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楊金寶博士臺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楊金寶博士臺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人"

Copied!
127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GRADUATE PROGRAM INFANT AND CHILD CARE DEPARTMEN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TR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指導教授:楊金寶 博士 Advisor:Dr.Young, Kin-Bao. 臺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與 行為之研究 A study of preschool educators’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playground safety in Taipei City 研究生:許雅荏 Name:Hsu, Ya-Jen. 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七月 Jul, 2018.

(2) 謝誌 能夠完成碩士學位,對於身兼數職的我來說如同不可能的任務!但過程中出 現了許多願意協助我的人,讓我在完成學業的此刻更是心懷感激。進入職場工作 從社會工作與福利養成的背景出發,協助每個遇到的個案與家庭,從工作的歷程 中回頭連結專業知能,經過重新整理後再輸出的過程,獲得很多成就感,但同時 發現不足之處,正處於迷惘的時期,我的指導教授楊金寶教授就像一盞明燈!給 我方向並諄諄教誨,讓我在研究所學習的歷程中非常充實,更在研究產出的歷程 不斷地給我指引、幫助,顧及學生特質與個別化需求的指導讓我獲益良多!除了 專業知能外學習到更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對於職場與家庭都非常有幫助,點滴在 心、無限感激。另外要感謝口試委員孫良誠教授、吳蘭若教授給予學生的寶貴意 見,不吝指導使我得以完成研究。 91年即進入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工作,成為人生很重要的階段,在非營 利組織工作讓我得以實踐所學,基金會更鼓勵同仁在職進修與成長,因此能夠完 成本研究特別要感念這些年在職場經歷中的滋養,讓我在學習的過程腦中總是有 畫面有實例的,本研究題目與內容也與我在職場中的經歷密不可分,過程中雖然 遇到困難,但仍在基金會的幫助下完成,而這當中特別要感謝林月琴執行長對我 的支持與鼓勵!還有慧華、詠晴、金明、如凰、曉苓於研究歷程中給我的幫助和 打氣! 學業與職場外,家人是我最重要的後盾,在研究所期間生下兩個可愛的寶貝 女兒晨妤、又歆,每當覺得辛苦時只要看到孩子,就能打從心裏得到安慰,感謝 先生給予百分之百的支持,也感謝公婆、爸媽給予育兒支持,使我有時間能夠完 成研究。謝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此榮耀與您分享。 許雅荏 謹識于 2018.07.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與行為之 現況、差異與相關情形。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幼 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 針對臺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進行分層抽樣,共發出691份問卷,回收有效 問卷433份,回收率為62%。以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 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等分析,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教保服務人員對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程度表現良好,其遊戲場安全態度趨近 於正向且積極,而其遊戲場安全行為正向且配合; 二、教保服務人員之遊戲場安全認知不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差異。 三、教保服務人員之遊戲場安全態度會因教育程度之不同而有差異。 四、教保服務人員之遊戲場安全行為會因年齡、年資、是否參與過遊戲安全教育 相關訓練與是否取得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人員資格之不同而有 差異。 五、「遊戲場安全認知」、「遊戲場安全態度」與「遊戲場安全行為」兩兩之間呈 現顯著正相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 之參考。 關鍵詞:遊戲場安全、事故傷害、教保服務人員. I.

(4) Abstract This research not onl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eschool educators’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playground safety, but also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th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addition, it probed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constructed a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the data of preschool educators’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playground safety in Taipei city. The research took 691 samples from the Taipei city preschool educators with proportional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 total of 433 valid questionnaires was collect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valid responded questionnaires was 62%. The data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oftware SPSS 12.0,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playground safety cogni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acceptable passably. Their attitude towards playground safety was positive and active. Their playground safety behavior was positive and cooperative. 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ward the playground safety cognition of the variant participants’ backgrounds. 3.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ward the playground safety attitude of the variant participa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4.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ward the playground safety behavior of the variant participants’ age, teaching grade, whether to participated in playground safety education related training or not, whether to obta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for playground or not.. II.

(5) 5.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layground safety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eschool educators, preschool 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 and further study as references. Keywords: Playground safety, Accidents and Injury, Preschool educators. III.

(6)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界定..................................................................................................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兒童遊戲與遊戲場發展........................................................................ 11 第二節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探討........................................................................ 18 第三節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相關因素................................................................ 25 第四節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認知、態度與行為................................................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9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教保服務人員基本資料之分析............................................................ 53 第二節 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之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現況分析........ 57 第三節 不同背景之研究對象對遊戲場安全認知之差異分析........................ 65 第四節 不同背景之研究對象對遊戲場安全態度上之差異分析.................... 70 IV.

(7) 第五節 不同背景之研究對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上之差異分析.................... 74 第六節 研究對象在遊戲場安全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相關分析................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7 附錄一.......................................................................................................................... 94 附錄二........................................................................................................................ 101 附錄三........................................................................................................................ 113. V.

(8) 表目次. 表 2-1 校園兒童遊戲安全相關新聞彙整 ................................................................. 21 表 2-2 遊戲場安全管理人員訓練課程 ..................................................................... 38 表 3-1 正式施測行政區域及樣本數 ......................................................................... 41 表 3- 2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認知」各層面題數及題號分配表 ............................ 44 表 3- 3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態度」各層面題數及題號分配表 ............................ 45 表 3- 4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行為」各層面題數及題號分配表..............................46 表 4- 1 教保服務人員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 53 表 4- 2 教保服務人員遊戲場安全認知現況之摘要表 ............................................ 58 表 4- 3 教保服務人員遊戲場安全態度現況之摘要表 ............................................ 60 表 4- 4 教保服務人員遊戲場安全行為現況之摘要表 ............................................ 62 表 4- 5 不同年齡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65 表 4- 6 不同教育程度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 66 表 4- 7 不同畢業科系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認知之 t 考驗摘要 .............. 66 表 4- 8 不同職位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67 表 4- 9 不同年資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67 表 4- 10 是否參與過遊戲安全教育相關訓練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認知之 t 考驗摘要 ....................................................................................................... 67 表 4- 11 不同遊戲場安全教育相關訓練之參與時數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 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68 表 4- 12 是否取得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人員資格之教保服務人員在 遊戲場安全認知之 t 考驗摘要 ...................................................................... 69 VI.

(9) 表 4- 13 不同年齡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70 表 4- 14 不同教育程度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 71 表 4- 15 不同畢業科系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態度之 t 考驗摘要 ............ 71 表 4- 16 不同職位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71 表 4- 17 不同年資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72 表 4- 18 是否參與過遊戲安全教育相關訓練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態度之 t 考驗摘要 ....................................................................................................... 72 表 4- 19 不同遊戲場安全教育相關訓練之參與時數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 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73 表 4- 20 是否取得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人員資格之教保服務人員在 遊戲場安全行為之 t 考驗摘要 ...................................................................... 73 表 4- 21 不同年齡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74 表 4- 22 不同教育程度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 75 表 4- 23 不同畢業科系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之 t 考驗摘要 ............ 75 表 4- 24 不同職位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75 表 4- 25 不同年資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76 表 4- 26 是否參與過遊戲安全教育相關訓練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行為之 t 考驗摘要 ....................................................................................................... 77 表 4- 27 不同遊戲場安全教育相關訓練之參與時數之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 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77 表 4- 28 是否取得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人員資格之教保服務人員在 遊戲場安全行為之 t 考驗摘要 ...................................................................... 78 表 4- 29 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與行為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表........................ 80. VII.

(10) 圖目次 圖 2-1 溜滑梯滑出段前方之鋪面面積不足 ............................................................. 29 圖 2-2 兩具搖搖馬之間緩衝距離不足 ..................................................................... 30 圖 2-3 遊戲場材質損壞 ............................................................................................. 31 圖 2-4 缺乏保養的遊戲場 ......................................................................................... 32 圖 3-1 研究架構 ......................................................................................................... 40. VIII.

