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臺北縣 海山 高級中學 99 學年度第 學期 年級 領域課程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臺北縣 海山 高級中學 99 學年度第 學期 年級 領域課程計畫"

Copied!
6
0
0

Teks penuh

(1)

新北市 海山 高級中學 100 學年度第 一 學期 七 年級 社會 領域課程計畫 ( 版本: 翰林 )

設計者: 張婉萍 老師

一、 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 1)節,補強節數﹙﹚節,本學期共﹙21 ﹚ 節。

二、 本學期學習目標:﹙以條列式文字敘述﹚

1、能認識自己的特質、接納自己,並能肯定自己。

2、能知道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3、能知道欣賞生命,發揮生命的價值。

4、能知道人際關係的意義和重要性。

5、能知道人際衝突的處理方式。

6、能知道如何經營和諧的性別關係。

7、能知道家庭的組成與功能。

8、能知道如何增進家人間的親密關係。

9、能知道良好的學習態度、有效的學習方法。

10、能知道學生自治的意義與程序。

11、能了解社區的意義。

12、能知道社區參與的方式。

13、能知道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

(2)

三、本學期課程內涵:

教學期程 領域及議題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

8/28-9/3

2-4-1 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以動畫「冰原歷險記1」引起動機,提出:

1.透過動畫知道史前時代已經有人類。

2.人類在冰河時期得以順利生存在於懂得利用火。

教學主題:1.說明「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分依據。

2.說明臺灣史前文化的分期。(配合課本附圖「文化層形成示意 圖」說明)

3.說明每一分期的生活特徵與代表文化。

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

新石器時代: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

提出問題:金屬器時代部分文化特徵為原住民所繼承,小學階段已經上過 台灣史,學生對原住民的族群與文化應有基本認識,下一堂課 要深入探討「原住民」,請學生就基本認知思考「所謂目前原住 民有十四族,這十四族皆屬高山族嗎?」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1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

課堂問答

(3)

9/4-9/10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討論上一堂課要學生先行思考的問題。

教學主題:1.介紹台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及南島語族的分布範圍。(配合 課本附圖「南島語族分布圖」說明)

2.說明不同時期對原住民的稱呼。

3.說明「平埔族」和「高山族」的區分依據。

4.介紹「平埔族」和「高山族」各自的家庭制度、部落組織。

提出問題:1.漢人的生活方式看似較原住民進步,但誰對待生活環境才是 友善的?!請學生在下一次上課前先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並 會在下次課堂上進行討論。

2.請學生回家蒐集資料,瞭解原住民在各領域的傑出表現。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1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

課堂問答

(4)

9/11-9/17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4-4-3了解文化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

為。

引起動機:一邊討論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一邊討論上一堂課要學生回家思 考關於「漢人與原住民對待生活環境的方式」的問題。

教學主題:1.介紹原住民的經濟活動,指出原住民的經濟活動其實具有永 續與環保的概念。

2.介紹原住民的信仰觀,並對課本舉出的「祀壺信仰」例子進行 說明。

3.以與學生一同複習的方式,說明原住民的歲時祭儀與生命禮 俗。

4.以分組競賽的方式,完成課本上的「隨堂練習」、討論原住民在

各領域的傑出表現。

提出問題:下一堂要進入漢人到台灣發展的歷史階段,請學生思考(或複 習)漢人為何要前往台灣發展?並希望學生搜尋中國東南沿海 地區的地形圖,尤其是福建地區。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1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

課堂問答 分組討論 作業練習

(5)

9/18-9/24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與學生討論「要知道過去人們對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依 賴,對中國福建地區的人們而言,居住環境的土地太少,但同 時又面臨大海,海外或許有其他可能性。你會怎麼做?」、「澎湖 與台灣孰近中國,所以何地會是東南沿海居民先行抵達、發展 的地方?」(配合課本附圖「澎湖天后宮」說明)

