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如何處理壓力
心智管理身體
◎理性邏輯思考
⊙感受、分析、下決定。
◎情緒
⊙提供資訊,告訴你怎麼做,而且經由內分泌系統讓你有能力去做。
兩個問題
◎面對的問題本身。
◎你對問題所引起的情緒生理反應 ⊙更為緊急。
⊙有時會干擾理性思考。
心智的運作
◎心智管理身體透過本我。
◎本我採取兩種常見的基本行為模式。
⊙攻擊:獨立、自主,不管是建設性或破壞性。
●例:「站著上北大」。
⊙依賴:找別人幫你做,但多少會混雜著攻擊的性質在內。
●例:「哭」,是一種攻擊行為。
●依賴與建設性攻擊兩者可以相輔相成。
●當敵意與依賴同時存在,焦慮就形成,焦慮更增加敵意,敵意也會引起罪惡感。
身體如何處理壓力
心智與身體的反應
◎大腦皮質:理性思考。
◎下視丘:如同一位班長,接受大腦指揮而命令身體各部位,並監督任務的達成。
⊙聚集自主神經系統的連接,調節體內不隨意器官(如:肝、心、腎)。
⊙激發腦下腺,以控制內分泌。
●壓力較輕時:分泌助炎性的激素。
●壓力極劇且持久:分泌抗炎性激素大於助炎性的激素。
溪水旁的生命樹 談壓力因應之道
陳博仁 弟兄
假日講座/101年8月12日/台南教會
壓力激發分泌激素
◎腎上腺皮質刺激激素(ACTH) ⊙腎上腺素
●心臟血管系統進入緊急狀態。
●加速代謝。
⊙糖質皮質素(抗炎性)
◎甲狀腺刺激激素(TSH) ⊙甲狀腺素
◎升糖素
★高度分工的壓力反應似乎很好,但長期或失衡的反應往往招致更大麻煩。
心身症狀反應
◎情緒的發洩口
⊙憤怒會引發一連串神經內分泌作用,來準備攻擊性的身體行動。但如行動被抑制,
往往會造成持續性的激發狀態,以致傷害身體。這是憤怒導致壓力疾病的一種方 式。
◎性格差異影響心身反應。
強化抗壓的裝備
抗壓六原則
◎均衡飲食。
◎從事規律合宜的運動。
◎避免、減少或修飾壓力源。
◎學習並運用減壓技巧。
◎以健康的方式處理壓力的反應。
均衡飲食
◎均衡的飲食可提高面對壓力的反應力。
⊙營養狀況會影響人體對付壓力相關的體力與腦力狀態。
⊙營養失衡本身就是壓力源,營養問題可能造成體力與腦力上的壓力。
⊙壓力會增加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量。
飲食習慣可導致壓力及不適情緒
◎大量咖啡會使壓力賀爾蒙分泌增加,使人感到焦慮、不安、心悸、血壓升高、無法入 睡或頭痛。
◎咖啡有利尿作用,使維生素 B,C 自尿中排中增多。
◎高糖飲食在消化代謝過程中需耗費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B1 含量不夠,會使人感到疲 乏、易怒和情緒低落。
◎肌肉緊張常使乳酸分泌增高。若缺鈣,則會感到疲勞與焦慮不安。
良好的飲食習慣
◎慢食。
◎飲食規律。
◎避免太餓或過飽。
◎煩躁或緊張時,避免大吃大喝,改從事喜歡的活動。
◎專心吃,別一面吃一面做別的事。
◎態度要輕鬆。
抗壓的食物
◎蛋白質:每日兩到三種低脂肪蛋白質。
⊙一半動物蛋白(魚、家禽、瘦肉)。
⊙一半植物蛋白(乾豆、豌豆)。
◎碳水化合物:每日六份麵包或穀物。
◎脂肪類食物:(佔全部熱量的 10%∼30%)。
⊙每日二到四份的無脂或低脂的乳製品(獲得鈣)。
⊙每日一匙的不飽和植物油(5 克=45 大卡),或 1∕4 杯的種子類食物。
◎水果與蔬菜:每日至少四份。
⊙盡量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少食罐頭食品。
⊙至少應有一種蔬菜含豐富葉酸(菠菜、甘藍、萵苣、青豆……)。
⊙一到兩種含豐富維生素 C 的水果和蔬菜(柳橙汁、葡萄汁……)。
⊙一到兩種含豐富維生素 A 及胡蘿蔔素的水果和蔬菜(深綠色或黃色蔬菜、甘藷、
蘆筍……)。
⊙含鐵食物與含維生素 C 食物共同食用,促進吸收。
減少攝取下列食物
◎高脂肪肉類食物(香腸、牛排、火腿、炸物……)。
◎少攝取多餘脂肪(奶油、冰淇淋、沙拉佐料……)。
◎少吃加工食物或速食。
◎少吃糖(糖的熱量要低於總熱量的 10%)。
◎少喝咖啡(每日不超過兩杯),多喝水(每日至少 6∼8 杯)。
