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社會考科參考答案暨詳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社會考科參考答案暨詳解"

Copied!
12
0
0

Teks penuh

(1)

國 綜

新北基高級中等學校

110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聯合模擬考試

110-E2

社會考科參考答案暨詳解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99362216-30

(2)

社會考科詳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 C ) ( B ) ( D ) ( D ) ( A ) ( C ) ( D ) ( B ) ( C) (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B ) ( B ) ( A ) ( C ) ( C ) ( D ) ( B ) ( B ) ( C) (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B ) ( C ) ( D ) ( B ) ( A ) ( D ) ( B ) ( B ) ( B) (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B ) ( C ) ( D ) ( B ) ( C ) ( C ) ( B ) ( C ) ( D) (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C ) ( B ) ( C ) ( C ) ─ ( A ) ─ ( B ) ─ ( D)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C ) ─ ─ ─ ─ ( B ) ( C ) ─ ─ ( D)

61. 62. 63. 64. 65. 66.

─ ( A ) ( A ) ( A ) ─ ( A )

第壹部分、選擇題 1. ( C )

課綱:公 Ca-Ⅴ-1 民主治理的核心概念是什麼?我國有哪些民 主治理的實踐?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內容:民主治理的概念與實踐

解析: ( A)民主治理強調政府部門與公民社會彼此協調合作與 依存互動,故民眾自發性的表現與民主治理無關;民 主治理中「回應性」的概念,指的是政府對民意的回 應或說明。 ( B)民主治理強調政府不該是制訂政策的唯 一角色,而是希望建立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之間的 夥伴關係。 ( C)媽祖遶境活動期間,政府協助交通管制

(第一部門)、企業贊助保姆車(第二部門)、民間 團體提供休息據點(第三部門),呈現出三者之間互 助互惠的夥伴關係,故為正解。 ( D)地方政府係由「地 方自治」邁向「地方治理」的概念,結合地方政府、

私部門及非營利組織等,共同負擔解決地方事務的責 任。

2. ( B )

課綱:公 Ab-Ⅴ-1 為什麼人是權利主體,且享有平等的權利能 力?為什麼在自然人之外,還有法人的概念?

公 Bb-Ⅴ-1 為什麼人民的志願結社受到相關法律的規

範?會產生什麼影響?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權利主體的概念、志願結社

解析: ( A)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為常設委員會之一,是依《立法 院組織法》所設立,處理立院會議交付審查之議案及 人民請願書,並得於每會期開始時,邀請相關部會做 業務報告,並備質詢,故非屬法人範圍。 ( B)財團法人 具有非營利性質,通常以基金會為名,故犯罪被害人 保護協會與永瑞慈善事業基金會皆屬於「財團法人」。

( C)交通委員會非屬公法人地位。 ( D)權利主體包括自然 人及法人。

3. ( D )

課綱:公 Cc-Ⅴ-2 除了選舉之外,我國還有哪些重要的政治 參與形式及管道?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公民投票之概念

解析: ( A)全國性公民投票案可由總統(防禦性公投)、行政 院、立法院及公民提出。 ( B)該公投案屬於「重大政策 的複決」。 ( C)公民投票之選舉人年齡為年滿 18 歲,地 方議員選舉之選舉人年齡為年滿 20 歲;因此小華明年

為 19 歲,在地方議員選舉尚無法行使投票權。 ( D)預算、

租稅、薪俸及人事等事項,不得做為公民投票提案內 容,故為正解。

4. ( D )

課綱:公 Bk-Ⅴ-1 為什麼少年的刑事司法程序與成年人不同?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內容:旨在測驗學生對少年的刑事司法程序的了解

解析: ( A)依題幹敘述小偵跟小珺說明事情經過,並表達深切 悔意,讓傷害降到最低,依《少年事件處理法》並不 會被檢察官起訴,應屬保護事件且會注重個別處遇及 採從輕處分,體現考量兒少最佳利益的內涵。 ( B)少年 事件審理程序採不公開制度。 ( C)依《少年事件處理法》

第 3 條第 2 款之規定: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而認有

保障其健全自我成長之必要者: ( )無正當理由經常攜 帶危險器械。 ( )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 觸犯刑罰法律。 ( )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 罰之行為。小偵並不符合《少事法》中對曝險少年的 規定。 ( D)此案犯行雖相對輕微,但除了小偵本人必須 接受保護處分外,家長因忽視教養也應該負民事上的 連帶賠償責任,故為正解。

5. ( A )

課綱:公 Bh-Ⅴ-3 人民的權益因行政公權力違法或不當而受損 時,人民如何尋求行政救濟?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內容:旨在測驗學生對行政救濟程序的了解程度

解析: ( A)本案符合《訴願法》:「不服直轄市政府所屬各級 機關之行政處分者,向直轄市政府提起訴願」,故應 向原處分機關(勞動局)的上級機關臺北市政府提出 訴願申請,為正解。 ( B)訴願後若不服決定,可至高等 行政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 C)此案件不可跳過訴願程序 而直接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D)此案屬行政 救濟,無法透過調解處理。

6. ( C )

課綱:公 Cb-Ⅴ-2 公共意見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媒體近 用與媒體再現(可包括族群、性別、性傾向或身心障 礙等群體之再現)的不平等?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C4 區辨社會現象的多種解釋觀點

內容:能否了解題目中出現的文化現象及找出其成因 解析: ( A)從題文中未見媒體有保障特定不利族群的接近使用

權之意識。 ( B)媒體透過置入性行銷追求利潤的商業行 為有氾濫現象,但與本題所問的文化現象無直接關聯。

( C)從題文中對臺語使用的邏輯可觀察到,透過媒體再 現製造出「族群階級等於品味標準」的不平等刻板印 象的現象。 ( D)媒體高度集中(媒體壟斷)形成大型工 業,會造成媒體自身過度重視獲利或權力集中,反而 不利於民眾的參與。

7. ( D )

課綱:公 Dc-Ⅴ-2 我國目前有什麼具體政策,促進不同文化之 間的平等?