教學主題:1.說明東南沿海居民前往台澎地區發展的原因與活動情形。

2.簡單介紹清代之前中國政府對臺澎兩地的治理態度。

3.稍微說明顏思齊和鄭芝龍的傳奇故事。

4.簡要說明當時日本人在台澎的活動。

5.說明漢人與日本人後來轉移到台灣發展的原因。

提出問題:請學生在下一次上課前搜尋台灣國家公園的相關資料,主要在 瞭解台灣目前有幾個國家公園?然後有沒有聽過「台江國家公 園」?而台江又位於何處?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2國際競爭下的臺灣

課堂問答

(6)

9/25-10/1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不僅漢人到台灣發展,日本人也到活動,但就以前學過的台灣 史知識判斷:16、17世紀到台灣發展的還有哪些歐洲人?他們 為什麼會在遙遠的東亞出現?

教學主題:1.說明歐洲人遠航東亞地區的原因以及在東亞各地的競逐。(配 合課本附圖「17世紀歐洲人在東亞的重要貿易據點」說明)

2.簡要說明日本人因為鎖國政策而退出在台灣和歐洲人的競爭。

3.說明荷蘭人前往南台灣發展的原因及在台江附近的城堡建築。

(配合課本附圖「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地理形勢圖」說明)

4.說明西班牙人前往北台灣發展的原因及在北台灣的活動情形。

5.完成課本上的「隨堂練習」。

提出問題:請學生課後搜尋荷蘭人在台灣留下的「痕跡」,下一堂課則一同 討論。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2國際競爭下的臺灣

課堂問答 作業練習

(7)

10/2-10/8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4-4-3了解文化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

為。

引起動機:荷蘭人在台灣發展時會遇到哪些不同的民族?荷蘭人各以什麼 方應對與這些民族的競爭或相處?

教學主題:1.說明荷蘭人統治原住民的方式,包括武力征服、行政控制、宗 教教化,並介紹「新港文書」。(配合課本附圖2-2-6「新港文 書」說明)

2.說明荷蘭人在台灣的經濟措施。(配合課本附圖2-2-7「荷治時期,

台灣對外貿易示意圖」說明)

3.說明荷蘭人對漢人的政策,並介紹郭懷一抗荷事件。

提出問題:討論「台灣何以成為漢人、日本人、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競爭的場 所?」又經過荷蘭人將近四十年的營運,台灣生活中留下哪些 與荷蘭相關的痕跡?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2國際競爭下的臺灣

課堂問答 分組討論

10/9-10/15

第一次段考準備週 第一次段考準備週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Ch.1~2

課堂問答 紙筆測驗

(8)

10/16- 10/22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4-4-3了解文化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

為。

引起動機:直接提問「將荷蘭人驅離台灣的人是誰?」鄭成功因為受封延平 郡王,所以鄭氏時期的台灣有「延平王國」之稱。

教學主題:說明鄭氏政權在台灣的興衰,包括:

1.鄭成功受封「國姓爺」、「延平郡王」與致力反清復明。

2.鄭經接續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工作,趁「三藩之亂」出兵福 建、廣東,但兵敗退回台灣。(配合課本附圖「鄭經出兵中 國大陸路線圖」說明)

3.鄭克塽年幼繼位,政局不穩,中國清政府派施琅攻取台 灣。

提出問題:請學生課後試想「如果自己有一個海島為基地,那麼會進行哪 些基本建設,使它更鞏固?」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3鄭氏時期的經營

課堂問答

10/23- 10/29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據在小學對台灣歷史的初步認識,哪一位人物對鄭氏政權的穩 固影響甚大,有「鄭家諸葛」之稱?

教學主題:1.說明鄭氏政權在台灣劃分的行政區域。(配合課本附圖「鄭成 功與鄭經時期的台灣行政區圖」說明)

2.說明鄭氏政權在台灣進行的拓墾運動。(配合課本附圖「鄭氏 時期軍屯地點分布圖」說明)

提出問題:完成「隨堂練習」,讓學生對鄭氏時期的拓墾運動有深刻的印 象。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3鄭氏時期的經營

課堂問答 作業練習

(9)

10/30-11/5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引起動機:請學生據小學所學理清「台北有沒有孔廟?」、「台北的孔廟是唯 一的孔廟嗎?」以及「台北的孔廟是台灣第一家孔廟嗎?」

