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範本檔 - tp.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範本檔 - tp.edu.tw"

Copied!
7
0
0

Teks penuh

(1)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 116 期通訊解題題目解答與評析

11601

已知ab都是整數,a+b = 103,若方程式x2+5ax+2b = 0的兩個解都是自然數,

試求整數ab之值。

【簡答】a = –69,b = 172

【詳解】設α、β是方程式x2+5ax+2b = 0的兩個解,α、β都是自然數,

則由α+β = –5a,αβ = 2ba+b = 103,

可知 5αβ–2α–2β = 10(a+b) = 1030。

整理得 (5α–2)(5β–2) = 5154 = 2×3 ×859 =3 ×1718,

而知5α–2 = 3,5β–2 = 1718,即α = 1,β=344。

故1+344 = –5a,1×344 = 2b,解得a = –69,b = 172。

【另解】方程式x2+5ax+2b = 0之解為

2

8 25

5a a2 b

其中ab都是整數,a+b = 103。

∵ 這兩個解都是自然數 ∴a為負整數,25a2–8b是完全平方數。

令25a2–8b = k2k為正整數或0,ak同為奇數或同為偶數,

則25a2+8a–824 = k2

25 ) 16 5 5 4

( a 2 –824 = k2  (25a+4)2–20616 = 25k2  (25a+4)2–(5k)2=20616  (25a+4–5k)(25a+4+5k) = 23×3×859,

而知25a+4–5k與 25a+4+5k同為負偶數。

又 (25a+4–5k)–(25a+4+5k) = –10k 是10的倍數,

故(25a+4–5k, 25a+4+5k) = (–5154,–4)或(–3436,–6), 檢驗之,解得(a,k) = (–69,343),故a = –69,b = 172。

【評析】「每個大於1的自然數,皆可分解成有限個質數的乘積」,如果問題之求 解有關於整數、因數、倍數,此一被稱為「算術基本定理」的性質常可派 上用場。譬如:不定方程式uv = a之求整數解,只要因數分解整數a

便可找到所有可能的數對(u,v)。

本題可依題意先轉化得型如uv = a之不定方程式,再參照「算術基本定 理」解題,如上述【詳解】與【另解】。此二解法中,前者從根與係數的關 係切入,利用韋達定理推演得兩根之關係式:(5α–2)(5β–2) = 5154;

至此,可以一一檢視5154 = 2×3×859之所有因數,尋找自然數(α,β) 之解;也可以抓緊α,β 之關係,考慮如下:uv = 2×3 ×859中,數對 (u,v)之正整數解共有8組,此8組中uv者有4組:(1,5154)、

(2,2577)、(3,1718)、(6,859),其中u+2為5的倍數者只有1組,即(5α– 2, 5β–2) = (3,1718),而得α= 1,β=344。

後者由二次方程式之求根公式切入,易知判別式應為完全平方數,解 題不難設想。主要難點:一是25a2+8a–824 = k2之配方分解,二是最 後如果一一檢視20616 = 23×3×859之所有因數,不免繁鉅。為求減省 此事,在討論過程中最好能夠掌握ak兩數的關係:25a+4–5k

25a+4+5k皆小於0且同為偶數,如此,只要如下思考:uv =

23×3×859中(u,v)之負整數解共有16組,這16組中之偶數解有8組,

這8組中uv者有4組,這4組中uv為10的倍數者有2組,即(–

(2)

5154,–4)、(–3436,–6),而知(a,k) = (–69,343),(a,b) = (–69,172)。 本題共有11位同學應徵答題,其中8位同學應用韋達定理解題,其餘 3位同學分別以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判別式入算,整體表現可稱卓越。

滿分7分,成績如下:

得7分者8人:

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臺北市石牌國中公 奕同學;

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蕭 明同學;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同學;

臺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同學;臺北市延平中學郭軒語同學。

得6分者2人:

臺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同學。

11602

已知abcd四個數中,abc d,且a2ac7b2 bc7c2 ac9

2ad9

d ,試求4a3b2cd 之值。

【簡答】 2

9

【詳解】(a2 ac)(b2 bc)(ab)(ab)c(ab)(ab)(abc)0

0 ) )(

( ) ( ) )(

( ) (

)

(c2 ac d2 ad cd cd a cd cd acd , 因abcd,所以abc0acd 0,得bd (ac), 又(a2ac)(c2ac)16(ac)2 16

(a2 ac)(c2 ac)2(ac)(ac)2, 當ac4時,

2

1

c

a ,得

4

7

a

4

9

cbd 4, 當ac4時,

2

1

c

a ,得

4

7

a

4

9

cbd 4

所以 2

2 9 3

4a b cd

a2 ac7c2 ac9(ac)2 16,故ac4

)

