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彭詩穎老師編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彭詩穎老師編製"

Copied!
18
0
0

Teks penuh

(1)

國一甲之小說一把罩

姓名: 座號:

一、中國古典小說演變

◆緣起──「小說」一詞始見(   )。

《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所謂街談巷語、道聽塗說之所造 也。」

◆流變──1.中國小說,唐代以前多零星記事。

2.唐傳奇稍具規模,(   )以後章回小說產生。

3.《四庫全書》將筆記小說錄於(   )部,但不錄章回體。

時 代 名 目 性 質 作家、作品舉例

先秦 子部小說

「小說」即「小語」,也就 是 無 關 乎 大 道 的 「 街 談 巷 語,道聽塗說」。

九流十家中的「 」。屬思想家 的作品,文學價值偏低,如《燕丹子》。

漢魏六朝 ( )

零星記事,無具體描繪,缺 乏 完 整 結 構 的 文 言 短 篇 小 說。

1.志怪類:

(1)張華《博物志》

(2)干寶《(   )》

2.志人類(軼事小說):

(1)劉義慶《世說新語》

(2)葛洪《西京雜記》

(   )

具 完 整 結 構 的 文 言 短 篇 小 說 。 肇 名 於 裴 鉶 的 小 說 集

《傳奇》。

1.神怪類:

(1)陳玄祐〈離魂記〉

(2)沈既濟〈枕中記〉

2愛情類:

(1)元稹〈會真記〉(鶯鶯傳)

(2)陳鴻〈長恨歌傳〉

3.豪俠類:

(1)袁郊〈紅線傳〉

(2)杜光庭〈虬髯客〉

傳奇 文言短篇小說。

平話( )

說書人的劇本。有短篇與長 篇,短篇以白話為主,長篇 則以淺近文言間雜白話。

(1)短篇:〈錯斬崔寧〉

(2)長篇:

①《五代史平話》

②《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③《大宋宣和遺事》

④《全相三國志平話》

元、明 ( ) 長篇小說,多為白話。 1 施耐庵《 》 2 羅貫中《 》

(2)

(文白夾雜)

3 吳承恩《 》 4 笑笑生《 》

(清初李漁譽以上四本為小說界四大奇書)

明、清 擬話本

白話短篇小說。文人模擬的 話本,不用於說書,而用於 案頭閱讀。

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恆言》

凌濛初「二拍」:《拍案驚奇》初刻、二 刻等

抱甕老人《今古奇觀》(「三言二拍」精 選集)

( ) 長篇小說,多為白話。 1 吳敬梓《 》 2 曹雪芹《 》

筆記小說 文言短篇小說。

1 蒲松齡《 》(內容志 怪,但手法近似唐人傳奇)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內容、手法皆純 志怪)

袁枚《子不語》

二、魏晉南北朝小說──筆記小說

形 式 短篇文言文。即以筆記形式創作的小說,文字簡潔、篇幅短小。

志人小說

定義 記載士大夫文人軼聞遺事的小說。

淵源 東漢以後,士大夫喜歡品評人物;至魏晉,清談之風大盛,於 是記言、助談之書便隨之興起。

影響 成為後世許多文學作品的取材對象。

代表作 裴啟《語林》、劉義慶(   )

志怪小說

定義 記敘神仙鬼怪故事、誇示歷史傳聞的小說。

淵源

1.當時佛道思想傳布、神仙方術之說盛行。

2.人民在困苦的環境下,把強烈的反抗意志和對理想的追求,

通過大膽的幻想,借助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現出來。

影響 故事奇異而荒誕不經,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如小說、戲 劇常吸收其中的故事加以鋪衍、創變。

代表作 曹丕(   )、干寶(   )、劉義慶( 

)、王嘉( 拾遺記 )、張華( 博物志 )

(一)作者

劉義慶

時代 彭城人(東晉-南朝宋)

(3)

生平 1.生性簡樸恬淡,雅好文學;為官清廉,謙虛謹慎。

2.為避免捲入皇室權力鬥爭,招聚文士,寄情文史,編撰書籍。

作品 編有《世說新語》、《幽明錄》等

()世說新語

異 稱 原名《(   )》,梁陳以後,或稱《(   )》。「世說新語」

之名最早見於唐‧劉知幾《史通》一書。

篇 卷

分三卷,共三十六門。

以「孔門四科」(   )、(   )、(   )、(   )為首四 篇。

作 者 (   )招集文士所編。

註 解 南朝( 梁 )( 劉孝標 )作注。

內 容

東漢末年至東晉末年二百年間名士的言行軼事。

記錄當時不同類型人物的狂放不羈、荒淫凶殘、詼諧幽默、哲理智慧與嘉言懿 行。

文 字 簡約清麗,受(   )影響,反映當時清談風格。

特 色 1.為魏晉玄學清談的產物,口語(   )的(   )小說。

價 值

1.為中國記敘軼聞雋語的(   )小說代表,也是後世小品文的典範。

2.書中善用對比、譬喻、誇張等文學技巧,不僅留下許多名言佳句,其人物事跡易 多為後世戲曲小說所引用、取材。

()典出《世說新語》的成語

成 語 釋義與典故

1

釋義:「難為兄,難為弟」的略語。本指才德相當,難分高下的兄弟。後多指彼 此共患難或處於同樣困境的人。

典故:出自〈德行〉篇。陳元方與陳季方的兒子談論自己父親的功德,難以分出 高下,於是一起去問他們的祖父陳太丘。太丘說:「論起功德來,元方難 以說是哥哥,季方難以說是弟弟,實在是沒有高下之分。」