教學主題:1.介紹鄭氏時期的文教措施。(配合課本附圖「台南市孔廟大成 殿」、「全臺首學」進行說明)

2.介紹鄭氏政權積極發展對外貿易的原因與貿易活動的情形。

(配合課本附圖「鄭氏時期,台灣對外貿易示意圖」說明)

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為何日本在鎖國期間仍願意和台灣的鄭氏政權有密 切的經貿往來?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3鄭氏時期的經營

課堂問答

十一

11/6-11/12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提問「台灣何時首度被納入中國版圖?」再指出其實清政府一開 始對治理台灣並不特別有興趣,除了朝廷上出現漫長的爭論,

還傳出要賤賣台灣!

教學主題:1.介紹施琅極力爭取留下台灣所提出的觀點。

2.說明清廷基於消極治台、防台的心態而制定的治台政策,如「渡臺禁

令」、「畫界封山」。(配合課本附圖「土牛民番地界碑」、「台灣 番界圖」說明)

3.說明渡臺禁令與劃界封山對清領前期台灣社會生活的影響。

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比較清廷「海禁政策」與「渡臺禁令」兩者的異同!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4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課堂問答

(10)

十二

11/13- 11/19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雖有渡臺禁令,但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因為客觀環境的影響,

勢必出海尋找出路,當渡臺的人民漸增後,政府是否應該調整 對台灣的行政區規劃?!

教學主題:1.說明清康熙、雍正、嘉慶年間,臺灣行政區的變革情形。(配合 課本附圖「清領前期台灣行政區演變圖」說明)

2.說明清領前期到台灣拓墾的人們的拓墾情形與興建的水利設施。

(配合課本附圖「清領前期漢人移墾擴散圖」、「清領前期台灣 重要水利設施分布圖」進行說明)

提出問題:請學生比較鄭氏時期與清領前期之臺灣行政區劃的不同。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4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課堂問答

十三

11/20- 11/26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引起動機:當水利設施充足、農業發展順利,農產品漸豐而有剩餘後,可 以接著發展什麼產業?!

教學主題:1.說明清領前期的農業發展、商業發展。

2.介紹清領前期商業組織──「郊」的組成。

3.介紹清領前期台灣海港城市的發展。(配合課本附圖「台灣與中國大 陸對渡港口示意圖」說明)

提出問題:完成該課最後的「隨堂練習」,以對整體單元教材內容進行整 合。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4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課堂問答 作業練習

十四

11/27-12/3

第二次段考準備週 第二次段考準備週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Ch.3~4

課堂問答 紙筆測驗

(11)

十五

12/4-12/10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雖然台灣有許多尚未開發的土地,但開發過程絕對是艱辛的,

而且,渡海本身就是相當危險的。因為當時橫渡台灣海峽不 易,所以台灣海峽當時被稱作?

教學主題:1.介紹移民台灣的漢人大多來自哪些省分及其所占比例為何。

2.探討清領前期械鬥頻繁現象的原因,與為說明械鬥進行舉例。

3.探討清領前期民變頻仍的原因,以及清政府為有效治台在「朱一貴 事件」後對台灣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

提出問題:完成關於渡臺開墾艱辛之諺語的「隨堂練習」,並和學生一同討 論還有什麼其他相關的俗諺?!。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5清領前期的社會與文化

課堂問答 作業練習

(12)

十六

12/11- 12/17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台灣社會有據俗語「三月瘋媽祖」,請學生思考為何台灣人普遍 信仰媽祖?又信仰是心靈支柱,清領前期到台灣辛苦打拚的漢 人帶來了哪些原鄉的民間信仰?(配合課本附圖「台中縣大甲 鎮瀾宮」說明)

教學主題:1.討論清領前期移民到台灣的漢人的信仰對象、崇拜狀況。

2.說明清領前期逐步形成的「唐山祖」與「開臺祖」兩種宗族組織的異

同。(配合課本「唐山祖與開臺祖」的比較列表說明)

3.說明清領前期台灣文教機構的設立與文教風氣的逐漸形成。(配合 課本附圖「南投縣草屯鎮登瀛書院」、「新竹市鄭進士第」說明)

提出問題:我們學校位於板橋區,板橋也有一個有名的書院,為「大觀書 院」,現在,這書院遺址還在嗎?又變成什麼樣子呢?這書院算 是林家的一種慈善事業,有沒有帶給你(學生)什麼啟示?!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5清領前期的社會與文化

課堂問答

(13)

十七

12/18- 12/24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4-4-3了解文化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

為。

引起動機:為什麼清領時期要分前期、後期?

