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禮系列活動
特 優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家中祭祀時便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們家是兩棟坐落在同一個花園 裡的樓房,小時候的日常幾乎只在西棟裡度過;只有當祭祀時,我們會端著一盤又一盤的菜 餚到有神明廳的東棟去。當等待祭祀時,我便能在東棟東鑽西跑的探索著。對我而言,那是 童年最快樂的回憶之一;更讓我難忘的,是當祭祀後的菜餚一一上桌,我們一家五口圍坐在 圓桌享用著遠比平常豐盛的菜餚,這樣的享受滿足著我小小的心靈,食物的滋味隨也隨之迸 發在味蕾,更鮮,更香,也更有家的味道。
每當祭祀時,幾乎不曾缺席的是阿嬤的紅豆湯。跟市面上的紅豆湯不大相同,阿嬤的紅 豆湯除了基本的紅豆外,總會加入紅棗、桂圓、陳皮等藥材。阿嬤的紅豆湯不喜歡加太多的 糖,味道雖然比起一般紅豆湯清淡了些,卻多了紅棗的甜、陳皮的香,調和著桂圓的微酸,
就像她的生活一般,雖然看似平淡,卻是充實而多采多姿的。
日常,媽媽做的紅豆湯是最療癒的點心。有時做為晚餐後的甜點,或是上了一天課回到 家後,開火熱一熱便能吃的宵夜;媽媽的紅豆湯甜而濃,冰糖的甜拉出紅豆的香;悶的軟爛 的紅豆配上紫米,綿密濃稠的口感就像母愛。在寒冬的深夜裡,從書堆間抽身,拖著疲憊的 步伐橫過半間房屋,拿出冰箱裡的紅豆湯默默微波,一個人靜靜地吃著。幸福感掩蓋了睡意 也緩和了身子,這是媽媽的紅豆湯,幸福的紅豆湯。
爸爸的紅豆湯有阿嬤的味道,有媽媽味道,還洋溢著滿滿的年味。爸爸的紅豆湯裡不 但加入了奶奶的藥材,媽媽的紫米與冰糖,最特別的是裡頭那一塊塊切丁的年糕。年糕在熱 熱的紅豆湯裡微微融化,Q 彈的口感竟有那麼一點像麻糬。
據說從前過年時,年糕總是乏人問津,沒什麼人喜歡吃,常常放到發霉、過期了,最 後不得不丟掉。節儉的前人秉持愛物惜物的精神,將年糕加入湯裡,順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然而對於我而言,這道湯最寶貴的不只是前人愛物惜物的精神,而是湯裡那香甜、濃 密,勾引牽動著靈魂的,家的味道。
味覺記憶:
美食軌跡:
經由這次活動,我想我所學到的不僅僅是做一道菜,更重溫了記憶裡家的味道。老實說,
這次活動進行前所作的思考甚至比活動本身所帶給我的還要多一些。之所以選擇這樣一道簡 單易做的菜餚,是由於它具有那最真實、最深切的,家的感覺。
對我而言,這個活動最大的意義在於,他給了我一個機會思考,甚麼是家?我心目中、
記憶裡的家又是甚麼?從聽完老師上課的感動與感慨,到開始思考應該選哪到菜做為主角傳 家菜,這樣的過程裡我第一次體認到,家真的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上了高中,尤其又是一 所離家不算近的高中,我出門在外的時間變多了,在家裡和家人們相處的時間也就少了。尤 其,不堪擠火車回到家後的疲憊,我總是習慣於在台北讀完應該讀的書後再回家,回到家便 能準備洗澡、睡覺,這次的作業讓我驚覺,家漸漸變成了宛若旅社一般,和家的連結竟然是 如此的淡泊,只剩下心靈情感上的依戀在支撐。
國中時我讀的是需要夜自習的私校,三年下來,晚餐總是由 學校的餐廳提供。緊接著的高中,晚餐依舊是外食,透過這項活動 我忽然發現,國小、學齡前所熟悉的晚餐時光竟已然變質,廚房開 伙的天數越來越少,家人們聚在一起的時間也大幅下降了。
問到我的師父──爸爸對這道紅豆湯的看法,他沒有評論甚 麼。對他而言,這道紅豆湯讓家人們喝得很滿足,便是一道成功的
作品了。從他的指導中我也看見,面對烹調這樣一道料理,他在食材比例上的隨興與彈性。
我想對他而言,紅豆湯家的滋味不在於甚麼秘方,而是在於家人們共享這道菜的時光吧!
內功心法:
• 材料 ( 四人份 ) • 紅豆紫米半包
• 冰糖一碗 • 龍眼乾適量
• 棗適量 • 年糕半塊
※ 以上比例可依個人喜好調整
• 快鍋 & 瓦斯爐
年糕紅豆湯
步驟 1:
步驟 2: 步驟 3:
步驟 4:
步驟 5: 步驟 6: 步驟 7:
平凡的料理,不平凡的心情 單純的作法,不單純的滋味
步驟 1:將龍眼乾去殼備用
步驟 2:紫米紅豆、紅棗洗淨,和龍眼乾一 起放入內鍋中
步驟 3:加水約六杯
步驟 4:放入快鍋中並設定 25 分鐘
注意!調正排氣閥使“密封”對準黑色三角形 步驟 5:等待快鍋烹煮的時間,先將年糕切塊
步驟 6:快鍋烹飪完後,將內鍋置於瓦斯爐上,以小火煮沸紅豆湯並加 入年糕
步驟 7:攪拌後關火,該上鍋蓋悶煮五分鐘,至年糕稍微變軟即可起鍋,
大功告成!
101
許哲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