睡眠充足
睡眠的生理變化
◎腦血流量。
◎呼吸:輕微換氣不足。
◎心臟血管:動脈壓下降 10%,心跳降 6%。
◎消化機能:排酸速度減慢。
◎內分泌變化。
◎失眠會造成情緒浮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免疫功能下降。
睡眠衛生
◎不在晚間喝酒、咖啡或茶。
◎不在床上從事其他活動(看書、聽音樂、想計畫……,但性生活是唯一例外)。
◎不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就起來,有睡意再上床)。
◎不在白天刻意補眠(不論多晚睡,儘可能第二天還是依固定作息,以免影響到下一晚 的睡眠)。
規律合宜的運動
◎運動可以帶來身體完全的鬆弛。
⊙宣洩壓力,消除富敵意的攻擊性。
⊙運動後的鬆弛,帶來幾乎完全的休息及內心的平靜。
⊙增加腦內啡分泌,使人舒服暢快。
◎充分的耗氧運動才對身體有益。
⊙每天至少半小時跑步、游泳、騎腳踏車(>32 km∕hr)、步行(>5 km∕hr)或 打籃球。
⊙過度太遠、太快、反易導致冠狀動脈病。
⊙強度:達到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的 60%。
⊙持續度:持續至少 15 分鐘最大心跳速率的 60%。
⊙頻率: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
◎運動能解除焦慮,帶來安適感,但須融入生活,變成終生習慣。
避免、減少或修飾壓力源
認知重塑
◎認知重塑主要是用客觀、理性、實據來判斷環境中的事物,而設法去除造成心理壓力 或情緒症狀的不合理想法。
◎在放鬆身心狀態後,馬上就要檢驗自己的認知,而設法將扭曲、無用的推理或意念,
予以轉換或修正。
認知重塑ABCDE
誘發事件(antecedent) ↓
認知解釋(belief)─→修正認知(disputation) ↓ ↓
壓力結果(consequence)壓力消除(effect) ↓
有效
認知重塑自我問答
◎這樣的想法合理嗎?
⊙是否簡化了事情的因果關係或太早下結論?
⊙是否做過度的解釋?
⊙思考型態是否為兩極性思考,非黑即白?
⊙是否選擇性地只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並且據此而妄下結論?
⊙所根據的資料來源可信嗎?
⊙下結論是根據感覺或價值觀,而非根據事實?
◎有沒有其他替代性的想法來看這件事?
◎就算事情真的發生,結果會怎麼樣?
自我肯定
◎人際關係與互動問題是生活中相當常見的壓力源,缺乏自信與不夠自我肯定,往往釀 成無謂的人際衝突與壓力。
◎自我肯定訓練主要是在教導民眾能確實維護自我合法的權益,進而減低相關連的壓 力。
◎自我肯定,在於能以理性、同理及堅定的態度,坦然表達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及意願,
而不去侵犯他人,但也不讓他人侵犯。
◎自我肯定行為是指能與別人建立真誠、開放、直接和清楚表達意願與想法的溝通行 為。
◎自我肯定行為能增加個人表達選擇的自由度,以自尊自重的自信感覺取代壓抑、委屈 或憤怒等不適宜的情感。
◎自我肯定訓練主要在於訓練人們能有效表達自我肯定的行為,以減低消極的頹喪或充 滿敵意的暴躁。
◎妨礙自我肯定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上常導致於內心的恐懼,譬如:擔心傷害對方的 感情、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害怕被傷害……。時常檢視自己的人際反應,可更認 識自己的性格與認知特點,才能做適度的調控。
自我肯定七步驟
一、認識人際溝通的三型態:
1. 攻擊型:控告、脅迫,不顧別人的情感。
2. 被動型:被虧待時往往屈服忍辱。好處是短時間內不用感受被拒絕,壞處是吃虧 又要長期忍受憤怒。
3. 肯定型:能堅決的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情感,不會被占便宜,也不會激怒他人。