目標:C7 整合公民知識,論述自己的主張,並能提出合理的 論證

內容:能否了解法律制定目的及找出對照的實例

解析: ( A)2030 雙語國家是因應全球化及增加國際競爭力,與

國家語言保存無直接相關。 ( B)目前在學前教育中,並 無國家語言教授的具體規定。 ( C)目前並無此規定,各 校可自行決定是否設置國家語言暨母語日。 ( D)《國家 語言發展法》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 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學校教育得使 用各國家語言為之。而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 各固有族群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教育部已修訂課 綱,規定自 111 學年度起,高中以下學生在學校裡必須

(3)

修習國家語言,故為正解。

8. ( B )

課綱:公 Cc-Ⅴ-1 我國公民如何透過選舉參與中央及地方政 治?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內容:我國的立委選舉制度

解析: ( A)我國立委選舉制度於不分區席次保障婦女 1∕2 的名 額,區域部分則未保障婦女席次。 ( C)我國立委區域席 次係採「單一選區制」,只能投票給一位候選人。 ( D) 由表一資料顯示,政黨不分區得票率需超過一定門檻

(我國規定最低門檻 5 %),才能分配不分區席次,

且其政黨名單是選前已擬定,並依政黨得票率分配政 黨當選席次,故各政黨會評估其政黨得票率與席次,

進而估算「安全名單」;換言之,陳委員雖然位於第 一位,但若該政黨未超過一定得票率或在安全名單之 內,也不會當選。

9. ( C )

課綱:公 Cc-Ⅴ-1 我國公民如何透過選舉參與中央及地方政 治?

目標:C1 說明社會生活的現象及其成因 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內容:我國立委選舉制度的影響

解析: ( A)在單一選區制度下各選區只有一名當選人,選區內 的政黨較可能競爭而非合作。 ( B)由表一可得知無黨籍 立委在不分區無法分得席次,但是圖一顯示無黨籍仍

有 5 席,可推得在區域選區部分無黨籍仍有機會當選。

( D)由表一可發現,立委總席次所占比例無法反映出區 域及不分區之得票率。

10. ( D )

課綱:公 Cc-Ⅴ-1 我國公民如何透過選舉參與中央及地方政 治?

公 Be-Ⅴ-1 民主國家有哪些常見的政府體制?與我國

的政府體制有什麼差異?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我國的政府體制度、我國選舉制度之特色

解析: ( A)我國立委選舉制度類似日本的「並立制」設計,並 不會出現超額當選席次。 ( B)我國區域與不分區立委席 次為分開計算,彼此之間無連動關係。 ( C)依我國現行 政府體制,行政院長係由總統任命後進行組閣,若國 會席次未過半,也未必會組成聯合內閣;採用民主內 閣制的國家,因存在多黨,但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獲 得國會過半數的席次,以致無法單獨組閣,因此採用 聯合政府形式(由二個以上政黨所聯合組成的政府)。

( D)我國立法院向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得經 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並經全體立法委員 二分之一以上決議贊成,故依據圖一顯示執政黨席次 已過半,因此在野黨的不信任案較難通過。

11. ( B )

課綱:歷 Ia-Ⅴ-1 西方文化傳入東亞的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旨在測驗學生對東亞各國在開港通商後的反應 解析:清朝是 1840 年代開港,日本是 1850 年代中期開港,

朝鮮王國則是在 1870 年代中期,因日本武力逼迫,與 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決定開港 6 年,距離題文所

述的 1880 年代大約有十餘年,因此參考答案是 ( B)。至

於越南王國地理位置是在南海,與題目所述「東亞某 國」不符合。

12. ( B )

課綱:歷 Ga-Ⅴ-2 戶籍、土地或賦役與國家統治的關係

歷 Gb-Ⅴ-1 民間社會組織的型態

目標: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唐朝滅佛的社會經濟背景

解析:本文描述唐武宗滅佛的背景在於安史之亂以後的統治 危機,因政府政策不當,長期下來導致稅收人口結構 性的改變,引起財政稅收的困難與經濟危機,毀佛運 動有利於政府恢復編戶齊民的社會關係。答案不選 ( C) 的原因如下,唐代君王多崇信道教,但中國未如基督 教世界發展成國教的概念,就算統治者和民眾信仰不 一致,也沒有僅出於宗教因素發動對單一教派信眾或 異端的集體迫害。

13. ( A )

課綱:歷 Bb-Ⅴ-2 戰後來臺的各方移民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分辨不同時期來臺移民的境遇

解析:由豐田、《移民指南》、指導所、醫療所、布教所等詞 彙,以及文中敘述「臺灣米味道奇差」顯示蓬萊米尚 未研發,可判讀該位移民的住處為日本在臺的移民村。

14. ( C )

課綱:歷 Ha-Ⅴ-2 明、清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明清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因素

解析:本題旨在測驗明初的軍屯政策。從「屯堡」地名可知 本屬於軍事性質,是明朝初年平定雲貴地區後,實施 軍屯實邊,故選 ( C)。

15. ( C )

課綱:歷 Cb-Ⅴ-1 原住民族的語言、傳統信仰與祭儀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臺灣原住民族的特色、原住民與「他者」的相遇 解析:由五年祭、貴族社會、雙系繼承(長嗣繼承)可知此

原住民族為排灣族,故選 ( C)。 ( A)與賽德克族有關,該 族為祭團組織(Gaya)。 ( B)( D)皆與平埔族有關,皆為 母系社會,財產由女方繼承。

16. ( D )

課綱:歷 Ha-Ⅴ-2 明、清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不同時期因人群的移動所帶來的文化交流與相互影響 解析:本題旨在測驗唐朝透過絲路,粟特商人的影響與文化

