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污染
Teks penuh
(2) 水的特性 ⊙生物有機體平均有60%至70%的重量是由水所組成的。 (地球亦是如此)。 ⊙廣用的溶劑。 ⊙水溶解鹽類與其他化合物,產生導電溶液。 ⊙具凝聚性,會產生毛細管現象。 ⊙水以液態存在於寬廣溫度範圍。 ⊙結晶時體積會膨脹。 ⊙具有高汽化熱、高比熱。.
(3) 水質指標與用途 水質特性分為物理性指標、化學性指標以及生物性指標。 〇可用來判斷水體污染狀態及追蹤變化軌跡。 〇政府擬定各種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之依據。 〇政府擬定各種管制措施之依據(如放流水標準)。 〇原水(上水)及廢污水(下水)處理設施之各項單元之規 劃、設計及操作管理之依據。. 物理性. 化學性. 生物性.
(4) 水質標準 ⊙我國對於自來水淨水及污水處理後放流水等水質均有嚴謹的規範 標準。 ⊙一般管制的水質濃度訂的愈高,安全與健康的風險越高,但淨水 處理費用較低;濃度訂的愈低則風險越低,但水處理費用較高。 ⊙作為飲用水水源之地面水體及地下水體的水質須符合「飲用水水 源水質標準」;淨水處理廠處理後水質須符合「自來水水質標 準」,而自來水作為飲用水時須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污水 處理後的水質必須符合「放流水標準」 。.
(5) 物理性水質指標 --溫度 . 污水溫度一般較自來水溫高約1 ~ 2。C。. . 溫度會影響微生物之活性、氣體之溶解度以及水之黏滯 性、密度、蒸氣壓、表面張力等。. . 污水溫度常依季節變化而改變。溫度越高,水中微生物 的活性越高;溫度越高,溶氧濃度越低,溫度越低,溶 氧就越高。. . 當高溫廢水排水水體後,增加細菌活動力,加速水中有 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氧可能使魚類因缺氧而死亡,並 加速化學、生物之反應速率,使廢水具腐蝕性且呈腐化 狀態,而產生易燃物質及有毒氣體,如甲烷及硫化氫等。.
(6) 物理性水質指標 ---色 度 (Color) . . . . 色度來源有枯枝落葉腐根、浮游生物、泥 炭質、黏土等膠質或溶解質及工業廢水之 各種金屬離子。 有色度物質進入原水水源後,會影響水的 觀瞻,光的穿透、水的利用價值及降低淨 水處理效率。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中對色度之最大容許 量為15鉑鈷單位;而飲用水水質標準最大 限值為5鉑鈷單位。.
(7) 物理性水質指標 ---濁 度 (Turbility) . . 濁度來源有黏土、矽土、淤泥、無機及有機微粒、浮 游生物、細菌等。影響外觀、光的透過,水生植物的 光合作用,魚類的生長與繁殖,並且能干擾消毒作用。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中對濁度的限值依水源濁度而定, 水源濁度在500 NTU以下之最大容許量為4 NTU;水 源濁度在500 ~ 1500 NTU之最大容許量為10 NTU;水 源濁度在1500 NTU以上之最大容許量為30 NTU。而 飲用水水質標準平時最大限值為2 NTU,遇暴雨或其 他天然災害致水源濁度增加,其最大限值如同上述自 來水水質標準,依水源濁度而定之標準。.
(8) 物理性水質指標--透視度 透視度差的廢水排放承受水體中,不僅 有礙觀瞻,亦影響水體之日照及水生植 物之光合作用,減低水體自淨作用之能 力。 目前我國法令規定放流水透視度應高於 15公分。 .
(9) 物理性水質指標 ---臭 味 (Odor) 自然水中臭味之來源有下列數項: 1. 自然現象引起:如 (1) 硫化氫臭蛋味;(2) 鐵之金屬 臭;(3) 黏土之土臭;(4) 鐵細菌、硫酸還原菌、藻 類、浮游生物所引起之臭味。 2.工業廢水或污水引起:如 (1) 煉油廢水之油臭、石蠟 臭、汽油臭、酚臭;(2) 機械工廠廢水之油脂臭;(3) 焦炭、煤氣工廠廢水之酚臭;(4) 其他:如氯酚之臭 味。 .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初嗅數 限值為3;對於「味」方面,在自來水水質標準中須 無異常,而飲用水水質標準則無文字提及。.
(10) 化學性水質指標. 硝酸鹽. PCB 油脂. 農藥. pH. BOD. COD SS. DO. 氯鹽. 氨氮 重金屬.
(11) 化學性水質指標---氫離子濃度指數 pH . 自然水為中性時pH值約為7.0,小於7.0表示酸性,大於7.0表 示鹼性。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pH值的 容許範圍為6.0至8.5。. . 酸性廢水具極強腐蝕性,對設備損害甚鉅,亦能殺滅魚類等水 生物,且使水體不適遊憩、灌溉及給水。. . 鹼性廢水腐蝕性較小,且能由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而產生中和 作用,對水體之污染雖不如酸性廢水來得嚴重,但對水生物, 給水的可口度和遊憩用途方面的影響也很嚴重。.
(12) 化學性水質指標--溶氧 . . 水中的溶氧來自大氣中氧的溶解,人為曝氣 以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溶氧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DO越少。在 20。C,1 atm下的純水飽和溶氧僅有 9.2mg/L,實際因受種種因素限制,非但不 能達到飽和,甚至污染的水中,由於有機物 為細菌分解,需耗用水中溶氧,而造成缺氧, 外觀將呈黑色,氣泡上冒,並有臭氣發生。 溶氧對於河川自淨作用、魚類生長 、水利用 及金屬腐蝕有密切的關連性 。.
(13) 化學性水質指標--生化需氧量BOD . . . 好氧性微生物在某一特定的時間(5天)及溫度 (20。C)下分解水中有機物質所耗用的氧量, 稱為BOD。表示生物可分解有機物的多少, 間接指示污水或有機廢水的污染強度。 含碳有機物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及水時,其 耗用的氧量稱為第一段生化需氧量,簡稱 CBOD,完全氧化需時7~10天。 含氮有機物的分解係由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 進而再氧化為硝酸鹽,其所耗的氧量為第二 段的生化需氧量,簡稱 NBOD 。.
(14) BOD.
