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 119 期通訊解題題目解答與評析
求能使得n42n34n25n13為完全平方數的正整數n。
【簡答】3或4
【詳解】因為
n2n
2 n42n3n2 且
n2 n 2
2 n42n35n24n4,所以對於所有正整數n,下式恆成立
n2n
2 n4 2n34n25n13
n2 n 2
2,又n42n34n25n13為完全平方數,所以
24 2 3 4 2 5 13 2 1
n n n n n n
2 7 12 0 3 4 0 3, 4
n n n n n
。
【評析】1、本題徵答人數共11人,全部答對得7分者有5人,分別為台北市麗山
國中的江子新及鍾承燁、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及黃翊展、新竹市 培英國中李潔妮。
2、n3, 4全算對,但推論中沒有說清楚而得5分者有三人。
3、此題藉由不等式及完全平方數證明出原式等於
n2 n 1
2即可求解。已知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試求
2 2 2 2 2 2 2 2 2
5 5 5
( ) ( ) ( )
2 2 2
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的值。
【簡答】1
【詳解】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2 2 2 2 2 2 2 2 2
( 1) ( 1) ( 1) 0
2 2 2
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0
b bc c a c ca a b a ab b c
bc ca ab
2 2 2 2 2 2
( ) ( ) ( )
2 2 2 0
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 )( ) ( )( ) ( )( )
2 2 2 0
b c a b c a c a b c a b a b c a b c
bc ca ab
1
11901
11902
( ( ) ( ) ( )) 0 2
a c b
a b c a b a b c c a b c abc
2 2
(a c b b)( (a c) ) 0
(a c b a b c b c a)( )( ) 0
0, 0, 0
a c b a b c b c a
或或 因原式為輪換式,不妨取a c b 0
2 2 2 2 2 2 2 2 2
5 5 5
( ) ( ) ( )
2 2 2
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2 2 2 2 2 2 2 2 2
5 5 5
2 2 2
( 1) ( 1) ( 1)
2 2 2
b bc c a c ca a b a ab b c
bc ca ab
5 5 5
( )( ) ( )( ) ( )( )
( 1) ( 1) ( 1)
2 2 2
b c a b c a c a b c a b a b c a b c
bc ca ab
5 5 5
1 ( 1) 1 1
。
【評析】本題有6人參與徵答,得到7分滿分的有4人,分別是新北市江翠國中 李可非同學、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同學、黃翊展同學、培英國中李潔妮 同學,解題過程闡明詳盡,敘事條理分明,值得讚許;此題需先找出 滿足的關係式,再利用此關係式求解,解題的過程較為技巧,難度頗 高。書寫計算與證明題如同寫篇論說文,敘事必須條理分明,論理必須 理由充分,文字必須通順易讀。
如右圖在ABC中,C 90,B60,圓 O是ABC的內切圓,點E、F分別是AC與BC
邊上的切點,若射線AO與BO分別交直線EF 於N、M,試求OMN,OAB兩三角形面積的比 值。
【簡答】2 1
【詳解】(1)∵OAB15、OBA30,∴AOM 45
∵CECF、C 90,∴CEF 45,即AEM 45,得
BMN 15
(2)因為OMN OAB,且A、O、E、M四點共圓。
∵OE AC∴AMO90,所以
2
1 OA
OM ,即OMN,OAB兩三角
形面積比值為 2 1 。
【評析】本題為建國高中數理資優班甄選試題改編,為幾何四點共圓的判定問題 同學不僅需要能確切掌握幾何性質,且能正確利用已知條件進行計算,
更重要的是能透過幾何性質的掌握及簡潔完整的表達推理思考過程。本 題徵答人數有14人,全部獲得7分滿分。整體而言參與徵答學生的幾 何思考與表達方法均十分優異,值得嘉許。其中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
2
11903
O M
F N E
C
A B
同學亦採用解析幾何方法而解出正確數值。另外新北市江翠國中葉少鵬 同學、陳宇翔同學、李可非同學、桃園市新興國中黃佑聖同學、桃園市私 立復旦中學傅彥綱同學、宜蘭市私立慧燈中學許瑞均同學、臺北市文山 國中王世豪、新竹市光華國中李志傑同學、黃展翔同學、新竹市培英國中 李傑妮同學答題書寫品質佳值得肯定。
今有一數列{an}為5, 55, 555, …, 555…5, …,其中第n項an=5555,為共 有n個5之n位數,n =1, 2, 3, … 。試問:這個數列中是否有2015的倍數?
