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陳幸蕙
我的微風,麗日,星光,與蝴蝶
也是一種手銬──
每天早晨,我們以腕間之錶,鎖住自己。
時光囚牢中,摸索愛與自由的面貌,原是每個人的宿命。
掙扎、吶喊、呼求,之後。
雖永遠也走不出歲月的幽困。
但打開生命的鐵窗,虔誠許諾自己,我決心──
把我的微風、麗日、星光,與蝴蝶……
放進來。
..........
玫瑰密碼
「當你一覺醒來,不論看見什麼,都應真誠愛它!」
曾經,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膾炙人口的名句,是 銀網裡一只金蘋果,在陽光遍野、春華滿樹的少女時代,高度 愉悅了我。
——若生活充滿玫瑰,「真誠愛它」,自不待言。
但若玫瑰失蹤、遍地荊棘、難以「真誠愛它」的時日─當 少女時代遠颺、歲月風霜已為生命染上滄桑時,我開始嘗試補 述莎士比亞這話的意義─ ─
那就讓我們仍熱烈固執、頑強有力地生活著,去探索「真 誠愛它」的底線吧!
遍地荊棘的生活土壤,或將因此喜 劇性地重新發芽,開出任何殘酷打 擊都封鎖不住的玫瑰!
─ ─ 如 此 思 維 密 碼 與 隱 語,我猜,或許那才是莎士比 亞真正打算告訴我們,與送給 所有處在生命荒原中朋友的一 句話。
◎陳幸蕙(作家)
我的微風,麗日,星光,與蝴蝶
│陳幸蕙
今生傳奇
如果,入世而不染於世。
如果,人生霜雪過後,悲欣交集,
面對所愛之人,猶能以如此俳句般結論 自評:
陽光,風雨;
風雨,陽光;
我,仍是我,
你所認識、期望,與摯愛、至愛 的……
那麼,我們實已活出今生──
最生動浪漫的傳奇!
...
虛擬老大
曾經,在電影裡,飾演手段凶殘之 黑社會角頭老大,那配角男星。
據說,經商失敗、捲款潛逃後,追 殺他的道上兄弟,已動用私刑,砍斷其 腳筋,並以掌心雷將之擊斃。……
唉,銀幕上下,戲劇人生。
何其荒謬的複製、哀傷的搬演、殘 酷的反諷。
這紅塵男子、悲情演員,究竟,是 在別人的故事裡,預言自己的未來?
還是,在自己的故事裡,虛擬別人 的生命情節呢?
...
時間的前方
若久候約會的情人不至,淪落街頭 或─愛情曠野。
在等待的廢墟、故事的邊緣,速讀 眼前所有流動車輛,與雲絮之時刻,請 許諾自己:
仍是一名理性、從容、優雅的女 子,自當下情境,毫不眷戀,轉身離 去!既對傷心不堪的過往說再見,且勇 敢向未來預約──
一章改寫的幸福物語、真正自由精 彩的歲月章節,全新的意志版本。
微笑著相信──
就在不遠的,時間的前方,一個真 正豐饒的故事,正等待我們讓它創生!
這是我寫給一位被男友遺棄、仰藥 自殺女孩的一封信。
遺憾的是,我已無機會寄出。
...
女王御前獻映
初冬,看一早場寓言體電影。
觀眾僅得三人。
寬敞淨空、格外顯得舒適的放映大 廳裡,沒來由忽感到興奮,揣想「女王 御前獻映」,或也不過如此!
欄│陳幸蕙 但站在戲院老闆、電影工作者立
場,卻寧願,類此「御前獻映」事件——
不曾,也不要再次發生!
...