二、描述問題情境:
1. 檢視需求。
2. 安排討論。
3. 定義問題:具體定義不公或不悅的問題。
4. 描述感受
(1) 勿以「意見」代替「情感」。
(2) 以「我」開頭。
(3) 以我開頭並搭配別人的特殊行為。
例:英國政府換下我們的國旗,我感到被傷害。
5.表達訴求:以一、二句簡單易懂的話,肯定的表達自己的訴求、願望與需求。
6.強化後果:強化別人給你所想要的。如:正面表達改變的結果。
三、寫下所要訴求改變的內容
◎依前述階梯式描述法,寫下訴求改變的內容腳本。
四、學習下列五項表達自我肯定的身體語言。
1. 目光:維持直接且溫和的目光接觸。
2. 姿態:身體挺直,稍微前傾;距離適當。
3. 說話:說話清楚、流利而肯定;聲調平穩。
4. 語氣:語氣肯定、避免哭訴或道歉的語氣。
5.表情:以姿態及表情強化表達重點;表情輕鬆而專注。
五、學習積極聆聽。
六、達成可行的協議方案。
七、避免被操縱
◎當你跟對方表達肯定的要求而遭忽略時,你會需要處理阻礙的策略。
抵抗阻礙的常用方法
1. 重複法:當要求被拒絕時,可針對自己的需求,挑選一簡明的字句,一直重複。
2. 主題流程轉換法:爭執不休時,將討論焦點之「主題」轉移到討論的「過程」。
3. 息怒法:對方盛怒時,別理會憤怒的內容,設法暫停討論,直到氣消再談。
4. 拖延法:自己情緒激動時,應喊停,等心平氣和再說。
5. 同意法:針對對手的批評,若表同意,則予以回應。
6. 模糊法:當你被壓抑時,可接受某些合理的挑剔,而別管不合理的部分。
⊙可以「部分」同意。
⊙可以同意「可能性」。
⊙可以同意「原則」,只同意邏輯推理,而不贊同他的「假設」。
⊙可採挑剔者的話改用不同措詞表達,你才能誠實地表達贊同。
⊙明確表達你同意上述表達但不同意改變的樣子,就可以很快地讓對方沒有挑剔你的 理由。
7. 肯定的詢問:馬上予以批評,以便馬上找出讓他人不爽的真正原因。
自我肯定者的行為表現
◎溫和而不羞怯
⊙行為表現合作,態度平等待人。
◎堅持但不固執。
◎關懷而不自私。
◎自信而不畏懼。
◎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價值
⊙澄清和肯定自己的權益,卻不侵犯他人。
自我肯定的做法
◎描述問題情境。
◎表達個人情感。
⊙善用肢體語言及常常口語練習。
⊙以平穩方式,敘述自己的感受與意見。
◎提出個人意見
⊙透過積極聆聽的方式,充分體驗事實、感受、期望與意見討論,兼具表達與互動方 式。
◎徵詢關係人確定討論的時間與地點。
發展問題衝突解決技巧
化解衝突
◎衝突可帶來「改變」與「機會」;但反過來說,衝突也可以是「改變」的結果。因
「改變」可能又造成進一步的衝突。
◎我們不必將焦點放在要怎麼去「逃避」衝突或「避免」改變,而是要了解怎麼樣有效 地「管理」衝突,讓衝突帶來「正面」的改變,進而更能強化人際關係。
何謂衝突
◎衝突通常涵蓋下列三個層面:
1. 個人衝突
⊙個人的認知與性格所引發。
2. 人際衝突
⊙人與人之間因各種不同觀點而導致。
3. 社會衝突
⊙在不同的社會、國家間的紛爭。此領域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國際間的衝突、戰爭與 和平。
常見的衝突類別
1. 內容衝突
⊙信念與價值觀衝突。
⊙目標衝突。
●程序衝突(處置方法不同)。
●實質衝突(實質內容想法不同)。
2. 關係衝突(個性差異導致衝突,來自兩者加在一起的互動結果所造成)。
⊙自尊心衝突。
⊙控制欲衝突。
⊙情感歸屬衝突。
雙贏策略
1. 互相將問題定義清楚,了解雙方需求。
2. 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列出各種可行的方案。
3. 分析各種方案的利與弊。
4. 選擇一個解決問題最好的替代方案,能兼顧雙方需求,並達成共識協力合作。
5. 討論與評估所選方案之合適性。
⊙最好的衝突解決方法是能夠解決問題,同時能藉由衝突解決,創造機會,進而造成 正面的情感、建設性的互動、合作性的關係。
解決衝突的常用方法
