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主題1 連比
Bebas
40
0
0
Teks penuh
(2) 3. 1 由兩個比求連比○. 對應課本:P.9 例 2. 1. 已知 a:b=7:4,b:c=4:3,求 a:b:c= 7:4:3 。. 2. 已知 p:q=3:5,p:r=3:4,求 p:q:r= 3:5:4 。. 4. 2 由兩個比求連比○. 對應課本:P.10 例 3. 1. 設 a:b=3:4,b:c=3:5,求 a:b:c= 9:12:20 。. 2. 設 p:q=2:5,p:r=3:5,求 p:q:r= 6:15:10 。. 3. 設 a:b=1:3,b:c=9:4,求 a:b:c= 3:9:4. 5. 。. 由兩數關係求連比. 1. 已知 x、y、z 皆不為 0,且 3x=2y,3y=2z,求下列各比。 (1) x:y=. 2:3. 。. (2) y:z=. 2:3. 。. (3) x:y:z= 4:6:9 。. 2. 已知 a、b、c 皆不為 0,且 5a=3b,3a=2c,求下列各比。 (1) a:b=. 3:5. 。. (2) a:c=. 2:3. 。. (3) a:b:c= 6:10:9 。. 2. 對應課本:P.11 例 4.
(3) 主題 2 連比例式與應用 6. 連比例式的運算. 對應課本:P.13 例 5. 1. 設 5:x:y=6:5:2,求: 25 6. x=. , y=. 5 3. 。. 2. 設 7:x:y=6:3:1,求: 7 2. x=. ,y=. 7 6. 。. 3. 設 x:9:y=3:12:5,求: 9 4. x=. 7. ,y=. 15 4. 。. 連比例式的運算. 對應課本:P.14 例 6. 1. 設 x:y=3:5,y:z=2:3,求下列各連比。 (1) 2x:6y:3z=. 4:20:15. 。. (2) (x-y):(y-z):(z-x)= (-4):(-5):9 。. 2. 設 x:y=2:3,y:z=4:3,求下列各連比。 (1) x:2y:3z=. 8:24:27. (2) (x+y):(y+z):(x+z)=. 。 20:21:17. 。. 3.
(4) 8. 消費問題. 對應課本:P.15 例 7. 1. 甲、乙、丙三人在百貨公司花費總額為 3800 元,且三人所花費金額的比為 6:4:9,則: (1) 甲的花費金額為. 1200. 元。. (2) 乙的花費金額為. 800. 元。. (3) 丙的花費金額為. 1800. 元。. 2. 甲、乙、丙三人身上所有錢的關係為甲的 2 倍是乙的 3 倍,又乙的 2 倍是丙的 5 倍,若三人共有 14500 元,則: (1) 甲有. 7500. 元。. (2) 乙有. 5000. 元。. (3) 丙有. 2000. 元。. 9. 長度問題. 對應課本:P.16 例 8. 1. 如右圖,兩根棍子互相平行擺放, AB : BC =4:1, BC : CD =2:5,由 A 至 D 的總長度為 15cm, 則 AC =. 10. cm, BD =. 7. cm。. 2. 如右圖,兩根棍子互相平行擺放, AB : BC =3:2, BC : CD =1:2,由 A 至 D 的總長度為 18cm, 則 AC =. 10. cm, BD =. 12. B C. A. cm。. A. B C. D. 4. D.
(5) 1-2 比例線段. 主題 1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 1. 三角形底邊與面積的關係. 對應課本:P.21 例 1. A. 1. 如右圖,△ABC 中,D 為 AB 上一點,且 AD =6、 BD =9,則: (1) △ADC 面積:△DBC 面積=. 2:3. 。. (2) △DBC 面積:△ABC 面積=. 3:5. 。. D. B. C A. 2. 如右圖,△ABC 中,D 為 AB 上一點,且 AD =2、 BD =7,則: (1) △ADC 面積:△DBC 面積=. 2:7. 。. (2) △ADC 面積:△ABC 面積=. 2:9. 。. D. B. C A. 3. 如右圖,△ABC 中,D 為 BC 上一點,且 BD =13、 CD =7,則: (1) △ABD 面積:△ACD 面積=. 13:7. 。. (2) △ACD 面積:△ABC 面積=. 7:20. 。 B. 2. 1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 對應課本:P.24 例 2. 1.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A D. 且 DE // BC ,若 AD =4、 DB =12、 AE =3,則 EC =. 9. 2.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且 DE // BC ,若 AD =5、 DB =7、 AE =10,則 EC 14. C A. D B. C. A D. 且 DE // BC ,若 AD =9、 DB =15、 AE =12,則 EC 20. E. 。. 3.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 E. 。 B. =. C. D. 。. B. E. C. 5.
