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封面(彩色):套「Teach教學誌」刊頭,加插圖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封面(彩色):套「Teach教學誌」刊頭,加插圖設計"

Copied!
16
0
0

Teks penuh

(1)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國文考科 (選擇題)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 分鐘

題型題數:選擇題共 42 題 單選題共 34 題 多選題共 8 題

作答方式:選擇題答案請填入後面之答案欄中

◎註:1. 選擇題答錯不倒扣

   2. 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測驗之測驗形式,

作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2)

選擇題(共 100 分)

一、單選題(占 68 分)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 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 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B1.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戒奢以「儉」/低眉「歛」目/水光「瀲」灩 (B)霪雨「霏」霏/流言「蜚」語/風中「緋」櫻 (C)崇山「峻」嶺/不再「逡」巡/歲月如「梭」

(D)繫之「葦」苕/冒大不「韙」/「韋」編三絕 C2.下列選項中的句子,用字完全正確的是:

(A)我無疑像個不求文字之澎湃,而專心執著於語言能否輕扣你心扉懸律的散文書寫者了 (B)雲門的舞臺裝置力求經簡,一堆米購成《流浪者之歌》的風景,幾張紙架構了《狂草》

 的空間

(C)從接駁的小船到宮殿的自家碼頭,進入古意盎然的大廳,從兩旁都是大幅名畫的寬敞樓  梯往上走

(D)多年漁撈經驗,我總是訝意於魚的驅光性。明明是陷阱,它們還是一大群一大群勇往直  前的受光吸引

C3.下列「 」內的詞語,兩兩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梅花「為」寒所勒/安可「為」俗世道哉 (B)文「方」成草/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C)「若」何為生我家/吾兒,久不見「若」影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

A4.詞語的使用,會隨著時間及環境的改變,而有古今異義的情形。請判斷「親賢臣,遠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之「所以」的意思,而後從下列選項中,找出與上述例子相同意 思的選項: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 (B)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C)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

(D)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C5.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一個學習者,要能深厲淺揭,越困難的概念,就要從越簡單的部分著手 (B)面對這突然發生的災難,小霞已經被嚇得行不由徑,整個人無法動彈了 (C)金曲獎能否入圍是靠實力,你為了兒子而逢人說項,評審可不吃這一套 (D)小南作惡多端,他所犯下的錯已讓他室如懸磬,再也沒有辯解的空間了

(1.(A)ㄐㄧㄢˇ/ㄌㄧㄢˋ/ㄌㄧㄢˋ。(B)皆讀 為ㄈㄟ。(C)ㄐㄩㄣˋ/ㄑㄩㄣ/ㄙㄨㄛ。(D) ㄨㄟˇ/ㄨㄟˇ/ㄨㄟˊ。)

(2.(A)輕「扣」→叩、「懸」律→旋。出自蔡詩萍

〈現在是我為妳寫情書最好的時節〉。(B)「經

」簡→精、「購」成→構。出自林懷民〈風、

影創作源起〉。(C)出自李昂〈在威尼斯遇到伯 爵〉。(D)訝「意」→異、「驅」光性→趨。出 自廖鴻基〈溶進水裡的光〉。)

(3.(A)被/向、對。皆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 記〉。(B)剛才。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禮義。出自《論語‧先進》。(C)皆為第二人稱,

你之意。前者出自黃宗羲〈原君〉/後者出自 歸有光〈項脊軒志〉。(D)你/語末助詞。皆出 自《論語‧先進》。)

(4.題幹的「所以」為「何以、為何」之意。出自諸 葛亮〈出師表〉。(A)何以、為何。出自〈猛狗 與社鼠〉。(B)所為。出自《論語‧為政》。(C) 用以,用來。出自《大學》。(D)用以,用來。

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

(3)

B6.成語的運用常會隨時間而有改變或引申。下列「 」中的成語,用法上沒有引申或改變的 選項是:

(A)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他做事情總是「出爾反爾」,一點誠信都沒  有,不值得相信

(B)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多讀書多領會,寫起文章來,就會有福至心靈,「左  右逢源」的感覺

(C)「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小說到了後半段,劇情「峰回路轉」,結局出人  意表,十分精采

(D)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這件弊案牽涉太廣了,要查個「水落石  出」恐怕不容易

A7.根據詩意,□□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甲)鐘/因□□而被敲響/青苔因疑惑/而美如絲綢

(乙)我要讓你看不見/像是鳥被卸下翅膀/有如麥子□□秋天 (丙)院子門開著/□□隨著心事 向/杯底沉落

(A)謙虛/俯首/香片  (B)謙虛/凋零/瓶蓋 (C)恐懼/俯首/瓶蓋  (D)恐懼/凋零/香片

B8.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

(甲)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 (乙)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 (丙)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丁)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

(戊)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史記‧管晏列傳》)

(A)甲丙丁乙戊  (B)丁戊甲丙乙  (C)丁乙戊丙甲  (D)甲丁戊丙乙 9 - 10 為題組

閱讀文章,回答9-10題

  藝術的著眼點大抵不是自然,就是人事。以自然為描繪的對象,十九世紀文學裡模仿自然的 傾向,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表達自然對人之處境的漠不關心可為代表。兩種「自然主義」