交流。從題中「3 到 8 世紀」、「中亞商人」、「有 自己的文字(粟特文)、信仰(祆教)」都可以推測 是粟特人。而安祿山是粟特與突厥的後代,擔任節度 使,最後發動安史之亂,故選 ( D)。

17. ( B )

課綱:歷 Ia-Ⅴ-2 東亞國家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回應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旨在測驗學生對同盟會興漢排滿革命主張的掌握度 解析:從題文「現值漢族光復」等詞,可推知應與反滿的漢

人起事有關,例如選項 ( A)太平天國與選項 ( B)驅逐韃虜 的同盟會發起辛亥革命。但相較於太平天國的反滿失 敗,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更符合「漢族光復」

的意義;且施琅與鄭成功同是福建閩南人,因此選項 ( B)是最適合的參考答案。

18. ( B )

課綱:歷 Ca-Ⅴ-1 臺灣歷史上的商貿活動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亞洲殖民地的方式

解析:布勞爾的談話裡提到「大量貧窮而勤勞的移民將會從 鄰近的中國湧入臺灣,這正中我們的下懷。」柯恩則 說:「巴達維亞、摩鹿加、安汶、班達等地,目前需

(4)

要很多工人開發,世界上沒有比中國工人更適合擔任 此項工作……倘和中國戰爭,要特別多捕拿中國人,

把他們移到巴達維亞、安汶、班達等城。」可見荷蘭 經營亞洲殖民地時,特別重視華工的協助。

19. ( C )

課綱:歷 Gb-Ⅴ-2 社會組織與國家的互動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宗族形成的原因

解析:從宋朝開始,中國的宗族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由於科舉考試的盛行,士大夫們已無法保證代代為官,

於是他們便以「敬宗收族」為號召,維持個人及家族 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因此士大夫們開始重視家族成員 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彼此的互助合作。具體的做法是恢 復家譜與族譜;以家規與家法來教育和約束子孫,例 如提倡讀書風氣、為官必須清廉、生活要節儉;設置 義莊,救濟貧窮的族人;在住宅裡建立家廟,逢年過 節必須全族一起祭祖。

20. ( B )

課綱:歷 Ia-Ⅴ-1 西方文化傳入東亞的影響

目標: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旨在測驗學生對東亞各國現代化項目與進程的理解 解析:題文所述這項新發明是在 19 世紀後期傳入東亞且與商

貿活動有關,另從清、日、朝等三國,都是在對外通 商港市率先使用,可推知是架設電報線以利國際商貿 訊息的聯絡。清朝官方最早興建的鐵路是 1881 年動工 的唐胥鐵路,屬於華北內陸地區,與題文表格資料不 符,因此選項 ( B)是最佳答案。至於選項 ( D),蒸汽機的 引進多與製造業工廠有關,與題文的商貿經營未有直 接相關,故不能選。

21. ( B )

課綱:歷 Ca-Ⅴ-1 臺灣歷史上的商貿活動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內容:不同時期統治者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著重之處 解析:何斌知道鄭成功剛剛北伐失敗,幾乎失去了中國大陸

沿海的根據地,所以便以「臺灣沃野數千里,實霸王 之區」來遊說鄭成功攻打臺灣,同時鄭成功也想解決 糧食不足問題,遂有攻臺之舉動。施琅在率軍攻臺後,

建議清廷留下治理臺灣,主要著重經濟與國防,談話 中提及「臺灣一地,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

終於成功說服清廷治臺。兩人都曾提到臺灣經濟方面 的物產,故正確答案為 ( B)。兩人談及「硫磺」,僅是 臺灣物產之一,並非主要特產,產量也少,想用於軍 事用途仍需仰賴外國,例如鄭成功就是從日本的貿易 裡,取得軍事用途的硫磺,故選項 ( A)不選。選項 ( C)「特 別提到臺灣具備戰略地位」是施琅的主張。選項 ( D)是 何斌的主張。

22. ( C )

課綱:歷 F-Ⅴ-1 可以在什麼樣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

歷 Ga-Ⅴ-1 傳統政治權威的類型

歷 Ha-Ⅴ-2 明、清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東亞文化圈的要素

解析:朝鮮與中國的知識分子透過筆談構成豐富的議題,筆 談的字條也做為他國藉以認識中國的載體,可見東亞 文化圈要素之一的漢字成為彼此無聲溝通的重要媒介。

而中國經過朝代更迭,中華文物制度反而更能保存於 朝鮮,也反映朝鮮對於中華意識的認同與轉換,認為 當時的中國是蠻夷取代華夏、朝鮮則繼承了華夏。

23. ( D )

課綱:歷 Ga-Ⅴ-1 傳統政治權威的類型

歷 Ha-Ⅴ-2 明、清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

目標: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件、現象間的關聯性 內容:中國帝國的統治技術

解析:《燕行錄》為朝鮮使節出使中國元、明、清三代的見 聞紀錄,其中以記載清代的篇幅最多。清朝為滿人在 中國建立的政權,游牧民族入主中國而被質疑非屬中 華文化,相較於制度、服飾與文化高度中國化的朝鮮 而言,朝鮮更像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因此漢人對於 無法公開的保存明代衣冠覺得羞愧。明清政權高度集 中於皇帝,清代更強迫人民改服易制與利用文字獄箝 制士人,漢人接受異族統治所呈現的政治文化瀰漫著 緊張不安的恐慌氣氛。

24. ( B )

課綱:地 Ba-Ⅴ-3 氣候類型 地 Bb-Ⅴ-3 地形辨識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冰河地形與氣候分類

解析:圖二為峽灣海岸,較易出現於 ( B)溫帶海洋性氣候。 ( A)( D) 分別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 C)為溫 帶乾燥氣候。

25. ( A )

課綱:地 Be-Ⅴ-3 都市內部空間結構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都市內部分區的土地利用原則

解析:圖四風花圖中 1 月和 7 月主要吹西風和西南風,工業 區的汙染物質會隨著盛行風吹至下風處的乙丙丁,而 ( A)甲區位於最不易受空氣汙染的上風處,宜規劃為高 級住宅區。