(11) 臺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與 行為之調查研究 第一章 緒論 「新北市三重區三歲大的江小妹在開元公園的兒童遊戲場玩 溜 滑 梯,攀 爬 階 梯 時 不 慎 跌 倒 左 手 肘 骨 折,家 長 認 為 是 遊 具 設 計 疏 失 , 要 求 改 善 及 國 賠 ...」 (自 由 時 報 , 2015/1/17, 地 方 版 )。 「北市 4 歲女童被推落溜滑梯 右眼失明獲賠 237 萬。再多的錢也換 不回愛女的視力。台北市一名 4 歲女童小欣,2 年前在祖母住家附近玩耍 時,遇到了男童小韋,不過,就在小欣剛爬上溜滑梯,就遭小韋推落地面, 造成她鼻梁撞上梁柱瘀血,當晚甚至出現嘔吐症狀。小欣的母親趕緊帶她 就醫,診斷結果發現這一摔造成了小欣腦震盪、右眼視網膜剝離等問題, 就算經過手術後仍無法復原,造成她右眼終身失明,成了殘障人士;氣得 小欣父母一狀告上法院,向小韋父母求償 396 萬元。」(ETtoday, 2014/10/16,社會版) 幼兒之於遊戲,就像生命之於有機體一樣,是自然的事(朱敬先, 2004) ,愛玩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遊戲與幼兒的生活也密不可分, 「當幼兒 玩得好,相對地,他的發展也好」受到普遍的認同,因此幼兒教育階段幼 兒遊戲也被視為重要的一環。長期以來,國內遊戲場之安全性並未受到重 視,國家標檢局雖已訂定相關安全標準,但由於並未配套相對應之政策法 令予以約束,其標準形同虛設,導致許多類似上述案例之遊戲場事故傷害 之發生。衛生福利部於 2017 年將「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規 範」修正名稱為「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並修改全文 14 點,明 訂附設兒童遊樂設施者,應置管理人員負責遊樂設施之安全,並辦理員工 講習或訓練,提昇監護技能及安全知識。幼兒園為幼兒僅次於家庭之外最 主要成長與學習場所,且目前國內幼兒園內皆普遍設置遊戲場供幼兒活 1.

(12) 動,故其安全管理不可不慎。再者,教保服務人員為幼兒的守護者,需為 幼兒營造一個安全的教育環境,維護幼兒之健康與安全,使其在最佳的環 境下獲得健全的成長,因此,教保服務人員是否具備充足的遊戲場安全知 能更顯重要,故本文以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的認知、態度與行為作 為探討重點。.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聯合國於 1959 年兒童權利宣言之第七條第三項提到, 「兒童應有遊戲 和娛樂的充分機會,應使遊戲和娛樂達到與教育相同的目的;社會及政府 應盡力設法使兒童得享此種權利」 。之後,為實施聯合國 1989 年兒童權利 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以下簡稱公約) ,我國於 2014 年 6 月 4 日制訂公布「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其中明白指出兒童有從事 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並應鼓勵提供適當之文化、藝術、 娛樂以及休閒活動之平等機會,因此「遊戲權」為兒童之基本權利。 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玩」 、 「遊戲」與生活幾乎畫上等號,自出生 起,遊戲即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透過其探索世界、環境並學習技能或 與人溝通。遊戲為幼兒生活的全貌,日本文部省教材研究課的調查也發 現,其兒童在生活內容中舉出「有趣且快樂的事」共26,726件,其中「遊 戲」部分平均佔男女兒童生活比率之66%(林風南,1990)。許多學者都提 到遊戲的重要性與兒童為什麼要遊戲,Froebel (1887) 認為隨著年齡的增 加,兒童遊戲的目的也跟著改變,透過遊戲,兒童獲得歡樂,身體、智能 和道德權力得到滿足;Leff 與 Lakin (2005) 認為,對幼兒來說,他們透 過遊戲學到世界的多變、複雜與他們自己,並透過遊戲來發展自己並建立 與同儕的關係,包括友伴關係、親密感與包容;郭靜晃(2000)認為遊戲 本質是歡笑、愉悅的,是一種樂趣;蔡淑苓(2004)認為遊戲是幼兒自發 性的積極主動參與,是具有想像力的活動,過程中能同化調整外界現實, 並擁有自己的規則,重過程而非結果;洪蘭(2011)指出透過遊戲是讓孩 子快速學習的一種方法,因為孩子會想出一些大人想都想不到的新奇玩 法,刺激了孩子大腦神經做出前所未有的連接,而孩子在遊戲時,大腦會 2.

(13) 分泌一種稱為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神經營養素, 幫助神經生長,產生更多分叉。可見無論中外、古今對於幼兒遊戲於其生 活或發展的重要性皆可見證。 學齡前幼兒勇於嘗試新事物,好奇心促使他們用感覺動作來探索環 境,在身心發展尚未完全下,雖然其自我控制能力已逐漸加強,但對危險 事物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對於保護自己的安全觀念與注意,亦相當薄弱, 因而時常發生事故傷害。根據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The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以下簡稱 CPSC)的統計,每年有超 過 200,000 位兒童因遊戲場而受傷進急診室治療,這些傷害包括骨折、挫 傷與擦傷、撕裂傷、扭傷、內部器官傷害、腦震盪等,且多數的傷害發生 於公共遊戲場所,而最常發生的地點為學校和日間照顧中心 (O’Brien, 2009)。在英國,估計每年約有 40,000 名兒童在遊戲場受到傷害而至醫院 求診,經調查,導致兒童在遊戲場受傷的原因為:一、管理因素:包括設 計不良或未能遵守設施標準、動線不佳、遊戲場所設置的設施不適合兒童 年齡、不正確的安裝、缺少檢查和保養不善等;二、使用者因素:包括缺 乏成人的監督、兒童用錯誤的方式玩遊戲場設施、不適合的衣物和天氣狀 況等因素(RoSPA, 2004)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7)的死因統計顯示, 就 1-14 歲兒童而言,事故傷害高居死因的第一位,而這些事故傷害有些即 發生於遊戲當中,今日兒童的意外災害,對於兒童的威脅遠比其他疾病嚴 重。根據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靖娟基金會)於 2004 年 6 月針對托兒所家長進行的「兒童遊戲設施安全」調查結果顯示,只有 17 %的受訪家長認為國內兒童遊戲設施是安全的,而在家長的經驗中,高 達 80.75%的家長認為公園的兒童遊戲設施不安全,其次則是學校機構的遊 戲場 50.7%,速食餐廳則為 36.15%。靖娟基金會利用資料再進一步分析發 現:每 10 人當中就有 3 人曾因使用遊戲設施而受傷(靖娟基金會,2004) 。 兒童遊戲場還是必須以兒童行為出發點,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兒童遊戲場 所的意外發生,70%以上為從高處跌落地面所造成,兒童不僅對危險的認 知不足,同時也欠缺危險的警覺性及對事故發生時的反應能力。因此,兒 童的事故傷害也就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乃是兒童的體型較小、感覺統合、 3.

(14) 動作發展發育未成熟及其對週遭事物的好奇心等種種因素,致使兒童在面 對在沒有適當保護措施的環境時,極容易造成嚴重的事故傷害。 兒童在遊戲中受傷的事故頻傳,甚至造成致死的情事發生,威脅到兒 童的生命安全,使我們不得不正視兒童遊戲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在幼兒所 接觸的成人中,除了父母及家人外,就是園所的教保服務人員,幼兒遊戲 除了有休閒的目的外,教保服務人員也必須符合教育的目標,配合幼兒發 展與學習進行遊戲活動,因此,在整個遊戲過程裡,教保服務人員應更重 視自身的專業知能及所扮演的角色。陳正霖(2005)就風險管理概念探討 兒童遊戲設施安全即指出,就教師而言有效風險管理可減少一切傷害的發 生,學校教師於相關課程中,確實教導兒童如何正確檢視遊戲設施與使用 設施安全性,以降低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因此教師有良好風險管理知識 與經驗,兒童亦可獲得多一層安全保障。以事故預防的角度切入,兒童為 遊戲場的主要使用者,但也是缺乏安全知識、不具應變能力的一群(高慧 娟,2001),因此,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在所出版的「公共 遊戲場安全手冊」 (Handbook for Public Playground Safety)中一再強調成人 在場與否,是兒童在遊戲場安全性的重要因素(CPSC, 2010) ,美國 National Program for Playground Safety (以下簡稱 NPPS)也提出安全的遊戲場的四 個目標 S.A.F.E(監督、適齡、鋪面、維護) ,其分別為 1.適當的督導;2. 設計適齡的遊戲場;3.設置良好的鋪面;4.設備維護良好,其中, 「監督」 是兒童在遊戲場能否安全的關鍵部分,監督有助於確保兒童的安全並防止 事故傷害的發生,當孩子們在遊戲場遊玩時,成人應該從頭到尾陪伴 (NPPS,n.d.) 。由於兒童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成人所給予的安全維護與 管理相對重要,但有研究發現,兒童於遊戲場發生事故時,多半有成人陪 伴在場(Laforest, Robitaille & Lesage, 2001),以學齡前階段而言,教保 服務人員是幼兒在學習機構的主要照顧者,其具有維護幼童之責任與義 務,在教保服務人員具備充足的相關知識及對於傷害問題的警覺性時,才 能夠採取適當的應變行為,實際發揮保護幼兒的效果,因此教保服務人員 是否具備正確的遊戲安全知能,為保護幼童之關鍵。 政府於 2017 年修正發布「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其中第 4.