4 ,9 4 (7 ) , ( 7 )

2 aca(ac a c

a)

4 , 9 4 (7

(a)若 )

4 ,9 4 (7 ) ,

(a c ,則 7

4

2 9b

b9

4

2 7b d

b 44

7 (不合,因a b),d 44

9 (不合,因c d)

2

2 9 3

4a b cd

(b)若 )

4 , 9 4 ( 7 ) ,

(a c ,則 7

4

2 9b

b9

4

2 7b d

b44

7 (不合,因a b),d 44

9 (不合,因c d)

2

2 9 3

4a b cd

(3)

由(a)(b)知,

2 2 9

3

4a b cd

【評析】本題參與徵答者共16人,平均得分6.625分。因本題較為平易近人,參 與的同學答題狀況皆不錯,部份同學計算錯誤或是條件沒有考慮完整。

滿分7分,成績如下:

得7分者12人:

臺北市石牌國中公 奕同學、臺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同學、

臺北市麗山國中陳厚禕同學、臺北市靜心國中馮佑瑋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高瑋伯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蕭 明同學、

新北市光華國中張原嘉同學、臺北市延平國中郭軒語同學。

得6分者2人:

臺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同學、新北市永和國中蔣矩任同學。

得5分者2人:

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新北市文山國中許崇淵同學。

11603

如圖,已知ABC的外接圓上三點P Q R, , 分別是圓弧

BC

,

AC

,

AB

的中點,設PRABD點、PQACE點,試證:DE BC// 且D I E, , 三點 共線(其中I 為ABC的內心)。

【詳解】連接AP BQ CR, ,

P Q R, , 分別是圓弧

BC

,

AC

,

B

A

的中點

∴   AP BQ CR, ,

三直線交於ABC的內心I

1( )

AIR 2 A C ADR

      

A I D R, , , 四點共圓 180 AID ARD

     ,同理 AIE AQE180

A R P Q, , , 四點共圓,ARD AQE180

(4)

∴ AID AIE180 D I E, , 三點共線 ADI  ARC ABC

(同位角相等),故DE BC// 。

【評析】本題希望同學學習到的幾何觀念主要有:

1. 利用圓周上等弧對等角的性質決定內心I的位置。

2. 熟知判斷四點共圓的二個觀點,並能互相推導,如:

∵ 1

( )

AIR 2 A C ADR

       ……(觀點1)

A I D R, , , 四點共圓 180 AID ARD

      ……(觀點2)

3. 知曉說明三點共線的重點:

180 AID AIE

      D I E, , 三點共線

4. 由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判斷兩線段平行。

雖然有些同學在作答的過程中做了太多無謂的論述,致使證明的過程 看起來龐雜、中心思想不夠明確,但最終幾乎所有投稿的同學都能完整 的證明出此題談到的性質。

最後得到滿分7分的同學有下列三位同學:

臺北市石牌國中公奕、臺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

其中尤以公奕、鄧宇恆兩位同學論證清晰明確、略有巧思,值得讚許。

其餘投稿的同學尚有下列二位同學:

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新北市永和國中蔣矩任。

(5)

11604

(1)如圖一,將圓等分成6個小扇形區域A1,A2,A3,A4,A5,A6,今用四種顏色 將它們染色,每個小扇形區域恰染一種顏色,並且有公共邊的兩個扇形區域 不同色,試問有多少種不同的染色方法?

(2)如圖二,將圓等分成8個小扇形區域A1,A2,A3,A4,A5,A6,A7,A8,今用六 種顏色將它們染色,每個小扇形區域恰染一種顏色,並且有公共邊的兩個扇 形區域不同色,試問有多少種不同的染色方法?

圖一 圖二

【簡答】(1)732,(2)390630

【詳解】(1) (a)當 A1,A3,A5染1色時,有4(333)108種方法。

(b)當A1,A3,A5染2色時,有三類情形:

可能( A1,A3同)或(A3,A5同)或(A5,A1同),

3(43322)432種方法。

(c)當A1,A3,A53色時,有(432)(222)192種方法。

綜上,共有108432192732種方法。

(2)(a)當A1,A3,A5,A7染1色時,有6(5555)3750種染色方 法。

(b)當 A1,A3,A5,A7染2色時,分三類情形:

(i)(A1,A3同且 A5,A7同)或( A1,A7同且A3,A7同),

2(65)(5454)24000種方法。

(ii)(A1,A5同且 A3,A7同),有(65)(4444)7680種方 法。

(iii)(A1,A3,A5同)或(A1,A3,A7同)或(A1,A5,A7同)或(

7 5 3,A ,A

A 同),

4(65)(5544)48000種方法。

(c)當 A1,A3,A5,A73色時,分兩類情形:

(i)(A1,A3同色)或( A3,A5同色)或(A5,A7同色)或(A7,A1同色), 有4(654)(5444)153600種方法。

(ii)(A1,A5同色)或( A3,A7同色),

2(654)(4444)61440種方法。

(d)當 A1,A3,A5,A7染4色時,有 92160 )

4 4 4 4 ( ) 3 4 5 6

( 種方法。

綜上,共有

390630 92160

61440 153600

48000 7680

24000

3750

種方法。

【評析】1.本題徵答者有11人,平均得分4分。徵答同學成績及名單如下:

(6)

作答完整獲得滿分7分的同學有4人,特別值得嘉許,分別是:

台北市石牌國中814班公奕、台北市敦化國中921班鄧宇恆、

新北市江翠國中827班劉建亨、新竹市光華國中820班張原嘉。

獲得5分同學有2人:

台北市麗山國中701班江子新、新北市江翠國中820班高瑋伯。

獲得3分同學有2人:

新北市江翠國中82班李可非、台北市延平國中701班郭軒語。

2.本題主要討論塗色問題,但是要注意是否有同色的情形,有幾位同 學一些細節沒有注意到,答案差一些,非常可惜。

完全答對的同學中,有些使用取捨原理,也可以非常快的求出答案。 也有同學使用樹形圖很有耐心的討論,值得嘉許。

11605

任給n1個不同的自然數,且它們都小於2n,試證:必可從中選出三個數,使 其中兩個之和等於第三個。

【詳解】《方法一:反證法》

設這n1個不同的自然數按大小順序排列為:

0 1 2 ... n 1 n

aaa  a a (2n) …… (1)

bkaka0(k 1, 2,...,n),這樣,又得到了n個自然數

1 2 ... n

bb  b (an2n) ……… (2)

(1)和(2)中共有2n1個自然數,它們都小於2n,但小於2n的自然數只 有2n1個,故這2n1個自然數中必有兩個相等,由(1),(2)中的不等 號可見,這兩個數只能是一個在(1)中,另一個在(2)中,設為akbj(

kj。因若kj,則akbkaka0,這不可能),即akaja0,所 以aja0ak

《方法二:數學歸納法》

依題意n2,

1. 當n2時,任給3個數皆小於4,此3數為1,2,3。其中1 2 3  , 故原命題成立。

2. (1)假設n k 時,任給k1個數皆小於2k,可選出三數使兩數和等 於第三數之和,命題成立,即1,2,…,2k1中,任給k1個數,

可選出三數使兩數和等於第三數之和。

(2)當n k 1時,任給k2個數皆小於2k2,此時給定的數字可 能為1,2,…,2k1,2k,2k1等。

i. 若從1 ~ 2k1中選出k1個數或k2個數,由n k 的假設知 原命題成立。

(7)

ii. 若從1 ~ 2k1中選出k個數,則2k與2k1皆需選取,

如果1也選取,則1 2 k2k1,原命題成立。

考慮1不被選取,將2至2k1分組,令i j 2k1,其中 ,

i j為2 ~ 2k1之間的數。故2至2k1可分成k1組,此k1 組中需選出k個數,故必有1組數中兩數皆被選取,此兩數之 和皆為2k1,故原命題成立。

3. 由數學歸納法知n2,原命題成立。

【評析】本題徵答人數共12人,平均得4.92分。

全部答對得7分者有5人,特別值得嘉許,分別是:

臺北市石牌國中公 奕、臺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恒、

臺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

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

獲得6分同學有1人: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

獲得4分同學有3人:

臺北市南門國中梁晉嘉、新北市文山國中石博允、

新北市江翠國中高瑋伯。

本題目有一個主要的重點,n1個自然數是小於2n且是任意給定的,

有同學利用奇數偶數的方式或等差數列的特性,選定一組數,再指出 其中有三個數有符合a b c  的關係,這是對題目的說明不夠理解所致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檔 號: 保存年限: 錄取名單依學校代碼排序 國中學校名稱 學生姓名 臺北市立西松高級中學 洪以浩 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 魏愷庭 臺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張家豪 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林宣佑 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 林福洋 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 黃品蓁 臺北市立信義國民中學 吳紀樺 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 邵嘉嶸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呂侑庭 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

本題所應用的數學性質有: ※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點到三頂點等距。 ※兩組對邊等長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對同弧的圓周角相等。 ※SAS全等性質。 ※兩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等長。 2... 【評析】本題參與徵答同學共有9人,皆得到滿分7分,分別有新北市文山國中 黃毅、新北市蘆洲國中謝耀慶、臺北市立敦化國中靳寒、臺北市立螢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