26. ( D )

課綱:地 Ac-Ⅴ-1 地圖本質與要素 地 Bb-Ⅴ-1 地形營力 地 Bb-Ⅴ-3 地形辨識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沙丘(新月丘、橫沙丘)形成的方式

解析:此照片中的地形應為新月丘、橫沙丘,透過照片可知 當地風向主要來自西南方,因為應為 ( D)方位角 225°或 象限角 S45°W。

27. ( B )

課綱:地 Ca-Ⅴ-1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殊性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臺灣國家公園的位置

解析:甲為墾丁國家公園,坐標為(21°59' N,120°48' E);

乙為台江國家公園,坐標為(23°07' N,120°04' E);

丙為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坐標為(23°15' N,119°

35' E);丁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坐標為(20°40' N,

116°47' E)。

28. ( B )

課綱:地 Ba-Ⅴ-3 氣候類型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全球氣候分布及特徵

解析:根據 35°N 所通過的各大陸判斷,僅北美洲符合圖中的 地形剖面,再根據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甲應為溫帶 地中海型氣候,乙應為溫帶乾燥氣候,丙應為溫帶高 地氣候,丁應為夏雨型暖溫帶氣候,因此年溫差最大 的氣候類型應為 ( B)乙:溫帶乾燥氣候。

29. ( B )

課綱:地 Bd-Ⅴ-3 中地體系

地 Bd-Ⅴ-4 問題探究:中地概念與生活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中地理論相關概念

(5)

解析:依題目可知對中油而言,因為考量當地偏僻、消費力 較弱,因此會欠缺最基本的 ( B)商閾。 ( A)中地是指提供 商品及服務的地方。 ( B)商閾是指維持中地機能正常營 運的最小距離範圍。 ( C)商圈是指因交通發達,顧客眾 多,而吸引業者群聚開店的地區。 ( D)區位租是指一塊 土地因距離的關係而獲得的利潤。

30. ( C )

課綱:地 Bc-Ⅴ-3 問題探究:人口動態與環境負載力 目標:G8 思辨各種社會及環境議題,並能進行整合評價 內容:全球人口分布及特徵

解析:從甲大洲 2010 年及預測 2050 年皆為各大洲第二多的人 口數,且人口成長率居各洲之冠,可判斷應為非洲。

( C)非洲多數國家出生率仍高、死亡率因全球醫藥衛生 的進步而降低,多處於人口轉型模式的早期擴張階段。

( A)非洲的人口密度次於亞洲。 ( B)非洲多數國家的都市 化程度仍低,多數人口居住於鄉村。 ( D)非洲的沙漠、

高原地區並非皆為人口稀少,例如東非高原地區因屬 熱帶高地氣候,其氣候涼爽宜人使人口分布相對稠密。

31. ( B )

課綱:地 Bf-Ⅴ-3 資訊革命與知識經濟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涵 內容:產業轉型-資訊革命與知識經濟

解析: ( B)資訊科技的發明和高度應用使物流流程更加快速與 便利,藉由網際網路的整合,已可在商務上透過手機 完成線上/行動支付。

32. ( C )

課綱:地 Bf-Ⅴ-3 資訊革命與知識經濟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涵 內容:知識經濟下的產業經濟特徵

解析: ( )擴大市占率乃達規模經濟之效; ( )文中提及電商,

如博客來為無店鋪購物。

33. ( D )

課綱:地 Bc-Ⅴ-1 人口成長與人口轉型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涵 內容:能判斷不同人口轉型階段的基本特徵

解析: ( A)為早期擴張階段,死亡率會下降的主因在於醫藥衛 生(科技)條件的進步,傳染病會造成的死亡率減少。

( B)此為低穩定階段的背景。 ( C)所得增加主要是雙薪家 庭內無暇照顧嬰幼兒,是晚期擴張階段的特徵,與飲 食習慣的影響較小。 ( D)此即為高穩定階段時期會有的 特徵,因不定期的戰爭與無法控制的的疾病,尤其是 傳染病會讓死亡率波動幅度較大。

34. ( B )

課綱:地 Bc-Ⅴ-1 人口成長與人口轉型

目標: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涵 內容:能理解人口轉型若進入到衰退階段,人口的出生率會

小於死亡率的現象

解析: ( A)人口總數會開始微幅下降。 ( C)此人口轉型的示意圖是

「封閉型」的人口成長,並不考慮社會增減率。 ( D)人口 金字塔也呈現「衰退型」,看似葉片或水滴的形狀。

35. ( C )

課綱:歷 Ib-Ⅴ-2 共產主義在東亞的發展歷程及對局勢的影響

歷 Ib-Ⅴ-3 區域合作與經貿統合的追求

目標: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H5 釐清並詮釋當代事件與過去歷史的關係 內容:旨在測驗冷戰始末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

解析:從題文提到反共是該組織成立的宗旨之一,以及宗教信 仰的分布比重中,伊斯蘭教占約三分之一,佛、道教

合計約 13 %等線索,可以推知該組織是東南亞國協。

1991 年蘇聯共產政府瓦解,美蘇冷戰結束後,東南亞 社會主義國家如越南,經過一番協商,獲准加入東南 亞國協成員國。

36. ( C )

課綱:地 Bf-Ⅴ-2 產業分布與區位選擇

目標:G1 分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意義 內容:規模經濟概念的理解

解析:因為貿易市場擴大使貿易量增加,導致生產量增而單 位成本降的經濟效益為 ( C)規模經濟。 ( A)聚集經濟:因 空間集中而獲得經濟效益,如能共同分攤公設費用、

交換市場資訊、享有雇工、技術服務及代工支援的便 利性。 ( B)產業連鎖:指工廠間因業務需求,與其他工 廠間有原料、產品或服務的流通關係。 ( D)工業慣性:

許多工廠因緊密的連鎖關係產生後,即時有更好的其 他區位,工廠也不會輕易搬離的現象。

37. ( B )

課綱:歷 Ca-Ⅴ-1 臺灣歷史上的商貿活動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詮釋歷史、環境 與社會問題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內容:臺灣經濟發展的階段特色

解析:1960 年代(出口擴張時期)政府通過《獎勵投資條 例》,給予外資減稅優惠,鼓勵外資來臺設廠。

38. ( C )

課綱:地 Bf-Ⅴ-2 產業分布與區位選擇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內容:產業的區位選擇

解析:中小企業的協力合作,指廠商間具有合作關係,故為 ( C)產業連鎖。

39. ( D )

課綱:地 Ab-Ⅴ-2 地理資訊系統的功能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詮釋歷史、環境 與社會問題

內容: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

解析:文中「透過比較衛星影像圖的變異點來觀測」,是指 以不同時期的土地使用狀況加以比對,故為 ( D)疊圖分 析。

40. ( B )

課綱:公 Bh-Ⅴ-1 人民日常生活如何受到行政法的影響?行 政法有哪些重要的原理原則?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內容: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

解析: ( A)仍需告知業者並給予其陳述意見的機會,不應立即 停電、停水。 ( C)人民不得主張「不法之平等」,是實 質平等的一環。 ( D)依法行政,符合平等原則,且並無 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41. ( C )

課綱:歷 Da-Ⅴ-1 從地方到中央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詮釋歷史、環境 與社會問題

內容:歷代政權對臺灣的治理

解析:日治時期奠定臺灣公共衛生制度的基礎,包括環境衛 生、疫苗接種等。參見沈佳姍,〈日治時期臺灣防疫 體制下的預防接種與人事變遷〉,政大臺史所碩士論 文,民 102。

42. ( B )

課綱:公 Bg-Ⅴ-1 憲法與基本權利的保障,有什麼關聯?基 本權利的限制,有何範圍?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詮釋歷史、環境 與社會問題

內容:國家為調和公共利益時,可透過法律正當程序,適當

(6)

限制基本人權

解析: ( A)( C)國家經由立法授權,只要不侵害人性基本尊嚴,

在比例原則下,仍能適當限制人民的基本權利,以達 公共利益之目的。 ( D)於文中未提及相關內容,無法判 斷。

43. ( C )

課綱:地 Ab-Ⅴ-1 地理資訊的組成與特性

地 Ab-Ⅴ-2 地理資訊系統的功能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內容:地理資訊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解析: ( A)此為最佳路徑分析。 ( B)此為屬性資料的查詢。 ( C)以 位置進行查詢為空間查詢。 ( D)此為 GIS 的空間資料儲 存,非查詢。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44. ( C )

課綱:歷 Ib-Ⅴ-1 東亞地區人民在二十世紀重大戰爭中的經歷 目標: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件、現象間的關聯性 內容:由人民的角度出發,討論中國、日本、臺灣、東亞其

他國家人民在 20 世紀重大戰爭的經歷

解析:本題旨在測驗二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後,出兵中國 東北。從文中「敵國」轟炸並占領滿洲國,可推論是 蘇聯,故選 ( C)。

45. ( 1)與日本人同工同酬,且在滿洲國升遷容易。

( 2)屬於個人因素:如逃避兵役、逃避逮捕等。

( 3)臺灣人會說漢語和日語,是日本人歡迎臺灣人到滿洲國工 作的原因之一。

課綱:歷 Hb-Ⅴ-2 十九世紀以後東亞人群移動的變遷及其影響 目標: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件、現象間的關聯性

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甲午戰爭後,日本開展了對臺灣、中國東北與朝鮮的

計畫性移民

解析:本題旨在測驗日治時期臺灣人願意到中國東北工作或 移民的原因。從文中得知張丁皓先生是為逃避兵役,

且到滿洲國工作與日本人待遇相同、薪資優厚。另外,

因為臺灣人會說漢語和日語,故也是日本人歡迎臺灣 人到滿洲國工作的原因之一。而朝鮮雖然也是日本殖 民地,但仍被日本歧視。

◎評分原則

2 分

(完全給分)

A.與日本人同工同酬,且在滿洲國升遷容易 B.屬於個人因素:如逃避兵役、逃避逮捕等 C.臺灣人會說漢語和日語,是日本人歡迎臺灣

人到滿洲國工作的原因之一

(以上 A.~C.參考答案,任寫兩項即完全給分)

1 分

(部分給分)只寫一項原因 0 分

(不給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46. ( A )

課綱:地 Bb-Ⅴ-4 問題探究:地形與人類生活 目標:G1 分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意義 內容:依題幹的情境和學習內容列出土石流發生的條件 解析: ( A)土石流潛勢溪流以 ( )單位時間累積降水量作為警戒標

準,然而若 ( )降水強度大,則很快達到警戒標準。土 石易風化區及 ( )陡坡則促成當地區 ( )豐富的土石可順 著河谷向下移動。 ( )降水季節分布不均對於該區影響 大的是水資源的調配, ( )降水變率大則會影響當地區的 水旱災發生的頻率。

47. 甲丙戊庚(全對才給分)

課綱:地 Bb-Ⅴ-4 問題探究:地形與人類生活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依問題情境設定所需蒐集資料的方向

解析:蒐集自然環境的資料需以土石流相關地形和水文、氣象 資料為主,人文環境資料則是和平區的人口及聚落、

土地利用等分布,所以 ( )松鶴部落地形圖可以滿足等 高線地形判識和聚落分布; ( )松鶴溪屬於大甲溪集水 區範圍,很需要相關的雨量站資料; ( )中橫公路是臺 8 線,土地利用是否為誘發土石流的成因也值得了解;

( )另外就是當時災害前後的地圖比對,可了解受災影 響範圍。 ( )臺中市 1 千人 1 點的點子圖無法適用於和 平區松鶴部落人口的分布,再者 ( )受災區可能分布原住 民族,然而受災區不分族群,只有位置的問題。

48. ( B )

課綱:地 Bb-Ⅴ-4 問題探究:地形與人類生活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依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判斷河流地形

解析:ㄅ的位置正是松鶴溪注入大甲溪主流所形成的沖積扇地 形,由等高線由谷口往低處向外弧線開展即可觀察。

49.