概略顯現人對自然的態度。人對自然,有時崇羨,有時隱約埋怨;但人處理人事大都諷刺。當然,

人事間有說不盡的溫暖,但襯應溫暖可能是人性的另一面,而構成這個繽紛的世界。

  愚行相對於智慧,奸邪相對於良善,都是諷刺的切入點。除此之外,相對於習俗中慣常的人 性二分法,一個敏銳的藝術家可看到一個人裡外不一,名不副實。人性也許並非灰濛濛一片,但 絕不是黑白的截然分明。所謂善惡在藝術作品裡面,可能是人性中黑白比例的調整,而不是全然 的二元對立。

  大體來說,「諷刺」著眼的正是讓觀眾看到人生中表象和真相的歧異,而「反諷」則更隱約,

它雖也是暴顯了人物的一體兩面,但隱藏作者並不是一意要揭露名實不副的對比,反諷在觸及一 體而相異的特質時,但有輕輕的喟嘆,感受人事的無可奈何,甚至是一種憐憫。(改寫自簡政珍

《電影閱讀美學‧諷刺性鏡頭》)

- 3 -

(6.(A)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B) 左右兩邊都能夠得到水源。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前者出自《孟子‧離婁下》。(C)形容山

(8.此為管仲受知鮑叔,且受知於桓公,故幫助桓 公成就霸業的歷史故事。故應以「時間」順序 來排列。首先是「少時」,言管鮑之友誼;接 著接「已而」,言兩人各事其主;再來接「及

」,等到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成為齊桓公,

管仲因而成階下囚;最後鮑叔牙把管仲推荐給 桓公,管仲為相,幫齊桓公成就霸業。故選

(B)。題幹語譯見解答頁19。)

路隨著山峰而曲折迴轉。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形容事情有了轉機。(D)指冬季水位下 降,使石頭顯露出來。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指事情真相大白。)

(7.(甲)鐘因為中空、虛而待物,才 能被敲響,故選「謙虛」。出自 白靈〈山寺〉。(乙)由「麥子」、

「秋天」可推知,麥子於秋天時 飽滿結穗,故選「俯首」。出自 向明〈捉迷藏〉。(丙)由「向/

杯底沉落」可推知,應是茶包或 茶葉,故選「香片」。出自洛夫

〈有鳥飛過〉。)

(4)

D9.下列關於文章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自然主義」表現出人對自然的諷刺態度 (B)人處理人事,有時隱約埋怨,有時崇羨,描繪出人事間說不盡的溫暖

(C)諷刺的切入點在於人的善惡,而反諷比諷刺更加明顯,暴露了人物的一體兩面

(D)諷刺是讓觀眾看到人生中表象和真相的歧異,愚行/智慧、奸邪/良善都可能是諷刺的  切入點

A10.根據文章對於「諷刺」的描述,下列詩句所表現的內容,何者未呈現出「諷刺」的樣貌?

(A)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B)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春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遊向野庭。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 (D)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 11

- 1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11-12題

  清代的小說之種類及其變化,我現在分作四派來說一個大概。所謂擬古者,是指擬六朝之志 怪,或擬唐朝之傳奇者而言,以(甲)最有名,或請過路的人講說故事,作為著作的材料;但是 多由他的朋友那裡聽來的,有許多是從古書尤其是從唐人傳奇變化而來。小說中寓譏諷者,晉唐 已有,而在明之人情小說為尤多。在清朝,諷刺小說反少有,有名而幾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乙),寫儒者之奇形怪狀,為獨多而獨詳。其暴露醜態,格外詳細。其書雖是斷片的敘述,沒 有線索,但其變化多而趣味濃,在中國歷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了。諷刺小說是貴 在旨微而語婉的,假如過甚其辭,就失了文藝上的價值,而它的末流都沒有顧到這一點,所以諷 刺小說從(乙)而後,就可以謂之絕響。人情小說,即可以著名的(丙)做代表。對於書中所敘 的意思,推測之說也很多:一是說記納蘭性德的家事,二是說記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三是說敘 康熙朝政治狀態的;四是說自敘;此說出來最早,而信者最少,現在可是多起來了。因為我們已 知道作者自己的境遇,很和書中所敘相合—由此可知(丙)一書,說尾大部分為作者自敘,實 是最為可信的一說。(丙)的價值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 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俠義派的小說,可以用

《三俠五義》做代表。這書的起源,本是茶館中的說書,後來能文的人,把它寫出來,就通行於 社會了。這等小說,大概是敘俠義之士,除盜平叛的事情,而中間每以名臣大官,總領一切。其 中所敘的俠客,大半粗豪,很像(丁)中的人物,不過(丁)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 的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 遷》)

D11.以下卷頭詩(語)或序,與上段文字所述及的四本小說內容相應的選項是:

(A)甲: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B)乙: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

 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C)丙:讀之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  心者,乃禽獸耳

(D)丁: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尋常巷陌  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10.解析見解答 19。)

(5)