(6) 3. 2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 對應課本:P.26 例 3. A. 1.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且 DE // BC 。已知 AD =6, DB =6, BC =12,則 DE =. 6. 。. D B. C. A. 2.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且 DE // BC 。已知 AD = DB =15, DE =10,則 BC =. 20. E. D. E. 。 B. C. 3.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A D. 且 DE // BC 。已知 AD =4, DE =6, BC =15,則. E. B. DB =. 4. 6. C. 。. 利用截比例線段判斷平行. 對應課本:P.27 隨堂練習. 1. 如右圖,若 AE =3、 AD = EC =6、 DB =12, 且∠B=30°,則∠ADE=. 30. A. 度。. D. E. B. C. A. 2. 如右圖,若 BE =4、 BD = AE =6、 CD =9, 且∠C=36°,則∠BDE=. 36. 度。. E B. A. 3. 如右圖,若 AE =5、 AD = EC =8、 DB =12.8, 且∠B=40°,則∠ADE=. 40. D. E. 度。 B. 6. C. D. C.
(7) 5. 1 三角形兩邊中點連線段性質○. 對應課本:P.29 例 4. A. 1.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的中點, 若 AD =5、 DE =3,則 AB + BC =. 16. 。. D. E. B. C. 2.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的中點, AB = AC =12, BC =20,則 DE =. 10. A D. 。. E. B. C. A. 3.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的中點, AB =8, AC =7, BC =6,則△ADE 的周長=. 10.5. 。. D. E. B. 6. 2 三角形兩邊中點連線段性質○. C. 對應課本:P.30 隨堂練習. A. 1.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DE // BC ,D 為 AB 的中點,且 AC =20、 BC =12, 則 AE =. 10. , DE =. 6. E. D. 。 C. B. 2.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為 AB 、 AC 上一點, 且 DE // BC , AD = DB ,若 AB =40、 AC =44、. A D B. BC =48,則△ADE 的周長=. 66. E C. 。. 7.
(8) 主題 2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的應用 7.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31 隨堂練習. ←→ ←→ ←→ 1. 如右圖, AD // BE // CF 。若 AB =3, BC =9, DE =4, 則 EF =. 12. D. A B. 。. E F. C. ←→ ←→ ←→ 2. 如右圖, AD // BE // CF 。若 AB =9, AC =15, DF = 25,則 DE =. 15. , EF =. 10. 。. D. A B C. E F. ←→ ←→ ←→ 3. 如右圖, AD // BE // CF 。若 AB =5, BC =10, DE = x+3, EF =6x+2,則 x=. 。. 1. ←→ ←→ ←→ 4. 如右圖, AD // BE // CF 。若 AB =4, BC =2x-2, DE =6, EF =-x+13,則 x=. 4. 。. ←→ ←→ ←→ 5. 如右圖, AD // BE // CF 。若 AB =3x+5, BC =4, DE =2x+5, EF =6,則 x=. 8. -1. 。. D E. A B. F. C. D. A B C. E F. A B C. D E F.
(9) 8. 利用尺規作圖作比例線段. 對應課本:P.32 例 5. 1. 已知 AB ,利用尺規作圖在 AB 上找到一點 C, 使得 AC : CB =3:2。. C. A. B. 2. 已知 AB ,利用尺規作圖在 AB 上找到一點 C, 使得 AC : AB =2:3。. 3. 已知 AB ,利用尺規作圖在 AB 上找到一點 C,. A. A. C. C. B. B. 使得 AC : CB =1:4。. 9.
(10) 1-3 縮放與相似. 主題 1 縮放圖形 1. 線段的縮放. 對應課本:P..38 隨堂練習. 1. 畫出以 O 為中心,將 AB 縮放 2 倍後的圖形。 A' A O B B'. A'B' 即為所求. 1 2. 畫出以 O 為中心,將 AB 縮放 2 倍後的圖形。 A. A' O. B' B. A'B' 即為所求. 1 3. 畫出以 O 為中心,將 AB 縮放 2 倍後的圖形。 A'. B'. A. O. B. A'B' 即為所求. 4. 畫出以 O 為中心,將 AB 縮放 4 倍後的圖形。 A'. B' A. A'B' 即為所求 10. O. B.