(15) 八條提及兒童遊戲場應設置管理人員,主管機關並應辦理該員教育訓練課 程,提升安全知能;前項管理人員應接受講習或訓練,其課程及時數,由 本規範之主管機關定之。政府單位自頒布相關規範以來廣泛辦理遊戲場安 全管理人員訓練課程,筆者自 2002 年即服務於靖娟基金會,與基金會致 力於國內兒童安全法規監修、制度建立、安全宣導教育等工作,並與政府 合作辦理遊戲場安全管理與宣導工作,於中央和地方縣市辦理相關人員之 訓練課程,至今已辦理上千場次近六萬名管理人員訓練,但分析了參加遊 戲場安全管理訓練的教育人員背景之後,發現多數之受訓者仍以國小階段 之教育人員居多。再者,近十年來,也少有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與遊戲場 安全教育相關之探討,特別是幼兒在生理與認知發展上尚未成熟,比國小 階段兒童更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教保服務人員在遊戲場安全中所扮演的 角色更顯重要,但在搜尋相關文獻後發現僅有少數幾篇,如臺北市幼稚園 教師預防遊戲場所事故傷害相關因素研究(林佳琪,2012)與職前幼教師 的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環境安全認知能力之研究(丁信中、孫自宜、張立東, 2008)。有鑑於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與遊戲場安全教育相關研究之缺乏, 研究者在長期投入相關工作後,更期待能透過所學深入了解幼兒園教保服 務人員對於遊戲場安全之看法與行動。. 5.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究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 之知 識、態度與行為,並將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作為參考,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現況。 二、了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背景變項對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及行 為之差異。 三、了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遊戲場安全認知、態度及行為三者間的 關係。 依據上述目的之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推廣遊戲場安全之參考 依據。. 6.

(1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的認知現況為何? 二、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的態度現況為何? 三、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的行為現況為何? 四、教保服務人員「年齡」 、 「教育程度」 、 「畢業科系」 、 「目前職位」、 「工作年資」 、 「是否參加過遊戲場安全相關訓練」 、 「參加遊戲場 安全相關訓練之時數」 、 「是否取得遊戲場安全管理人員資格」的 不同,對遊戲場安全認知有何差異? 五、教保服務人員「年齡」 、 「教育程度」 、 「畢業科系」 、 「目前職位」、 「工作年資」 、 「是否參加過遊戲場安全相關訓練」 、 「參加遊戲場 安全相關訓練之時數」 、 「是否取得遊戲場安全管理人員資格」的 不同,對遊戲場安全態度有何差異? 六、教保服務人員「年齡」 、 「教育程度」 、 「畢業科系」 、 「目前職位」、 「工作年資」、「是否參加過遊戲場安全相關訓練」、「參加遊戲場 安全相關訓練之時數」、「是否取得遊戲場安全管理人員資格」的 不同,對遊戲場安全行為有何差異? 七、遊戲場安全之認知、態度與行為三者之間是否相關?. 7.

(18) 第四節 名詞界定 本研究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一、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依據 2018 年 6 月 27 日修訂之「幼兒教育 及照顧法」之定義,幼兒為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兒童;幼 兒園指對幼兒提供教育及照顧服務之機構;教保服務人員指提供 教保服務之園長、教師、教保員及助理教保員。 二、兒童遊戲場:遊戲場(playground)一詞,源自於我國國家標準 「公共兒童遊戲場設備(playground equipment for public use)」 (CNS 12642)而來,其遊戲場設備一詞乃指無動力且固定之遊戲設 備;而依據衛生福利部所頒布之「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 範」,兒童遊戲場設施係指指無動力固定於兒童遊戲場,供二歲 至十二歲兒童使用之非機械式之兒童遊戲設施。為求一致性,本 研究以「遊戲場」一詞來包含我國國家標準所稱之兒童遊戲場設 備,以及衛生福利部所頒布之「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 中所稱之兒童遊戲場設施,且為符合研究目的,此遊戲場為設置 於幼兒園之室內外,其遊戲設施為固定裝置於地面且非機械式及 非營利性質者。 三、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指研究對象對於兒童遊戲場安全之瞭解程 度。本研究自擬問卷中「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問卷」的測量結 果,得分愈高,表示認知程度愈佳;得分愈低,則相反之。 四、兒童遊戲場安全態度:指研究對象對於兒童遊戲場安全的認同、 支持與關心之程度。本研究自擬問卷中「兒童遊戲場安全態度問 卷」的測量結果,得分愈高,表示態度愈正向;得分愈低,則相 反之。 五、兒童遊戲場安全行為:指研究對象於維護兒童使用遊戲場的安全 以預防事故傷害發生所採取之行動。本研究自擬問卷中「兒童遊 8.

(19) 戲場安全行為問卷」的測量結果,得分愈高,表示行為愈正向; 得分愈低,則相反之。. 9.

(20)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 整理與探討。以下從釐清遊戲場的意義開始,從遊戲的意義談到遊戲場的 發展,接著探討兒童遊戲場的安全,從事故傷害情形到環境安全及管理現 況進行剖析,最後因著研究主題探討兒童遊戲場安全之意涵及彙整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兒童遊戲與遊戲場發展 遊戲對幼兒而言是一件認真且投入的事情,要了解兒童遊戲場的意涵 須從了解遊戲的意義及其理論論述,再從場域的定義談到遊戲場的意義與 重要性。 一、遊戲的意義與重要性 遊戲為多層面且複雜的概念(Santrock, 1993),對於遊戲的意義心理學 家、教育家與哲學家都有其不同的看法與見解,歸納如下: (一)Johnson 與 Ershler(1982)認為遊戲是出自幼兒的內在動機、自由 快樂、歷程導向和歡愉的行為。 (二)Rubin, Fein 與 Vandenberg(1983)認為遊戲包含了幾個基本特 徵: 1.遊戲是內在動機,而非外在要求所引發 2.遊戲是主動參與的活動,遊戲者可以自由選擇玩或不玩 3.遊戲是過程導向,遊戲者只要做這件事就可以得到滿足而並非遊 戲結果。 4.遊戲是好玩的 5.遊戲包含了非真實與佯裝的部分 11.

(22) (三)Frost (1992) 認為遊戲可以從其特徵來解釋,並統整許多學者專 家之見解,說明遊戲是愉快的來源,強調參與者的正向情緒,遊 戲重點在於遊戲本身而非結果,且出於自願的參與並主動投入。 (四)郭靜晃(2000)提出綜合心理學文獻中關於遊戲行為的說明,認為 遊戲包含以下幾個要點: 1.遊戲是一種不經言傳的行為,無固定模式亦不能由外在行為或定 義來區分。 2.遊戲出自內在動機,不受外在驅力的控制(如飢餓),也不受目 標所激發(如權力及財富)。 3.遊戲是重過程、方式而輕目的和結果。 4.遊戲是自由選擇的,而不是被分派或指定的。 5.遊戲具有正向的情感,遊戲通常被認為是歡笑、愉悅和快樂的。 6.遊戲是主動參與而且是動態的。 7.遊戲著重自我,旨在創造刺激,不同於探索行為旨在獲得訊息。 (五)蔡淑玲(2004)認為遊戲是兒童自發性的積極主動參與,是具有想 像力的活動,過程能同化調整其對於現實的認知,從中擁有自己 的規則,重過程而非結果。 近代西方學者開始討論遊戲對孩子健康的重要性,在孩子們日益減少 遊戲的機會下,西方工業化國家當務之急就是探討健康促進議題,與解決 兒童肥胖流行和風險。基於此,遊戲需遵從兩個原則:1.發揮特殊形式的 遊戲以提高兒童身體活動水平是很重要的;2. 應讓孩子多從事沒有風險的 遊戲活動 (Alexander, Frohlich & Fusco, 2014)。 綜合以上所述,遊戲對於幼兒來說是出自於個人意志、能夠自由選擇 12.