貓足光陰
童年,陽光灑落眉睫的早餐桌上。
寂寞,是潮水陣陣,總無聲拍打心 岸。
想起鄰家那老愛在腳邊撒歡兒的 臘腸犬,一口
氣竟熱鬧鬧生 下六團小肥球 時,曾偷偷自 櫥櫃取出樺樹 奶粉、金雞餅 乾,調成暖糊
糊稠漿,偷偷攜捧至後巷,溫言軟語,
勸母狗進補。……
歲月靜好的少女時代,水仙般無可 救藥地自戀─ ─站牌下苦候誤點公車 的當兒、趴伏課桌強制休眠的午間、永 遠鴨子聽雷的數學課……,種種百無聊 賴之際,則總喜歡,自書包底層,取出 祕藏的缺角小圓鏡,把鏡面呵曇了,再 擦拭晶亮,看自己今朝,又綻開了怎樣 的容顏?……
貓足光陰裡,這些如貓足般隱匿、
卻不曾在時光中風化崩解的往事,種種 自悅悅人、溫暖傷感的點滴,迤邐成一 整座記憶的星空,是何等澄淨滄桑的精
神珍藏、生命的美學依據!
把它們祕密存放於心靈一隅,未來 寫作歲月,追憶似水年華,但願,我能 從中提取有意義的──
靈感晶片。
...
群樹之歌
樹的美麗,不只在它開展、如傘如 亭的形貌。
更在它所含蓄的精神意義。
樹─
是種子的甦醒,生長的願望,風華 的啟示,恬靜的布施,奉獻的傳奇。
湧自地心的綠翡翠噴泉。
如詩如夢的寧謐華爾滋。
啊,每一株─
都是!
...
美麗島.蜜糖灣
美,是一種信仰。
不是人間的童話與神話。
它的定義應是:
自由、豐饒、歡喜、零傷害!
既是生存的一個價值,也是這傷痕 纍纍世界,一座真正的美麗島,我心深 處歲月不驚的蜜糖灣。
尋找,並創造生命中真正的美麗 島、蜜糖灣!
那 是 我 必 須 向 自 己 許 諾 的 一 個──塵世願望,與人生責任。
│陳幸蕙
名片
所以,摒棄世俗名銜的浮華堆砌,
若印製名片,我但願能如此指稱自己:
×××,樸素、自由的文學創作 者。
人生觀是忠於自我,熱愛工作,享 受生活、持續成長、歡喜創造,以及,
不要成為這個世界或星球,破壞性和傷 害性的力量!
但,把這樣的信條鐫刻在心底,內 化成奉行不渝的行為準則,以極簡風格 是尚,我高興自己──
連名片都不需要!
...
你如何豐富自己?
「你如何豐富自己?」
多年前,一次演講結束後,角落裡 一位聽眾,曾向我輕擲如是叩問。
迅速整理思維,依稀記得當時的回 覆是:
「持續閱讀不輟,以及,不斷學 習、充實自我……。」
但若時光倒流,場景重歷,容我再 次發言,或許,我將如此謙遜以答吧!
──
「在所謂豐富自己的道路上,其 實,我仍是一個還在摸索的學生。
但如果真具有一點參考價值,那 麼,我的建議是:
持續閱讀不輟,以及,每天要求自 己,去做一件不是那麼想做,但對人生 卻絕對具建設性,或有益之事!
而若不能確定,什麼是對人生絕對 具建設性,或有益之事,那麼,我的另 一建議便是:
就讓我們從培養一種運動習慣開始 吧!
勞動筋骨,是一件使自己內在外 在、形而上形而下,都得到絕佳訓練的 美好之事。
也是我們遇見一個全新的自己、
探 索 自 己 究 竟 還 可 以 是 誰 的 有 趣 途 徑。……」
─ ─這或將是現階段,我所能給 予別人,最謙遜誠懇、也最有意義的回 答了。
是的,「你如何豐富自己?」
那的確是,我們活出一場足以向自 己交代的人生,所無法規避的課題。
生命的終極追求,這日復一日,思 索不盡、挑戰無窮的作業啊!
歲月裡,我永遠感謝,那以如此美 好叩問,啟發
我 的 有 緣 讀者。
欄│陳幸蕙
持續開花
馨白的虎頭茉莉初綻的那個仲夏早 晨,一所國中校刊社來做採訪。
滿臉稚氣、滿腔熱誠的青少年編輯 們,鄭重進行文學質詢中,忽有人靦 腆發聲:「如何才能擁有一枝生花妙 筆?」
餘音四壁迴盪之際,不免肅然。
何等擲地有聲的大哉問啊!
