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 篇相關文意理解(單選題,每題
8分)
( C )1. 閱讀下文,文中蘇子闡述「變」與「不變」的觀點,其所抱持的態度應是: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 之而 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爲
(蘇軾〈赤壁賦〉)
(A)以逝者已矣與盈虛如彼,說明來者猶不可追,實應把握當下 (B)以變的是萬物生生不息,說明不變的是人世之間的悲歡離合 (C)以水、月之似變而未變,說明生命短暫,生命洪流卻不止息 (D)以變的是水與月的本體,說明不變的是水月流動盈虧的現象
( D )2. 閱讀甲、乙二文,對於文中所謂「敦古處」,最適切的詮釋應是:
甲、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遊斯土者,嘖嘖羨之。自分類興,元氣剝削殆盡 , 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多成邱墟。 (鄭用錫〈勸和論〉)
乙、我中壠蕞爾微區,泉、漳雜處。前歷遭變亂,元氣於念尚未盡復。近因彰屬分類,街庄同人恐 蹈前轍,互相保結,安堵如常。維聯盟結好已成於一日,而康樂和親須期諸百年;爰勒貞珉,
以垂永久。所願自今以後,爾無我詐、我無爾虞。不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共敦古處之風;
行將睦姻任恤、耦俱無猜,同享昇平之樂,豈不休哉! (曹謹〈勸中壠泉漳和睦碑文〉)
(A)民生安定,交通便利 (B)吏治嚴明,治安良好 (C)四季如春,風候宜人 (D)民風純樸,人文薈萃
( C )3. 對話中的語氣與措辭常隱含不同的意義。閱讀下文,解讀對話所表達的含意,最適切的是:
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 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 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爲 泣。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 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 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
(歸有光〈項脊軒志〉)
(A)娘以指扣門扉所言,自責身體不佳,未能親自照顧兒女 (B)祖母「久不見若影」之言,乃揶揄勸說作者別足不出戶 (C)祖母以手闔門自語之言,表達對作者能登科中舉的期望 (D)祖母執一象笏至所言,意在祈禱先祖護佑後世子孫之意
二、長文閱讀(多選題,每題
10分)
4-5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4-5題。
甲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 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 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 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
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乙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 :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 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 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莊子.雜篇.外物.莊周貸粟》)
丙
齊王一日臨朝,顧謂侍臣曰:「吾國介於數強國間,歲苦支備,今欲調丁壯,築大城,自東海起,連即墨, 經大(通「太」)行,接軒轅,下武關,逶迤四千里,與諸國隔絕。使秦不得窺吾西,楚不得竊吾南,韓、魏 不得持吾之左右,豈不大利耶?今,百姓築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有徵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聞吾下
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對曰:「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問其 故。答曰:『大雪應候,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正如今日築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當在何人
也。」 (蘇軾《艾子雜說》)
( ACD )4. 比較甲、乙、丙三文中執政者所呈現的施政態度,分析適切的是:
(A)為拓展國力,梁惠王與鄰國爭百姓,自認為施政上已做到「盡心」
(B)為應允莊周貸粟,監河侯自認是「急人所難」,採取急事緩辦之法 (C)為避免遠征和敵國侵犯,齊王採取自以為「一勞永逸」的築城策略 (D)甲、丙二文,凸顯出執政者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但計畫不夠周延
(E)與甲、丙二文相比,乙文中的監河侯雖能力有限,卻有心幫助百姓解決問題
(BCDE)5. 三文中孟子、莊周、艾子分別巧妙設喻分析說理,推敲其意在闡明:
(A)三人之設喻皆在諷刺並批評統治者的虐政,從反面證明自己的主張正確 (B)孟子認為「塗有餓莩」歸咎於年成不好,如刺人殺之歸罪於武器般荒唐 (C)莊周因窮困而急需援助,如同鮒魚被困在將乾涸的小坑中需要引水緩急 (D)艾子描述修築長城之宏大計畫,如同「雪中餓民」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E)乙文中鮒魚所遭遇的生死存亡之窘迫,如同丙文中所述雪中餓民之處境
