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分
實力評量 14 回
第 6 回 人權教育 年 班 號 姓名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
1-2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1-2題:
余伏見聖上好生之德,同於往聖,每質獄辭,必於死中求其生,而無辜者乃至此!倘 仁人君子為上昌言:「除死刑及發塞外重犯,其輕繫及牽連未結正者,別置一所以羈之,
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數計哉!或曰:「獄舊有室五,名曰現監,訟而未結正者居之。倘 舉舊典,可小補也。」杜君曰:「上推恩,凡職官居板屋。今貧者轉繫老監,而大盜有居 板屋者,此中可細詰哉!不若別置一所,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繫朱翁、余生,及在 獄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應重罰。又某氏以不孝訟其子,左右鄰械繫入老監,號呼達旦。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於是乎書。 (方苞〈獄中雜記〉)
( D ) 1.上文劃底線處的「拔本塞源之道」指的是:
(A)將有官職的人囚禁在板屋
(B)將大盜關在另外一座監獄中仔細拷問 (C)將貧窮的犯人移轉到老式監獄中囚禁
(D)將接受審判卻還未定罪的囚犯關在另外一座監獄中。
*(D)由「不若別置一所」可知。
( A ) 2.關於文中「必於死中求其生」的涵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指的是放生一些罪不致死的死刑犯 (B)指的是囚犯在獄中存活的機率極小
(C)指的是大部分的死刑犯求生意志極為強烈
(D)指的是監獄中賄賂風氣極盛,使死囚得以被縱放。
*(A)這邊的「死」乃指判處死刑的犯人,而「求其生」是指將這些罪不致死的囚犯放生。
3-4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3-4題:
如果我們認為如此,那全在於我們不瞭解他們和自己。他們殊異的文化有他們獨特的 生存歷史和背景。我們不能用一般的價值標準和行為禮儀去衡量。他們有受騙被欺以及因 狠勇抗日而遭集體屠殺的過去,因此他們變得戒懼而乖順。他們的醉歌和不善積蓄,可能 是因他們強烈關心解決目前這一刻,覺得活著並不需要很大的想像力,覺得今天過得安心 而值得慶祝就夠了。……
對於這些,大家最好都能夠忘記。這或許是文明交會時必然會有的碰撞和損傷,但我
們也不必就因而推出勝優敗劣的定論,把他們看成遠古時代的活標本,抱著觀光心態,在 他們之間高視闊步,指點施捨,或以主觀的準據去強力進行一些措施,徒然打擊他們的尊 嚴和自信,升高他們的物慾,讓他們還沒有分得過時的微量財富時,就已嚐到了精神的痛 苦。重要的應是,設法保存並發揚一些令他們驕傲的東西,讓他們在疲憊軟弱時能夠回頭 去靜靜審視。
(陳列〈同胞〉)
( D ) 3.關於引文第一段的解讀,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我們對彼此不夠了解,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讓所有的 文化統一
(B)我們將價值觀強加在他們身上,導致原住民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方式,所以我 們必須彌補
(C)原住民的醉歌和不善積蓄是文化上的差異,他們缺乏想像力,只要活在當下,
不想未來
(D)各種文化之間都需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每個民族現在的表現都有其背後 的原因與發展脈絡。
*(A)解決方法應當是尊重,並且理解與認同。不能強求文化統一 (B)沒有提及彌補部分 (C) 沒有提及原住民缺乏想像力,這一切表現是他們被逼之下不得已選擇的生活方式。
( D ) 4.下列文句,表達對彼此應相互尊重的是:
(A)他們還沒有分得過時的微量財富時,就已嚐到了精神的痛苦 (B)抱著觀光心態,在他們之間高視闊步,指點施捨