2

釋義:年少時很聰明懂事,長大後不一定會有成就。了了,聰明懂事的樣子。

典故:出自〈言語〉篇。孔融十歲時,去拜訪司隸校尉李元禮,因為引用了孔子 曾向老子(李耳)問禮的典故,說自己和李元禮也有親戚關係,讓大家覺 得很驚奇。稍晚太中大夫陳煒來了,大家便把孔融所說的話告訴他,陳煒 卻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卻未必出色。」孔融就回答說:「想必 您小時候是聰明伶俐的了!」陳煒聽了,非常不好意思。

3 釋義:江淮地區炎熱,水牛畏熱,見月亮以為是太陽,便喘起氣來。比喻見到曾 備受困擾或害怕的類似事物而產生疑懼。

典故:出自〈言語〉篇。滿奮平日怕風,有一天在晉武帝的座席上,看到北面的

(4)

窗子以琉璃作成,雖然實際上密不通風,但看起來卻疏漏得很,因此滿奮 露出為難的神色。晉武帝取笑他,滿奮只好說:「我就像是江淮間的水牛 一樣,見到月亮便喘息不止。」

4

釋義:比喻懷念故國或感時憂國的悲憤心情。

典故:出自〈言語〉篇。晉室南渡後的達官名士,有次相邀於新亭宴飲時,因感 於山河變色,眾人皆相視流淚,只有丞相王導說應共同出力報效國家,不 應如楚囚般相對哭泣。

5 釋義:形容處境窘迫,無計可施。

典故:同上。

6

釋義:比喻虛弱早衰的體質,多用作自謙之詞。

典故:出自〈言語〉篇。顧悅和簡文帝同歲,而頭髮卻早已變白了。簡文帝說:

「你的頭髮為什麼會先變白呢?」顧悅回答說:「我就像蒲柳的體質,未 到秋天便開始衰落了;而陛下則如松柏的體質,經受霜寒卻越發茂 啊!」

7

釋義: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典故:出自〈文學〉篇。魏文帝曹丕命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內完成一首詩,若無法 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果然在七步之內便作詩一首:「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文帝聽了露出慚愧的神色。

8 釋義:形容運思敏捷、極有才氣。

典故:同上。

9

釋義:本義是指能開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今多指故意做出新奇的舉動。

典故:出自〈文學〉篇。晉朝郭象、向秀解釋《莊子‧逍遙遊》之義,當世無人 能及。其後,支道林在洛陽白馬寺講解〈逍遙遊〉,卻能開創新意,有與 眾不同的說法。

1 0

釋義:丟到地上,會發出金石撞擊的清脆聲音。形容文辭優美,聲調鏗鏘。也可 用來形容說話內容堅實有加。

典故:出自〈文學〉篇。晉朝孫綽寫好〈遊天台山賦〉,出示給范啟看,並說:

「您試著把這篇賦擲在地上,會發出像是金、石一樣的樂聲。」

1 1

釋義:指當女婿,或指稱女婿。

典故:出自〈雅量〉篇。東晉時,太傅郗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物色女婿。得知消 息的王家子弟紛紛修飾容貌以求表現,只有王羲之一個人若無其事地露出 腹部,臥於東床,態度從容。使者將這情形回報後,郗鑒經過察訪,得知 此人為王羲之,便將女兒嫁給他。

1 2

釋義:指重要幕僚或關係親近的人。

典故:出自〈雅量〉篇。桓溫和郗超商量剷除朝中異己之事,奏章擬好之後,當 晚同榻而眠;隔日請謝安及王坦之進來看奏章時,郗超還在桓溫的帳內。

(5)