教學主題:1.說明清領時代分期的依據──英法聯軍、台灣因為條約而對外 開港通商。(配合課本附圖「英國領事館官邸」說明)

2.指出台灣清領後期的四大通商口岸,及外國人因為經商需要在口岸 設立了「洋行」。(配合課本附圖「台灣開港圖」、「德記洋行」說 明)

3.討論台灣清領後期三大出口商品及其出口商港,與對台灣南 北經貿地位的影響。(配合課本附圖「清領後期台灣產業與新 興城鎮分布圖」說明)

4.說明馬偕、馬雅各等傳教士在台灣的傳教事業、推動教育與行 醫助人的事蹟。

提出問題:到台灣傳教的傳教士大都同時興辦教育或醫療事業,試想這是 為了什麼? 基於愛心?基於有助傳教事業的推行?都有?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6清領後期的開港與建省

課堂問答 分組討論

(14)

十八

12/25- 12/31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4-4-3了解文化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

為。

引起動機:如果你(學生)是一片廣大領土的領主,對偏僻地區的經營比 較漫不經心,試問當發生什麼事之後,會讓你開始對那偏遠地 區的所有權產生擔心?

教學主題:1.介紹「牡丹社事件」及清廷治台態度的轉變,包括:

(1).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因由與日本吞併琉球、清廷治台態度的轉變。

(配合課本附圖「日本出兵台灣示意圖」說明)

(2).沈葆楨在台灣的各項建設。(配合課本附圖「光緒元年台灣行政 圖」、「沈葆楨及其在台灣重要建設示意圖」說明)

2.丁日昌繼沈葆楨後到台灣巡察及對台灣的相(配合課本附圖「丁日 昌在臺重要建設示意圖」說明)關建設。

提出問題:沈葆楨奏請廢除許多台灣相關禁令應該是基於什麼目的?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6清領後期的開港與建省

課堂問答

十九

1/1-1/7

2-4-1認識臺灣歷史發展的過程。

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 互動關係。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

係。

引起動機:據小學時候所學,沈葆楨與劉銘傳在台灣均有砲台國防建設,

但沈葆楨設置的砲台在南部,劉銘傳則在北部基隆、淡水一 帶,想想為什麼?!

教學主題:1.說明「中法戰爭」爆發及其對台灣歷史發展的影響。

2.說明介紹劉銘傳在台灣進行的諸多現代化建設。(配合課本附圖「劉 銘傳在台灣重要建設示意圖」說明)

3.說明台灣在劉銘傳主政期間是中國相當現代化的省分之一。

提出問題:完成課本上相關的「隨堂練習」,以對劉銘傳時候台灣的社會生 活樣貌印象深刻。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

Ch.6清領後期的開港與建省

課堂問答 作業練習

(15)

二十

1/8-1/14

第三次段考準備週 第三次段考準備週

1

翰林版B.1

台灣歷史篇(上)Ch.5~6

課堂問答 紙筆測驗 二十ㄧ

1/15-1/21

休業式、寒假開始 休業式、寒假開始

三、 補充說明﹙例如:說明本學期未能規劃之課程銜接內容,提醒下學期課程規劃需注意事項……﹚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國立宜蘭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豆蔻年華」團隊 豆渣雙循環再利用產出高值化大豆精華面膜 從餐桌到化妝桌 豆渣的重生之路 愛美與環保 絕非勢不兩立 愛美是人的天性,為了服務愛美的人們,臺灣每年生產 5 億片以上的面膜,總產值超過臺幣 50 億以上。不過,人變 美了,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變醜了。使用後的面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