(15) 化學性水質指標---化學需氧量 (COD) . . COD如同生化需氧量BOD一樣均是測定廢污水中的 有機物,不過COD通常大於BOD,COD之測定方法 為水樣中加入已知量的化學氧化劑 ( 重鉻酸鉀 ),在 某一特定溫度下 ( 加熱迴餾數小時 ) 進行氧化作用, 而後滴定剩餘的氧化劑,以測出水樣中有機物的相 當量。 我國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中對於地面水體或地下水 體作為自來水及簡易自來水之飲用水水源者,其 COD的最大限值為25 mg/L;至於自來水水質標準及 飲用水水質標準中並未對COD提及限值。.
(16) 化學性水質指標--懸浮固體量SS . . . 懸浮物質,由大小、比重、形狀及沈澱程度 等不同可分為浮上質、沈澱質、膠質和浮膜 四類。 有礙觀瞻、阻礙水體曝氣、沈澱阻塞管道影 響輸水,且增加水體濁度,損傷魚鰓,阻礙 日照影響光合作用,沈積有機性污泥因厭氣 腐敗分解,消耗水中溶氧,甚至產生甲烷、 硫化氫等惡臭氣體,影響水生物之生存。 污水處理,直接與污泥的產生量有關。.
(17) 化學性水質指標--總固體 TS . . 水樣蒸乾後殘留的重量為總固體。水樣過濾 後的濾液為溶解固體 (DS) 。不能過濾的物 質稱懸浮固體 (SS)。固體中的有機物被高溫 氧化而揮發,殘留者固定固體 (FS),揮發損 失的為揮發固體 (VS)。 水中的固體來自砂粒、黏土、有機物及廢水 等,影響外觀、水生物生存、有機固體物消 耗水中溶氧、無機固體顆粒沈澱增加污泥。.
(18) 化學性水質指標--導電度 . 表示水導電性質,通常水中導電度大者表示 電解質含量較多。 導電度可指示總溶解固體的多少,一般水的 總固體與導電度之比0.6~0.7。 導電度太多,對灌溉水質有不良影響,為重 要指標之一。 導電度的表示法以微姆歐 / 公分 或毫姆歐 / 公分 表示。.
(19) 化學性水質指標--氨氮 (NH3-N) . . . 總氮分為四種型態:有機氮、氨氮、亞硝酸氮及硝 酸氮。有機氮經過微生物分解後,一部分成為 氨 氮,再經硝化菌硝化作用可生成亞硝酸氮及硝酸 氮,其中硝酸氮是氮素最高度氧化的最終產物。 氨 是氣體,溶於水中而成銨離子 。 在水中會發出 臭味,對金屬、建築物有腐蝕作用。將氨氮納入自 來水水質指標並非基於它對人體健康有害,而是淨 水廠功能的一項評估。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中對氨氮的限值為0.5 mg/L;而 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氨氮的限值為0.1 mg/L。.
(20) 化學性水質指標--硝酸鹽 (Nitrate) 嬰兒飲用含有硝酸鹽氮之飲用水,會引起變性 血色蛋白血症 或稱藍嬰病 ( 硝酸鹽氮在嬰兒體 中還原為亞硝酸鹽氮後與血液作用,減少血液 中輸氧量,使膚色呈現藍色 ),嚴重者將致死。 廢水中含有過量之硝酸鹽,將可能使承受水 體產生優養狀態。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 亞硝酸鹽氮的限值均為0.1 mg/L,硝酸鹽氮的 限值均為10 mg/L。 .
(21) 化學性水質指標--磷酸鹽. 磷酸鹽為植物及動物生長的重要養分。 一般水中的磷酸鹽含量很低,如水中濃 度高,表示可能為工業廢水、家庭污水、 清潔劑、肥料及灌溉排水污染的結果, 將會引起湖泊水庫中水生物的大量生長, 導致優養現象的發生。 .
(22) 化學性水質指標--氟化物 (Fluoride) 飲用水中含1 mg/L左右之氟鹽,可防止 齲齒,然水中缺少氟鹽,小孩容易引起 齲齒,但水中含多量氟化物將引起牙齒 斑點琺瑯質,並使水體不適於遊憩及給 水。 當含量高達115 mg/L以上將易發生氟中 毒。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氟鹽 的含量限值均為 。 .
(23) 化學性水質指標--硬度 (Hardness). 水中硬度 (hardness) 可使肥皂形成泡沫 之前消耗水中肥皂形成沉澱物之能力, 同時會於加熱器、鍋爐或其他水加熱器 中產生鍋垢 (scale),而降低熱傳導效應。 一般硬度係由多價金屬離子與陰離子結 合成鹽類,出現於自然水中就成為硬水。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對總硬度含量設有 400mgCaCO3/L 限值;而飲用水水質標 準中對總硬度限值則為 300mgCaCO3/L 。 .
(24) 化學性水質指標--油脂 油脂浮於水面上,既有礙觀瞻又妨礙日 光入射,並阻礙氧之傳輸,降低溶解氧 量,致使水生物魚類等因缺氧而死亡。 油脂亦會減低下水道之輸水能力,且對 廢水處理設備及操作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與不良影響。 油脂亦增加承受水體COD之負荷。 .
(25) 化學性水質指標--清潔劑 (Detergent) . . 清潔劑之主成分為界面活性劑,若為陰離子性的烷 基苯磺酸鹽 (ABS) 俗稱硬性清潔劑,則生物不易分 解、易引起泡沫、臭味問題及干擾水的處理、影響 水的外觀及水生物的生長。 直鏈烷基磺酸鹽 ( LAS俗稱軟性清潔劑 ),易於生物 處理,不致於環境中累積。 另一問題為其中所含的添加劑,主要為磷酸鹽,亦 造成水體優養現象的主要原因。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陰離子 界面活性劑 ( 簡稱MBAS ) 之限值均為0.5 mg/L。.
(26) 化學性水質指標--酚類 (Phenolic Compounds). 酚類係石碳酸或其誘導體如甲酚等之總 稱,於自然水中並不含有,若檢測出, 主要為石化工業所排入。 酚類本身具毒性,給水水源如含有酚類, 於加氯處理時,即使微量,亦將產生氯 酚之臭味,降低水的可口度。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酚類限值均為0.001 mg/L。 .