C12.根據魯迅的見解,以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文中所提及的四派分別是:志怪、譴責、人情、俠義

(B)清代小說的特徵之一,是小說主角都是史書有傳的真實人物 (C)「真的人物」指小說人物具尋常人的情感血肉,非完美聖賢氣象 (D)清代俠義小說通常描寫俠客迫於因「官逼民反」之勢而仗義行俠

-13 15 為題組

閱讀文章,回答13-15題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

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 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讀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 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 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袁枚

〈黃生借書說〉)

B13.閱讀本文後,本文的主旨是在說明:

(A)言藏書多的困擾,希望黃生能珍惜書籍 (B)珍惜當下讀書機緣,才能專心努力讀書 (C)言向人借書之苦,說明自己不肯借書的緣由 (D)言己好書難得的深意,勉勵黃生應勤奮向學 A14.下列關於本文文句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言富貴人家家中藏書塞滿整座屋子的狀況

(B)「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言只有自己擁有的書,才會珍惜,其他自己擁有的物品  皆不珍視

(C)「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言鄰居張氏藏書眾多,自己去向他借書都會慷慨出借  ,無所不予

(D)「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言自己讀書非常專注,所以借書給黃生也希望他  能早日歸還

B15.關於本文的論述章法,說明錯誤的選項是:

(A)首段即開門見山,言「書非借不能讀」,全篇主題旨趣,一語道破 (B)接著言己有之物,才會好好珍惜,借來的東西往往束之高閣而不理 (C)文中善用舉例論證,以天子、富貴人家藏書多而不知讀,反襯主題 (D)以對比襯托,凸顯主題,甚而拿自己與黃生對比,幸與不幸相映發 16

- 20 為題組

閱讀文章,回答16-20題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

- 5 -

(14.(B)言不光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皆是如此(強 假之物,才會珍惜)。(C)言鄰居張氏藏書眾多,

自己前往借閱卻不肯借。(D)言黃生讀書必然專 心一志,而還書也必然迅速。)

(12.(A)擬古、諷刺、人情、俠 義。(B)清代小說主角並未 都是史書有傳的真實人物,

此非清代小說的特徵。(D) 清代俠義小說的人物通常 幫助政府,故未有「官逼 民反」之思想。)

(13.本文由黃生借書引發興趣,列舉天子與富貴人 家有書不讀、印證自己居官購書亦不覽讀的事 例,對照幼時家貧,好書難致;借或不與,「

有所覽輒省記」的切身經驗,凸顯出「書非借 不能讀」的主題。勉勵黃生要珍惜當下讀書機 緣,才能專心努力讀書。)

(15.(B)以物來說明:強 假之物,人多珍惜 摩玩;若為吾之所 有,則往往束之高 閣而不屑一顧。)

(13-15語譯見解答頁20。)

(6)

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之後,靈性已通,

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 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 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乃(向那僧)復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乃嘆道:「此亦靜極思動,

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

  後來,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 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 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云: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 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抄去,恐世人 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太痴耶!若云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借漢、唐等年紀添綴,

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 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趣閑文者特 多。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汙 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 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豔賦來,故 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

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

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 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

哪裡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悅檢 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臥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 虛逐妄,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牽亂扯,

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舊稿。我師意為何如﹖」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一這《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

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

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

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 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 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 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

B16.根據本文,此顆頑石的來歷是:

(A)女媧煉石補天時,此石不願與其他石頭一起補天,於是留在青埂峰下,修煉成人 (B)女媧煉石補天時,餘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日久石自經煆煉後,已通靈性 (C)女媧煉石補天時,餘下一塊未用,此石後來得到一僧一道的幫助,得以修煉成人 (D)女媧煉石補天時,餘下一塊未用,此石下凡歷劫,做了諸多好事,因此得道成仙

(7)

D17.文中所提到頑石下凡的原因及過程,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頑石自知不能完成補天任務後,乃苦求空空道人幫助,帶它入世,體驗世間的榮華富貴 (B)頑石聽一僧一道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便苦求僧道助他修煉成人形,到塵世歷盡離合悲 歡

(C)頑石完成補天任務後,女媧為獎賞他對補天的貢獻,便將它化成人形,下凡入世享受富 貴

(D)頑石聽一僧一道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便打動凡心,乃苦求僧道攜它入世,歷盡炎涼世 態

A18.關於文中所提到的角色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頑石:為女媧煉石補天剩下來的石頭,久經修煉,已通人性,下凡經歷離合悲歡 (B)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乃修仙得道之真人,明白世間險惡,故不願頑石下凡歷劫 (C)空空道人:攜頑石入世的主要角色,並帶領頑石在世間享受富貴,歷盡炎涼世態 (D)曹雪芹:乃增刪頑石故事者,其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並將本書題曰《紅樓夢》

D19.本文所提及之《紅樓夢》的名稱來源,正確的選項是:

(A)《石頭記》:為空空道人所記,因載於石頭上,故名為《石頭記》

(B)《金陵十二釵》:由吳玉峰命名,因故事記載十二位女子的人生經歷,故名為《金陵十  二釵》

(C)《風月寶鑑》:因故事含有人世間諸般淫邀豔約,私訂偷盟的風月情事,故名為《風月  寶鑑》

(D)《情僧錄》:空空道人將石頭上的故事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後他易名為情僧,故名為  《情僧錄》

A20.本文中空空道人與頑石的對話,所要表達的主旨為何?