(C)以主觀的準據去強力進行一些措施,徒然打擊他們的尊嚴和自信
(D)設法保存並發揚一些令他們驕傲的東西,讓他們在疲憊軟弱時能夠回頭去靜 靜審視。
*(A)說明原住民現在遭遇的困境 (B)寫漢民族的錯誤心態 (C)以負面的方式表現我們的錯誤對 應 (D)尊重對方文化的遺產,盡可能讓他們感受到尊重。
5-7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引文,回答5-7題:
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有一日,他遇到一個聰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說。「你知道的。我所過的簡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 有一餐,這一餐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這實在令人同情。」聰明人也慘然說。
「可不是麼!」他高興了。「可是做工是晝夜無休息的,有時還挨皮鞭。」
「唉唉……」聰明人嘆息著,眼圈有些發紅,似乎要下淚。
「我想,你總會好起來。」
60608S-R 6-1
議題閱讀 333─
混合題高分攻略
「是麼?但願如此。可是我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經舒坦得不少 了。可見天理沒有滅絕。」
但是,不幾日,他又不平起來了,仍然尋人去訴苦。
「先生!」他流著眼淚說,「主人並不將我當人;他對他的巴兒狗還要好到幾萬 倍。」
「混帳!」那人大叫起來,使他吃驚了。那人是一個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間破小屋,又溼,又陰。穢氣沖著鼻子,四面又沒有一個窗 子。」
「你不會要你的主人開一個窗的麼?」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動手就砸那泥牆。
「人來呀!強盜在毀咱們的屋子了!快來呀!」他哭嚷著,在地上團團地打滾。
一群奴才都出來,將傻子趕走。
聽到了喊聲,慢慢地最後出來的是主人。
「有強盜要來毀咱們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來,大家一同把他趕走了。」他恭敬而得 勝地說。
「你不錯。」主人這樣誇獎他。
這一天就來了許多慰問的人,聰明人也在內。
「先生。這回因為我有功,主人誇獎了我了。你先前說我總會好起來,實在是有先見 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興地說。
「可不是麼!」聰明人也代為高興似的回答他。 (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 才〉)
( B ) 5.下列關於本文各角色之敘述,說明正確的是:
(A)奴才對主人無怨無悔,且一心為主,為忠誠者
(B)傻子雖口出狂言,毀人屋舍,但其為真正解決問題者 (C)主人以懷柔、高壓方式管理奴才,極具成效,為善御下者 (D)聰明人具悲天憫人之胸懷,又能精準預言,為真知灼見者。
*(A)奴才並非無怨無悔,其兩次向人訴苦,足見其怨之深。此外,其並不足以稱之為「忠心為 主」,僅因奴性使然 (B)傻子真正關心奴才的生活,為其破牆解決潮溼之苦,為本文實際解 決問題者 (C)全文僅見主人以高壓方式壓榨奴才,不足以稱為善御下者 (D)聰明人僅是表達 關心,不足以稱為真知灼見。
( D ) 6.下列關於本文對話之敘述,說明正確的是:
(A)由「你會好起來」可知聰明人欲替奴才與主人協商
(B)由「不是人過的生活」可知奴才極具自覺,欲脫離主人自立
(C)由「你不錯」可知主人對奴才甚為滿意且心懷愧疚,欲改善其處境
(D)「你不會要你的主人開一個窗的麼」為傻子洞悉問題之語,點出奴才受奴性
所制。
*(A)聰明人僅以話語寬慰奴才,無所作為 (B)奴才雖對非人生活有所自覺,但僅是抱怨,並未 有脫離主人自立之想 (C)主人雖對奴才滿意,但全無愧疚之情,更遑論改善其處境。
( A ) 7.下列關於本文之寓意,說明正確的是:
(A)魯迅藉主人的冷酷無情,批判當權者魚肉鄉民的惡行 (B)魯迅以聰明人的同情心,勸勉中國人應有關懷同胞之熱情 (C)魯迅藉此傻子被奴才合力趕走,鼓勵中國人應聯合抵抗列強 (D)魯迅以奴才一角,寫出中國人與世無爭、腳踏實地的淳厚本質。