(23) 且主動參與的歷程,於過程中幼兒統合其身心理發展功能與外界互動,經 歷修正、同化、調整而達到動態平衡的循環歷程,最終促進其身心發展。 二、現代遊戲理論 現代遊戲理論包括心理動力論、社會學習理論、認知理論等,分述如 下: 1.心理動力論 根據 Freud(1961) 所述,遊戲可以幫助孩子面對不愉快的經驗,避免 這些經驗傷害其情緒發展,遊戲具抒發情緒的效果,讓孩子消除悲痛事件 中獲得的負面感受。遊戲可透過兩種機制來達成治療的功能;包括角色轉 換(role-switching)與重覆(repetition),前者讓孩子在遊戲中藉由角色轉換的 過程轉換到替代物品或個人上,後者藉著在遊戲中重新體驗一個不好的經 驗,逐漸轉化為較小且可以掌控的部分,同化與事件相關的負面情緒(吳鷺 儀等,2008)。 2.社會學習理論 Skinner (1974) 指出,行為常受後續事件所影響,社會學習理論主張, 幼兒對於其所認定之楷模或有權威地位之對象,將產生學習行為,透過語 言(verbal)和視覺(visual)的符號,來處理和保存過去的經驗,並引導日後 的行為。藉此說明家長、老師在孩子的社會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吳鷺 儀等,2008)。 3.認知理論 Piaget(1963)的理論認為,孩子進行的遊戲類型與他們當時的認知層 次有關係,遊戲本身無法促進新的技巧學習,其為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且 同化作用大於調適作用,因為遊戲無所謂適應,只是將真實情境與經驗同 化到遊戲中,所以孩子在遊戲中不用學習新的技巧,只要精熟所學 (黃瑞 琴,1994)。 13.

(24) Vygotsky(1976)認為遊戲可以直接幫助幼兒的認知發展,扮演遊戲在 抽象思考上扮演關鍵的角色,促使其進行獨立與物體本身意義的思考;另 外遊戲可提供社會性支持學習的情境,在實際發展與潛在發展的不同層次 上,透過較有能力同儕提供暫時性的幫助或鷹架,能夠幫助幼兒學習;再 者,遊戲是促進學習的工具,幼兒藉由遊戲創造自己的鷹架,延展自我的 發展能力以達到更高層次的表現(吳鷺儀等,2008)。 綜上所述,現代遊戲理論除了解釋遊戲為何存在外,更進一步說明遊 戲在幼兒不同發展領域上所扮演的角色,試圖確定遊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 用。在對遊戲和兒童發展的眾多研究中,大部分都可以追溯到佛洛依德、 皮亞傑、維高斯基等人之理論,每種理論各有其特點和啟示,現代遊戲理 論使我們對遊戲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 三、遊戲場之發展與意涵 (一)遊戲場之發展與類型 遊戲場起源於1840年Friedrich 在德國所設置的第一座兒童遊戲場,其 設立的目的為幫助兒童成長並增加兒童遊戲的變化性(李正中,1993); 隨著時間的推進,遊戲場也發展出不同的類型,由傳統的遊戲場轉向注重 美觀的現代化遊戲場,甚至發展出危險性較高的冒險性遊戲場,最後也發 展出創造性遊戲場(引自楊淑朱,1997)。 建築師Lady Allen of Hurtwood 在「遊戲規劃」(Planning For Play)一 書中,將遊戲場的發展分為監獄時期(The prison period)、鐵器時期 (Theironmongery period)、水泥管時期(The concerete pipe period)及新 潮時期(The noveltyperiod)等四種時期(曾錦煌譯,1997);Hayward, Rothenberg & Beasley(1974)則認為可將兒童遊戲場分爲傳統遊戲場 (Traditional playground)、現代遊戲場(Contemporary playground)、冒 險遊戲場(Adventure playground)三種;而Frost(1992)將遊戲場分為傳 統遊戲場、現代遊戲場、冒險遊戲場和創造型遊戲場(Creative playrround) 四種;國內學者楊淑朱(2000)則將臺灣戶外遊戲場區分為傳統式、現代 14.

(25) 化、創造性,及混合型遊戲場;湯志民(1998)根據Johnson、Christie 和 Yawkey 的遊戲場分類及Frost 的遊戲場分類,將遊戲場分為傳統遊戲場、 現代遊戲場、冒險遊戲場和創造遊戲場。綜合上述學者之定義,列出以下 四種遊戲場差別: 1.傳統遊戲場 傳統遊戲場可回溯至90 年代早期,仍是目前最常見的類型。典型的傳 統類型的遊戲場,常見於臺灣目前國小附設的幼兒園,如遊戲設施設置在 一片寬闊的硬土質、柏油或水泥上,由金屬或鋼具結構設備組成,如蹺蹺 板、鞦韆、單槓、直立式溜滑梯等,最為普遍(楊淑朱,1996)。其主要特 徵為,它不需要太多保養,同時也提供了大空間及設備,皆為運動遊戲或 大肌肉遊戲所設計;但這些固定的遊戲設施使用方法有限,兒童容易因此 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數的遊戲事故傷害都發生在傳統遊戲場,尤其 是跌落於堅硬的地面或者是因為金屬設施而受傷,其在安全的考量上需特 別加強。 2.現代遊戲場 現代遊戲場是一種正式的遊戲場,也稱為設計者遊戲場(the designer's playground),由專業建築師或設計師創作,通常具有豐富的美感品質以 及多樣化功能的設備,由木材、金屬物件或合成材料所組成,這些設施並 非像傳統遊戲場散落且各自獨立,而是將設施集中設置並加以連結,並以 沙、木屑、卵石、草皮等作為舖面(吳幸玲,2003)。現代遊戲場以美感 與多功能的設備來吸引幼兒想玩的動機,提供幼兒多樣化的遊戲經驗,但 缺點是造價太高(吳旭專,2000;湯志民,2002),且有時會發生設計者 的設計與使用者的需求有落差(陳歷渝,2009)。 3.冒險遊戲場 冒險遊戲場是一種高級的非正式遊戲場,遊戲場內沒有固定遊具,由 圍籬區包圍自然的環境及各式各樣的廢棄材料規劃而成,遊戲場上還包括 15.

(26) 有自由建構區,讓孩子盡情的著手建造自己想像的房子、月亮、太陽、汽 車等造型,也提供充足的挖掘器材,讓孩子操弄,老師也可與孩子一起玩 升火、烹調等活動 (楊淑朱,1996)。 冒險遊戲場內可讓兒童在多樣的創造性遊戲形式中表現自己,兒童必 須經由訓練過的遊戲指導員督導與協助下,運用簡單的工具及材料學習建 構自己的遊戲世界(湯志民,2002;吳幸玲,2003)。其缺點是整體花費 昂貴,且需長期支付遊戲指導員的薪水,優點是兒童可以自由增加遊戲內 容並提供其創造、想像、建構的機會。 4.創造遊戲場 創造遊戲場是一種半正式的遊戲場,介於正式遊戲場與冒險遊戲場之 間,是上述三種遊戲場的融合,利用廢棄輪胎、木頭、鐵軌枕木、廢棄鋼 管等材料建構符合當地使用需求的遊戲場與遊具(曾錦煌譯,1997),具 有多樣化的零散區域,如小池塘、玩沙區、挖土區、植物區等(楊淑朱, 1996),其缺點是規劃的時效性較難控制(陳歷渝,2009),而優點為維 護費較低、社區參與多。 (二)遊戲場之意涵 從上述有關遊戲場發展之內容可發現,遊戲場的硬體內容包羅萬象, 可能會因材質、操作方式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方式,事實上,在國內, 與兒童遊戲有關的硬體部分也有各種不同的名稱,販售與安裝的廠商通常 稱為遊具,在「國家標準CNS12642」裡則稱為兒童遊戲場設備,在「兒童 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則又稱為兒童遊戲場設施。 我國國家標準「公共兒童遊戲場設備」(CNS12642)係消基會於1988 年函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儘速制定我國公共場所遊樂器具安全標準,基於 當時各方的反映意見,經濟部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共同研商,並參考澳洲等 先進國家標準,於1989年12月13日制定完成並公布CNS 12642(兒童遊戲 設備安全準則-設計與安裝)及CNS 12643(兒童遊戲設備安全準則-檢 16.