(11) 2. 三角形縮放後與原圖形間的關係. 對應課本:P.40 例 1. 1. 如右圖,O 為△ABC 外部一點。若△A'B'C' 是以 O 為中. A'. 心,將△ABC 縮放 3 倍後的縮放圖形。若 AB =5、 BC = 6 、 AC = 8 , 則 A'B' = 24. 15. , A'C' =. 。. A B' B C O. 2. 如右圖,O 為△ABC 外部一點。若△A'B'C' 是以 O 為中 心,將△ABC 縮放 2 倍後的縮放圖形。若 AB =3、 AC = 5 、 BC = 6 , 則 A'B' = 12. 3. C'. 6. , B'C' =. O B. A A' C. B'. C'. 。. 縮放圖形與原圖形的邊角關係. 對應課本:P.42 例 2. 1. 邊長為 5 公分的正六邊形,將它縮放 3 倍後所得的縮放圖形,邊長為 公分,一個內角為. 120. 15. 度。. 2. 邊長為 10 公分的正八邊形,將它縮放 4.5 倍後所得的縮放圖形,邊長為 45. 公分,一個內角為. 135. 度。. 3. 邊 長 為 12 公 分 的 正 六 邊 形 , 將 它 縮 75%倍 後 所 得 的 縮 放 圖 形 , 邊 長 為 9. 公分,一個內角為. 120. 度。. 4. 邊 長 為 15 公 分 的 正 十 邊 形 , 將 它 縮 20%倍 後 所 得 的 縮 放 圖 形 , 邊 長 為 3. 公分,一個內角為. 144. 度。. 11.
(12) 主題 2 相似多邊形 4. 四邊形相似的判別. 對應課本:P.45 例 3. 1. 下列各組多邊形中,哪些是相似形?答: (A)(C)(D) 。 (A) 兩個邊長不相等的正方形 (D) 兩個正五邊形. (B) 兩個平行四邊形 (E) 兩個直角三角形. (C) 兩個正三角形. 2.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與四邊形 ABFE 中, EF // DC , 則這兩個四邊形是否相似?答:. 否. 。. E D. 3.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與四邊形 EFGH 是否相似? 答:. 否. B. A. A. 。. 5. F C. B. E 5 6. 6. 8. C H. 8. F. 12. 12. G. D. 4.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與四邊形 EFGH 是否相似? 答:. 5. 是. 5.2 B A 95˚ 105˚ 5 3 100˚ 60˚ C D 7. 。. 相似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F. 10.4. 105˚. E. 10. 95˚. 6 100˚. H. 60˚. 14. G. 對應課本:P.46~P.47 例 4~例 5. 1. 已知四邊形 ABCD~四邊形 A'B'C'D',且 A、B、C、D 四點的對應點分別為 A'、 B'、C'、D' ,若∠A=50°,∠B=90°,∠D'=70°,則: (1) ∠A'= 50 度,∠B'= 90 度。 (2) ∠C= 150 度,∠D= 70 度。 2. 已知五邊形 ABCDE~五邊形 A'B'C'D'E',且 A、B、C、D、E 五點的對應點分別為 AB. A'、B'、C'、D'、E',若. 1 =2, AB =8, DE =7, B'C' =9, C'D' =12, E'A' A'B'. =10,則: (1) A'B' =. 16. , BC =. (2) 五邊形 A'B'C'D'E' 的周長為. 12. 4.5 61. 。 。.