(A)讓世人讀此故事,能換新眼目,悟得人事感情皆空之理,而能省了些壽命筋力 (B)讓世人讀此故事,能感受到世間愛恨情仇離別之苦,自此遁入空門,不問世事 (C)讓世人讀此故事,能體悟到是非成敗轉頭空之理,不再執著於人間的是是非非 (D)讓世人讀此故事,能感受到男女間情愛糾葛的痛苦,使其不再被男女感情所囿 C21.閱讀下文,作者對於小石城山的敘述,其正確的順序是: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

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埤堄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 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 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

(A)黃茅嶺→堡塢→垠上之石→西山路口 (B)黃茅嶺→堡塢→小石城山→西山之石 (C)西山路口→黃茅嶺→垠上之石→小石城山 (D)西山路口→西山之石→黃茅嶺→小石城山 A22.閱讀下文,最能闡述文章主旨的選項是:

  一棵長得高大挺拔的樹,非常欣賞自己的身材,並引以為傲。有一天,來了一隻啄木

- 7 -

(17.解析見解答頁20。)

(19.(A)不是空空道人所記,乃是空空道人見此故事載於石頭上,故名。(B)由曹雪芹命名,文 中亦未言明其名稱來源。(C)東魯孔梅溪所題,但文中並未言明其名稱來源。)

(20.由石頭之言:「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閑,又有貪淫 戀色、好貨尋愁之事,哪裡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

(21.由文章可知,作者先由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越過 黃茅嶺,兩條道其中一條土地突斷,垠上有石頭堆 積,最後從周圍環繞著走上小石城山,視野開闊,

可以望向遠方,故選(C)。語譯見解答頁21。)

22.故事中的樹,擁有高大挺拔的身材,就如同一 塊質地美好的璞玉,而啄木鳥就是雕琢打磨這 塊璞玉的工匠,能讓它洗盡缺點,展露出美好 的本質,故選(A)。)

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悅檢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臥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

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 令世人換新眼目」可知,故選(A)。)

(8)

鳥,牠聽到樹幹裡有許多小蟲啃噬的雜音,啄木鳥便用長嘴在樹幹上啄洞,準備將蟲一一 吃掉。這棵樹非常生氣,他不能忍受美麗的樹幹被破壞,因此,大樹開口責罵啄木鳥並把 牠趕走。就這樣小蟲在樹幹裡長大,並生了更多小蟲,牠們不斷地啃噬著樹幹,最終逐漸 把樹吃空。有一天,颳起一陣強風,這棵大樹就被攔腰折斷了。(改寫自洪廣誼編《機會 只會留給勇於冒險的人》)

(A)如果你是璞玉,一定要經過工匠的雕琢打磨、困難的淬鍊洗禮,才能在困境中展露風華 (B)環境對人類的影響非常重大,若是在不好的環境中生長,再聰明絕頂的人都會變得平凡 (C)一個內在沒有涵養的人,就如同一根內裡中空的樹幹,經不起鳥啄風吹,很快就會傾倒 (D)若人不好好鍛鍊自己,將根基往下扎深,一旦風雨到來,就會遭受環境摧殘而導致死亡

B23.閱讀下文,選出正確的論述:

  閱讀小說的時候,讀者接收到的訊息全是透過小說中的敘事者而來的。所謂敘事者,

就是說故事的人。敘事者知道多少,讀者就跟著知道多少。所以同一個故事,往往因敘事 者的不同,而有了迥異的面貌。試著回想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在小 說中,敘事者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故事的走向。(節錄自許榮哲《小說課‧誰來說故事最 好》)

(A)作者認為一本小說的好看與否,全取決於敘事者 (B)故事的內容走向往往與敘事者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C)「羅生門」故事中各說各話的原因在於所見之狀況不同

(D)敘事者相同,即使是不同的讀者來讀同一個故事,其感受也會相同

B24.閱讀下文,選出最適合填入    中的選項:

  齊桓公之時,晉客至,有司請禮,桓公曰「告仲父」者三。而優笑曰:「易哉為君!

一曰『仲父』,二曰『仲父』。」桓公曰:「吾聞      。吾得仲父已難矣,得仲 父之後,何為不易乎哉?」(《韓非子‧難二》) 仲父:指管仲

(A)我無為,而民自化

(B)君人者勞於索人,佚於使人

(C)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D)君尊則令行,官修則有常事,法制明則民畏刑

D25.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 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 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

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 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 之,反席未安而沒。(《禮記‧檀弓》)

有關本文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樂正子春擔心曾子睡不著,故要童子勿執燭火 (B)曾元希望曾子換席子,以不負季孫賜簀的美意

(C)曾子認為君子愛人與曾元同類,細人之愛與童僕同類 (D)曾子恪守禮制、一絲不苟,亦襯出季孫之賜的不合禮 C26.閱讀下列散文,選出敘述最恰當的選項:

(23.(A)敘事者與故事好看與否不一定 有相關,文中並無提到此看法。

(C)「羅生門」故事中各說各話的 原因在於「敘事者的不同」,非所 見之狀況不同。(D)文中並無提到 讀者感受部分。)

(24.韓非子是法家。(A)「無為」是道家政治思維。

(C)「為政以德」是儒家道德思維,都不相符。

而在(B)(D)中,可由題幹下文的「難」、「易

」,與(B)選項的「勞」、「佚」相對,找到 答案。且由後文「得仲父已難」和「得仲父 之後,何為不易乎哉」可知桓公所聞與求才、

用才有關。語譯見解答頁21。)

(25.(A)樂正子春擔心曾子聽到,故要侍童勿議 論睡席。(B)曾元擔心父親病重,希望曾子 不要更換季孫所賜的席子。(C)細人愛人與 曾元同類,君子之愛與童僕同類。題幹語 譯見解答頁21。)

(9)

  阿難的屍體給醫生拿去裝在防腐劑的玻璃瓶中;阿難的一跳印在我的心頭。

  阿難!一跳是你的一生!你的一生何其草草?你的壽命何其短促?我與你的父子的情 緣何其淺薄呢?

  然而這等都是我的妄念。我比起你來,沒有什麼大差異。數千萬光年中的七尺之軀,

與無窮的浩劫中的數十年,叫做「人生」。自有生以來,這「人生」已被反覆了數千萬遍 都像曇花泡影地倏現倏滅,現在輪到我在反覆了。所以我即使活了百歲,在浩劫中,與你 的一跳沒有什麼差異。今我嗟傷你的短命,真是九十九步的笑百步!

  像你的以一跳了生死,絕不攖浮生之苦,不更好麼?在浩劫中,人生原只是一跳。我 在你的一跳中,瞥見一切的人生了。(豐子愷〈阿難〉)

(A)哀悼阿難離世的題辭可用「蘭摧蕙折」

(B)作者對人生的體悟同於〈蘭亭集序〉中的「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C)「我即使活了百歲,在浩劫中,與你的一跳沒有什麼差異」,意謂浮生若寄,相較於長  久的時空而言,人有如蜉蝣在世

(D)「自有生以來,這『人生』已被反覆了數千萬遍都像曇花泡影地倏現倏滅」,意謂人生  如鏡中花、水中月,是虛幻而不真實的

C27.下列各詩句中所吟詠指涉的人物,依時代先後順序正確的排列應是:

(甲)想必自〈隆中對〉以前就開始/一直爬到〈出師表〉之後/才爬得那麽高吧/羽扇綸 巾的風/吹拂著伊寧靜淡泊的二十七歲,以及/由是感激/而鞠躬盡瘁/而死而後已 的輪跡

(乙)兄弟的夢回,亡妻的夢斷/堂妹的夢迷,朝雲的夢碎/琴音悠悠不絕,不絕地響/天 地如霜/白露橫江/清風也是一疋拉開的戲幕/一鬚生一巾生泛舟於赤壁/時序入秋 我聆聽,他們唏噓辯詰/人生的變與不變/千年的水光以動畫重現

(丙)為何在末日的前夕啊,偏偏,你堅決/要獨立阻擋崩潰的歲月?/直到你飛揚的衣袖 變成/起伏的狂濤,你的亂髮/變成逆流驚嘯的水草/終於你發現自己頑抗的/用絕 望的手是妄想抵擋的/不是歲月,是整條江河

(丁)這樣正好,你說你要用月光寫詩/讓那些閃爍的句子/飛越尋常百姓家/然後一路亮 到宮門深鎖的內苑/拿酒來!既稱酒仙豈可無飲/飲豈可不醉/你向牆上的影子舉杯

/千載寂寞萬古愁/在一俯一仰中盡化為聲聲低吟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丙甲丁乙  (D)甲丙乙丁

D28.關於古人「名」與「字」的關係有諸多變化,下列選項中其名與字的關聯,何者與「陳琳,

字孔璋/班固,字孟堅」前後關係相同:

(A)朱熹,字元晦/蘇軾,字子瞻    (B)端木賜,字子貢/周瑜,字公瑾 (C)韓愈,字退之/諸葛亮,字孔明   (D)黃庭堅,字魯直/歐陽脩,字永叔

B29.應用文是人們藉以聯絡感情、溝通思想的方式。除了書信,還有柬帖與題辭等。有一則柬 帖如下:

  「民國○○年○月○日為 家慈九秩晉二壽辰謹訂於是日上午十時在本宅舉行祝壽儀

- 9 -

(27.(甲)由「〈隆中對〉、〈出師表〉、羽扇綸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關鍵字,可知是三 國時期的諸葛亮。出自周夢蝶〈蝸牛與武侯椰〉。(乙)由「兄弟(蘇轍)、亡妻(王弗)、

(28.題幹名與字的關係為「同訓/同訓」。(A) 反訓(熹,光明義;晦,灰暗不明的樣子)

/同訓。(B)反訓/同訓。(C)反訓/同訓。

(D)同訓/同訓。)