(27) 查與維護)兩種國家標準;於1991年8月19日完成第一次修訂(引自靖娟 基金會,2003) ,又於2008年1月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將已使用將近16年之 CNS12642及CNS12643標準進行大幅修訂。近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2016 年制定了新的國家標準CNS 15912遊戲場用攀爬網及安全網/格網之設 計、製造、安裝及測試,與CNS 15913軟質封閉式遊戲設備,此外,更修 訂CNS12642公共兒童遊戲場設備,使遊戲場相關規範更適用於現時狀況。 因國家標準CNS12642公共兒童遊戲場設備不具強制性,因此,內政部 兒童局(現為衛生福利部社會與家庭署)於2003年邀集相關部會、專家學者 研定管理規範,頒布「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安全管理規範」 ,以提供 安全的遊戲設施,防止兒童意外事故發生。此規範適用對象為附設兒童遊 樂設施之各行業,但其中所指之各行業目前未包括學校與公園,為了有效 預防兒童使用遊樂設施時發生事故傷害,保障兒少權益,衛生福利部社會 與家庭署已發布「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 ,其管理範圍擴及公園、 學校、公立幼兒園、公寓大厦、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文教單位、觀光遊 憩及森林遊樂區及營利性質的兒童遊戲場。 此外,除了學校、幼托機構、公園及社區大廈常設置公共遊戲場外, 餐廳和親子館等也會設置公共遊戲場提供兒童遊樂。但由於設置環境不 同,餐廳和親子館等場所之遊戲場多為室內空間,較不會受到陽光和風雨 的照射與侵襲,所以設置之遊戲設施多為利用柔軟易彎曲的材質(例如塑 膠、網子或編織品)而製成,這些遊戲設施的材質與遊戲狀態與現階段所 使用的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2642「公共兒童遊戲場設備」所定義之遊戲 設施的材質略有不同,基於這樣的原因,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2016年制定 了新的國家標準CNS 15913軟質封閉式遊戲設備,讓目前各縣市在執行兒 童遊戲設施安全檢查工作時,能依據嚴格標準來要求。 不管是遊具、遊戲設備或是遊戲場設施,這些名稱所指的可能都是同 一種類的硬體設施或設備。為避免混亂,本研究依據我國國家標準「公共 兒童遊戲場設備」(CNS12642)與「兒童遊戲場設施安全管理規範」,採 用「遊戲場」一詞,並從法律層面去解釋「遊戲場」的意涵。 17.

(28) 第二節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探討 今日兒童的事故傷害,對兒童的威脅遠比其他疾病嚴重,臺灣地區主 要死亡原因,1-14 歲兒童因事故傷害死亡者為主要死亡原因第一名,事故 傷害仍為威脅兒童生命安全之主因,其中交通事故為第一位,墜落事故第 四位(行政院衛生署,2017) ,而在這些墜落事故傷害或死亡事件中,有些 是發生於遊戲當中。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委員會(CPSC) 1999 年的研究調 查顯示,大約有 205,850 個兒童是因為使用遊戲設備而造成傷害後,被送 進醫院急診室治療;其中 79%的遊戲場意外傷害歸因於「墜落」所導致。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每年二十萬受傷的兒童中,有超過 2 萬人是因頭部外 傷(TBI)而需要備治療,包括腦震盪;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頭部外傷是 發生在學校、操場或運動場所,且以橫爬架、攀爬設施或鞦韆為主;而這 些傷害都集中發生於 4 月、5 月和 9 月份(Cheng, TA., Bell, JM., Haileyesus, T., Gilchrist, J., Sugerman, DE., & Coronado, VG., 2016)。 然國內目前仍缺乏對於兒童事故傷害成因等相關分析資料庫,因此兒 童遊戲事故傷害尚缺乏官方統計數據,只能從報章雜誌或民間組織之調查 資料略窺雛形,為符合研究目的,充實研究內容,以下茲將有關兒童遊戲 場安全之相關研究、調查與新聞事件進行分析。 一、兒童遊戲場之相關調查分析 在公園遊戲場的部分,莊富傑(2011)針對臺北市35座兒童遊戲場進 行調查,發現遊戲場中組合遊具、蹺蹺板、攀爬架三大類遊戲設施符合安 全檢核表檢核項次,另外,滑梯項目相對安全,其不符合率低於20%;彈 簧搖動設備(搖搖樂)有超過50%不符合安全檢核;一般性及整體環境項 目內兒童遊戲場各設備間及周邊未有足夠安全距離,不符合率高達94%, 最需要檢討重視。 消基會於 2017 年隨機對台北市及新北市的 28 座公園之遊戲器具 進行安全測試,結果發現28座公園中只有2座公園符合CNS 12642的規範, 不合格率約為93%,在調查項目中,以下列項目缺失最嚴重: 18.

(29) (一)性能要求部分:不合格率由高至低分別為突出點/纏結(67%)、 鏽蝕、鬆脫/損壞(57%)、尖端/銳邊(53%)、誘陷(46%)、 壓碎點/懸吊(32%)、出入遊戲設施(29%)、鋪面(11%)。 在 19 座公園中有 68 處有突出點或纏結,可能在兒童遊玩時勾到 兒童衣服造成跌傷;有 15 座公園的遊具有 29 處的尖銳邊緣,遊 玩時可能刮傷兒童皮膚;另外,誘陷是遊戲設施常存在的缺失, 容易讓兒童在好奇心驅使下,造成頭或身體在玩樂中被遊具卡 住,是兒童最常致死的因素之一,而有 13 座公園有「誘陷」風險, 不合格率仍將近一半。 (二)遊戲設施部分:各項設施不合格率由高至低分別為:鞦韆(50%)、 遊戲設施間距(46%)、彈簧搖動設備(33%)、滑梯/攀爬設 備(29%)。鞦韆常是涉及孩童傷害的設備,在 28 座公園中,雖 只有 8 座公園有鞦韆設備,但卻有 4 座公園高達 15 項缺失,均不 符合 CNS 規範,不合格率 50%;在遊戲設施之間的安全距離上, 有 13 座公園共 63 處未保持安全距離,也有公園的遊戲設施在安 全距離內出現障礙物,這都是容易造成兒童碰撞傷害的原因(消基 會,2017)。 在幼兒園部分,由於動態活動的兒童遊戲場是兒童發生事故傷害機會 較高的場所,陳淑貞、孫自宜、蕭景祥、林佳蓉(2011)曾針對南臺灣立 案幼兒園遊戲場進行調查,發現安全及管理缺失最多的項目是缺乏遊戲設 施合格保證書,佔63%,缺乏無障礙環境設置、未設計遊戲場檢核表、未 設置遊戲場專責管理人員各有23%。在符合安全管理項目中,室內外幼童 遊戲場總面積合格佔84%,提供多樣化種類幼童遊戲設施的園所有70%, 63%的園所設有專責遊戲場管理人員以及鋪設遊戲場緩衝鋪面,49%的園 所提供了合理規劃之遊戲場動線。 吳中勤(2013)探討臺北市68所幼兒園遊戲場空間規劃與使用之現 況,以了解遊戲場空間規劃之原生性、連動性、感受性、安全性、完整性、 近使性、創造性與多元性,發現少數幼兒園能夠善用遊戲場之空間;而在 19.

(30) 考量了遊戲設備及其安全範圍後,絕大多數幼兒遊戲空間顯得擁擠,且幼 兒園遊戲場所具有的七種不同之空間型態,不僅普遍不利於教師督導,且 部分遊戲場空間之完整性不足。 在國小部分,消基會曾在 2008 年抽查了花東地區 47 所國小校園,以 「可能引起立即危險」的情況來進行調查,每一種遊戲設施約檢視 3 到 4 項重點,若其中有 1 項以上不合格,即表示該項設施有危險之虞。結果發 現,調查項目中,以下列項目缺失最嚴重: (一)遊戲設施標示部分:以校園遊戲設施「使用說明、注意事項」部 分標示不清或是完全沒有標示,占最多;「使用年齡、體重標示」 部分之缺失次之。 (二)鋪面部分:綜合遊戲設施下方多鋪設有安全地墊,但是其他如盪 鞦韆、翹翹板…等設施下方則無,而部分校園內地墊與地墊之間 的空隙過大、或破損卻未修補,容易使兒童絆倒。且此次調查花 東地區校園內,設施下方多以填沙沙坑方式維護兒童安全,沙坑 內沙量雖足夠,但已經硬化,或雜質甚多,例如垃圾、樹枝、石 塊等危險物品。 (三)遊戲設施本體破損、斷裂、鏽蝕等問題:設施本體上鏽蝕的問題 最多,可能包括油漆脫落、鐵製品生鏽等,部分鏽蝕地方又剛好在設施的 接縫處,萬一因為生鏽導致斷裂,後果不堪設想(消基會,2008)。 此外,消基會又於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間與財團法人台灣玩具 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一起針對大臺北地區校園進行遊戲設施安全檢視。以 隨機的方式抽選臺北市、新北市共9個行政區內的20所小學裡的遊戲設施 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這二十所小學的遊戲設施竟都無法完全符合現行國家 安全標準。其檢查項目及缺失狀況如下: (一)安全空間不足:因雙北市區地狹人稠,20 所學校中多達 13 所有 安全距離不足的問題。 20.