代號 表層堆積物顆粒特性 造成堆積物顆粒特性差 異形成的作用力 松鶴部落

原本地形 □ˇ均勻排列 河流堆積(作用)

受災後松

鶴溪河道 □ˇ大小混雜 塊體崩壞(作用)

課綱:地 Bb-Ⅴ-4 問題探究:地形與人類生活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內容:土石流和沖積扇因為堆積的時間長短不同、河流的速

度不一,造成河流堆積顆粒的大小不同

解析:松鶴溪潛勢溪流屬於土石流的特性,從照片三和圖十 一的堆積部可看出表層礫石大小混雜,為塊體崩壞作 用造成;松鶴部落所在的地形主要為河流的沖積扇,

屬於長時期形成的河流堆積地形,表層堆積物顆粒推 測應為均勻排列。

◎評分原則

表層堆積物顆粒特性 2 分

(完全給分,

每格 1 分)

松鶴部落勾選「均勻排列」;受災後松鶴溪 河道勾選「大小混雜」

1 分

(部分給分) 兩格中任一格勾選出一個正確答案者 0 分

(不給分) 每格兩個選項全部勾選,或勾錯答案者 造成堆積物顆粒特性差異形成的作用力

2 分

(完全給分,

每格 1 分)

每格作用力說明均在 10 字以內提及松鶴部落為

「河流堆積作用」或是「堆積作用」皆正確;

松鶴溪為「塊體崩壞作用」或是「崩壞作用」

皆正確 1 分

(部分給分)

兩格中任一格,書寫 10 字內且只有一個正確 答案者

0 分

(不給分)

前者未書寫河流堆積作用,或是後者未書寫塊 體崩壞作用的正確答案皆不給分

50. ( D )

(7)

課綱:地 Bc-Ⅴ-1 人口成長與人口轉型

目標:G1 分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意義 內容:臺灣產業發展、人口特色

解析:文中所提及的以「某方式」向政府施壓,某方式應是指 以產業外移的方式,如為產業升級則不會對政府產生 威脅;老年人口超過 7 %為高齡化社會,超過 14 %為 高齡社會,大於 20 %則為超高齡社會,臺灣臺灣老年 人 口 比 例 , 民國 107 ~ 109 年 分 別 為 :14.56 % 、 15.28 %、16.07 %,目前臺灣應是進入高齡社會。

扶養比=

壯年人口 幼年人口+老年人口

×100 %,據內政部調 查,民國 107 ~ 109 年臺灣扶養比分別為 37.89 %、

38.96 %、40.15 %,因此應更正為扶養比升高,需要 引進移工照顧老人及孩童,以減輕壯年人負擔。

51. ( C )

課綱:公 Cd-Ⅴ-1 為什麼勞動參與可以促成社會發展與經濟 永續?

公 Cd-Ⅴ-2「個別勞動權益」和「集體勞動三權」的內

涵為何?為什麼政府需透過個別與集體勞動法制相關 規定來保障平等的市場勞動參與?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S2 從跨學科的視野反思或評論社會相關議題

內容:家務勞動與市場性勞動概念、勞動參與率與集體勞動 法規

解析: ( A)製造業的產業移工適用《勞動基準法》,保障為個 別勞動權利;簽訂團體協約根據的法律為《團體協約 法》,屬於集體權利。而適用《勞基法》不等於有加入 工會與簽訂團體協約。 ( B)組成工會需根據《工會法》,

並非《就業服務法》。 ( C)市場勞動指人們付出勞務用 以交換工資或報酬的勞動,為有酬勞動,社福移工領 有薪水,故屬於市場勞動。 ( D)爭議行為須經過調解不 成立,且工會須經以直接、無記名、全體過半數同意,

才可進行罷工;若未符合上述要件,即非為《勞資爭 議處理法》所保障的合法罷工。

52.

勞動權益類型 權益內容(兩個)

□ˇ個別勞動權益 於本文提及內容為工資、工時、休假日 課綱:公 Cd-Ⅴ-2「個別勞動權益」和「集體勞動三權」的內 涵為何?為什麼政府需透過個別與集體勞動法制相關 規定來保障平等的市場勞動參與?

目標: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詮釋歷史、環境 與社會問題

內容:個別勞動權益與相關法規

解析:《勞動基準法》規範的是個別勞工與雇主間權利義務 的規範,內容包括工資待遇、工作時間與休假、職業 災害發生的補償和行政單位主管的監督檢查責任等。

由於社福移工未受到《勞基法》的保障,以致選擇轉 移成為產業移工,或甚至逃跑等,而於本文提及的權 益內容為工資、工時、休假日。

◎評分原則 4 分

(完全給分)

正確勾選「個別勞動權益」,並能正確寫出

「工資、工時、休假日、休假」其中兩個 3 分

(部分給分)

正確勾選「個別勞動權益」,並正確寫出

「工資、工時、休假日、休假」其中一個

1 ~ 2 分

(部分給分)

( 1)正確勾選「個別勞動權益」,但未能正確 寫出權益內容(2 分)

( 2)未正確勾選「個別勞動權益」,且只正確 寫出權益內容其中一個(1 分)

0 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不給分)

53. 陳儀施政不當、事件中有武裝抵抗者、全島發起抵抗行動、

地方菁英多有參與、軍隊鎮暴過程有傷及無辜、事件後確實 造成省籍情結。

課綱:歷 Db-Ⅴ-2 戰後的民主化追求與人權運動

目標:H6 分辨歷史資料、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多樣關係 內容:促使學生以「歷 Db-Ⅴ-2 戰後的民主化追求與人權運