(29.(A)「湯餅」用於小兒滿月或周歲,此處可用「桃樽」、「桃 觴」。(B)秩,十年。晉,同「進」。(C)「家大母」指祖母。

(D)「福壽全歸」為哀輓題辭。)

朝雲(愛妾)、白露橫江(〈赤壁賦〉)、赤壁、

人生的變與不變」等關鍵字,可知是北宋的蘇軾。

出自陳義芝〈蘇東坡在臺北〉。(丙)由「狂 濤、亂髮變逆流的水草、頑抗(不屈性格)」等關鍵字,可知為戰國時的 屈原。出自余光中〈憑我一哭─豈能為屈原招魂?〉。(丁)由「月光(

〈靜夜思〉)、酒仙、向影子舉杯(〈月下獨酌〉)」等關鍵字,可知為 盛唐的李白。出自洛夫〈李白傳奇〉。故排列順序為丙甲丁乙。)

(10)

式中午敬備□□」。下列有關此柬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可填入「湯餅」

(B)「九秩晉二」是指九十二歲

(C)應是子女具名的柬帖,「家慈」指母親,亦可稱「北堂」、「家大母」

(D)參加者當天可以「海屋添籌」、「福壽全歸」、「寶婺星輝」加以祝賀

D30.「心情好」一詞,後者「好」是用來修飾前者「心情」,下列選項的詞語,其組合方式和 上述相同的選項是:

(A)圖書館 (B)老爺車 (C)穿越森林 (D)蜻蜓點水

A31.關於《禮記》中的「大同世界」與陶淵明「桃花源」的比較,說明正確的是:

(A)前者代表儒家的理想世界;後者反映道家思想的和樂之境

(B)「桃花源」以漁人見聞見證理想社會的實況,「大同世界」則是身處「小康之治」的孔  子所嚮往的理想境地

(C)在大同世界中,人們能嚴守儒者制訂的禮義規範來維護社會的平等、正義,而桃花源則  未特別強調平等、正義的原則

(D)大同世界之所以能「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與〈桃花源記〉

 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的理想境界相同,皆是自成格  局的封閉世界

B32.下列各篇文章都屬於「遊記類」散文,其文章敘述正確的是:

(A)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抒發個人際遇與感懷,顯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胸懷

(B)宋‧歐陽脩〈醉翁亭記〉:除描寫醉翁亭山水之美與記遊外,更兼論「與民同樂」的政  治理想

(C)明‧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是一篇清新的小品文,藉描摹月景,將作者獨特的審  美觀表現出來

(D)清‧郁永河〈北投硫穴記〉:以各個景點為經,以尋訪的路線為緯,運用倒敘法鋪敘出  一段豐富奇險的硫穴之旅

A33.「柳」在古典詩詞中是很重要的傳情工具,下列關於「柳」所代表的意義,何者錯誤?

(A)「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寫出作者期待愛情的美好,日日期盼愛情能來到  身邊

(B)「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藉柳色的綠喚起遊子未  歸的愁思,帶出深深的哀愁

(C)「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寫出邊關士兵  在行軍路上,雨雪交侵,苦不堪言,而湧現的思鄉之感

(D)「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以柳比喻  女子身形的婀娜,把柳和女子纖腰相比,別具審美情思

(30.題幹為「主謂式」用法。(A)先從後主式,圖書為從,館為主。

(B)先從後主式,老爺為從,車為主。(C)述賓式,動詞+名詞,前 者修飾後者。(D)主謂式,點水修飾蜻蜓,後者修飾前者。)

(31.(A)桃花源中無政府組織,人人各得其所,是道家思想的體現。(B)孔子未 身處小康之治。(C)大同之治崇尚內在自發,講求道德良知,毋須外在行為 規範。(D)大同世界不必有自成格局的封閉世界前提。)

(32.(A)除記遊外,亦抒發個人的際遇與感懷,藉以排遣被貶謫的鬱悶心情。(C)全文 並沒有按照一般的寫作手法,描寫待月的過程,而是以「水漲船高」的方式,

將月景之美烘托而出,展現作者獨特的審美觀。(D)以「尋訪的路線」為經,以

「各個景點」為緯,用「順敘法」鋪敘出一段豐富奇險的硫穴之旅。)

(33.(A)非言期待愛情,而是藉柳絲寫思婦期待良人早歸,帶出其綿遠的 心情。出自溫庭筠〈更漏子〉。語譯:柳絲細長,春雨迷濛,花上 的雨滴落下來,好像遠遠傳來銅壺的滴漏聲。(B)出自李白〈憶秦娥

〉。語譯:玉簫聲低鳴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家的樓上正掛著一弦明月。秦家樓上

的弦月,每年橋邊柳色青青,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悽愴離別。(C)出自

《詩經‧小雅‧采薇》。語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隨風搖曳;如 今回程中,雨雪滿天飛舞。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渴又勞累。(D)出自 杜甫〈絕句漫興九

首‧其九〉。語譯:隔門外的柳樹,

枝條柔弱細長,像那十五歲少女纖柔 美好的細腰。誰知一清早未加留意,

(11)