若無一顆開花的心,如何能有一枝 開花之筆呢?我如是思索。
而寫作到最後,其實,往往也非關 技巧,卻是創作者個性、氣質、生命風 格,與關懷取向的呈現吧!
所以,練筆之前,應先練心。
望向那清亮熱切的眼神,我如此回 答。
至於練心,與持續開花─我不免微 笑起來─對寫作者來說,豈不是永不退 休的人生事業,與最快樂的園藝理想?
...
未來的故事才剛開始
曾經,我們活在一個形容詞的豐 年,為賦新作強說愁。
而現在,當昨日已遠,未來的故事 才剛開始,告別往昔浮華,虔誠向光陰 祈禱,我願以淋漓元氣、樸素心情,重 新篩檢名詞、實踐動詞,去另創生命中 一個無需華麗形容詞的播種、耕耘,與 收穫季!
以主人身分上岸
與今日訣別。
雖然,黑夜的海洋裡,我從不知夢 的舟楫,將帶我去向何方?
行經什麼荒誕的湍流?
穿越什麼潛意識的暴風雨?
但夜航終點,我相信,必將是可喜 的黎明海岸。
在那兒,我將期許自己——歡喜登 陸,去創造另一個白晝的晴朗。
即使陰霾!
紀元前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
「無論風暴把我帶到什麼岸邊,我 都將以主人身分上岸!」
以尊嚴自覺、責任意識、樂活心 態,去建構每一天的生活,及其意義。
這曾拒絕奧古斯都以官爵相邀的性 格詩人,所給予我的啟發,不只是文學 上的,更是生活上的,以及,積極正面 的自我暗示上的!
...
典藏微笑,與淚光
號稱「最適合這忙碌世界、網路年 代的思維載體」。
手記,一直是我不能忘情的書寫形 式。
典藏微笑,與淚光的書寫形式。
許多人嫌它輕。
但這種玲瓏體製的書寫,其實,無 法掉以輕心。
│陳幸蕙 因為要輕得雋永、有意義,不容
易。
至於要輕得很泰戈爾──
就更是一種藝術或境界了。
...
金鑰匙,與打火石
而早年懵懂歲月,不知天高地厚,
初接觸卡夫卡、赫塞、尼采、杜斯妥也 夫斯基,這些大師的手記,便曾是我開 啟他們精神國度的金鑰匙。
攀登他們思想巔峰的指北針。
也是閱讀他們沉重作品之際,印 證、觀想、照亮其艱深奧義的打火石。
宛若獨白,又彷彿與整個世界對話 的手記啊,總令我備感親切!
...
私感覺,與詩感覺
因之,撰寫手記─
不採線性敘述模式,卻聽任點之自 由揮灑、奔逐、跳躍、飛縱,再紉綴、
設計成篇,或許,竟是有著長久閱讀歷 史,和深厚文學情感背景的。
時光紙葉上,遂也乃有類此私感 覺、詩感覺之留痕。
屐痕與心痕。
斑斑、點點,星星、閃閃,在目。
...
對世界的愛情
說是內在的飛絮游絲也好,思想的 吉光片羽也罷,總之,手記書寫,記錄
了身為創作者的我,在人間行走的心情 光譜。
我對生活、對這整個世界的愛情。
...
一葉希望的請帖
出以短帖面貌,是信筆所之的自 然結果。
也是在雲淡風輕、熱烈飛揚,或 蒼涼無語間,冀望以一種「最適合」
這 忙 碌 世 界 的 方 式 ─ 傾 訴 私 語 的 口 吻,彷彿亂針繡的自由筆觸─去貼近 不 知 名 的 世 間 讀 者 , 進 行 親 切 的 交 談,情思感悟的分享,激盪、或擔負 彼此的紅塵心事。
並且,在這紛亂不安、經常令人 傷痛錯愕的世紀與人間,穿越曾經信 仰、如今卻千瘡百孔的價值觀,去繼 續思索─ ─
關乎愛、幸福、痛苦、超越、內 在強壯等,種種艱難複雜的課題。
期 盼 為 自 己 , 和 渴 望 取 暖 的 人 間,再寄出一葉──
希望的請帖、溫柔的明信片。
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