此和之前顧 過的普通病房差距甚大,尤其在這裡學 習到止痛藥的調整。除此之外,因為這 裡的老師、護理師都對於如何告知壞消 息十分熟悉,在這裡也藉機學到了溝通 技巧並兼顧病人及家屬的情緒。這需要 很長時間的練習,但在這邊觀摩兩週 後,之後在面對類似的情形,相信能更 得心應手。
在結束兩週安寧病房的學習後,覺 得安寧團隊的每位學長姐都好溫暖。之 前在一般病房時,有時候會覺得病人的
26
杏林
杏林春暖
態度或是不適只是小題大作,但在這裡 每位團隊人員會去思考病人或家屬這麼 做的背後動機是什麼、病人之前有什麼 故事、或是病人真正的問題點在哪,並 盡量給予傾聽及相對應的解決方式。有 一個病人是胃癌合併腸阻塞的病人,做 了全胃切除手術。有一次家屬建議醫院 餐的內容對於胃切除的病人不友善(纖 維太多)。一開始我聽到的時候會覺得 應該只是病人及家屬的無理取鬧,但後 來深度了解後,發現是病人腸阻塞的問 題又變嚴重了,所以吃什麼吐什麼,自 然會聯想到最近吃的食物,病人及家屬 的態度也在解釋後緩和下來。在一次因 緣際會下和病人一
起打了麻將,病人 十分有耐心的教導 什麼都不會的我,
藉由這次機會,讓 我跟他的對話從平 常 查 房 的 制 式 問 題,到可以和他交 流平常的習慣,更 加認識他的個性、
興趣以及與家人的 互動關係,這是讓
我很快樂也很難忘的經驗。在把病人從 一個冷冰冰的人變得溫暖的同時,我們 在病人心中也變成有溫度的人。我也期 許自己以後在面對每一個病人時,要懂 得去傾聽病人背後的故事,常常在忙碌 中我們可能會變得不耐煩,但我要時刻 提醒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人。最後,
我想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平常就要學 習 去 表 達 感 謝、 表 達 愛, 因 為 生 命 無 常,我們都不會知道什麼時候說的再 見,會是真的再見。「如果還有明天,
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
要 怎 麼 說 再 見。」
---
薛 岳《如 果 還 有 明天》▲ 空閒時間陪伴病人打麻將合照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