D34.中國文字的形成饒富趣味,漢字不僅能「表音」,更是目前極少數還保留「表意」功能的 文字,下列針對各字的造字法分析,正確的是:

(A)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詘,以形象表「物」,如鼎、森 (B)指事:比類合誼,以見指撝,以形象表「事」,如旦、琴

(C)會意:視而可識,察而見意,透過兩個以上單字會聚,結合而成新義,如信、老 (D)形聲: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形符表意,聲符表音,如槍、江

- 11 -

(12)

二、多選題(占 32 分)

說明:第35題至42題,每題各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 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4 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2.4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8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 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AB35.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同時關涉到兩種不同事物的修辭技巧,叫作「雙關」,分為諧音雙關、

詞義雙關、字形雙關等,在詩歌中,雙關的用法常能使詩句更具韻味,下列詩歌文句中,

有使用到雙關技巧的選項是:

(A)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 (B)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C)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 (D)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 (E)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BE36.「氣」的原始字形作「氣」,畫的是雲氣升騰的樣子。古人相信宇宙萬物皆由「氣」所構 成,「氣」也因此成為涵意豐富的詞。下列關於「氣」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氣」可以指人或動物的呼吸運氣,如曹丕《典論‧論文》:「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  匹也」

(B)「氣」可以指天地間至大至剛的氣,即哲學上所言之人應具有的道德正義,如文天祥〈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

(C)「氣」可以指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悠悠乎與灝  氣俱,而莫得其涯」

(D)「氣」可以指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文者氣  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能,氣可以養而致」

(E)「氣」可以指文學上因作者內在的才華所表現於外的語文氣勢,如曹丕《典論‧論文》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CE37.剛升上高中的一南在教師節前夕寫了一封給國中老師的信,請就這段文字中畫 底 線 處 的成 語,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親愛的劉老師: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將升上高一了。昔日同學們同室操戈的景象,總是在我腦海 裡盤旋不去,尤其難忘的是您在畢業前提醒我們君子不器的一番期勉之話,讓我更懂得 不斷見賢思齊,自我要求。如今我們即將步入下一個里程,希望老師您多多保重身體,

維持您那成人之美的好身材,等到學測過後,同學們再一起去探望您。

祝老師  教澤流芳

      學生 陳一南敬上 (A)「同室操戈」是指同學之間的玩鬧嬉戲,應改用「筆硯相親」

(B)「君子不器」指君子不能重視物質享受,也可用「君子懷德」

(C)「見賢思齊」指看到賢能的人,便效法他。鼓舞之意,不須改 (D)「成人之美」是指成全別人的好事,此處應改為「蒲柳之姿」

(35.(A)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緜緜」為詞義雙關,既指草的 綿延不絕,也指思念的綿延不絕。出自〈飲馬長城窟行〉。(B)著以 長相「思」,緣以結不解:「思」與「絲」諧音,「綿」則有細長 之意,故用「長相思」代替絲棉,一語雙關。出自《古詩十九首‧

客從遠方來》。(C)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輾轉」既指因 思念而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反側,亦指兩人相距遙遠,幾經輾轉 終不得見。出自〈飲馬長城窟行〉。(D)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

此中的「穰苴」借代為兵書,非為雙關。出自左思〈詠史詩〉。(E)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眄、盼」乃看之意,顯示左思對自己 的自信,並無雙關。出自左思〈詠史詩〉。)

(36.(A)「徐幹時有齊氣」之氣指的是因環境影響所產生的文氣,非言人的呼吸運氣,此句應改成「

引氣不齊」之氣。(C)「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之氣指的是大氣、天地之氣,非指自然 界陰晴、冷暖的現象。(D)「文者氣之所形」的氣是指個人 的精神與氣質的具體展現,與後天涵養有關係。)

(37.(A)「同室操戈」是指內部爭鬥或兄弟爭 吵。(B)「君子不器」比喻君子體用兼備

,不只一才一藝而已。(D)「蒲柳之姿」

比喻身體衰弱或未老先衰。)

(13)

(E)「教澤流芳」是學生哀悼老師去世的輓辭,絕對不可用於此處

BE38.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盡量使用你擁有的任何知識,但是要看出它們的限制。因為光有知識還不夠,知識沒 有心,擁有再多也不能滋養或支撐心靈,也無法帶來終極的幸福或平靜。生命所需要的不 僅是知識而已,還必須有熱烈的感情、感覺和源源不絕且持續不斷的能量。生命必須採取 正確的行動,才能讓知識活過來。(改寫自丹‧米爾曼《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A)如果你的生命能擁有更多的知識,你就可以有更熱烈的感情和持續不斷的能量來面對生 活

(B)要盡量使用你擁有的任何知識,可是要看出它們的限制,因為知識沒有心,不可以濫用 (C)我們要盡量涉獵更多的知識,才能滋養或支撐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終極的幸福或平靜 (D)要讓知識活過來,就是要儘可能的多吸收並活用你的知識,如同理學家所言的「道問學