動」為主題,能夠進行「H6 分辨歷史資料、歷史事實 與歷史解釋的多樣關係」來認識對二二八事件的不同 見解

解析: ( 1)兩段資料分別為:甲、國安局《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 埃》的改寫,乙、陳翠蓮《重構二二八》的改寫。

( 2)雙方文字都提及:陳儀施政不當、事件中有武裝抵 抗者、全島發起抵抗行動、地方菁英多有參與、軍 隊鎮暴過程有傷及無辜、事件後確實造成省籍情結。

◎評分原則

2 分(完全給分) 列出上述參考答案的其中任兩項 1 分(部分給分) 只列出上述答案的其中之一

0 分(不給分) 完全不作答,或不是甲乙兩者相同的說法

54. 甲方認為原因是:本省暴民打外省人、國軍追剿本省人。

乙方認為原因是:政府認為臺民完全不能信任(例如:沾染奴 化、必須臨之以威)、刻意使用武力(迷 信軍事武力、對上海事件就沒有動武)、

還特別迴護陳儀。

課綱:歷 Db-Ⅴ-2 戰後的民主化追求與人權運動

目標:H6 分辨歷史資料、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多樣關係 H8 檢視特定歷史解釋所反映的觀點,判斷歷史解釋之 所以不同的原因

內容:促使學生以「歷 Db-Ⅴ-2 戰後的民主化追求與人權運 動」為主題,能夠進行「H8 檢視特定歷史解釋所反映 的觀點,判斷歷史解釋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以認識 二二八事件的不同見解

解析:兩段資料分別取自:甲、國安局《拂去歷史明鏡中的 塵埃》的改寫,乙、陳翠蓮《重構二二八》的改寫。

◎評分原則 4 分

(完全給分)

完全寫出甲、乙兩方對於省籍情結產生原因的 差異

3 分

(部分給分)

對於省籍情結產生原因的差異,甲、乙兩方合 計共有一項寫錯

2 分

(部分給分)

對於省籍情結產生原因的差異,甲、乙兩方合 計共有兩項寫錯

1 分

(部分給分)

對於省籍情結產生原因的差異,甲、乙兩方合 計共有三項寫錯

0 分

(不給分)

完全不作答,或是對於省籍情結產生的原因完 全寫錯

55.

公平正義類型 判斷的原因

□ˇ轉型正義 現代民主國家對過去威權時代的過錯提出調 查、道歉及彌補

課綱:公 Da-Ⅴ-1 個人權利跟公平正義(包括程序、匡正等)

有什麼關聯?

目標: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能判讀匡正正義、轉型正義、程序正義及分配正義的 差異

解析:轉型正義和匡正正義都有為過去錯誤道歉的涵義,但 轉型正義更強調國家對於過去威權時代的錯誤,公布 真相、道歉和彌補。

◎評分原則

(8)

4 分

(完全給分)

公平正義類型勾選轉型正義,判斷原因寫「現 代民主國家對過去威權時代的過錯提出調查、

道歉及彌補」

3 分

(部分給分)

公平正義類型勾選正確,判斷原因寫出,但未 寫到「國家」的作為;或者有寫到國家的作 為,但意思與調查、道歉、彌補意思不相近

1~2 分

(部分給分)

( 1)公平正義類型未勾選,判斷原因填寫完整

(2 分)

( 2)公平正義類型勾選正確,判斷原因空白或與 本題無關(2 分)

( 3)公平正義類型未勾選,判斷原因寫出但不 完整(1 分)

0 分

(不給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56. ( B )

課綱:地 Ba-Ⅴ-2 大氣環流與洋流。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大氣環流

解析:熱帶氣旋生成於緯度 5~10 度左右,往西移動,圖中 甲、丙、丁位於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或移動地區,依 題目玻里尼西亞遷移路線在近赤道的乙路線,較可避 開熱帶氣旋的影響(如下圖)。

57. ( C )

課綱:公 Ac-Ⅴ-3 為什麼多元身分認同的建構、肯認與保障,

和國家政策關係密切?

目標: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內容:性別平等相關概念的判讀

解析:題幹敘述提及「全薪產假為 26 週且雙親可以共享」代 表不分性別享同樣權利,即相同事情相同對待的形式 平等。 ( A)玻璃天花板意指因為性別而於職場上遭受不 公平的差別待遇。 ( B)貧窮女性化意指社會對女性的歧 視現象,讓社會上女性就業不利或處於低薪狀態,導 致貧窮人口中女性較多。 ( C)性別主流化意指檢視國內 政策是否符合性別平等,並積極進行檢討修正。 ( D)積 極性差別待遇是指因為不同性別而有不同的合理對待,

但此題是相同對待,因此以 ( C)探討平等較為適宜。

58. 「南島語族」或「玻里尼西亞人」(南島語族的分支)

課綱:歷 Ba-Ⅴ-1 我群界定、原住民與原住民族的分類 目標: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件、現象間的關聯性 內容:促使學生能以「歷 Ba-Ⅴ-1 我群界定、原住民與原住 民族的分類」分辨 H2 說明特定時空背景中人物、事 件、現象間的關聯性以認識南島語族的遷徙路線 解析:由該圖的移動路線可以辨識這是史前時期南島語族的

移動路線。

◎評分原則

2 分 明確寫出正確答案「南島語族」或「玻里尼西

(完全給分) 亞人」(南島語族的分支)

1 分

(部分給分)

部分寫出「南島語族」或「玻里尼西亞人」,

雖有錯字但足以意會為正確答案者 0 分

(不給分)

完全不作答,或寫出其他答案,或出現嚴重錯 字而不足以意會為正確答案者

59.

體制 判斷的原因

□ ˇ內閣制

國會 120 席中,阿爾登所屬的工黨拿下 64 個席

次,掌握單獨過半優勢,讓阿爾登續任第二任總 理(國會大選後,由過半席次黨主席擔任總理,

且未有一個具有實權的總統)

課綱:公 Be-Ⅴ-1 民主國家有哪些常見的政府體制?與我國 的政府體制有什麼差異?