三、情境應用與圖表判讀(單選題,每題
8分)
( C )6. 依據下文,推斷項脊軒修葺後的景況應是:
項脊軒,舊南閤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 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 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爲 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A) (B)
(C) (D)
7-8
為題組 。閱讀下表,回答7-8題。
科技及知識服務類 新增需求人數
107年 108年 109年 107~109年平均
1 IC設計業 1100 1400 1300 1267
2 面板業 70 210 210 163
3 通訊暨物聯網裝
置與設備業 4500 4900 5400 4933
60612S-R 5-1
5 搭配單元:《讀霸》第 9 、 10 回
4 雲端服務業 650 700 750 700 5 資料服務業 2900 3200 3400 3167 6 無形資產評價業 20 20 20 20
教育背景需求 工作經驗需求
教育程度 百分比
(%) 學門 百分比
(%) 年資 百分比
(%)
碩士以上 54.0 工程及工程業 59.7 5年以上 7.9 大專 46.0 資訊通訊科技 20.1 2~5年 47.6 高中以下 0.0 商業及管理 8.8 2年以下 23.8
不限 0.0
數學及統計 4.0 不限 20.7 物理、化學、地球 1.6
法律 1.6 其他(理工農醫) 1.6 不限 1.6 藝術 1.0
( A )7. 上表摘自國家發展委員會彙整的「107~109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依據這份科 技及知識服務類產業需求人數調查,下列分析不恰當的是:
(A)科技及知識服務類產業的商機龐大,促使相關專業人才需求皆全面增加 (B)物聯網裝置與設備業、資料服務業等數位技術發展,勢必將被廣泛運用 (C)通訊暨物聯網裝置與設備業新增需求最多,預估平均每年增加近五千人 (D)相較之下,雲端服務與資料服務等行業每年人才需求呈現穩定成長趨勢
( C )8. 有關表中所載列之人才需求條件,下列推論最適切的是:
(A)在教育程度方面,非主流科系,若具備相關能力要求亦可求職 (B)在科系背景方面,依產業性質的差異,學門較多元無主流系所
(C) IC設計及雲端服務業,仍有軟體及應用開發與分析學類之需求
(D)觀察年資概況可知,具有兩年以上工作資歷的求職者超過五成
四、跨領域判讀(單選混合題組,第
9~10題,每題
8分。第
11題,16 分)
9-11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1題。
十八世紀正值歐洲帝國向外擴張的時代,當時國際間商業活絡,科學啟蒙思想充斥,歐洲的科學開始有所 推進與發展,也促成歐洲現代植物學與動物學發展的最關鍵時刻。其中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制定通用至今日的 生物分類規則,約有兩萬八千種魚類、九千種鳥類、四千種哺乳動物,還有甲蟲等突破百萬種的生物類群。時 至今日,生物多依賴解剖學的證據加以分類;例如:依生理構造中脊椎骨的有無,將動物分為脊椎與無脊椎兩 大類。
而同在十八世紀的中國,正處於滿清統治的全盛時期,皇帝對西洋事物的興趣與考據學派的風行,都使得 文化上出現一股近乎同時代歐洲般的「科學」探索潮流。對博物學有著濃厚興趣的乾隆皇帝便很欣賞出自康熙 年間的《海錯圖》,作者是來自民間的一位畫家聶璜。乾隆皇帝命人在該書首頁鈐①上「乾隆御覽之寶」、「重 華宮鑑藏寶」等璽印,可見他對這部來自民間畫師創作的作品格外珍惜與重視。然而,遍覽全書圖文,當中並 未找到聶璜刻意將該書進呈皇帝的相關詞句,可推知他在創作時應無進獻謀名的功利之心,全然源自於個人對 海洋生物的興趣。
自古以來,人類嘗試記錄著生活周遭的所見所聞,其中不乏對生物的描述;例如《論語.陽貨》即記載孔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綜觀《詩 經.國風》,從首篇的〈關雎〉到末篇的〈狼跋〉,引用「草木鳥獸之名」之處就有一百五十八篇之多。不過 這些動物、植物的相關記載,常常因文意艱深又或繪圖過度簡略等問題,導致後世讀者縱使按圖索驥嘗試辨識, 也無法確認當初所記為何種生物,而降低了這些資料的參考價值。
《海錯圖》則有別於普遍文人雅好的寫意風格,聶璜根據實際觀察,以寫實的手法描述生物的特徵,堪稱 同一世紀東方生物觀的代表作。書中將當時的生物分為五類:羽蟲、毛蟲、裸蟲、鱗蟲、介蟲。羽蟲指「有羽 毛」的動物,以「鳳」為首領;毛蟲是指「有毛」的動物,以「麒麟」為尊;裸蟲是指「裸露」的動物,這些 生物的特徵是皮膚光滑,例如「蠶」、「蚯蚓」;鱗蟲指帶有「鱗片」的動物,以「龍」為至上;介蟲指的是
「有殼」的動物,以「龜類」為王。有趣的是,當時的人們普遍接受不同類群的生物又可以相互轉化的理論,
稱之為「化生」;例如鯊魚(鱗蟲)會變成老虎(毛蟲)、蛇(裸蟲,當時人們不覺得蛇有鱗片)會變成海鷗
(羽蟲)。 (改寫自李世緯〈古代東方生物圖鑑:《海錯圖》〉)
①鈐:音ㄑㄧㄢˊ,用印、蓋章。
( B )9. 關於《海錯圖》的問世與其創作背景,說明正確的是:
(A)堪稱牽動科舉與中西文化思潮的代表作 (B)頗能符應當時考據之學盛行的時代需求 (C)因為畫風簡略,故仍有辨識不清的疑慮 (D)生物分類方式受到歐洲生物學家的啟發
( D )10.若將文中關於中、西方生物分類進行歸納整理,則下列最不適切的是:
選項 林奈的生物分類規則 聶璜的生物分類規則
(A) 魚類 鱗蟲
(B) 鳥類 羽蟲
(C) 哺乳動物 毛蟲
(D) 甲蟲類 裸蟲
11.綜觀《海錯圖》的生物分類方式,請推論並說明聶璜的分類依據為何?(建議作答字數:35-40字)
答:以羽、毛、裸、鱗、介作為分類名稱,可推知聶璜是依生物的「外觀形貌」作為分類依據。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