(E)生命需要熱烈的感情、感覺和源源不絕且持續不斷的能量,其中知識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AC39.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美學是藝術哲學,哲學的一部分,專門討論美是什麼?如何審美?及美感的來源、變 化及藝術文學的審美理論。每個人所好不同,因此美的標準產生分歧,文學藝術的美感也 代有不同:魏晉愛風骨,晚唐愛靡麗,連人審美也有環肥燕瘦,漢代人愛趙飛燕式舞動的 美感,唐朝人愛楊貴妃式搖曳生姿的風情。(節選自周芬伶《創作課‧美學是什麼》)

(A)「哲學」討論的範疇無遠弗屆,美學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屬於藝術哲學 (B)藝術文學的審美理論,是屬於文學的範疇,與美學無關,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C)美的標準產生分歧,是因為人的所好不同,你覺得美的事物,他人並不一定覺得美 (D)文學藝術美感代有不同,乃是因為不同時代執政者的規定,導致對美的感受也不同 (E)漢代趙飛燕成為公認的美人,乃是因當朝喜歡曼妙靈動的舞姿美感,與唐朝人的審美觀  不同

CD40.閱讀下列詩歌,對詩句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甲)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乙)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A)兩詩皆闡述讀書所得的體悟,在於勤能補拙 (B)兩詩都藉由日常所見之物,來說明人生哲理 (C)兩詩用字平易,且多言日常生活哲理,皆屬宋詩

(D)甲詩點出心思澄明的關鍵,在於不間斷地讀書所獲得的力量 (E)乙詩強調「水」的重要,言讀書須有貴人相助,自能有所得

BE41.閱讀下文,關於文中孟子的想法,說明正確的是: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 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曰: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 手援天下乎?」

(A)男女授受不親,是絕不能逾越的禮儀本分 (B)面對天下人的苦痛,應該以「道」來救助

- 13 -

(39.(B)藝術文學的審美理論也是美學的一種,與美學一樣,同屬哲學的一 部分。(D)文中並無提及「文學藝術美感代有不同」是否與執政者的規 定有關,作者較認同應與當朝人民的生活態度有關,才有「魏晉愛風

骨,晚唐愛靡麗」的 不同審美風情。)

(40.(A)兩詩都是在闡述讀書所得的體悟,

甲詩言讀書的力量,乙詩則說明靈感 的勃發,足以使得創作流暢自如。

(B)乙詩「艨艟巨艦」並非日常所見 之物,乃是一譬喻。(E)乙詩強調「

水」的重要,其言只要基本功夫到家,

則能熟能生巧,駕馭自如。(甲)出 自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語譯:半 畝方形的池塘像一面展開的明鏡,天 光和雲影都在池水裡蕩漾,若問池水

怎會如此的清澈潔淨?因為有活水自 源頭不斷奔流而來。(乙)出自朱熹〈

觀書有感其二〉。語譯:昨天夜晚江 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 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 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 在地移動。)

(14)

(C)伸手援救天下,這是每個世人都應做到之事

(D)基於男女分際,嫂嫂溺水而不救,雖不善亦無過矣 (E)平時應固守常道,遭遇特殊狀況時,則須權宜變通

DE42.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一切境界,無不為詩人而設。世無詩人,即無此種境界。夫境界之呈於吾心而見於外 物者,皆須臾之物。惟詩人能以此須臾之物,鐫諸不朽之文字,使讀者自得之。遂覺詩人 之言,字字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詩人之妙祕也。(節錄自王國維

《清真先生遺事‧尚論三》)

若依本文對於「詩人之境界」的闡述,下列說明何者屬於「詩人之境界」?

(A)能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每個時刻,並藉由吟詠來抒發 (B)能用高深華麗的文字技巧,記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C)能以高超的想像、精緻的文字寫出眼睛所見的世界 (D)能捕捉外界轉瞬即逝的景象,並以不朽的文字寫下 (E)能說出讀者心有所感之事,言讀者難以說清的話語

(15)

- 15 -

(16)

※請同學們撕下此張作答聯作答

107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國文考科(選擇題)

1. (2) 2. (5) 3. (5) 4. (4) 5. (3) 6. (1)(2) (3)(4)

(5) 7. (1)(2)

(3)(5) 8. (1)(2)

(5) 9. (1)(2) (3)(4)

(5) 10. (1)(2) (3)(4)

11. (2)(3)

(4)(5) 12. ± 13. 3 14. 9 15. 9 16. 0 17. 5 18. 9 19. - 20. 5

21. 5 22. 2 23. 8 24. 5 25. 26. 27. 28. 29. 30. 7

31. 5 32. 2 33. 8 34. 5 35. 36. 37. 38. 39. 40. 7

41. 42.

  年  班  號 姓名

裁 切 線

(17)

- 17 -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一、單選題(占68分)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 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 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下列成語中缺空皆為同音字,何者字形完全相同? A以鄰為/頭童齒/欲難填 B瓦雷鳴/甑生塵/破沉舟 C一飲一/剝有聲/粉雕玉

第壹部分(占 60 分) 一、單選題(占 40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 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4 分;答錯、未作答或畫 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人類的一個精母細胞與一個卵母細胞,兩者分別經由減數分裂後,共可以產生幾個配子? 8 6 5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