(27) 化學性水質指標--揮發性有機物 (VOCs) VOCs具有滲透、脂溶及揮發等特性,故極易經由皮膚接觸及 呼吸系統而對人體造成危害,刺激人類的眼睛、皮膚,引起呼 吸系統的疾病,近來這類有機化合物更被懷疑是引起癌症的原 因。 大部分之VOCs其臭味閾值較低,少量之VOCs就會產生臭味, 所以會造成臭味之問題。 給水中VOCs之來源相當龐雜,以其排放特性加以區分,可歸 類為不完全燃燒、製程排放、油品揮發、溶劑作用及生物作用 等五大類,其中溶劑作用與給水系統關聯性較高。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將含氯溶劑中的三氯 乙烯 (Trichloroethene)、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1, 1, 1- 三氯乙烷 (1, 1, 1-Trichloroethane)、1, 2- 二氯乙烷 (1, 2Dichloroethane)、氯乙烯 (Vinyl chloride)、苯 (Benzene)、對 - 二 氯苯 (1, 4-Dichlorobenzene)、1, 1- 二氯乙烯 (1, 1-Dichloroethene) 等8項揮發性有機物均設有相同的管制值。 .
(28) 化學性水質指標--氰化物 (Cyanide) 氰化物有很強的劇毒性,在人體內可阻 止細胞呼吸而發生窒息,且水體中微生 物在氰化物含量超過 時,其對水體之 自淨作用將被抑制,而無法再分解有機 物,且會增加承受水體COD的負荷。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氰鹽 限值均為0.05 mg/L。 .
(29) 化學性水質指標--農 藥 . . 有機氯烴類:由Cl、C、H 組成,如DDT。 有機汞類:由Hg、C、H組成。 以上二種殘效性長、影響神精系統、具有慢 性生物累積性。 有機磷類:由P、O、C、H組成。 此類殘效性短、毒性大但易消失,會影響生 物酵素作用。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 各種類農藥均設有限值,例如靈丹限值為 0.0002 mg/L,有機磷劑為0.05 mg/L,2, 4-D則 為0.07 mg/L.
(30) 化學性水質指標--多氯聯苯 (P.C.B) . . 多氯聯苯係合成化學物質,具累積毒性,經 農作物或水生物吸收後不易分解,人類一經 食用吸收後將引發「油症病」( 如日本與本 省彰化之米糠油中毒事件 ) 。 患者有腹痛、食慾不振、疲倦、氯疥瘡增加、 色素沉著、眼皮腄脹、流眼淚和指甲變形等 P.C.B. 中毒現象,受影響的器官主要為肝臟 和皮膚。.
(31) 化學性水質指標--持久性有機物 (POPs) . . POPs係一種人為有意製造 ( 如農藥中的DDT ) 或無意衍生的化合物 ( 如戴奧辛 ),在環境中 不易被代謝掉,而隨著空氣、水、土壤間的 不斷移動,使得動植物吃了POPs後,會持續 累積於體內,最後累積於食物鏈最高階的人 類。當POPs進入人體內,因它與人類荷爾蒙 成分類似,而導致內分泌失調,基因開始改 變,嚴重者導致死亡。 我國在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將戴奧辛管制濃度 設為12.0皮克 - 世界衛生組織 - 總毒性當量∕ 公升 (pg-WHO-TEQ/L).
(32) 化學性水質指標--硫酸鹽 (Sulfate) . . 給水中含量太高會使人拉肚子,因此硫酸鹽 又稱為「瀉鹽」。 硫酸鹽與多價金屬離子結合會形成永久硬度, 影響鍋爐傳熱效率。 硫酸鹽在厭氧菌 ( 如脫硫弧菌 ) 的作用下會 還原為硫化氫氣體,產生臭味及腐蝕問題, 危害水處理設施;若作為灌溉水時,則硫化 氫會使植物根部腐爛。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 硫酸鹽的限值均為 250mg/L。.
(33) 化學性水質指標--氯鹽 (Chloride) 氯鹽的農度若不高時,對人體無害。但 若超過250mg/L,會使飲用水產生鹹味 而令人厭惡。 污水中含有高量氯鹽時,表示可能有糞 便污染。 海水入侵,地下水的氯鹽含量將增加。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氯鹽的限值均為250 mg/L。 .
(34) 化學性水質指標--鐵 (Iron, Fe) 鐵存在於水中會影響水的美觀及其它用 途,因為高於0.3 mg/L的鐵含量與空氣 接觸後,鐵會被氧化使水變成黃褐色, 飲用者會懷疑而不敢飲用,同時易將衣 服染色影響美觀。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鐵的限值均為0.3 mg/L。 .
(35) 化學性水質指標--錳 (Magnesium, Mn) 錳作為給水系統之水質指標並非基於它 對人體健康有害,而是含有高於0.05 mg/L的錳時,水會產生黑色或黑褐色使 得飲用者會懷疑而不敢飲用,同時易將 衣服染色影響美觀。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錳的限值均為0.05 mg/L。 .
(36) 化學性水質指標--鎘 (Cd). 鎘之毒性極高,發生於日本的「痛痛症」 事件及本省桃園農田之鎘污染廢耕事件, 即因工廠所排放含鎘廢水所引起。 廢水中之鎘經由農作物、魚類或飲用水 為媒介被人所吸收累積存在腎臟,危害 腎臟機能,使血液中磷、鈣含量減少, 造成骨骼鬆軟變脆且發生酸痛。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鎘的限值均為0.005 mg/L。 .
(37) 化學性水質指標--鉛 (Lead, Pb) 鉛具有累積性毒,可引起食慾不振、頭 痛、倦怠、貧血、腹痛、嘔吐、下痢、 閉尿、盲腸炎等鉛中毒,甚至引起細胞 突變導致癌症死亡。 廢水中含有鉛濃度超過0.1mg/L 時,微 生物對有機物之分解作用將受到抑制。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鉛的限值均為0.05 mg/L。 .
(38) 化學性水質指標--鉻 (Chromium, Cr) 鉻酸鹽可引起皮膚的潰瘍浮腫,而其化 合物中六價鉻之毒性遠較三價鉻為大, 大量攝食將引起嘔吐、腹痛、尿毒症等 鉻中毒,甚至死亡,因其深具毒性,故 對水體中微生物及水生物會產生危害。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鉻的限值均為0.05 mg/L。 .
(39) 化學性水質指標--汞 (Hg) 汞又稱水銀,在人體中具有累積性毒, 發生於日本的「水俁病」即是汞中毒所 致。 廢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無機水銀,由微生 物分解為有機汞,較無機水銀毒性大得 多 ( 亦稱為汞的甲基化 ),並累積於生 物體內,經由食物鏈及生物濃縮作用, 最後將危害到人類。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汞的限值均僅0.002 mg/L。 .