王坦之覺得奏章上的人太多了,桓溫欲修改時,郗超不知不覺在帳內悄聲 和桓溫說話。此時謝安含笑說道:「郗先生可算是入幕之賓了。」

1 3

釋義:本指感覺自己鄙俗,容貌舉止不如別人俊秀瀟灑。後泛指相形之下,慚愧 自己不如別人。

典故:出自〈容止〉篇。王濟是衛玠的舅父,才識高明,有文雅的風度儀態。但 是他每次見到衛玠,就慨嘆說:「有衛玠在,就好像有珍珠美玉在我身 旁,讓我自覺形容醜陋。」

1 4

釋義: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寫文章。

典故:出自〈容止〉篇。魏武帝將接見匈奴的使臣,自以為身材矮小,不足以雄 長四夷,就使崔季珪相代,自己持刀侍立在他的座旁。

1 5

釋義:生長在大戶人家而有教養的未婚女子。閨,女子的臥室。閨秀,指有才德 的女子。

典故:出自〈賢媛〉篇。謝玄極尊重他的姊姊謝道韞,可是張玄也常常稱讚他的 妹妹,想要和道韞媲美。有一位叫做濟尼的人,同時與謝、張二家交往,

有人問他二女優劣,答:「王夫人(道韞)神情開朗,有竹林賢士的風 氣;顧家媳婦(張玄之妹)心地高節,自是閨房之秀。」

1 6

釋義: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

典故:出自〈排調〉篇。顧愷之每次吃甘蔗總是從甘蔗的尾端先吃,再順著吃到 甘蔗根。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從甘蔗根先吃?他笑著說:「甘蔗根比甘蔗 尾甜。我從甘蔗尾吃起,越吃越甜,是漸漸達到好境界啊!」

1 7

釋義:也作「枕石漱流」,以山石為枕頭,用溪水漱口。形容隱居山林。枕,枕 靠。漱,漱口。

典故:出自〈排調〉篇。孫楚年輕時想要隱居山林,他要告訴王濟說「我將枕石 漱流」,卻誤說成「我將枕流漱石」。王濟說:「清流不是可枕的東西,

山石也不能用以漱口啊。」孫楚說:「所以要頭枕清流,是想清洗我的耳 朵;所以要用山石漱口,是想要磨利我的口齒。」這一則記孫楚話說錯 了,還能將錯就錯,說出一番清高絕倫的道理。

1 8

釋義:言語凌厲,盛氣凌人的樣子。

典故:出自〈排調〉篇。有一次桓玄與殷仲堪等人比賽舉出最危險的事。桓玄 說:「拿著矛頭洗米,拿著劍頭煮飯。」殷仲堪說:「百歲老先生攀爬枯 樹枝。」顧愷之說:「小嬰兒躺在水井上。」殷仲堪有一個部屬,在旁插 嘴說道:「盲人騎著瞎馬,在漆黑的夜裡走在懸崖邊。」殷仲堪因瞎了一 眼,聽見這話頗不高興,說了句「咄咄逼人」來斥責部屬說話傷人。

1 9

釋義:比喻退隱後又出來做官,或失敗後重新站起來。

典故:出自〈排調〉篇。東晉謝安年輕時曾出仕,後因病辭官,隱居在會稽的東 山,朝廷屢次徵召他出仕,都不為所動。直到四十歲時,他才又入朝,擔 任桓溫司馬,後又升為宰相,官位較隱居之前更加顯赫。

(6)

2 0

釋義:比喻用空想、空話安慰自己或別人。

典故:出自〈假譎〉篇。曹操行軍時迷路,見士卒口渴難耐,就下令說:「前面 有梅林,結了很多又甘又酸的梅子,可以解渴。」士卒聽了都流出口水,

忘了口渴,曹操大軍才能順利到達水源。

2 1

釋義:用手在空中寫「咄咄怪事」(令人感到驚奇不解的事)四個字。今借指失 意時藉以宣洩憤慨與不解情緒的舉動。咄咄,感嘆聲、驚怪聲。

典故:出自〈黜免〉篇。殷浩被罷黜以後,整天常在空中寫字。揚州的官吏和民 眾,有尊崇他的德義而追隨他的,暗中窺看,見他只寫「咄咄怪事」四個 字罷了。

雅量:指心胸開闊、度量恢宏,有能包容萬物的氣度。/容止:指莊嚴的儀容和舉止。/賢媛:多才而有善 行的女子。/排調:音ㄆㄞˊ ㄊㄧㄠˊ。嘲笑戲弄。排,通「俳」。/假譎:假意欺騙。譎,權詐;欺騙。

()延伸閱讀

(一)管寧割席 〔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 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語譯: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中翻土種菜,看到地上翻出一小片黃金,管寧依然揮動鋤頭把金 子看得跟瓦片石塊沒什麼兩樣,華歆撿起金子看了看才把它扔掉。又有一次,兩個人一同坐在 席子上讀書,有人乘一輛豪華的馬車從門前經過,管寧依舊讀書,華歆放下書本出去觀看。管 寧割開席子跟華歆分開坐,同時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說明:一個人的心志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管寧性恬靜,不為外物所動,一生聚徒講學,