(31) (二)誘陷:20 所學校中有 12 所的遊戲設施存有誘陷風險。因誘陷是 2008 年底才修訂納入標準中,所以有許多舊有設施都存有此風 險,甚至因廠商與學校對於現行國家標準的不熟悉,使得新設立 的遊戲設施也常存在誘陷的缺失。 (三)設施與防護鋪面損壞:因臺灣氣候潮濕多變,再加上遊戲設施使 用人數眾多,設施及舖面損壞的機率也相當高,管理者必須定期作檢查, 當發現有損壞時,必須立即停用並盡速維修,地墊也應保持平整,避免學 生因使用已損壞的設施而受傷(消基會,2012)。 二、兒童遊戲場安全之相關新聞事件分析 研究者針對近年來報章雜誌報導之兒童遊戲安全相關新聞進行整理, 並列表如下: 表 2-1 校園兒童遊戲安全相關新聞彙整. 報導時間/出處. 報導內容摘要. 造成兒童死傷 人數. 柯姓男童就讀國小一年級時在安親班 玩溜滑梯摔倒,在家休養一個月,因傷 2013 年 4 月 24 造成左右腳相差 0.5 公分,父母認為安 日/蘋果日報 親班沒派老師在遊戲區看顧有疏失,向 安親班求償 52 萬多,高雄地院審理後 判柯家勝訴,安親班須賠 17 萬多元。 新北市某國小前年發生四年級女童跑 去遊戲區玩鞦韆,卻用轉緊後再鬆開的 「捲麻花」方式玩,因此誤踢在旁等 候、也想玩鞦韆的二年級男童左側前 額,導致男童受傷送醫。 新北地院認 2013 年 6 月 26 定女童有過失,須與父母連帶賠償 9 日/蘋果日報 萬餘元,男童及其父母不服上訴二審, 二審新北地院認為男童雖僅二年級,但 也應知別人在玩鞦韆,不應站立附近的 危險區域,應自負一半責任,改判賠 4 萬餘元,全案確定,不得上訴。 2013 年 10 月 22 一 名 小 二 男 童 疑 似 在 學 校 玩 溜 滑 梯 日/中國時報 時,跟同學發生推擠,疑似重心不穩, 21. 1 人/受傷. 1 人/受傷. 1 人/受傷.

(32) 小二男童不小心從將近一公尺高的滑 梯上摔落,造成右手臂關節脫臼,被緊 急送醫。 高雄一名家長投訴,她念國小三年級 的女兒在學校遊戲區,被另外一名同 學伸腳絆倒,撞到遊戲區鐵管,造成 2018 年 4 月 15 門牙斷裂、牙根移位,但她向學校反 日/華視新聞網 映,校方卻再三推拖,後來發現遊戲 區沒有設立監視器,器材也沒有包覆 泡棉或軟墊,小孩在這邊玩很容易受 傷。. 1 人/受傷.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影響遊戲場安全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是否有安全的遊戲場空間、鋪 面與安全規格的遊戲設施(備)資訊,從上述新聞事件的分析中可發現, 多數學童仍進行著危險的遊戲行為,因此學童是否被教導遊戲安全的概念 與師長是否在遊戲區旁看顧變成極重要的部分。對教育機構而言,當兒童 與教職人員都具備充足與良好的遊戲安全知識與行為時,方可直接降低兒 童事故傷害的頻率。 三、兒童遊戲場事故傷害預防 林鈺專(1993)在兒童遊戲設施安全性考量之研究中,提出設計者從 事兒童遊戲場之設計時,應以遊戲設施安全為首要考量因素,因為若能在 遊戲場未動工前,即進行嚴格的安全審查,將可以減少大量的安全問題, 此外,就遊戲設施的設計提出幾點注意事項: (一)場地的選擇上: 1.遊戲場不要設在主要交通要道旁。 2.從遊戲場到家的路程要很安全,最好有管理人員巡視。 3.遊戲場有清楚的範圍與標示,按兒童年齡劃分場地。 (二)設施的設計上: 1.遊戲設施應標明適用年齡及使用規則。 2.遊戲場的地面應平坦且具有緩衝性。 22.

(33) 3.遊戲設施周圍保持180cm 以上的安全範圍。 4.各種支柱、平台等設備的邊緣應予以弧面處理,避免兒童不小心 撞傷。 5.各設施需依兒童年齡設有不同高度。 6.各設施應依使用兒童的年齡選用不同的配件,如:提供五歲以下 兒童使用的鞦韆應用坐椅式的座位。 7.各設備接合處作為固定用的螺栓,應採用隱藏式的設計。 8.高度在30cm以上之設施應設有扶手或其它的防護設施。 陳歷渝(2003)也提出遊戲場環境安全的考量內容包括: 1.與可能的危險區域(街道、水池、障礙賽等)有適當的圍籬區隔 保護。 2.所有攀爬和移動的設施底下,以及墜落範圍內,都應鋪設足夠深 度的鬆沙(或襯墊防護物質)。 3.所有遊戲設施尺度構造均應符合兒童人體工學要求。 4.可移動或轉動的部份完好無缺失(例如:沒有兒童可觸及的捏夾 和壓碎點,轉動支點沒有過度的磨損)。 5.設施可觸及部份不得有尖銳邊緣、突出小物、破裂部份或含有毒 物質。 6.具有完整考量之安全防護設施(如扶手、標誌、護墊區和保護性 的覆蓋物)。 7.不得有誘陷兒童頭部的間隙,遊戲設施彼此之間應有足夠的安全 使用範圍。 8.設施構造完整安全,不得扭曲、彎曲、破裂、傾斜。 9.大型固定和可移動的設施應牢靠安全地固定於地面上,且水泥基 座埋設地表下,並應考慮地下支架之防腐、防鏽。 10.安全防護設施應有完整考量(如欄杆圍板、標誌、護墊和保護 性的表層覆蓋物)。 從事故傷害預防策略 3E 觀點來看,區分為教育(education)、工程. 23.

(34) (engineering)和法律(enforcement)三方面,其中教育是指透過知識的 傳達,來改變照顧者(家長)及當事者(兒童)的行為,以減少事故傷害 的發生,如:教導成人有關遊戲場所安全的知識;而工程是指利用機械或 人因工程措施及設備,來改變環境或設施,減少事故傷害的危險,如:遊 戲場所設施及環境的安全設計;法律是指透過訂定相關法規,減少違規行 為及事故傷害的發生。對幼兒園而言,教育與工程是很有效的方式,若能 加強教保服務人員對遊戲場安全的認知,透過其認知來改變遊戲場不良之 設計規劃,及使用者不良行為的調整與習慣的改變等,使遊戲場的規畫、 管理、使用都能符合相關規定,方可滿足兒童遊戲的需求,保障兒童遊戲 安全。. 24.

(35) 第三節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相關因素 根據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5)提出的兒童遊戲場的安全概念, 影響遊戲場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安全的遊戲場空間、鋪面;2.安全 規格的遊戲設施;3.遊戲安全教育的宣導。 NPPS 也提出安全的遊戲場的 四個目標 S.A.F.E(監督、適齡、鋪面、維護) ,其分別為 1.適當的督導; 2.設計適齡的遊戲場;3.設置良好的鋪面;4.設備維護良好。研究者參考專 家觀點與多年的遊戲場安全教育宣導經驗,將兒童遊戲場安全之相關因素 分為人的因素、環境因素、設施因素等三項因素,並說明如下: 一、人的因素 (一)兒童因素 兒童本身的特性如:性別、年齡、遊戲頻率、認知與行為等都與是否 容易發生事故傷害有關。 1.性別 根據美國 CPSC 1988 年的統計顯示,在所有設備種類中,男孩比女孩 有較多的受傷事件。文化上期望的差異為此結果最直接之反映,男孩從小 被社會要求參與戶外運動和遊戲,女孩則從事與傳統有關或溫和的遊戲 (江麗莉,1997) 。希臘調查 777 名 0-14 歲兒童在公立及私立遊戲場所發 生傷害的研究發現,無論公私立遊戲場男童受傷的頻率(64%)都比女童來 的高(Petridou, Sibert, Dedoukou, Skalkidis, & Trichopoulos, 2002)。學齡前 兒童是最常發生傷害的群體,以男童受傷比率高於女童(賴怜蜜、張立東、 蔡明哲、謝秀幸、林佳蓉,2006)。. 2.年齡 在 1999 年因遊戲場所傷害而進入醫院就診的 0-14 歲兒童中,48%受 傷的兒童為 5-9 歲,而大於 10 歲以上兒童發生遊戲場傷害的危險是 5-9 歲 的 0.5 倍,表示 5-9 歲兒童發生事故的危險性較高(Petridou et al., 2002)。 25.