(40) 化學性水質指標--銅 (Copper, Cu) 含銅廢水對低等生物具有毒性,且會妨 害水生物之生存。 若用於給水水源,含量超過 1mg/L以上 時會有苦味,並增加水的濁度,且飲用 超過 100 mg/l 之銅時,會引起胃腸黏膜 炎,血色沉著等慢性中毒。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銅的限值均為1.0 mg/L。 .
(41) 化學性水質指標--鋅 (Zinc, Zn) 含鋅廢水在鹼性下呈混濁狀,若超過 30mg/L 時則會使水產生乳狀,若存在 於水源時,超過5mg/L 時會有苦味。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銅的限值均為1.0 mg/L。 .
(42) 化學性水質指標--銀 (Silver, Ag). 銀具有累積性毒,能導致銀質沉著症, 使皮膚與眼睛產生永久性的藍灰色病變, 亦對水生物有殺滅或抑制作用。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銀的限值均為0.05 mg/L。 .
(43) 化學性水質指標--硒 (Silicon, Se) 硒對於動物有毒性,當其在動物組織中 累積超過5 mg/l 即具有毒性,亦被疑為 齲齒及致癌的可能物質。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硒限值為0.01 mg/L。 .
(44) 化學性水質指標--砷 (Arsenic, As). 醫學研究認為烏腳病與吸收過量的砷有 關。 砷之毒性很強,具有累積性,進食多量 的砷會引起嘔吐、下痢、虛脫、血壓下 降、知覺障礙、浮腫、肝臟肥大、貧血、 血液循環障礙等砷中毒,甚至死亡。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砷的限值均為0.01 mg/L。 .
(45) 化學性水質指標--硼. 灌溉水中含硼量太多時,有害作物 其毒性大小視作物種類、土壤性質而異。 .
(46) 化學性水質指標--放射性物質 . . . 現代工業、農業、醫學及各種研究單位大量 使用放射性物質,使得自然界受其影響越來 越多。 放射性物質可由各種途徑 ( 包括水 ) 進入人 體,穿過活細胞的輻射撞擊細胞中的水分子 而產生H2O+及H2O2等強氧化劑,會分解蛋 白質及酵素,而引起細胞及組織的異常,產 生各種癌症或遺傳基因改變等。 放射性物質傷害的症狀,主要為反胃及嘔吐 等。.
(47) 化學性水質指標--鋇 (Barium) 鋇 (Ba) 是一種銀白色的鹼土金屬。除 難溶的白色固體硫酸鋇 (BaSO4)外,所 有鋇的化合物都有毒。 鋇化合物中毒時,有嘔吐、瀉肚、內溢 血等症狀,可服用硫酸鎂溶液急救。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鋇的限值均為2.0 mg/L。 .
(48) 化學性水質指標--銻(Sb). 銻是寶特瓶製程的觸媒催化劑,寶特瓶 盛水後經長時間儲存便會釋出銻,其為 銀白色的天然金屬,屬於致癌性金屬, 會刺激人體的眼、鼻、喉嚨及皮膚,持 續接觸會破壞心臟及肝臟功能,吸入高 量會導致銻中毒,症狀包括嘔吐、頭痛、 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死亡,小劑量的 銻可能導致頭痛、眩暈和抑鬱。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銻的限值均為0.01 mg/L。 .
(49) 化學性水質指標--鎳(Ni). 過量的鎳有致癌作用,會使細胞發生惡 變。故某些飲用水和土壤含鎳量高的地 方,其肝癌和鼻咽癌等發病率亦比較高。 缺血心肌釋放出的鎳會加重心肌的損傷, 引起心臟病。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 中對鎳的限值均為0.1 mg/L。 .
(50) 化學性水質指標— 鉬 (Molybdenum) 及銦 (Indium). 由高科技 ( 光電、半導體及太陽能電 池 ) 產業廢水產生的重金屬項目常含有 銦和鉬。 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設有限值,兩者均 為1.0 mg/L。 .
(51) 化學性水質指標--總三鹵甲烷 . . . 甲烷的四個氫中三個氫以鹵素 (F、Cl、Br、I等 ) 任 何一種或數種元素取代之多鹵體,稱為三鹵甲烷 (trihalomethane, THM),為一種致癌物質。 水中三鹵甲烷以CHCl3 、 CHBr2Cl 、 CHBrCl2及 CHBr3等四種的檢出量及檢出頻率較高,故規定這四 種化合物的含量總和 稱為總三鹵甲烷 ( 簡稱TTHMs ) 當水源受到有機性污染,經過淨水程序中的加氯消 毒,就極易產生三鹵甲烷。 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中對總三鹵甲烷之限值為0.15 mg/L;飲用水水質標準之限值為0.08 mg/L。.
(52) 化學性水質指標--消毒副產物 加氯 或氯劑 ( 漂白劑 ) 消毒產生的副產 物總三鹵甲烷。 臭氧消毒之副產物溴酸鹽 (Bromate) 在 飲用水水質標準之限值為0.01 mg/L。 氣態二氧化氯 消毒之副產物亞氯酸鹽 (Chlorite) 在飲用水水質標準之限值為 限值1.0 mg/L。 .
(53) 化學性水質指標— 有效餘氯 (Available Chlorine). 自由有效餘氯即為水中的 及 之組合, 消毒能力 ,其在水中的含量比率依pH 值而定。 水中含有氨及有機氮時,自由有效餘氯 會和其反應形成三氯胺 、二氯胺 及一 氯胺 ,此三者生成物組合成為結合有 效餘氯。 . pH 值. pH 值. 3. [NHCl2 ]. [NCl3 ]. 4. 5. [NH 2Cl] 6.5. [OCl− ]. [HOCl]. [Cl2 ]. 7.5. 4. 5. 6.
(54) 生物性水質指標— 大腸桿菌群 (Coliform Group) . . . . 大腸菌類係普通棲於人畜盲腸管內之格蘭姆染色陰 性,無芽胞之桿菌類,能分解乳糖而生成酸及氣體, 或以標準濾膜法培養,產生金屬光澤之深色菌落者。 因人體排泄物中經常有大量存在,且常與消化系統 之致病菌共存,而其較一般致病菌 ( 傷寒、霍亂、 痢疾 ) 之生存力強,但比一般細菌弱 。 水中無大腸菌類,可認為無致病菌存在,但有大腸 菌類並不表示一定會有致病菌存在,給水系統中常 以大腸菌類作為給水污染之重要指標。 自來水水質標準及飲用水水質標準之大腸桿菌群之 最大限值為多管發酵法6.0 (MPN/100 mL) 及濾膜法 6.0 (CFU/100 mL).