【簡答】這個數列中有2015的倍數。
【詳解】假設數列{an}:5, 55, 555, …, 555…5, … 中沒有2015的倍數,
記ak除以2015之餘數為Rk,k =1, 2, 3, … ,
則Rk為介於0與2015間之正整數,即0<Rk<2015,最多只有2014種 可能,而知R1, R2, … , R2015這2015個數中必有相同的數,
設Rx= Ry= R,其中1≦x<y≦2015,即ax與ay兩項除以2015的餘數 同為R;
又設其商數分別為整數A、B,A<B,
則根據除法原理,ax= 2015A+R,ay= 2015B+R,
得ay–ax = 2015(B–A)= (ay–x× 10x),故403 | (ay–x× 2 × 10x– 1),
但403與2 × 10x– 110x互質,得403 | ay–x,又 5 | ay–x,故2015 | ay–x, 這與「數列{an}中沒有2015的倍數」之假設矛盾,
得證數列{an}:5, 55, 555, …, 555…5, … 中有2015之倍數。
【評析】此一詳解採用反證法,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並由已知條件推理得出 如此假設會出現與前提矛盾的結果,從而確認原本的結論為真。此一反 證法的優點是思考與論述可以流暢有條理,方便把問題講清楚;缺點 是謹知2015之倍數存在,但不知此倍數何在。
查核以上證明,可知此數列之前2015項中即有所要的倍數,如果我們 想再提升查找的效率,此時,「數列5, 55, 555, …, 555…5, …,其中是 否有2015之倍數」與「數列1, 11, 111, …, 111…1, …,其中有否有403 的倍數」兩個命題其實等價,將此一事實派上用場,同理,即可證得此 數列之前403項中即有所要的倍數,而得以大幅度地縮短尋訪區間。
要更進一步定位,還可將403因數分解,由於403 = 13× 31,而六位數 111111是13的倍數,十五位數111111111111111是31的倍數,合此 二者,即知a30是2015的倍數,並知若自然數m是30的倍數,則a30就 是2015的倍數。當然,a6是13的倍數」與「a15是31的倍數」此二性質並 非一般所熟知,其中仍有必須討論之處。
本題總共有13位同學應徵答題,其中只有三位採用反證法,國中同學 對此一思考方法缺少理解,應是尚未學習之故;而有多數共七位同學 直接找到2015的倍數;另外三位同學沒有答對。成績如下:
獲得7分者7人:
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同學、新北市文山國中游高丞同學、
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同學、新竹市光華國中黃翊展同學、
新竹市培英國中李潔妮同學、臺北市麗山國中鍾承燁同學、
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
獲得6分者1人:
新北市江翠國中何宗穎同學。
獲得5分者2人: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蕭明同學。
獲得2分者1人:
臺北市蘭雅國中劉安家同學。
3
11904
獲得1分者2人:
臺北市蘭雅國中陳言襄同學、臺北市雙園國小官霆軒同學。
有n個玩具,完全分配給A, B, C, D, E五個小朋友,其中 (1) 每個人至少得一個
(2) 所得個數A< B < C < D < E
(3) 每個人都只知道總數及自己的個數
試找到最小的n及一種分配的狀況,使得以上三點分配的原則為公開的資訊,
此外再沒有其它資訊的情況下,沒有人可以完全知道所有的分配情形。
【簡答】滿足條件的最小n為19
【詳解】
n 分配 可知道的人
15 1 2 3 4 5 ABCDE
16 1 2 3 4 6 ABCDE
17 1 2 3 4 7 DE
17 1 2 3 5 6 DE
18 1 2 3 4 8 DE
18 1 2 3 5 7 E
18 1 2 4 5 6 CE
19 1 2 3 4 9 DE
19 1 2 3 5 8 E
19 1 2 3 6 7 D
19 1 2 4 5 7 都不知
19 1 3 4 5 6 BE
所以可以滿足條件的最小n為19,分配如上。
【評析】1.
本題作答者16人,平均得3.19分,其中台北市麗山國中的江子新同學 桃園市復旦國中的傅彥綱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的高瑋伯同學、新北 市江翠國中的何宗穎同學,均得7分,值得嘉許。
2. 這樣的題目主要的重點有兩個,第一個重點從小數字著手,系統性 的舉出所有情形,第二個是針對固定的n值,列出所有的可能情形,
分析每個人能不能分辨的狀況,針對這個重點,最重要的就是列出 所有的可能,如果沒有列出所有的可能,就無法分辨出誰可以或不 可以完全知道,另外,系統性的把狀況用表格列出來,有助於分析 的效率,大多數作答的同學對於題意的理解及重點的掌握還可以多 練習,全對的同學,作法雖有不同,不過都能用自己的分析方式討 論出來,頗具水準。
4
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