雖朝廷屢次徵召,皆辭不就。而華歆有仕宦之志,其後官至太尉。管寧割席絕交固然寓有規勸 之意,但二人志趣之不同亦可由此看出。

(二)坦腹東床 〔雅量〕

郗太尉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ㄩˋ)郗信(使者):「君往東廂,

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 床上坦腹食,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語譯:郗太尉在京口時,派一個學生送信給王丞相(王導),請他在子姪中挑選一名給自己當 女婿。丞相對使者說:「請你到東廂房裡,隨意選一個吧。」學生回去,向郗太尉稟告:「王 家幾位公子都值得讚美,聽說有人來選女婿,全都故作莊重起來,只有一位公子在東邊床上露 出肚子吃東西,好像沒聽到這件事似的。」郗太尉說:「就是這個人好。」派人去詢問,原來 是逸少,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析評:坦腹而坐,捧餅而食,皆不是優雅的姿態,但卻不失男兒本色。王家眾多年輕人都才貌 俊秀,唯獨此郎真率過人,郗公選為女婿,可謂見識超卓。

(三)小時了了 〔言語〕

(7)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才清稱,及中表 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 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 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煒後至,人以其語語之。煒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 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煒大踧踖。

語譯: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膺在洛陽很有名氣,擔任司隸校尉的官職,

凡是到他家門求見的人,都必須是才智出眾,聲譽清高,或是內外親戚,才能由守門人通報傳 達;孔融到了李膺家門口,對門吏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經門吏通報後,孔融入內坐到 李膺的前面。李膺問他說:「你和我有甚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仲尼 和您的祖先伯陽,有師生的關係;所以我和您可說是累世之交了!」李膺和賓客聽了,沒有不 感到驚奇的。稍後太中大夫陳煒也來了,大家便把孔融所說的話告訴他,陳煒卻說:「小時候 聰明伶俐,長大了卻未必出色。」孔融就回答說:「想必您小時候是聰明伶俐的了!」陳煒聽 了,非常不好意思。

說明:本則記孔融巧答李膺與陳煒的故事。孔融對李膺之問,援用孔子曾問禮於老聃的典故,

將自己和李膺拉上了通家世好的關係;而對陳煒之語,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收到明揚 暗抑的效果,這在十歲的幼童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後漢書‧孔融傳》說他「幼有異 才」,確非溢美之辭。

(四)何晏面如敷粉 〔容止〕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文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噉(ㄉㄢˋ),大汗出,

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語譯:何晏儀容俊美,面色極為白淨,魏文帝懷疑他搽了粉;正當炎夏,就賜了一碗熱湯餅給 他。他吃了以後,出了滿臉大汗,便用朱紅色的衣服擦拭,顏色反而更加白晳光亮。

說明:此則寓有真金不怕火煉之意。「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一句用詞精妙──魏文帝期望 何晏擦臉之後會變黑,卻反而更加白亮,而且還和朱衣相互映照,面裡透紅,更增其美。

(五)長安日遠 〔夙慧①〕

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②來,元帝問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 何以致泣,具以東渡④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 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注釋:①夙慧:小兒早熟,有如從前生帶來的智慧。②長安:今陜西西安,為西漢故都。③洛 下:即洛陽,為西晉故都。④東渡:西晉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晉室由洛陽遷往江東,元 帝司馬睿渡江即位。

說明:晉明帝只有幾歲大的時候,坐在元帝的膝上,正好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詢問洛陽的消 息,不禁流下淚來。明帝問他為甚麼要哭,他就把東渡以後的心境全告訴明帝,同時問明帝說:

「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一個遠?」答道:「太陽遠。從來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明顯可 知。」元帝覺得他很奇特;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宴會的時候,就把這種感覺告訴大家,並且又

(8)

重新問他一次。他竟答道:「太陽近!」元帝驚訝得變了臉色,說:「你怎麼跟昨天說的不一 樣呢?」答道:「抬起頭來看得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啊。」

析評:此則講述晉明帝年幼聰穎的故事,但其中寓有沉痛的感慨。對於長安與太陽哪一個比較 遠的問題,明帝第一次回答是要寬慰元帝思念故國的心情(因為元帝問了洛下消息後,潸然流 涕),第二次在群臣面前回答「不見長安」,既表示故國難返的哀痛,也有警醒群臣忠勤國事、

以收復故都的用心。

(六)許允婦德 〔賢媛〕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 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範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桓 果語許云:「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

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①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②,卿有其幾?」婦曰:

「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注釋:①裾:音ㄐㄩ。衣之後襟,上衣、長袍的背後部分。②婦有四德:指婦德(婦人應具有 的美德)、婦言(妥善的辭令)、婦容(端莊柔順的容儀)、婦功(婦女的工作。指舊時的紡 織、刺繡、縫紉等)。《後漢˙列女傳》:「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 婦言。」

語譯:許允的新娘,是阮衛尉的女兒,阮德如的妹妹,長相異常醜陋。所以行過夫妻交拜禮後,

許允就不再進入新房去理睬她,家人對此事相當擔憂。這時恰好許允有客人來訪,新娘就讓婢 女去看看是誰,回來答道:「是桓郎。」桓郎,就是桓範。新娘說:「不要擔憂了,桓郎一定 會勸他進來的。」桓範果然對許允說:「阮家既然把醜女嫁給您,必定別有用意,您應該仔細 體察。」許允就回到新房裡。但他一看到新娘,馬上又要出去。新娘心想他這次出去,絕不會 再進來理睬她,就捉緊他的衣襟讓他停住。許允就對她說:「婦女應具備四種美德,您有了幾 種呢?」新娘說:「我所缺乏的只是美貌而已。然而士人應具備百種品行,您有了幾種呢?」