(13) 主題 3 相似三角形判別性質 6. AA 相似性質. 對應課本:P.50 例 6. 1. 如右圖,△ABC 中,D、E 兩點分別在 AB 、 AC 上,若. A D. ∠ADE=∠ACB, AB =18, AC =12, AD =4,則: (1) ∠ADE=∠. ACB. ,∠A=∠. E. 。. A. C. (2) 承(1),△ABC 與△AED 是否相似?若相似,是根據哪 一個相似性質?答: (3) AE =. 6. B. 。. 是,根據 AA 相似性質. 。 A. 2. 如右圖,△ABC 中,∠ACB=90°, DE ⊥ AB ,若 AC =6,. D. BC =8, AE =3,則: (1) ∠ADE=∠. ACB. E. ,∠A=∠. 。. A. B. C. (2) 承(1),△ABC 與△AED 是否相似?若相似,是根據哪一 個相似性質?答: (3) AD =. 9 5. 。. 是,根據 AA 相似性質. 。. 3. 如右圖,△ABC 中, DE // BC ,若 AD =4, AE =6, DE =8, BC =10,則 AB + AC =. 25 2. A D B. 。. E C. D A. 4. 如右圖, AC 、 BD 相交於 E,且 AB // CD ,若 AE =4, BE =6, EC =6,則 BD =. 15. E. 。 C. B. A. B. 5. 如右圖,△ABC 與△DEF 中, AB // EF , AC // DF , 若 AB =8, AC =10, EF =4,則 DF =. 5. 。. D C E. F. 13.
(14) 7. SAS 相似性質. 對應課本:P.52 例 7. D. 1. 如右圖, AC 與 BD 相交於 E 點,若 AE =6, BE =12,. A E. CE =3, DE =6, CD =7,則:. C. (1) AE : CE =2:1, BE : DE = ∠AEB=∠. 2 CED. :. 1. ,. B. 。. (2) 承(1),△ABE 與△CDE 是否相似?若相似,是根據哪一 個相似性質?答: (3) AB =. 14. 是,根據 SAS 相似性質. 。. 。. 2. 如右圖, AD 與 BC 相交於 E 點,若 AE =3, BE =5,. B A. CE =15, DE =9, AB =7,則:. D. (1) AE : DE =1:3, BE : CE = ∠AEB=∠. 1 DEC. E. C. :. 3. ,. 。. (2) 承(1),△ABE 與△DCE 是否相似?若相似,是根據哪一 個相似性質?答: (3) CD =. 21. 是,根據 SAS 相似性質. 。. 。. 3.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在 AB 、 AC 上,且 AB. A. =8, AC =12, AD =6, AE =9, DE =4,則 BC =. E. D. 16 3. B. 。. C. B. 4.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在 AB 、 AC 上,且 AB D. =10, AC =8, AD =4, AE =5, BC =14,則 DE =. 7. 。. A E C. 14.
(15) 8. SSS 相似性質. 對應課本:P.54 例 8. 1. 在△ABC 與△DEF 中,若 AB =4, BC =5, AC =6, DE =12, EF =15, DF =18,則: (1) AB : DE = 1:3, BC : EF =. 1. :. 3. ,. AC : DF =. 1. :. 3. 。. (2) AB : DE = BC :. EF. = AC :. 。. DF. (3) 承(1)、(2),△ABC 與△DEF 是否相似?若相似,是根據哪一個相似性質? 答:. 。. 是,根據 SSS 相似性質. 2. 在△ABC 與△DEF 中,若 AB : BC : AC =4:3:5,且 DE =8, EF =6, DF =10,則: (1) DE : EF : DF = AB : BC : AC =. 4. :. :. 3. 5. 。. (2) 承(1),△ABC 與△DEF 是否相似?若相似,是根據哪一個相似性質? 答:. 是,根據 SSS 相似性質. 。. 3. 在△ABC 與△DEF 中,若 AB =3 DE , BC =3 EF , AC =3 DF ,且 AB =12, BC =24, AC =18,則△DEF 的周長=. 。. 18. 1 1 1 4. 在△ABC 與△DEF 中,若 AB = 2 DE , BC = 2 EF , AC = 2 DF ,且 DE = 7, EF =15, DF =10,則△ABC 的周長=. 16. 。. 15.
(16) 1-4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主題 1 簡易測量 1. 利用相似形測量樹高. 對應課本:P.60 例 1. 1. 阿妙的身高為 150 公分,在清晨時測得他被太陽照出的影子長為 200 公分,同一 時刻,身旁的樹影長是 5 公尺,則這棵樹的高度為. 15 4. 公尺。. 2. 承上題,阿妙在傍晚放學時,又測了一次影子長度為 250 公分,同一時刻,有同 學測得學校行政大樓的影子長為 15 公尺,則行政大樓的高度為 9 公尺。. 2. 利用相似形測量河寬. 對應課本:P.61 例 2. A. 1. 如右圖,阿躍設計了兩個直角三角形來測量河寬 AB ,若 DE =3 公尺,BC =3.2 公尺,CD =1.6 公尺,則河寬 AB 為. 公尺。. 6. D. C. B. E. A. 2. 如右圖,阿田設計了兩個直角三角形來測量河寬 AD , 若 DE =5 公尺, BC =8 公尺, DB =3 公尺,則河寬 AD 為. 5. 公尺。. D B. 16. E C.