(36)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亦表示在遊戲場發生事故傷害的年齡,超過半數 (58%)是介於 5-9 歲之間(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2007); 另外,新加坡研究因事故傷害送醫急診的 226 名兒童中,平均年齡是 7.5 歲(Wong & Mahadev, 2011)。 3.遊戲頻率 過去有研究發現,每星期到遊戲場4-7次發生傷害的危險性是每星期只 去1-2次的4.8倍(Mowat, Wang, & Pickett, 1998)。Nixon 等人(2003)在探討 某些遊具傷害率較高是因「兒童暴露的次數較多」,還是「遊具本身就具 有某些危險性存在」時,結果發現當「兒童暴露於某項遊具次數較多」時, 發生受傷的機會也較高。 4.遊戲安全認知 過去的研究皆提出事故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確的知識、不當 的習慣和態度、不安全的行為、不熟練的技術以及環境中潛藏的危機(黃 松元、劉淑媛、賴香如、劉貴雲,1998)。林聰哲、洪慧敏(2008)在某 國小校園遊戲場安全教育宣導與安全認知研究中指出,兒童的認知或想法 會影響兒童對於遊戲場所的選擇,其認知與行為是事故傷害的重要影響因 子,這些因子可以藉由安全教育來改變其危險行為。 兒童的認知與行為是事故傷害的重要影響因子,國內目前正倡導重視 兒童遊戲權,建置共融遊戲場,而共融遊戲場的特點包括了滿足每個孩子 挑戰的需求,因此共融遊戲場內不乏冒險性遊戲設施(還我特色公園行動 聯盟,2017)。冒險是兒童在遊戲場可以學會的的技能,但必須讓兒童意 識到愚蠢的行為所帶來的危險。透過教育可以防止兒童受傷,體能老師可 以引導孩子,教他們用正確的方式跳躍,依據他們的年齡足以理解的程 度,解釋腿部肌肉該如何活動及預防受傷;也可以訂定遊戲規則或是給他 們簡單的建議,告訴他們如何運動也是有幫助的 (Write Angle, 2017)。 5.遊戲行為 26.

(37) 黃淑貞(1987)指出有些兒童常在遊戲場中意圖使用較「刺激」的方 式使用設施,例如:站著盪鞦韆,然後由高處下跳或者是以頭上腳下的方 式溜滑梯等,但這樣的行為,更容易成為影響他們遊戲安全的主要因素; 侯錦雄、王培如、林鈺專(1994)針對兒童看護者對遊戲場所設施安全認 知的調查發現,導致兒童受傷最主要的潛在因素是其本身不當行為之影響 (如:不當使用遊具);此外,也發現兒童在遊戲場所內受傷的主要原因 包括其本身不當的使用遊具與同伴間推撞。 (二)教師部分 Davies(1997)針對澳洲 22 位幼兒園教師理念的研究發現,教師的理念 會反映在戶外環境的規劃上。然而,在幼稚園遊戲場的規劃過程中,需要 教師共同討論,再透過園長與設計師或建築師溝通,因此園長或教師對於 遊戲場規劃的理念或信念,亦將對遊戲場之規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遊戲 場設置完成後,仍須考慮幼兒於遊戲中的監督、定期檢查與維護等工作是 否能夠有效且順利的進行。遊戲場的規劃不宜有視覺上的死角以利成人監 督;也應定期針對遊戲設備做檢核與維護,以預防事故傷害的發生(CPSC, 2010)。 陳敏生(1999)曾針對臺灣雲嘉地區的幼兒園進行調查,發現幼兒園內 實際上隱藏諸多安全的問題,如因空間的限制而使得遊戲設施之間的距離 太近、尺寸並不適合幼兒之使用,這些疏忽皆會造成幼兒或大或小的傷 害;除了硬體的改善外,幼兒園內的教師們亦應教導幼兒如何安全的使用 各項遊戲設施與教導他們有關安全的知識,使其對於危險的認知提高,增 加警覺性。 陳正霖(2005)指出若學校教師於體育的課程中,確實教導兒童如何正 確檢視遊戲設施與使用遊戲設施的安全性,便能降低潛在風險,教師有良 好風險管理知識與經驗,兒童亦可獲得多一層保障。黃靖惟、劉志華也 (2012)提到,幼兒運動遊戲觀念已漸漸為社會大眾所認同,運動遊戲課 程在幼兒園的實施率也大為提昇,然而,運動遊戲課程的教學成效取決於. 27.

(38) 教師的教學品質,影響幼兒運動遊戲課程教學品質之因素也包括教師專業 素養及教學安全等因素,若要提昇幼兒運動遊戲課程教學品質,則需提升 教師專業涵養、風險管理等。 導致兒童在遊戲場發生事故傷害的因素很多,在教師的部分如能提高 警覺性與敏感度、了解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特徵、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或敬 業精神、有足夠的臨危應變能力、有適當的課程設計規畫、充足的遊戲場 安全教育相關知識與執行不力等,就能降低兒童在遊戲場的傷害。當老師 越願意讓孩子們在戶外體驗活動,教師肩上的責任就會越大,然而教師也 應該了解戶外活動對幼兒的好處,並為孩子去維護戶外遊戲環境,而且老 師應積極地和幼兒一起參與戶外的遊戲活動,親身去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 安不安全,而不是只有在旁邊監督和指導孩子的行為而已( Ihmeideh & Al-Qaryouti, 2016; McClintic & Petty, 2015)。 國內近十年來的研究多著重在遊戲場所安全規劃方面及國小兒童認 知和行為與遊戲場所間關係的探討,缺乏對成人因素之研究與統整,僅林 鈺專(1993)以成年看護者的認知為重點,針對台北市218位看護者對兒 童遊戲設施安全認知做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看護者以女性居多,且多為 兒童的父母親;遊具的適合使用年齡為6~8 歲,但看護者卻帶 3~5 歲的 兒童前往,除了顯示看護者對於遊戲場所的安全認知不足外,幼兒家長與 教保人員對兒童遊戲場所安全的認知、態度和行為,還有待探討。 二、環境因素 (一)鋪面材質. 根據美國國家傷害電子監控系統(NEISS) 從 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的 資料顯示,從高處墜落為導致遊戲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設備下面與附 近需有彈性表面物質的問題受到重視(引自江麗莉,1997)。1990 年 CPSC 的報告中顯示 276 個有關遊戲場設備的死亡報告中,有 86 個與墜落有關, 因此鋪面材料是否足以產生防護效果是預防幼童自高處墜落導致受傷的 關鍵因素。 28.

(39) Mott, Rolfe, James, Evans, Kemp, Dunstan, Kemp, & Sibert (1997)針對 遊戲場中的安全與遊戲設備進行研究,以觀察記錄法,在 1994 年針對卡 地夫 85 個不同鋪面遊戲場中的 330 名受傷幼童進行的研究,結果發現: 1.幾乎所有的受傷都與遊戲設備有關,高達 65%的幼兒從遊戲設備上墜 落;2.幼兒在混凝土鋪面上受傷的人數顯著高於樹皮或橡膠鋪面;3.樹皮 鋪面無法有效防止骨折,研究結果發現橡膠鋪面可以預防從高處墜落可能 導致的骨折。 Laforest, Robitaille, Lesage 和 Dorval (2001)探討遊戲場所的鋪面材 質和遊具高度對兒童發生傷害及其嚴重度之研究中,發現兒童跌墜在遊戲 場所內之「非建議使用的鋪面」(如:夯質地面)之嚴重程度是「建議使 用的鋪面」(如:單元墊片)的2.26 倍。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於 2010 年 9 月 18 日舉辦「五都公園鋪面抽 查結果記者會」,公布五都公園遊戲場鋪面安全性抽樣檢測結果發現,所 有公園遊戲場鋪面安全性皆不符合國家標準之規定,不合格率達 100%, 兒童的遊戲安全令人擔憂(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2010)。. 圖 2-1 溜滑梯滑出段前方之鋪面面積不足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二)遊戲設施間的緩衝距離 在臺灣兒童遊戲場普遍存在安全緩衝距離不足之問題,容易導致兒童 在遊戲移動的過程中產生撞傷的事故,例如鞦韆等擺盪設施之前後距離不 夠、滑梯之滑出段與其他設施間距離不足的問題,都可能發生碰撞的傷害. 29.

