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授:Jim
單元主題:粒子觀點看物質 【第 6-6 節】
粒子觀點
1.粒子觀點:以物質組成的粒子關係來解釋巨觀現象 (1)物質組成關係:
質子、中子及電子組成原子 原子組成分子
分子(元素及化合物)組成純物質 二種(含)以上純物質組成混合物 (2)常用以解釋的現象:
物質的三態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元素與化合物 純物質與混合物 2.物質三態的粒子觀點:
一般而言,固體粒子間的距離最小,但 例外。
當水結冰時體積變大,表示在固態冰中的水分子間距離比水 。
分類 粒子觀點 圖示
粒子 運動性
分子 距離
分子間
引力 體積 形狀
固體 位置固定
原處振動 體積一定 固定
液體
在容器內 群體的自由活
動
中等 中等 體積一定 比固體大
隨容器 改變
氣態 脫離群體單獨
散佈於空間中
隨容器 改變
隨容器 改變
3.水三態的粒子觀點:圖略,請參見簡報檔。
粒子觀點看物理變化
1.物理變化:物質本質不變,沒有新的物質產生
藉由吸熱或放熱,使粒子間 改變,粒子本身大小不變。
理化課堂講義(自然
三) 169
編授:Jim
2.溶解與過濾:
(1)溶質:粒子極小的溶質,均勻散佈,肉眼無法看見。
(2)過濾時:
粒子可以通過濾紙(如:水及氯化鈉分子)
的顆粒,將無法通過(如:砂礫)
3.熱漲冷縮:一般固體,溫度變化時其體積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藉由吸熱或放熱,粒子間 改變,粒子本身大小不變。
4.擴散作用:擴散是由 濃度擴散到 濃度,直到 為止 顏料分子,無定向的向四方碰撞運動,最後均勻散布於整杯水
溫度越高,粒子的運動速度越快,所以擴散速度越 。 氣體的擴散速度比液體 。
粒子觀點看化學變化 1.化學變化:
(1)原子間發生重新排列,會有新的物質產生(狀態隨之改變)
化學反應遵循: 原子重排 原子不滅 (2)實例討論:
水通電能分解產生氧氣與氫氣:
理化課堂講義(自然
三) 170
○ ○ ○
○ ○ ○
○ ○ ○
○ ○ ○
○ ○ ○
○ ○ ○
2 H
2O →2 H
2+O
2O 2
編授:Jim
過氧化氫(雙氧水)分解為水與氧氣:
2.碳的燃燒:
範例解說
1.下圖中為某固體三態變化時的粒子示意圖,則回答下列問題:
在狀態 時,其體積和形狀不隨容器改變。
狀態 是氣體;固體是 ;狀態 是液體。
由狀態丙轉變成狀態乙的過程稱作 。 由狀態甲轉變成狀態丙時,需 熱量。
如圖的反應屬於 變化。
狀態乙轉變至丙時:分子間距離變化? ;分子間引力變化? 。 狀態乙轉變至甲時:分子間距離變化? ;分子間引力變化? 。 2.下列甲、乙、丙圖是表示兩種不同物質相互作用的情形,則:
甲、乙、丙中那些是屬於物理變化? 。 甲、乙、丙中那些是屬於化學變化? 。
理化課堂講義(自然
三) 171
2 H
2O
2→2 H
2O+O
2H 2 O
C
碳 + 氧 ⃗
氧不足時一氧化碳
2 C +O
2→2 CO 碳 +氧 → 二氧化碳
C +O
2→ CO
2編授:Jim
課程結束….
理化課堂講義(自然
三)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