*(A)本文諷刺意味濃厚,主人象徵當權者、聰明人象徵鄉愿者、傻子象徵謀求改變的革命者、
奴才象徵不知爭取權利,忍氣吞聲的百姓。本文主人的冷酷無情,為新舊中國之際,當權者之 縮影 (B)聰明人僅是同情奴才,並未作出實質變革,為鄉愿之人 (C)傻子為奴才爭取權益,
下場卻是遭眾人合力趕走,魯迅藉此凸顯百姓奴性思想深重,不願接受改變 (D)奴才為中國 社會擁有奴性思想百姓的縮影,終日抱怨只求一時之心靈解脫,與淳厚美質無涉。
( B ) 8.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我是半夜裡被他們從牛棚裡拖出來的。他們叫我滾出來!我就穿上衣服, 滾出來了,跟他們去了,因為夜裡過堂不是第一回了。這是一種心理戰,有一 嚇就招供的,也有連續幾天瞌睡得熬不住,也就認了。我沒有想到他們要槍斃 我。挨打不稀奇,我有準備,特別穿上了毛衣毛褲,好減輕點皮肉痛苦。」你 又咧嘴笑了。「他們把我帶到地質隊的『東方紅革命造反司令部』,就好比戰 爭時期的前線指揮部,不過不在前線,而是在食堂隔壁,原先會計的房裡,審 完了吃消夜方便。我們這批關進牛棚受審的人,野外津貼都叫他們消夜吃掉 了。」 (高行健〈朋友〉)
(A)審訊者通常於審訊前食用宵夜,以補充能量
(B)主角遭受審訊的地點,是在地質隊食堂隔壁的房內 (C)主角穿毛衣毛褲的目的,是希望減輕槍擊時的皮肉痛苦 (D)文中的心理戰是指以威脅利誘使人乖乖就範的審問方式。
*(A)審訊者在審訊完後才吃消夜 (C)主角身穿毛衣毛褲是希望減輕挨打時的皮肉痛苦 (D)文 中的心理戰指的是利用威勢恫嚇亦或消耗體力、使其不得休息等方式使人乖乖就範,並無利 誘。
( B ) 9.閱讀下文,推測「我哥哥」之所以批鬥尹飛龍,是認為:
我哥哥立刻跳上臺呼口號:『血債要血來還!處決軍閥、惡霸、反革命尹 飛龍是毛澤東思想偉大勝利!』起先,我們還跟著喊,可是聲音越來越稀,越 來越低。我當時好像喉嚨被什麼堵住了,胸口飽脹得難受。
(陳若曦〈尹縣長〉)
6-2
(A)尹飛龍常濫殺無辜,主角的親友便是其中的犧牲者 (B)尹飛龍反對共產黨改革,有悖於主席毛澤東的理想 (C)尹飛龍深具文化素養,是共產黨推動改革的絆腳石 (D)尹飛龍平日常與人親近,深得民心,為共產黨所忌。
*(B)文章中的「反革命」是言行,「毛澤東思想偉大勝利」是結果,意味尹飛龍有著與共產黨 改革相悖的言行。
( D )10.人權指的是身為人所享有的基本權利,當中以生命權最為重要。而對他人施以 恐嚇、虐待和折磨,甚至無故剝奪他人的生命,便是屬於侵犯人權的方式。下 列選項中,較不屬於侵犯人權的範疇是:
選項 人物 事實描述
(A) 我 被像死豬樣的倒吊起來了,金星直冒。
(B) 受審之人 有的一嚇就招供的,也有連續幾天瞌睡得熬不住,也就認 了。
(C) 尹飛龍 被兩條手帕堵住嘴,劊子手這才開了槍。
(D) 尹太太 他老婆想衝上臺去,嘴裡直嚷著:「講政策,你們講政策 呀!」
*依題幹所言,侵犯人權的方式包含對他人施以恐嚇、虐待和折磨,甚至無故剝奪他人的生命,
只有(D)不屬於上述方式。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5分,共10分)
( CD )11.〈獄中雜記〉:「余同繫朱翁、余生,及在獄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應重罰。
又某氏以不孝訟其子,左右鄰械繫入老監,號呼達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
眾言同,於是乎書。」依據上下文意判斷,請選出方苞感慨的選項:
(A)杜君仗義直言卻下場悲慘 (B)某氏為爭奪家產與父親反目 (C)無辜受牽連的人於獄中淒厲哭喊 (D)許多不該遭受重罪的人卻死於獄中
(E)囚犯過於軟弱,不敢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由「皆不應重罰」、「左右鄰械繫入老監,號呼達旦」可知方苞之感慨在於不該遭受重罪的人 卻死於獄中、無辜受牽連的人於獄中淒厲哭喊。
( AB )12.關於〈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以聰明人欣慰之語作結,諷刺意味濃厚 (B)奴才指的是自甘墮落,不求進取的人