(55) 生物性水質指標— 總菌落數 (Total Bacterial Count). 和大腸菌類一樣被選擇作為水質微生物 ( 病原菌 ) 的指標 如自來水被檢出有超過標準的總菌落數, 即表示淨水和供水管理不夠完善,必須 立即加以改善以確保飲用者的安全。 飲用水水質標準之總菌落數最大限值為 100 CFU/mL,而自來水水質標準並未 對總菌落數設有限值。 .
(56) 生物性水質指標--病原體 溫血動物之糞便排泄物,除含有一般細 菌外,可能尚含致病之細菌或微生物, 如霍亂、痢疾、傷寒、小兒麻痺、病毒 等水媒疾病。 少數的工業廢水如製革、羊毛洗滌、屠 宰場等也可能為病原體的來源。 .
(57) 生物性水質指標--優養生物 . . 由於植物養分的介入水中,使水中的氮、磷 含量過多,是為優養作用,其結果會導致水 生物過度的生長,如水藻、岸生植物、水草 繁殖,間接影響動物性浮游生物、魚及底棲 生物等的繁殖。 因水的營養程度不同,生長的水藻或其他生 物的種類分佈及數量也不同,故可藉水藻的 檢視而判知水的營養狀態以及污染的程度。.
(58) 生物性水質指標--水生物 . . . 水體中魚、貝、浮游生物及底棲生物對水質 的敏感度不同,其種類及數量亦會隨水質的 影響而產生變化。 潔淨的水,水中生物種類較多,而生物數量 較少;反之水體受污染,水中生物種類會減 少,但生物數量較多,這就是所謂的生物歧 異度原理。 生物歧異度可用來評估承受水體污染情形, 同時亦可應用在廢水生物處理,藉以了解處 理效果。.
(59) 生物性水質指標--中數恕限值TLm 此為生物檢驗之用,受檢生物在某種毒 性物質存在下 ( 如氰化物 ),在一定試 驗時間內 (24小時或48小時 ) 僅有半數 可以存活時之該毒性物質濃度。 由TLm值可比較各種毒性物質強度的大 小。 .
(60) 水污染的危害 環境衛生的危害 水中生物的影響 農業用水的影響 自來水的影響 經濟上的損失 . 依據我國水污染防治法對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 之定義:「指水因物質、生物或能量之介 入,而變更品質,致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這裡所指的物質、生物或 能量均稱為水污染物。.
(61) 承受水體 水:指以任何形式存在之地面水及地下 水。 地面水體:指存在於河川、海洋、湖潭、 水庫、池塘、灌溉渠道、各級排水路或 其他體系內全部或部分之水。 地下水體:指存在於地下水層之水。 .
(62) 河川污染主要來源 . 自然環境的改造 雨 水 農 業 市鎮污水 工業廢水 礦場廢水 農牧業廢水 其 他. 2013 年台灣地區在 2,934 公里的河川總長度中,未受污染的河段有佔河川總長度的 60%左右; 輕度污染河段,佔河川總長度的 10%;中度污染的河段,佔河川總長度的 16%;嚴重污染佔河 川總長度的 14%。.
(63) 國內較嚴重的河川污染來源 . 含汞廢水的污染 不易衰變的農藥污染 有機肥料的污染 大量的家庭污水污染 污染源集中的畜牧廢水污染 大量的垃圾滲出水污染 其他毒性強的物質 ( 如砷、多氯聯苯、鎘 ) 污染。.
(64) 污染物進入河川後的影響 . . . 當水污染物排入河川後,會同時受到袪氧作 用 (deoxygenation) 及再曝氣作用 (reaeration),而使得河川中的溶氧隨著流 程而產生明顯的變化。 以時間為橫軸,溶氧為縱軸,劃出溶氧變化 曲線,可發現曲線形狀下垂,一般稱之為氧 垂曲線 (oxygen sag curve) 。 分為污染段、急速分解段、復原段及清水段 等四階段,其物理、化學及生物狀況。.
(65) 氧垂曲線 廢水排水. 飽和溶氧值. D o ( 最初缺氧量 ). DO (mg / ). 氧垂曲線. 點. 曲. 反. 再曝氣曲線 臨界點. 清水段. 污染段. 祛氧曲線 急速分解段. 復原段 te. ti t ( 距污染源點之水流時間 ).
(66) 氧垂曲線實例. 一有機污染源下游之溶氧狀況,曲線 A 為沒有厭氧狀況 下的氧垂線,曲線 B 則表示嚴重污染造成的厭氧狀況.
(67) 氧垂曲線四階段變化 . 分. 區. (1) 污染段. 物理狀況. 化學狀況. 生物狀況. 水色混濁、污泥. CO 2 , NH 3 產 生 ,. 真菌出 現,細菌開 始. (zone of. 淤 積 、 開 始 分 DO 降低。. 增加、 藻類死亡、 高. degradation). 解。. 等動物 逐漸消失。 下 游段真菌被細菌破 壞、污 泥堆積物上 產 生紅蟲攝取污泥。. (2) 急速分解段 (zone of active. 明 顯 的 嚴 重 污 DO≒0. 真菌大 部分消失產 生. 染、污水濁黑、. 紅蟲, 魚類絕跡, 大. CO 2 , H 2S , CH 4. decom-position) 黑 色 浮 沫 產 生 、 增加。 H 2S 臭味產生。. (3) 復原段 (zone of. 部分微生物為厭氣 菌,細菌數達最高值。. 水為淡灰色、污. DO , NO −2 , NO3− ,. 抵抗力 強之魚類開 始. 泥減少成塊狀。. SO =4 增 加 而 CO 2 ,. 出現,真菌再度出. NH +4 減 少。. 現、藻 類其次出現 ,. recovery). 細菌數減少。 (4) 清水段 (zone of clean water). 水色清澈、無浮. DO > BOD , DO. 浮游生 物出現、魚 類. 沫產生、無臭。. 漸趨飽和。. 出現、致病菌減少。.
