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異議案件審定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異議案件審定書"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異議案件審定書

中華民國110年10月20日 貿聲字第1102250144號

異議人:富○檀○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高雄市左營區自○三路 1○0 號 代表人:郭○霞

異議人因違反貿易法事件,不服本局民國(下同) 110 年 8 月 23 日貿服字第 1100104996 號函處以新臺幣(下同)6 萬元罰鍰 之處分,提起聲明異議。經本局聲明異議審議委員會第 264 次會議(110 年 10 月 1 日)審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事 實

緣於 110 年 7 月 22 日以第 BC/10/A53/U0705 號進口報單,

向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小港分關(下稱高雄關)報運進口中國大 陸製冥紙 1 批,經高雄關查驗結果,該批貨品本體及外包裝均 未標示產地,惟貨品側邊印有「富○」字樣(與異議人在我國 註冊登記之商標相同),涉產地標示不實,爰就其違反貿易法部 分移請本局核處。

案經本局 110 年 8 月 6 日函請異議人檢證說明,其以 110 年 8 月 11 日函復略以,本件冥紙側身印有異議人 logo 係為做 品牌區分與責任歸屬,異議人已辦理改善,於貨品外包裝牛皮 紙袋上加印出口商、進口商、產地信息等語。本局審酌異議人 前於 109 年 10 月 29 日因報運進口中國大陸製貨品(JOSS PAPER)

(2)

產地標示不實,經本局 109 年 12 月 31 日處以警告處分在案。

本件異議人 1 年內再次違反貿易法第 17 條第 2 款規定,依據

「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及產地標示不實處分原則」項次 5 規定,原應處以 12 萬元罰鍰。考量前揭貨品並未標示產地 為臺灣,且部分貨品已依「進口貨品產地標示不實案件處理原 則」第 1 點第 1 項但書第 3 款規定,在異議人名稱前註明「進 口商」字樣,爰依同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從輕裁處 異議人 6 萬元罰鍰之處分。異議人不服,遂向本局聲明異議請 求撤銷原處分。

理 由

一、 按出進口人不得有未依規定標示來源識別、產地或標示 不實之行為,為貿易法第 17 條第 2 款規定,同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出進口人有第 17 條各款所定禁止 行為之一者,本局得予以警告、處 6 萬元以上 300 萬元 以下罰鍰或停止其 1 個月以上 1 年以下輸出、輸入或輸 出入貨品。次按「進口貨品產地標示不實案件處理原則」

第 1 點第 1 項明定,進口外國貨品標示不實製造產地,

或標示其他文字(如…國內廠商名址…等)、圖案有使人 誤認其產地之虞者,由本局酌情議處;同項但書第 3 款 明定,未標示不實製造產地,而標示國內廠商名址,但 已註明「進口商」、「代理商」、「經銷商」或其他類似文 字者,不在此限,合先敘明。

二、 本件異議理由略謂:市售冥紙若為臺灣製造都會標示「臺 灣製造」字樣,異議人於前揭貨品側邊印有「富○」字 樣,係做為品牌區分之用。又本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 110 年度偵字第 3378 號處分書,認前揭「富

(3)

○」字樣附近,並無明示或暗示「富○」2 字與製造地有 關之字樣或資訊,已為不起訴之處分,爰請撤銷原處分 等語。

三、 案經開會審議,異議人之代理人到場說明,除執前詞外,

並未提具新事證。惟查:

(一)異議人在國內設有「富○檀○」專屬網頁,自稱係著 名宗教用品連鎖廠商,並在國內各地設有多個直營銷 售通路。本件進口貨品產地為中國大陸,惟依高雄關 查驗結果,貨品側邊卻印有「富○」字樣,該字樣既 經異議人在我國依法註冊商標登記,即擁有使用前揭 商標於特定貨品之專屬權利,並用以表彰前揭貨品之 品牌與來源,以利消費者清楚辨識。是異議人於本件 貨品側邊印有與其註冊商標相同之「富○」字樣,堪 認客觀上確有使消費者誤認產地為臺灣之虞,異議人 已違反貿易法第 17 條第 2 款出進口人不得有產地標示 不實行為之規定,洵無違誤。上稱前揭貨品側邊印有

「富○」字樣,係做為品牌區分之用,要難解其違法 之責。

(二)異議人固揭舉前揭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主張「富○」

2 字並無明示或暗示有關資訊,其無刑法第 255 條規 定之主觀犯意。惟按「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 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為行政罰法第 7 條第 1 項明定。換言之,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雖非出 於故意,而係過失所致者,仍應依法裁罰。本件「富

○」2 字標示,在客觀上有使消費者誤認產地為臺灣 之虞已如前述。復以,異議人前報運進口中國大陸貨

(4)

品產地標示不實,業經本局 109 年 12 月 31 日業裁處 警告處分在案。異議人既為以出進口為常業之廠商,

對於輸入貨品產地標示及相關法規,本應負有遵守之 義務卻未為注意,前揭標示不實行為,縱非出於故意,

亦難謂無過失,自應依法裁罰。所辯事項,尚難執為 本件有利之事證。

(三)又按本局前以 109 年 2 月 18 日貿服字第 1090150341 號令修正「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 實處分原則」,其中項次 5 明定「進口外國貨品,標示 其他文字(如 TAIWAN TAIPEI、多國產地標示、國內廠 商名址、XX 公司榮譽出品或原產地以外國名、地名、

廠商名址等)、圖案有使人誤認其產地之虞」,1 年內 再次違規原應裁處 12 萬元罰鍰。考量前揭貨品產地並 未標示臺灣,且部分貨品已依「進口貨品產地標示不 實案件處理原則」第 1 點第 1 項但書第 3 款規定註明

「進口商」字樣,本局考量異議人再次違規情節及受 責難程度,於貿易法第 28 條規定之 6 萬元以上 300 萬元以下罰鍰額度內,處異議人以最低之 6 萬元罰鍰 處分,尚屬允妥,要屬有據,核無違誤。

四、 據上論結,本件聲明異議無理由,爰依貿易處分案件聲 明異議處理辦法第 13 條第 1 項規定審定如主文。

局長 江 文 若

(5)

中 華 民 國 1 1 0 年 1 0 月 ○ 日

如不服本審定,得於審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30 日內檢附訴願書、

原處分書、本審定書等資料影本,經本局向經濟部提起訴願。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附則:※ 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8 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任用為公務人員: 一、未具或喪失中華民國國籍。 二、具中華民國國籍兼具外國國籍。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三、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曾犯內亂罪、外患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通緝 有案尚未結案。 四、曾服公務有貪污行為,經有罪判決確定或通緝有案尚未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