許允說:「全都具備了。」新娘說:「那百種品行以美德為第一,您卻喜好美色、不好美德,

怎能說全都具備呢?」許允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二人互相敬重起來。

說明:從這則故事中,我們了解許允妻阮氏是一位既有自知之明,又具識人之才的賢女。因為 自知,她不避諱自己的容貌之醜,而肯定自己的才德,「新婦所乏唯容爾」是多麼莊嚴可敬的 宣言啊!緊接著她順口引用《毛詩》鄭玄箋注「士有百行」之言,也足以表明她的學養深厚,

才思敏銳。因為知人,所以她相信桓範,也接納了知過能改的新郎。

(七)陶侃母訓 〔賢媛〕

陶侃少時,作魚梁吏,嘗以一坩鮓②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 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以增吾憂也!」

注釋:①坩(ㄍㄢ):盛物的陶器,如缸、罈之類。②鮓(ㄓㄚˇ):經過加工以便於儲藏的 醃魚等食品。

語譯:陶侃年輕時,擔任監管人民堰水取魚的魚梁吏,曾經用一罐醃魚孝敬母親。他母親把醃

(9)

魚封好交給使者,並回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卻拿公物來孝敬我!不但對我沒好處,反會 增加我的憂慮啊!」

說明:寫陶母公私分明,唯恐兒子陷入貪贓枉法的流沙中,因而嚴責其子。

(八)才女無奈嫁王郎 〔賢媛〕

王凝之謝夫人①既往王氏,大薄②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悅。太傅慰釋③之曰:「王 郎,逸少④之子,人身⑤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

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釋:①謝夫人:謝道韞。②薄:輕視。③慰釋:安慰勸解。④逸少:王羲之。⑤人身:指人 材、人品。

語譯:王凝之的妻子謝夫人嫁到王家後,很看不起自己的丈夫。回娘家作客時,心裡非常不高 興。太傅謝安便勸慰她說:「你的丈夫王凝之,乃是王逸少之子,人才也不差,你為何如此憾 恨不已?」謝夫人回答說:「王氏一門,叔父輩中,有阿大(謝尚)、中郎(謝奕);諸堂兄 弟中,則有封(謝韶)、胡(謝朗)、遏(謝玄)、末(謝淵),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好男子。

沒想到天地之間,竟有王郎這種人物!」

說明:據《晉書‧王羲之傳》,王凝之歷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人品不算壞,但他 迷信五斗米道,當妖賊孫恩攻會稽時,他竟不派兵防備,反而依賴鬼兵相助,因此城陷而死。

由此看來,謝夫人一過門就輕視他,倒也是頗具遠見。

(九)雪夜訪戴  〔任誕①〕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②〈招 隱〉詩③,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ㄕㄢˋ),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ㄒㄧㄡˇ)方至,造門 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任誕)

注釋:①任誕:任性放縱,不拘禮法。 ②左思:字太沖,西晉臨淄人(今屬山東)人。出身 寒微,仕途不得意。善文辭,以十年之力撰成〈三都賦〉,時人競相傳寫,使得洛陽為之紙貴。

 ③招隱詩:此指左思二首〈招隱〉詩的第一首。全詩歌詠隱士的清高生活,因此引發王子猷 訪友的動機。招,尋找。 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東晉人。博學多能,擅長音樂、繪畫和 佛像雕刻。性高潔,以禮自持,不事權貴。

語譯:王子猷隱居在山陰,有一天夜裡下著大雪,他從睡夢中醒來,打開房門,叫人給他斟酒。

他舉目四望,一片皎潔,就索興起床在室內徘徊,吟詠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 來。這時戴安道住在剡溪,他立刻就在深夜乘小船去看他。經過一夜才到那裡,可是抵達門口,

他不進去就回來了。有人問他緣故,子猷說:「我原本是趁著興致好的時候出發的,現在興致 盡了就可以回去,何必要見到戴安道呢?」

說明:本文寫王子猷懷著興致訪友,而訪友的興致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文雖簡短,但在文末

「何必見戴」一語中,將魏晉名士風流灑脫又率性的行為表露無遺。

(十)劉伶脫衣醉酒 〔任誕〕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

(10)