(C)聰明人指的是悲天憫人,積極救世的人
(D)字裡行間流露革命思想,寫出封建社會民心思變之潮流 (E)文章點出人之境遇高尚或悲慘,全取決於一念之間。
*(B)奴才對非人生活不知反抗,正是自甘墮落 (C)聰明人從未做出實質改變,可知並非悲天憫 人,積極救世的人 (D)文中奴才、聰明人皆安於現狀,無法看出民心思變 (E)本文主旨不在 此。
三、非選題(50分)
余伏見聖上好生之德,同於往聖,每質獄辭,必於死中求其生,而無辜者乃至此!倘 仁人君子為上昌言:「除死刑及發塞外重犯,其輕繫及牽連未結正者,別置一所以羈之,
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數計哉!或曰:「獄舊有室五,名曰現監,訟而未結正者居之。倘 舉舊典,可小補也。」杜君曰:「上推恩,凡職官居板屋。今貧者轉繫老監,而大盜有居 板屋者,此中可細詰哉!不若別置一所,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繫朱翁、余生,及在 獄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應重罰。又某氏以不孝訟其子,左右鄰械繫入老監,號呼達 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眾言同,於是乎書。 (方苞〈獄中雜記〉)
請閱讀上述文章,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方苞在文章中,對獄中諸多不合理的事物提出質疑與討論,請歸納當中不合 理的情事並論述之。(占10分)
問題(二):監獄的諸多刑責來自於律法的觸犯與否,卻也因刑罰分寸拿捏失當,造成許 多人的基本人權被剝奪或侵犯。請以「自由與自律」為題,寫一篇文章,說明你對兩者的 觀點,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占40分)
*寫作指引:
1.將獄中不合理之事歸納成二至三部分,加以論述。切記不可寫成翻譯或大意。
2.自由與自律為常見的雙軌式作文題目,須先說明兩者關聯,再就關聯性分別說明。
3.自由與自律兩者的地位皆同樣重要,闡述時不可過於偏重其中一項。
*範文:
(一)
本文闡述的不合理情事有三:首先是刑責不致死的犯人,卻死於獄中。方苞認為生命可貴,
許多罪行較輕微或尚未結案定罪的犯人,結果卻與重刑犯一樣,將使眾多人無辜枉死;其次是監 獄的配置不以犯案輕重衡量,而是以貧富狀態來處置,尤以貧窮的犯人囚禁於老式監獄,大盜卻 能住在較舒適的板屋最為弔詭;最後一項不合理的事,則是不應判處重罪與被牽連的無辜人犯,
最後皆在獄中無助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三件不合理之事,皆為天子腳下刑獄的實錄,反映出封建專制時代下司法機關的黑暗與百姓 的悲哀。
60608S-R 6-3
(二)
自由與自律
自由,是一隻翱翔於天際的青鳥,世人光是望見牠的蹤跡,嘴角便能不自覺綻放一朵燦美的 微笑;自由,亦是一頭目中無人的猛獸,肆無忌憚的張狂姿態,使人光是聽聞牠的步履聲響,便 避之唯恐不及。因此,自由需要適當的自律,彼此相輔相成而得以平衡。
以言論自由為例,二○一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面對著宗教的不平等壓迫與至親長 期的凌虐,仍在不斷受挫中積極維護女性受教育的機會,並利用國內外各種傳媒管道發聲,這樣 高舉言論自由的旗幟,改善社會的弊病,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正是自由最高的價值與意義。
西班牙大文豪塞凡提斯曾說:「說話不深思熟慮,等同於射擊不瞄準。」任何自由若沒有顧 及他人的感受,不加留意自以為是的正義是否早已侵犯他人權益,那麼,自由將具備置人於死的 威力。子彈所造成的苦痛能被治癒,而失去自律的自由所造成的創傷,將永留陰影,時時使人不 寒而慄。因此「深思熟慮」與「友善尊重」是與自由並存的自律之法,更是現代人不能輕忽的首 要課題。
七十億的人口同存於這唯一的世界裡,倘若我們能善加平衡自由與自律,便能展現比天空、
海洋更寬闊美好的溫暖和諧,也能得見燦爛的笑靨,永存於世界的各個角落。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