(40) (陳正霖,2005;張俊彥,2000;吳旭專,2000) 。遊戲場內是否具備足 夠的安全緩衝空間,也會影響到教師的監督(CPSC, 2010),在教師的監督 下可減少兒童因遊戲設備安全空間不足所帶來的潛在危險,但教師監督的 難易度會受到遊戲場空間完整性之影響。. 圖 2- 2 兩具搖搖馬之間緩衝距離不足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三、設施因素 (一)遊戲設施高度 遊戲設施的高度過高,容易導致兒童從高處墜落時受傷,依據國家標 準 CNS 12642 之規定,遊戲設施之高度不能超過 1.8 公尺,避免兒童發生 嚴重傷害。張立東、蕭景祥、林佳蓉(2005)抽樣 30 家臺南市立案之公私 立幼兒園,探討兒童遊戲場中滑梯及攀爬架之設計與安裝,結果發現其滑 梯之墜落高度超過國家標準之上限規定者達 67%。 滑梯及攀爬架是國內兒童遊戲場最普遍之設施,為防範墜落事故造成 兒童的嚴重傷害,應於設計與安裝時避免墜落危險因子。另外,因為遊戲 設施的高度可能是讓孩子在遊玩時獲得更多挑戰與樂趣的因素,但由於兒 童上肢體力量較薄弱,所以上肢體遊戲設施與過高的高度是導致相關傷害 的原因之一,為了降低傷害與同時保持孩子遊戲的樂趣和挑戰性,Wakesa 與 Beukesb (2012)認為,當遊戲設施是以使用下半身的力量為主時,可以 減少兒童在遊戲時受傷的風險,因此可以提供具協調性,且高度較低的自. 30.

(41) 由落體的遊戲設施,以滿足兒童遊戲時的樂趣與挑戰性。 (二)遊戲設施材料 遊戲設備的材料使用不當,在經過長時間的曝曬、風吹、雨淋後,容 易造成毀損與龜裂,凹凸不平、過於粗糙、縫隙等問題,容易導致兒童皮 膚刮傷、夾傷等事故(陳正霖,2005)。 校園裡的遊戲場和操場可能是一些孩子每天體育活動的唯一機會,孩 子可以在這個時間發展和加強的技能,因此遊戲場的設計很重要,在建造 遊戲場時,必須有一些介入的措施,例如材料的來源與使用、建造一個遊 戲場的設計模型,以及提供平面圖和使用手冊,讓安全的遊戲場在其他空 間也可以容易重複設計,長久下來成本也會相對降低 (Scatigna, Cameli, Licursi, Ortenzi & VInciguerra, 2015)。. 圖 2- 3 遊戲場材質損壞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三)檢查保養與管理維護 張俊彥(2000)指出,遊具或設施物更新的頻率會影響兒童受傷的比 率,經常性的更新替換損壞的器材,可降低幼兒在遊戲場受傷的情況;且 應設置管理人員負責維修與管理幼兒園中的遊戲設施,才能降低兒童受傷 情況。 31.

(42) 礙於人力與經費不足,一般公共遊戲設施多半沒有專人維修保養,潛 藏著許多不安全,萬一事故傷害發生時也沒有完整的緊急處理流程,而導 致處理不當、延誤就醫等問題(陳正霖,2005)。. 圖 2- 4 缺乏保養的遊戲場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32.

(43) 第四節 兒童遊戲場安全之認知、態度與行為. 就預防角度來看,兒童是遊戲場所內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群,因此教保 服務人員有義務保護兒童的安全;而個人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是事故傷害 的重要影響因子,其能左右兒童的遊戲行為,因此教保服務人員個人對遊 戲場安全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會影響兒童遊戲場所傷害的發生。 一、兒童遊戲場安全之認知 (一)認知相關內涵 認知(cognitions)就是「知的歷程」,不含情感價值成分(張春興, 1994);溫世頌(1998)指出認知包括知覺、記憶、理解、思考、推理、領悟、 創新與解決問題等內在心智活動;楊國樞(1978)則認為「認知」是指個人 對事物瞭解情形、知識程度及看法;另外,認知的定義也分成廣義及狹義 兩種,廣義的認知是指所有形式的認識作用,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注 意、想像、推論、預期、計畫、決定、問題解決及思想的溝通等,而狹義 的認知則是指知道和認識(鍾聖校,1990)。 綜合學者的觀點,本研究認為認知是個人從累積的經驗中所獲得的知 識,進而改變既有的認知結構以獲得新的認知發展。而本研究採用的認知 為鐘校聖對認知狹義之定義,即是指對事物的瞭解程度,因此本研究之兒 童遊戲場安全認知是指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兒童遊戲場安全的瞭解程 度。 (二)影響認知之因素 由於國內近十年來的研究多著重在遊戲場所安全規劃方面及國小兒 童認知和行為與遊戲場所間關係的探討,缺乏與成人有關之因素之研究與 統整,故在探討影響教保服務人員兒童遊戲場安全認知之因素時,亦將事 故傷害教育之相關研究納入探討。 33.

(44) 林秀碧、賴怜蜜、林佳蓉、高慧娟(2000)在探討托兒中心教保人員 對學齡前兒童事故傷害之急救知識、態度與急救課程需求發現,教育程度 越高、領有急救員證書、接受過急救訓練、上過多種急救訓練課程及幼保 (教)科系畢業的教保人員,其急救知識愈佳。教保人員扶養子女人數愈 多、從事幼教工作愈久,其急救知識得分愈低。 林宜蓁(2005)針對教保人員處理幼兒疾病與事故傷害之專業知能 調查發現,年齡、任教年資、園所性質之教保人員在處理幼兒疾病與事故 傷害之專業知能上無顯著差異;但不同畢業科系、有無合格急救員資格、 有無修習參與幼兒疾病與事故傷害相關課程訓練之教保人員對處理幼兒 疾病與事故傷害之專業知能呈顯著差異。 秦金生針對幼兒園教保人員兒童事故傷害教育介入研究,發現幼兒園 教保人員年齡越大,對兒童事故傷害預防知識越差,但其對兒童事故傷害 預防的自我效能則越高(秦金生,2005)。 劉孟欣(2007)針對幼稚園教師安全教育知能與學習需求之研究中發 現,公立幼稚園教師之安全教育知能優於私立幼稚園教師;不同教育程度 之幼稚園教師在安全教育知能方面達顯著差異性,以「大學及師範院校幼 教(保)系」畢業之幼稚園教師比「大學以下幼教科系」畢業之幼稚園教 師有較高的安全教育知能。 林秀蓉(2016)針對台南市教保服務人員在戶外遊戲場安全認知之相 關研究中發現,不同年齡、機構性質、職稱、兼任行政事務、是否有檢核 遊戲場經驗及修習幼兒遊戲安全課程者,在戶外遊戲場安全認知上有顯著 差異。 從上述研究中,可歸納出教保服務人員之年齡、機構性質、年資、職 稱、教育程度、領有急救員證書、有檢核遊戲場經驗、接受過相關訓練及 幼保(教)科系畢業的教保服務人員可能是影響遊戲安全認知之因素。 二、兒童遊戲場安全之態度 3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圖一 圖二 緩;成人血液中的鉛含量達0.6~0.8毫克/升時,就會出現頭痛、疲乏、記憶力減退、食 慾不振、腹痛等症狀;幼兒血液中的鉛含量達0.6毫克/升時,即會出現智能和骨骼發育的 障礙。 5.( )根據鉛的性質,下列各項物品使用鉛或加入鉛來製造,何者最不適當? A可以用鉛作為製造低濃度硫酸的容器 B汽車用的鉛蓄電池其外殼以鉛來製造 C加入鉛來製造保護電器的保險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