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注釋:①褌(ㄎㄨㄣ)衣:即褲子。

語譯:劉伶經常恣意飲酒,放任不羈,有時候會在屋中脫光衣服,赤身露體。有人進去看見了,

就譏笑他。劉伶說:「我拿天地當房屋,居室當褲子,諸位為什麼鑽到我的褲子裡來呢?」

三、傳奇小說

:為唐代發展出的文學體例。具完整情節、鮮明角色、深刻主題及敘 事技巧的文言短篇小說,是中國小說成熟的開始。例如:南柯太守傳。

四、話本小說

:為宋代的小說形式。先經由講話再書寫成文的故事,稱做「話本」。

用語淺白,是小說由文言到白話、短篇到長篇的過渡時期。例如:大宋宣和遺事。

五、章回小說介紹

1、是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之一,盛行於明、清兩代。

2、由宋、元「講史話本」基礎上發展而成。

3、結尾多有「且聽下回分解」的固定形式

4、 題材眾多,有「神魔小說」、「人情小說」、「諷刺小說」、「公案小說」和

「譴責小說」等。

()章回小說的主要特點

1. 分章標回,故事連接:章回小說全書由若干回組成,前後貫串,每回有回目,以 兩個近似聯語式句子,概括全回的主要內容。

例如: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紅樓夢第十八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儒林外史 本課)

2.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說書人為了吸引聽眾,每次講說往往在故事緊要 關頭時打住,章回小說受說書影響,因此回末常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 分解。」

(二)概述 1.

起源 章回小說是由( )的( )發展而來。

講史說的是歷代興亡和戰爭的故事,必須將一段歷史分成連續的若干次來 講,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

每次講說前,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 )的起

(11)

源。

發展

1. 元 末明初出現了一批章回小說,這些小說都在民間長期流傳,經說話和 戲曲藝人補充內容,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

2. 明 中葉後,章回小說的發展更加成熟,它們只剩在體裁上保持「講史」

的痕跡。這時章回小說已明確地分回而非分節,回目也由單句發展成參 差不齊的雙句,最後成為工整的對句。

2.形式: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的長篇小說,它除了具有一般長篇小說的特點,還有 一些獨具的形式特點,略述如下:

形式特點 說   明

1. 故事分章分回,還有標舉每回要旨的回目。

2. 回目內容概括本回的主要故事、人物,形式以整齊的( ) 為主。

3. 較短的有一、二十回,長的有百回,以及百回以上。

每回故事皆有連貫性。

穿插韻文 每一回的開頭或結尾,以及在敘述故事的中間,常運用詩詞或曲,以提 挈故事綱要、品評人物或事件,或用以描繪背景、抒發感情等。

每回開頭及故事之間的連接處,往往使用「話說」、「且說(姑且先 說。結束一個情節,另起一個段落)」、「話分兩頭(說話或行文時,

從一主題轉至另一主題)」等說書套語作為引起。

在一回結束時,常以「 (故事尚未完 結,請下次繼續再聽再讀)」為結,以引發深究故事的興趣。

()名著簡介 書

年代 及作 者

類別 內容說明 重要人物 價值與評價 補充 水

滸 傳

元 俠義

(英 雄傳 奇)

1. 寫北宋淮 安

大盜( )等一 百零八人嘯 聚(梁山泊)的

宋 江 、 武 松、林沖、

魯智深

2. 中 國通 行

最 早的 白 話 章 回 小 說。

六才子書:

1. 莊 子

《 莊 子》

(12)

故事。

3. 金聖 歎 評

為( )之 一。

2. 屈 原

《 離 騷 》 辭 賦(楚辭)

3. 司 馬 遷

《 史 記》

4. 杜 甫

《 杜 甫 詩》

5. 施 耐 庵

《 水 滸 傳》

6. 王 實 甫

《 西 廂 記 》 戲 曲

三 國 演 義

元末 明初 羅貫 中

以( )、( ) 、 張 飛 三 兄 弟、( )、 東漢、曹魏、蜀 漢及東吳六大路 線為中心,講述 黃巾起義至魏、

蜀 、 吳 三 國 鼎 立,到西晉統一 的故事。

孔 明 、 周 瑜、曹操、

孫權、司馬 懿、阿斗

1. 取材 於 陳

壽的 三 國 志。

2. 為 中 國最 通 行的 章 回小說。

3. 有 「少不

讀水 滸, 老 不看三 國 」 之 說。

「少不讀水 滸, 老 不讀 三國」

指 年輕人 不 該讀《水滸 傳 》 ,否則 容 易會 整天 想打 架, 思 想 上 變壞; 而 老年人 不 應 該 讀 三 國 ,因為其 中 人 物善於 用計 使詐, 處心積慮、 勾心鬥角, 作 為 應 該

「知天 命」 的 老 人應該 安 度 晚年, 西

遊 記

明 吳承

神怪 講述唐朝玄奘(ㄗ ㄤ ˋ)法師西天取 經的故事,表現 懲惡揚善的古老 主題。

唐三藏、孫 悟空、豬八 戒 、 沙 悟 淨、鐵扇公 主

反 映 了 中 國 釋、道、儒三 教合流的思想 體系。

(13)

不能整天想 著 算 計 別 人 ,對 自 己 身心無益。

金 瓶 梅 詞 話

明 蘭陵 笑笑 生

世情

(人 情)