(17) 主題 2 相似三⾓形的⾯積與邊⻑關係 3.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邊的比. 對應課本:P.62 例 3. D. 1. 如右圖,△ABC~△DEF,且 AH ⊥ BC , DR ⊥. A. EF , AB : DE =2:3,若 DR =9,則 AH = B. 。. 6. H. C. E. D. 2. 如右圖,△ABC~△DEF,且 AK ⊥ BC , DP ⊥ EF , AK : DP =2:5,若 BC =5,則 EF =. 4. 25 2. 。. A B. K C. E. 相似三角形的邊長與面積關係. 對應課本:P.64 例 4. A D. // BC ,若 AD =4, BD =5,△ADE 面積:△ABC 面積 。. 16:81. 2. 如右圖, AC 、 BD 相交於 E,且 AB // CD ,若 AB =4,. F. P. 1. 如右圖,△ABC 中,D、E 分別在 AB 、 AC 上,且 DE =. F. R. E C. B. D. A E. DC =5,若△ABE 的面積為 32,則△CDE 的面積= 50. 。. B. C. 17.
(18) 5. 三角形各邊中點連線段性質. 對應課本:P.65 隨堂練習. 1. 如右圖,△ABC 中, AB =8, BC =10, CA =14,且 D、. A. E、F 分別為 AB 、 BC 、 CA 的中點,則△DEF 的周長. D. 為. 16. 。. F. B. A. 2. 如右圖,△ABC 中,D、E、F 分別為 AB 、 BC 、 CA 的 D. 中點,且 DE =5、 EF =6、 FD =7,則△ABC 的周長 為. 36. C. E. B. 。. F E. C. 主題 3 相似直⾓三⾓形 6. 直角三角形的邊長比值. 對應課本:P.68 例 5. 1. 如右圖,在直角△ABC 中,已知∠C=90°, AB =41, BC =9, AC =40。將下列△ABC 各邊長的比值,. tan A. 。. sin A. 。. 40 (2) 41=. 9 C. A. 分別以 sin A、cos A、tan A 表示。 9 (1) 40= 9 (3) 41=. B. 41 40. cos A. 。. 2. 如右圖,在直角△ABC 中,已知∠C=90°, AB =25, BC =24,AC =7。將下列△ABC 各邊長的比值,分別以 sin A、 cos A、tan A 表示。 7 (1) 25 = 24 (3) 25 =. 18. cos A. 。. sin A. 。. 24 (2) 7 =. tan A. 。. C 24 B. 25. 7 A.
(19) 7. 直角三角形邊長比值的應用. 對應課本:P.69 例 6. 1. 在直角△ABC 中,已知∠C=90°,∠A=75°, AB =10,且 sin 75°≒0.965925826, cos 75°≒0.258819045,求出下列各值。(以四捨五入法取到小數點後第 2 位) (1) AC ≒. 2.59. 。. (2) BC ≒. 9.66. 。. 2. 在直角△ABC 中,已知∠C=90°,∠B=67°, AB =100,sin 67°≒0.920504853, cos 67°≒0.390731128,求出下列各值。(以四捨五入法取到小數點後第 2 位) (1) AC ≒. 8. 92.05. 。. (2) BC ≒. 39.07. 。. 直角三角形邊長比值的生活問題. 對應課本:P.70 例 7. 1. 如下圖,某濱海公路有一自行車道,該車道沿途景色優美,故成為許多騎單車的 遊客必造訪的路線。已知車道與水平面的夾角為 5°,且車道起點至終點的垂直高 度 BC 為 100 公尺,則此車道總長 AB ≒ 離 AC ≒. 1143. 1147. 公尺,起點至終點的水平距. 公尺。(利用計算機計算並以四捨五入法取至整數位) B 5°. 100 公尺. A C. 2. 如下圖,某國家公園有一登山古道,此古道兩側保留眾多百年神木,因此許多觀 光遊客皆慕名而來。已知登山古道與水平面的夾角為 10°,且登山古道起點至終 點的垂直高度 BC 為 200 公尺,則此登山古道總長 AB ≒ 至終點的水平距離 AC ≒. 1134. 1152. 公尺,起點. 公尺。(利用計算機計算並以四捨五入法取至. 整數位). B 10°. 200 公尺. A C. 19.