(68) 袪氧作用 . 河川中的好氧性微生物分解廢水中含碳有機 物成為CO2、H2O,過程中會消耗溶氧。 河川中的硝化細菌分解廢水中含氮有機物, 成為最終產物硝酸鹽氮,過程中會消耗溶氧。 河床生物膜分解廢水中有機物,會消耗溶氧。 河川底淤泥之分解作用,會消耗溶氧。 水中生物的呼吸作用,會消耗溶氧。 廢水中部分還原性物質如Fe (鐵)、Mn (錳), 會消耗溶氧。.
(69) 再曝氣作用. 大氣中的氧氣溶入河川中,主要視水溫 及缺氧量而定,一般水溫越高,空氣中 的氧氣越不易溶入水中。 水面的擾動程度。 其他主支流流入的溶氧。 水生植物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於水中。 .
(70) 生態與污染物指標之變化 . . 污染物排入河川後,水生物的種類及數目變 化非常激烈,在增加懸浮固體及低溶氧的情 況下,能存活的魚類非常少。 雖然很多生物可能在污染物排進河川後而消 失掉,然而仍有許多生物如污泥蟲 (sludge worm)、紅蚯蚓 (bloom worm) 或鼠尾蛆 (rat-tailed maggot) 卻可以大量繁殖。.
(71) 生物的總數目 及生物總量的變化 . 有關污染物排入河川後,下游生物的總數目 (species) 及生物總量 (biomass) 的變化如圖 所示。 污染源 河川. 生物量 物 種 數 目 或 生 物 量. 物種數目. t ( 距污染源點之水流時間 ).
(72) 歧異度指標 . 生物種類的變異情況可以歧異度指標來 定量判定: 式中 d = 歧異度指標 (diversity index). d=. . ni i =1 n n. ∑. ni log 2 n. ni = 第 i 個物種之個體數目 n = 生物總數目. 一般在污染物排入後,歧異度指標值變 小,但隨著河川的自淨過程,值會逐漸 增大,此為判斷河川污染一項重要的生 物指標。.
(73) 判斷河川受污染的時程 檢驗水中氮化合物的種類來判斷河川受 污染的時程。 當廢污水中含有機氮化合物時,排入河 川後,會受氮化菌及硝化菌作用分解, 而逐漸變成最終產物硝酸氮,如圖2.16 所示,其反應方程式如下: . 氮化菌 亞硝酸菌 硝酸菌 有機氮 → 氨氮 硝酸氮 → 亞硝酸氮 → (Org − N) (NH 3 − N) (NO2− − N) (NO3− − N).
(74) 典型氮化合物變化情形 . 若檢驗有機氮或氨氮含量較多,表示 河川剛受污染,若檢驗出硝酸氮含量 較多,表示河川已受一段時間之污染。.
(75) 水體分類 水體分類係指水體依其客觀條件,可能作為一種或多種用途,而予以人為 之歸類。 ¶陸域地面水體分類 ( 5類 ) 甲類陸域地面水體:適用於一級公共用水、游泳及乙類、丙類、 丁類、戊類陸域地面水體。 . 乙類陸域地面水體:適用於二級公共用水、一級水產用水及丙 類、丁類、戊類陸域地面水體。. . 丙類陸域地面水體:適用於三級公共用水、二級水產用水、一 級工業用水及丁類、戊類陸域地面水體。. . 丁類陸域地面水體:適用於灌溉用水、二級工業用水及環境保育。. . 戊類陸域地面水體:適用於環境保育。. ¶海域水體分類 ( 3類 ) . 甲類海域水體:適用於一級水產用水、游泳及乙類、丙類海域水體。. . 乙類海域水體:適用於二級水產用水、二級工業用水及環境保育。. . 丙類海域水體:適用於環境保育。.
(76) 水體用途 水質標準係指由主管機關對水體之品質,依其最佳用途而規定之量度: 一級公共用水:指經消毒處理即可供公共給水之水源。 二級公共用水:指經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一般通用之淨水 方法處理可供公共給水之水源。 三級公共用水:指經活性碳吸附、離子交換、逆滲透等特殊或高 度處理可供公共給水之水源。 一級水產用水:在陸域地面水體,指能供鱒魚、香魚及鱸魚培養 用水之水源;在海域水體,指可供嘉臘魚及紫菜 類培養用水之水源。 二級水產用水:在陸域地面水體,指可供鰱魚、草魚及貝類培養 用水之水源;在海域水體,指虱目魚、烏魚及龍鬚菜培養 用水之水源。 一級工業用水:指可供製造用水之水源。 二級工業用水:指可供冷卻用水之水源。.
(77) 判斷河川污染程度--水質指數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WQI包含溶氧 (DO)、5日生化需氧量 、 pH值、氨氮 、總磷 (TP)、總大腸菌 數 (TC) 及懸浮固體物 (SS) 等七項水 質參數經特定運作程式計算而得 其範圍為0~100分,會顯示不同的水質 評語 ( 定性 ) 及瞭解河川水質狀況。 .
(78) 河川水體分類與水質標準 . 我國目前依據河川的自淨特性訂有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87年6月24日 ) ,以保護河川的正常用途。 台灣地區河川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水體分類限值 水質項目. 甲 類. 乙 類. 丙 類. 丁 類. 戊 類. pH 值. 6.5~8.5. 6.0~9.0. 6.0~9.0. 6.0~0.9. 6.0~9.0. 溶氧量. 6.5. 5.5. 4.5. 3.0. 2.0. ─. ─. ─. ─. 大腸菌類 生化需氧量 懸浮固體. 50 1.0 25. 5000 2.0 25. 10000 4.0 40. 無漂浮物. 100. 且無油污. 氨氮. 0.1. 0.3. 0.3. ─. ─. 總磷. 0.02. 0.05. ─. ─. ─. 重金屬. ─. 鎘. 0.01. 0.01. 0.01. 0.01. ─. 鉛. 0.1. 0.1. 0.1. 0.1. ─. 鉻. 0.05. 0.05. 0.05. 0.05. ─. 砷. 0.05. 0.05. 0.05. 0.05. ─. 汞. 0.002. 0.002. 0.002. 0.002. ─.