1. 逃避型
⊙既不堅持,又不肯去面對別人的需求(消極、被動)。
2. 競爭型
⊙肯定自己的目標,而不去考慮對方需求,幫助對方達成目標(一輸一贏)。
3. 配合型
⊙不堅持自己的需求目標,而完全考慮對方的需求,予以充分配合(一輸一贏)。
4. 折衷型
⊙雙方須兼顧需求,又需各退一步。
5. 競合型
⊙兼顧雙方需求,又同時滿足堅持度與合作度。注意對方心意,又不犧牲自己的需求。
以溝通解決衝突
◎解決衝突的基礎,實有賴於平時人際關係的建立,良好的關係可為將來面對衝突時,
奠立良好的溝通基礎。
◎三大原則:
1. 鑑別衝突。
2. 分解衝突。
3. 顧全面子。
鑑別衝突
◎陳述問題的過程中,應注意下面兩點。
1. 衝突雙方應秉持中性的態度,設法解釋及詳述自己的立場與需求,特別是針對相異 點。
2. 陳述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火爆場面,但彼此應就事論事,避免人身攻擊。
◎衝突無法鑑別的失敗主因,在於雙方未將重點放在「問題本身」,而將問題「人身 化」,而導致情感衝突。
分解衝突
1. 指出衝突的焦點
⊙透過分析切割的過程,體認到彼此的需求及困難點。
2. 將衝突化整為零
⊙協助衝突雙方了解衝突所在,而不會覺得所面臨的衝突是人際關係的龐大模糊議 題,而只是特殊範圍的小議題。
3. 增進互相關係
⊙經由陳述的過程,促進彼此的工作關係,確認彼此解決問題的需求與能力。
顧全面子
◎自我情緒調控是整個協商過程中最基本的要素,除應維護自尊外,更應盡力設法尊重 對方。
◎顧全面子是指個人面對刺激與打擊時,設法維持自己的形象。
◎面子問題是針對人際關係的問題。在具有火爆場和,雙方惡言相向,往往彼此沒面 子,而導致將衝突的「內容層面」轉移到「關係面」,而影響衝突解決過程的順利進 行。
學習並運用減壓技巧
放鬆訓練
◎經由一連串的步驟,學習體驗身體處於緊張狀態和放鬆狀態之不同,進而學習放鬆之 技巧,用以減少緊張,同時降低交感神經的敏感度,有效降低全身性的壓力反應。
◎進行式肌肉放鬆法(prograssivemusclerelaxation)。
放鬆技巧的有效因素
◎專注(意識窄縮)。
◎調息(腹式呼吸)。
◎體鬆(全身肌肉放鬆)。
◆放鬆技巧訓練主要是用來降低交感神經敏感症狀,平常就應熟練,並融入生活,要 能做到在一兩分鐘內,馬上把肌肉放鬆,事後成為一種習慣。
呼吸放鬆訓練
1. 採腹式呼吸。
2. 以鼻吸氣。
3. 呼吸規則而平穩。
4. 呼吸頻率減慢。
5. 專注於呼吸的某些過程。
腹式呼吸
◎橫膈膜所產生的力量可使心回血量及淋巴回流增加。這在胸式呼吸並不明顯。
◎吸氣時,可因重力之故,使肺部較下位的肺葉血流灌注量與通氣量皆增加。
◎橫膈膜向下的力量,也可協助小腸、胃及肝臟蠕動以促進健康。
生理回饋
◎有人很難體會放鬆的感覺,因此可透過各種電子儀器來協助放鬆訓練。
◎治療者利用電子儀器設備,將人體正常或異常的生理現象,如心跳次數、皮膚溫度、
肌肉電位、腦波、皮膚電位、血壓、呼吸等量化,並轉變成視聽訊號,呈獻且回饋給 病人。
◎病人可根據這些數據,經由「嘗試錯誤」的學習過程,學會控制或操控這些訊號,進 而學會控制某些身體功能,故可以增加個人的自我控制力。
以健康的方式處理壓力的反應
基本步驟
◎情緒紓解
⊙當你處於壓力的不適反應下,你需要「叫停」,離開眼前的壓力源或壓力思緒,轉 作其他不動腦筋的事或喜歡的活動。
◎放鬆
⊙在當下無法分身時,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將注意力專注於腹式呼吸,以將思緒放空,
減低交感神經敏感度。
情緒支持
◎輔導
⊙消極:給予扶持,免於崩潰。
⊙積極:輔其自主,導其獨立。
◎建立支持關係
支持技巧與步驟
宣洩←─傾聽 ↓
澄清 ↓
建議 稱讚 再保證
情緒管理
◎以同理心面對憤怒者是上策。
◎憤怒與自卑成正比,長期憤怒者早死。
◎憤怒宜宣洩,稱讚與尊重是提高自尊自信、減低憤怒的良方。
出處/李明濱教授/情緒管理與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