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異議案件審定書
中華民國112年1月10日 貿聲字第1122250011號
異議人:益金有限公司
地 址:臺中市豐原區里路巷弄之號 代表人:王儀
異議人因違反貿易法事件,不服本局民國(下同) 111 年 11 月 15 日貿服字第第 1110004115 號函處以新臺幣(下同)6 萬 元罰鍰之處分,提起聲明異議。經本局聲明異議審議委員會第 278 次會議(111 年 12 月 28 日)審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事 實
異議人 111 年 9 月 28 日向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桃園分關 報 ( 下 稱 基 隆 關 ) 報 運 出 口 DRILL CHUCK 1 批 ( 第 AT/BC/11/156/E0690 號出口報單,第 3 項)至德國,經查驗結 果,棧板外包裝上貼有「Made in Taiwan R.O.C」,且貨品盒 上印有德國廠商名稱「」及地址「」;前揭報單第 3 項貨 品申報統計方式為「81(外貨轉售出口)」,經基隆關調閱原進 口報單(第 DA/09/240/R0401 號進口報單,第 1 項),貨品申 報產地為「CN」,涉產地標示不實,爰就其違反貿易法部分移 請本局核處。
案經本局 111 年 10 月 21 日貿服字第 1117033085 號函及 111 年 10 月 31 日貿服字第 1110004021 號函(分別於 111 年 10 月 25 日及 11 月 1 日送達)請異議人檢證說明產地標示不實原 因及本案貨品實際產地。異議人 111 年 10 月 27 日及 111 年 11 月 4 日說明書略以,本案貨品經與供應商確認原產地為中 國大陸,外盒標籤係依照德國客戶要求製作,而棧板外包裝之
「MADE IN TAIWAN R.O.C」則是因貨量不足,爰未將國貨與外 貨分開包裝。
本局審酌前揭貨品產地為中國大陸,惟棧板外包裝上標示
「MADE IN TAIWAN R.O.C」,又貨品盒上標示德國廠商名址,
異議人產地標示不實之行為屬實,已違反貿易法第 17 條第 2 款規定,爰依據「輸出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實 處分原則」項次 4 及 5 規定,按同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 定,原應處以 12 萬元罰鍰之處分,惟考量違規情節較輕,減輕 處以 6 萬元罰鍰。異議人不服,遂向本局聲明異議,請求改處 警告處分。
理 由
一、按出進口人不得有產地標示不實之行為,為貿易法第 17 條第 2 款規定;同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出進口 人有第 17 條各款所定禁止行為之一者,本局得予以警告、
處 6 萬元以上 300 萬元以下罰鍰或停止其 1 個月以上 1 年以下輸出、輸入或輸出入貨品。次按貨品輸出管理辦法 (下稱管理辦法)第 22 條規定,輸出貨品係外貨復出口者,
其原產地標示得予保留;進口時未標示產地者,得依原樣
出口,合先敘明。
二、本 件 異 議 理 由 略 謂 : 原 報 運 出 口 貨 品 ( 第 AT/BC/11 /156/E0690 號出口報單,第 3 項),棧板外包裝貼有「MADE IN TAIWAN R.O.C.」,依管理辦法第 21 條第 2 項但書第 2 款規定,該貨品外罩僅為防止內部貨品受潮、破損等供國 外買主盛裝之包裝材料,將此包裝材料去除,所有貨品皆 未標示其產地;依管理辦法第 22 條規定,輸出貨品係外 貨復出口,進口時未標示產地者,得依原樣出口,報單第 25 至 28 項為外貨復出口,因原進口時未標示產地,故依 原樣出口。另貨品上貼有國外廠商之資訊,為國外廠商指 定並授權異議人執行之結果;除報單第 25 至 28 項外,係 臺灣製造之國貨,因未標示產地,應屬「輸出貨品未依規 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實處分原則」項次 1 規定,未依 規定標示產地之初次違規態樣。
三、案經開會審議,異議人之代理人列席說明,除執前詞,並 未提具新事證。惟查:
(一) 本件依基隆關查驗結果,本案貨品產地為中國大陸,惟棧 板外包裝上標示「MADE IN TAIWAN R.O.C」,又貨品盒上 標示德國廠商名址,涉產地標示不實。異議人雖辯稱依據 管理辦法第 21 條第 2 項但書規定,輸出我國產製之貨品,
係供國外買主盛裝用之容器或包裝材料者,得於貨品本 身標示其他產地。惟查本案出口報單第 3 項貨品,經海 關查驗及異議人自承係屬外貨,產地為中國大陸,自不適 用該條規定。另依據管理辦法第 22 條規定,外貨復出口,
進口時未標示產地者,得依原樣出口。經檢視異議人進口
外貨之包裝照片,進口時未標示產地,異議人另稱出口時 依據德國客戶要求加標德國客戶名址,並檢附相關信件 紀錄佐證乙節,應可認已非按進口時之原樣出口,揆諸前 揭規定,即難謂有理由,所辯顯不足採。
(二) 異議人既為以進出口為常業之廠商,本應對於前揭出口 標的之標示及相關法規之遵守,負相當注意之義務,卻未 為注意,即難謂無疏失。所辯尚難執為本件免責或減輕之 理由,堪認已違反貿易法第 17 條第 2 款出進口人不得有 產地標示不實行為之規定。
(三)按本局 109 年 2 月 18 日貿服字第 1090150316 號令修正 之「輸出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實處分原 則」項次 4 規定,出口非我國產製貨品,產地標示不實
(如 MADE IN TAIWAN),1 年內初次違規者應裁處 12 萬 元罰鍰;項次 5 規定,出口非我國產製貨品,標示其他文 字(如原產地以外廠商名址),1 年內初次違規者應裁處 8 萬元罰鍰。異議人請本局重新審視,依前揭處分原則項次 1 規定,以未依規定標示產地之初次違規裁處警告,惟處 分原則項次 1 規定,係對輸出我國產製之貨品,未依管 理辦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標示產地之違規裁處,與本案 貨品產地為中國大陸,因貨上標示「MADE IN TAIWAN R.O.C」及德國廠商名址,產地標示不實,屬處分原則項 次
4
及5
規定之產地標示不實之違規,二者並不相同。本件異議人輸出貨品產地標示不實之行為,核屬前揭處 分原則項次 4 及
5
規定之違規態樣,自應依法裁罰。(四)綜上,本局綜合考量異議人違規量情節,且為初犯,爰
於貿易法第 28 條法定罰鍰額度內,減輕為裁處異議人 6 萬元罰鍰處分,尚屬允妥,要屬有據,核無違誤。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明異議無理由,爰依貿易處分案件聲明 異議處理辦法第 13 條第 1 項規定審定如主文。
局長 江 文 若
中 華 民 國 1 1 2 年 1 月 1 0 日
如不服本審定,得於審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30 日內檢附訴願書、
原處分書、本審定書等資料影本,經本局向經濟部提起訴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