目標:C7 整合公民知識,論述自己的主張,並能提出合理的 論證

內容:判讀不同的政府體制

解析:內閣制又稱議會制,由人民選出國會議員,再由國會 的多數黨之黨魁擔任內閣總理,並由其負責組閣,掌 握國家行政大權。

◎評分原則

4 分

(完全給分)

體制勾選內閣制,判斷原因寫國會 120 席中,

阿爾登所屬的工黨拿下 64 個席次,掌握單獨 過半優勢,讓阿爾登續任第二任總理(或國會 大選後,由過半席次黨主席擔任總理,且未有 一個具有實權的總統)

3 分

(部分給分) 正確勾選體制,判斷原因寫出但不完整

1 ~ -2 分

(部分給分)

( 1)體制未勾選,判斷原因填寫完整(2 分)

( 2)正確勾選體制,判斷原因空白或與本題無關

(2 分)

( 3)體制未勾選,判斷原因寫出但不完整(1 分)

0 分

(不給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60. ( D )

課綱:歷 Ba-Ⅴ-2 當代原住民族的處境與權利伸張 目標:H5 釐清並詮釋當代事件與過去歷史的關係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內容:臺灣原住民族的地權

解析: ( A)( B)( C)皆不選的原因為: ( 1)白色區域在光緒元年已設 官治理,也廢除封山禁令。 ( 2)灰色區域包含東部的阿 美族與卑南族,總督府在戶口登記的種族欄仍登記為

「生」,屬高砂族而非平埔族。另外, ( D)選項,兩個 不同區域的區隔,清代有隘寮、隘勇(隘丁),日治 時期有隘勇線、電流鐵絲網。

61. 布農族

課綱:地 Ca-Ⅴ-2 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南島語族

目標: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 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內容:臺灣原住民的空間分布

解析:玉山國家公園區內原住民保留地面積占比第二高,也 引起抗爭,此區主要為布農族領域。

◎評分原則

2 分(完全給分) 「布農族」完整的名稱,錯字扣 1 分

0 分(不給分) 未作答或回答出正確的答案

(9)

62. ( A )

課綱:公 Dc-Ⅴ-2 我國目前有什麼具體政策,促進不同文化之 間的平等?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內容: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權

解析: ( B)( C)皆屬「我族中心主義」的看法。 ( D)原住民族傳統 保留地之開發,具有保存多元文化的公益性,並非私 利。

63. ( A )

課綱:地 Ba-Ⅴ-2 大氣環流與洋流

目標: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內容:地理系統-氣候系統

解析:舶棹風早期是因應貿易而往返於東亞與東南亞、南亞 的季節性風向,在冬季吹東北風時從中國附近南下,

而夏季時吹西南風則從南亞或東南亞回到中國。

64. ( A )

課綱:歷 Hb-Ⅴ-2 十九世紀以後東亞人群移動的變遷及其影響 目標: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內容:19 世紀中葉以後大量人群自中國流出,包括輸往東南

亞的華工

解析:英法聯軍後,清朝與外國簽訂條約,允許人民出洋工 作。因中國沿海人口壓力龐大,故大量華工移往海外 工作。然東南亞地區對華人並不友善,屢屢有排華事 件發生。

65.

論述 原因

ˇ政府的措施並非合 理的差別對待,違 反實質平等

合理的差別待遇是針對處境不利者提供 較多資源,追求考量成員實質差異的實 質平等;而當地民族為人口多數,且有 政治上權力,拿取資源實為賦予強勢特 權

課綱:公 Bg-Ⅴ-1 憲法與基本權利的保障,有什麼關聯?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C7 整合公民知識,論述自己的主張,並能提出合理的 論證

內容:憲法基本權利概念、判讀正義的類型

解析:該國以當地民族為主的執政黨,將國民劃分不同類別採 取差別對待。而為追求實質平等所採用的積極平權措 施,應是針對處境不利者提供較多資源,然而當地民 族不僅占人口多數,且具有政治上權力,拿取較多的 資源並非合理的差別待遇,已違反實質平等。匡正正 義意在修復過往不義之事,文中未提及當地民族是否 受不義之舉。

◎評分原則

4 分

(完全給分)

論述勾選「政府的措施並非合理的差別對待,

違反實質平等」,原因提及「合理的差別待遇 與實質平等的關聯」、「當地民族並非處境不 利者」

3 分

(部分給分)

正確勾選論述,且原因提及「合理的差別待遇 與實質平等的關聯」、「當地民族並非處境不 利者」其中一項

2 分

(部分給分) 正確勾選論述,但未能正確提及相關論點 0 分

(不給分) 填答非上述內容或未作答 66. ( A )

課綱:公 Bf-Ⅴ-1 法律如何制定、修改與廢止?

公 Bf-Ⅴ-2 法律如何解釋與適用?

目標:C2 釐清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內容:立法的民主正當程序

解析: ( B)我國司法審查是由司法院大法官負責釋憲,地方法 院法官審理案件時若對適用的法律或命令,確信有違 反憲法之疑義時,可先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而聲請釋憲。

( C)法案提案非總統府權責,且總統府無權提案。 ( D)若 召開黨團協商,會於立法程序中的一讀之後,且協商 完尚需二讀、三讀程序;此外,公布施行法規非立院 權責,完成三讀之法律案應由立法院咨請總統公布後 施行。

(10)
(11)
(1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目的 內涵 保衛國家安全 此為國家最主要的目的。國家建立軍隊,保衛國家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並推動外交,參與國際事務,提升國家地位 維護社會秩序 國家建立檢察及警察系統,以公權力打擊犯罪,維持公共秩序 保障基本人權 國家透過民主程序制定法律,並規定政府須依法行政,保障各項基本人權 伸張司法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