借 《 水 滸 傳 》

「武松殺嫂」一 段中西門慶與潘 金蓮的人物與情 節鋪衍而生。寫 西門慶從發跡到 死亡的故事。

1. 為 中 國第 一 部由文 人獨 力 創 作 的 長 篇 小 說 。 也 是首 部細 緻描 述人 物 生活及 家 庭瑣事 的小說。

2. 對《 紅 樓

夢》 有 所 影響。

以上四本為四大奇書

儒 林 外 史

清 吳敬

諷刺 (以貶

抑現 實的 態度)

1. 內 容痛斥八

股 取 士 之 ( )及刻劃讀書 人 之庸俗齷 齪、墮落與 矯飾。

2. 為 長 篇 章 回 小 說 , 但 結 構鬆 散, 全 書實由許多 自 成 格局之 短 篇銜接而 成。

胡適認為後來 的晚清譴責小 說 都 是 繼 承

《儒林外史》

的餘緒。

紅 樓 夢

清 世情

(人 情)

以( )、( )、薛寶釵的愛情 悲劇為中心,寫 賈府由興盛到衰

劉姥姥、王 熙鳳

1. 為 中 國 古 典 長 篇 章 回 小 說 的 高 峰 之

(14)

敗的過程。

作。

2. 後 人評 論

及研 究 者 眾, 形 成

「 紅

學」。

老 殘 遊 記

劉鶚 譴責

藉書中人物「老 殘」的遊歷,抒 發作者對當時政 治 、 社 會 的 批 判。

晚清( )小 說之一

四 大譴責小 說:

1. 劉 鶚

《 老 殘 遊

記》、

2. 李 寶 嘉

《 官 場 現 形 記》、

3. 吳 沃 堯

《 二 十 年 目 睹 之 怪 現 狀》

4. 曾 樸

《 孽 海 花》。

 紅樓夢

此由神話故事「 」所剩的石頭開始,此石被棄於( )下,經過鍛煉 已有靈性,之後投胎到賈府,名( ),為本書男主角。( )則原為絳珠仙 草,曾得神瑛侍者(賈寶玉的前身),日以甘露灌溉,因為感念當時的灌溉之恩,

因此下凡投胎成林黛玉。並說:「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 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之後果 真一直為賈寶玉淚留至死。此書就是描述賈寶玉和其賈府從富貴走向衰亡,最後 賈寶玉剃髮出家的故事。

本書的女主角有兩位,一個為林黛玉,與賈寶玉相映襯,為「木石前盟」,品 貌風流,體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文采風流。另一個則是( ),她體 態豐豔,才情亦高,為人親和圓融,心思細膩,在賈府眾多下人中,比多情敏感 的林黛玉受歡迎得多,也深得賈母喜愛,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是為「金玉良緣」。

兩人都為十二金釵之一,其他還有晴雯、襲人等多個丫環,內容主要便是描述賈

(15)

寶玉在賈府裡和其府裡丫環以及他的親戚(尤其是女性)的相處過程,像是黛玉葬 花、晴雯補裘、寶釵撲蝶和湘雲眠芍等,最後,賈寶玉和薛寶釵結為夫妻,林黛 玉吐血而亡,而賈寶玉選擇出家,賈府也漸漸落敗而亡。

(四)小說之「第」及「最」

1. 第一部至人筆記小說( ) 2. 第一部白話章回小說( ) 3. 第一部歷史章回小說( ) 4. 最流行的歷史章回小說( ) 5. 最具影響力的神怪章回小說( ) 6. 最具影響力的諷刺章回小說( ) 7. 最具影響力的短篇神怪小說( ) 8. 最受後人喜愛研究的章回小說( ) (五)諷刺小說及譴責小說之比較

諷刺小說:主要是指以貶抑現實的態度和諷刺的表現方法而獨標一幟的小說。

廣義的諷刺有兩種:一種是寄寓性諷刺,主要從神魔小說中孕育出來;一是寫實 性諷刺,主要從世情小說中孕育出來。狹義的諷刺只指後一種。

《儒林外史》將諷刺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儒林外史》之前,《西游記》、《西游補》、《金瓶梅》等小說中,已有諷 刺的成分,但是,往往不是流於插科打諢,就是等同謾罵,還不能說是真正意義的諷 刺小說。

《儒林外史》足稱諷刺之書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出於公心。也就是說,

它並不是由於個人遭遇,深受科舉之害,或是由於對某個人的不滿,出於憤激之情才 寫出的,而是出於公心(社會責任感、憂患意識等),看到了科舉制度的普遍危害和 士林的種種丑態,才有這部小說的問世;二是能用比較冷靜、客觀、委婉的手法來寫, 從真實可信的細節和語言入手來諷刺,既能感受到作者的憂世之心,同時又可見諷刺 之意。

  譴責小說:中國舊小說的一種。指清末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后大量出現的以暴露社 會黑暗、指摘政治腐敗為主要內容的小說。這類小說,“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 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 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這類小說大都反映資 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要求。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朴的《孽海花》,被稱為“四大

(16)

譴責小說”。

六、重要小說卷頭語或序

(一)《三國演義》

   1.卷頭語──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 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 中。