(79) 水體分類與用途 . 水體分類共分甲、乙、丙、丁及戊類五 級,水體用途則共分為十種,如表所示。 台灣地區河川水體分類與水體用途 水體分類 水體用途. 甲 類. 乙 類. 丙 類. 丁 類. 游泳. ‧. 一級公共給水. ‧. 二級公共給水. ‧. ‧. 三級公共給水. ‧. ‧. 一級水產用水. ‧. ‧. 二級水產用水. ‧. ‧. ‧. 一級水產用水. ‧. ‧. ‧. 二級工業用水. ‧. ‧. ‧. ‧. 灌溉用水. ‧. ‧. ‧. ‧. 環境保育. ‧. ‧. ‧. ‧. 戊 類. ‧. ‧.
(80) 判斷河川污染程度--河川污染指標 (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 以DO、BOD5、SS及NH3-N等四個項 目做為河川污染程度計算的依據。 河川污染程度分類表 污染程度 項. 未受污染 稍受污染. 目.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嚴重污染 2.0 以下. 溶氧量 (DO). mg/L. 6.5 以上. 4.6~6.5. 2.0~4.5. 生化需氧量 (BOD5 ). mg/L. 3.0 以下. 3.0~0.9. 5.0~15. 15. 以上. 懸浮固體 (SS). mg/L. 50~100. 100. 以上. 氨氮 (NH 3 − N). mg/L. 20. 以下. 20~49. 0.5 以下. 0.50~0.99. 1.0~3.0. 點. 數. 1. 3. 5. 積. 分. 2.0 以下. 2.0~3.0. 3.1~6.0. 說明:1. 表內之積分數為 DO、 BOD5 、SS 及 NH 3 − N 點數之平均值。. 2. DO、 BOD5 、SS 及 NH 3 − N 均採用平均值。. 3.0 以上 10 6.0 以上.
(81) 水質標準與放流水標準 性 質. 河川水質標準. 放流水標準. 河川之水質,依其歸類 ( 自來水 規定放流水入承受水體時其所含污 源、水產用水、野生物用水、工業 染物最大的濃度或排入承受水體時 定 義. 用水、美觀與育樂用水 ) 要求,而 最大的污染負荷。 制定之標準,並以取水或用水地點 之水質為準。.
(82) 湖泊或水庫污染. 高山地帶湖泊或水庫 ( 如本省的德基水 庫 ) 的主要污染來源來自農業生產過程 產生的農藥污染及化學肥料污染;其次 是山坡地濫墾開發,導致水庫旁或上游 的沖刷污染以及旅遊事業帶來的生活污 水等。 平地的水庫 ( 如本省的澄清湖、阿公店 水庫 ) 污染來源則來自工業廢水、家庭 污水、農業畜牧廢水、垃圾滲出水、上 游農業廢水以及旅遊事業之生活污染等。 .
(83) 湖泊生態自淨系統 . 當含有機碳、氮、磷等有 隨後藻類被動物性浮游生物所食用, 機廢水注入湖泊或水庫後, 動物性浮游生物再被較大的生物如 魚類所捕食。 水體內的好氧性微生物會 將有機物分解產生CO2、 以上所有生物在生長及代謝過程均 3NO3 及PO4 等產物,同 會排泄或死亡,而導致有機物重新 時,位於表層附近的浮游 釋回湖泊或水庫中,細小微生物再 性植物或藻類則取用廢水 將之分解成CO2、NO3-及PO43- ; 中的無機營養鹽和微生物 如此循環不已。 分解的產物,並利用日光 為能源,製造高能量的有 機物。.
(84) 優養化的形成 . . 未受污染的湖泊,C、N和P的供應不充分,限制藻類的 繁殖。 當化學肥料、清潔劑等含有過多的營養份進入湖泊時, 藻類的生長快速展開,動物性浮游生物及魚類也吸引而 來。 當藻類、動物性浮游生物和魚類因食物減少相繼死亡後 沈入湖底,而形成厭氧狀態。 當表面越來越多的藻類出現時,中水層也可能轉為厭氧 狀態,於是所有的生物均集中在表水層活動,這時濁度 會顯著增加,光線的穿透力減少,最後表水層也形成厭 氧狀態;藻類集中在表面形成很大的綠色草蓆 ── 即所 謂藻花 (algae bloom) 現象,這些藻類終會死亡,而塞 滿了整個湖泊或水庫,這就是優養化的過程。.
(85) 評估水庫水質優養化 . 一般常用卡爾森優養指數法 (Carlson, 1977) 來評估 水庫水質優養化,此法係根據透明度、水中葉綠素a 及總磷含量等,分別依下列公式計算: TSI= (Chl ) 9.81ln( chl − a ) + 30.6 TSI ( SD= ) 60 − 14.41ln( SD ) = TSI (TP ) 14.42ln(TP ) + 4.15 葉綠素 a 濃度 式中 TP = 總磷濃度 ( µ g / L) ; SD = 透明度 (m); Chl − a = ( µ g / L) 。. CTSI = [TSI (Chl ) + TSI ( SD ) + TSI (TP )]/ 3 當 CTSI < 40 為貧養狀態; 40 < CTSI < 50 為普養狀態; CTSI > 50 為優養水 質狀態。.
(86) 湖泊或水庫污染問題 . 高雄縣美濃鎮中正湖形成優養化之現象.
(87) 優養化之問題 . 會產生大量藻類,影響水質色度,引 起臭味、產生生物毒物,使湖水pH值 白天升高至10~11。. . 於淨水過程中會消耗多量的混凝劑及 加氯量,且加氯消毒將可能產生致癌 性物質,例如三氯甲烷等,對人體健 康造成影響。.
(88) 春秋翻騰 水在4℃時之密度最大,亦即水較冷或 較溫時均較輕。 當冷天氣來臨時 ( 夏天變秋天時 ),頂 層開始冷卻,因密度變大而下沈,這將 迫使整個湖泊水循環,此現象稱之為 「秋翻」。 同樣的由冬天變春天時,湖水會再翻轉 一次。過程中,往往會將沉積在湖底的 污泥或沉砂翻擾而上,使水質變得混濁 惡化。 .
(89) 春秋翻騰(續) . 湖泊中典型的溫度 - 水深關係.
(90) 海洋污染 . 人類將物質或能量引進海洋環境中 Δ傷害生物資源 Δ有害人體健康 Δ阻礙海洋活動 Δ破壞海水品質 Δ減少娛樂價值.
(91) 台灣經歷的油污染海洋事件 . . 民國六十六年在宜蘭外 海發生「布拉哥」油輪 擱淺事件,油輪傾斜漏 油造成東北角海岸線綿 延好幾公里的油污垢覆 蓋,除污與賠償金額高 達廿二億元之鉅。 民國九十年發生的「阿 瑪斯號」漏油事件,更 造成墾丁國家公園及鵝 鸞鼻外海等地區難以估 計的損害。.
(92) 海洋污染主要來源 船舶的污染:艙底水、廢油、油泥 陸上的污染:工業廢水、家庭污水、空氣污染 物隨降雨進入海洋、從事核爆試驗所產生之輻 射塵,透過大氣進入海洋而造成污染 其他污染: ¶電廠溫排水 ¶固體廢棄物的海洋拋棄或填海造地行 為不當 ¶廢水海洋放流 .
(93) 海洋污染特性 . . 海洋容積大,具有很大的稀釋及擴散的效果。 由於海洋廣大,其污染群在海域中分佈極不 均勻。 海中有密度分層的現象,使得表層與深層海 水不易混合。 由風之吹送造成的表面流作用,雖可增加污 染的稀釋程度,但卻影響到海域整體性的混 合。 海洋的自淨主要以稀釋為主,而分解作用比 河川緩慢,故對於累積性物質、漂浮物、沉 澱物等污染物較不易去除之。.
(94) 海洋生物攝取重金屬之濃縮作用.
(95) 地下水污染 . . 地下水的自淨能力遠比 河川、湖泊來得弱。 一旦地下水受污染,回復時間須要好幾十年。 我國法令明文規定,廢 ( 污 ) 水排放注入地 下水體需要預先申請,而且需處理至規定標 準、不含有害物質以及補注地下水源為目的, 始可將廢 ( 污 ) 水注入地下水體。 欲以地下水做為廢 ( 污 ) 水排放之承受水體, 需要謹慎為之。.
(96) 地下水污染來源 . 家庭污水、工業廢水污染 海水入侵 固體廢棄物滲出水之污染 農業污染 採礦區污染 放射性廢料的處置 污水塘之滲出水 油污染 都市逕流 污染河川. 海水入侵指標可由以下三式判斷: (1). HCO3− ,減少 總陰離子. (2). Na + ,增加 總陽離子 (3). Cl − ,增加 CO32− + HCO3−.
(97) 地下水污染特性 . . 污染物之移動,受含水層中地下水位之影響甚多。 污染物之移動通常屬於水平流 ,且移動甚緩,混合 和稀釋之作用甚微或非常緩慢。 污染群之形成及形狀、大小受污染物之性質、水層 組織、地下水文等因素左右,變異甚大。 抽取地下水,可能改變污染群移動的方向及速度。 地下水之自淨作用有稀釋 、擴散 、土壤吸收及生物 袪除 等,但地下水層中缺少氧,且水流速緩慢,自 淨能力甚弱。 污染物的連續侵入地下水,將造成累積濃縮的現象。 發現地下水受污染後,很難判定污染來源。.
(98) 水污染防治對策 防治水污染首須從預防方面著手。 其次為污染的減廢。 最後才是污染整治。 各承受水體應普設水質監測站,以適時 反應水質惡化的軌跡,採取因應對策, 以保護水體的生態環境及正常功能。 .
(99)
Dokumen terkait
摘要 本研究在有機物部分,除藉由螢光光譜儀進行螢光激發發射光 譜圖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t matrix, EEFM量測,進行各種有 機物性質指標轉化,透過總有機碳測定儀進行水中非揮發性溶解性 有機碳non-purg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NPDOC之定量,進行
附件四 第2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 創意說明書 一、主題 藉由電腦預測模式及斑馬魚胚胎發展生態毒理替代測試策略 二、動機 直至今日,化學物質的毒性研究依然是重要議題,國際組織、國際公約和國際化 學品貿易的相關規範中都有提到化學品交易中需盡可能檢附完整的毒性資訊,相 較於傳統毒理學而言,生態毒理學的物質資訊完整性,是較為匱乏,並且具有化
管制機關 國內管理策略 α-六氯環己烷、 農委會 依「農藥管理法」列為禁用農藥。 訂定「禽畜產品中殘留農藥限量標準」、「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 β-六氯環己烷 衛生署 標準」,上市之各項禽畜產品及農產品均不得檢出。 Alpha 1.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禁用,但試驗、研究、教育用 hexachlorocyclo hexane、、Beta 環保署 者,不在此限。
被稱為「世紀之毒」的戴奧辛,在臺灣一直猶如陰影般揮之不去。 從最早的焚燒廢五金造成空氣污染,以及隨著焚化爐引進臺灣,排出廢氣潛藏戴奧辛危機 而開始為人重視,到後來學者接連發現透過食物鏈進入食物中,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民國88年台北木柵焚化爐檢出戴奧辛超標、94年在彰化線西鄉發現戴奧辛鴨蛋、95年的
SAHTECH 我國毒性化學物質替代成功案例 以特殊蠟封科技之聚合物分散液(未揭露明確成分)取代 氟辛烷磺酸作為紡織品之撥水劑 本資料由財團法人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蒐集提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106年化學物質登錄制度精進措施專案計畫 我國毒性化學物質國際替代成功案例分析 中華民國106年06月... 行政院環保署,列管毒性化學物
SAHTECH 我國毒性化學物質替代成功案例 以四氧化釩鉍取代硫鉻酸鉛作為塗料或顏料中之色料 本資料由財團法人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蒐集提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106年化學物質登錄制度精進措施專案計畫 我國毒性化學物質國際替代成功案例分析 中華民國106年06月... 行政院環保署,列管毒性化學物 質及其運作管理事項,附表一
核准登錄之化學物質資料, 其應予公開之內容如下: 一、登錄人資訊。 二、化學物質名稱。 三、化學物質製造或輸入情 形。 四、化學物質危害分類及標 示資訊。 五、化學物質安全使用資 訊。 六、化學物質物理與化學特 性資訊。 七、化學物質毒理與生態毒 理資訊。 八、化學物質危害評估資 訊。 九、化學物質暴露評估資 訊。 中央主管機關應以網
5, 2018 生物活性化合物にアジド基のみを導入したプローブを用いる標的タンパク質同定法 クリック反応を用いた標的タンパク質の同定 生物活性化合物は,生体内で受容体などのタンパク質 と相互作用することでその生物活性を示す.そのため, 生物活性化合物の作用機序の解明には,標的タンパク質 の同定は不可欠である.光親和性標識法(図1, A)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