   2.第一回開頭語:

    話(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二)《西遊記》第一回開頭詩: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三)《儒林外史》第一回開頭詩: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 )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 知何處。

(四)《聊齋誌異》自志:

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

(五)《紅樓夢》

   1.石頭記緣起詩:

    ( )    2.序詩: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慢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六)從說話看個性 參考選項:

洞燭機先、成竹在胸(孔明)   個性孤潔、多愁善感(林黛玉)   人情練達、善於應對(薛寶釵)   好面子、膽大勇猛(武松)

1.武松聽了笑笑說:「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至少也走了一、二十回,什麼 時候見過老虎呢!你別想用這些話來嚇我,要我住店,賺我的錢!就算有老虎,

(17)

我也不怕!」客棧老闆說:「我是好意救你,你如果不信,就到廟門去看官府的 公告。」武松走到廟門前,抬頭一看,只見布告上寫著:「景陽岡上最近有一隻 大老虎傷害人命……。」武松才知道真的有虎。想要轉身再回客棧,又怕被老闆 恥笑,想了一會,說道:「怕什麼!我就上去看看會怎麼樣!」

──由武松的應對,可以看出他是一個( )的人。

2.周瑜問孔明:「近日就要和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用什麼兵器比較好?」孔明 答道:「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周瑜說:「先生的話,正合我意。但是現在 軍中正缺箭,是否可以請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作為應敵之用。這是公事,請先生 千萬不要推辭。」孔明說:「大將軍拜託,我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 用?」周瑜說:「十日之內,可以嗎?」孔明說:「曹操大軍馬上就到,如果拖 十日,必誤大事。」周瑜說:「那麼先生幾日可以完成?」孔明答:「三日就夠 了。」周瑜說:「軍中可不能開玩笑。」孔明說:「怎敢跟大將軍開玩笑,願立 下切結書,三日不完成,甘受重罰。」

──由孔明的應對,可以看出他是一個( )的人。

3.寶玉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 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

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 妹我曾見過的。」……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 好!」探春便問:「何出﹖」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 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 …話 說林黛玉正自悲泣,忽聽院門響處,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送了出 來。待要上去問著寶玉,又恐當著眾人問,羞了他倒不便,因而閃過一旁,讓寶 釵去了,寶玉等進去關了門,方轉過來,猶望著門洒了幾點淚。……紫鵑、雪雁 素日知道她的情性: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了什麼,

便常常的自淚自乾的。先時還解勸,怕她思父母,想家鄉,受了委屈,用話來寬 慰解勸。誰知後來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這個樣兒看慣,也都不理論了。

所以也沒人理,由她去悶坐,只管睡覺去了。那林黛玉倚著床欄杆,兩手抱著膝,

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三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無話。

──上述對林黛玉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是一個( )的人。

4.寶玉只得又搭訕笑道:「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也體豐怯熱。」寶釵聽 說,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樣,又不好怎樣。回思了一回,臉紅起來,便冷笑了兩 聲說道:「我倒像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黛 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釵,心中著實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勢取個笑,不想靛兒因找 扇子,寶釵又發了兩句話,她便改口笑道:「寶姐姐,你聽了兩齣什麼戲﹖」寶 釵因見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態,一定是聽了寶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她的心願,忽

(18)

又見問她這話,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後來又賠不是。」寶玉便笑 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麼連這一齣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 麼一串子。這叫《負荊請罪》。」寶釵笑道:「原來這叫做《負荊請罪》!你們 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麼是『負荊請罪』!」一句話未說 完,寶玉、黛玉二人心裏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上述對薛寶釵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是一個( )的人。

七、與古典小說有關的謎語、歇後語

謎語

1. 鑿壁偷光

2. 籠中鳥

3. 降落傘

歇後語 4. 劉備借荊州

5. 劉備摔阿斗 6. 關公面前耍大刀 7. 司馬昭之心 8. 周瑜打黃蓋 9. 林沖上梁山 10. 豬八戒照鏡子 11. 賈寶玉看林妹妹 12. 劉姥姥進大觀園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閱讀下列文字,並非以「蘇軾」為描述對象的是: A王安石當權,他在政界失敗還不為奇,他自己的黨人得勢,他仍然「不成功」,可 就令人吃驚了。□□向來不是好黨人,因為他做人的格調太高。同黨當道,他自己 又享盛名和高位,連太后都佩服他,他卻一直想放棄這個受人羨妒的官職 B這是中國南方,與他想像中不同,到處充滿深綠的菜蔬和亞熱帶水果。「嶺南萬戶

編 號 書名 簡介 可延伸議題 1 世界的孩子, 不一樣的生活 來自世界各地的 59 個孩子,在書中透過插圖、文 字分享了他們的食衣住行的日常活動,從家人、三 餐、房間、分擔的家事、教室、老師,到最喜歡的 一本書……。書中 20 個單元各有一個空白頁面是 屬於小朋友自己的,可以用文字、圖畫記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