(20) 9. 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邊長比. 對應課本:P.72 例 8. 1. 如右圖,直角△ABC 中,已知∠C=90°,∠A=30°, BC =5, 則 AB =. 10. , AC =. 5 3. A. 。. 30°. B. 2. 如右圖,直角△ABC 中,已知∠B=90°,∠A=30°, AC =8, 則 AB =. 4 3. , BC =. 4. C. A. B. 30°. 。. C. A. 3. 如右圖,直角△ABC 中,已知∠A=45°、∠C=45°,且 AC =10, 則 AB =. 5 2. 45°. 。. 45°. B. C A. 4. 如右圖,直角△ABC 中,已知∠A=45°、∠C=45°,且 BC =5, 則 AC =. 5 2. 45°. 。. 45°. C. 10. 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生活問題. B. 對應課本:P.73 例 9. 1. 如右圖,某公司即將舉辦創立 30 週年的戶外茶會,負責場 地布置的廠商,打算從員工宿舍頂樓到地面設置一條三角旗. B. ( AB )。已知三角旗與地面夾角∠A 為 60°,員工宿舍高度 ( BC )為 18 公尺,則此條三角旗長度為. 12 3. 18. 公尺。 A. 60°. C. 2. 如右圖,廉美百貨全面裝修,為了使來訪的顧客更便 利,因此規畫在 B1 停車場至 1 樓賣場間設置電扶梯, 已知兩層樓間的高度( BC )為 4.3 公尺,而電扶梯傾斜 角∠A 為 30°,則此電扶梯長度( AB )為 尺。. 20. 8.6. B 4.3. 公. 30°. C. A.
(21) 2-1 點、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主題 1 圓 1. 認識圓. 對應課本:P.83 隨堂練習. 1. 下列各角何者是圓 O 的圓心角?答: (B)、(D) 。 (A). (B) O. (C) O. (D). O. (E) O. (F) O O. 2. 下列空格中填入適當名稱。. 兩半徑和一弧所圍成的圖形: 通過圓心的弦:. 直徑. 扇形. 。. 。. 圓心. 連接圓上任兩點的線段:. 2. 弦. 。. 圓的一弦和一弧所圍成的圖形:. 弓形. 求弧長、扇形周長和面積. 。. 對應課本:P.85 例 1. 1. 如右圖,圓 O 的半徑為 6 公分,圓心角∠AOB=45°,則: ︵ AB =. 3 2π. O. 3. 公分,扇形 AOB 的周長= 2 π+12 公分,. 扇形 AOB 的面積=. 9 2π. 45° A. 平方公分。. B. A. 2. 如右圖,圓 O 的直徑為 24 公分,圓心角∠AOB=120°,則: ︵ AB =. 120° O. 8π. 公分,扇形 AOB 的周長= 8π+24. 扇形 AOB 的面積=. 48π. 平方公分。. 公分, B. 21.
(22) 3. 已知扇形面積或弧長求圓心角. 對應課本:P.86 例 2. 1. 已知一扇形的面積為 25π平方公分,半徑為 10 公分,求此扇形的圓心角。 90°. 2. 已知一扇形的面積為 75π平方公分,半徑為 15 公分,求此扇形的圓心角。 120°. 3. 已知半徑為 10 公分的圓中,有一弧長為 4π公分,求此弧所對應的圓心角。 72°. 4. 已知半徑為 8 公分的圓中,有一弧長為 2π公分,求此弧所對應的圓心角。 45°. 4. 求弓形的面積與周長. 對應課本:P.87 例 3. A. 1. 如右圖,圓 O 的半徑為 6 公分,圓心角∠AOB=90°,求鋪色. B. 弓形的面積及周長。 O. 面積=9π-18(平方公分),周長=3π+6 2 (公分). A. 2. 如右圖,圓 O 的半徑為 12 公分,且△AOB 為直角三角形,求 鋪色弓形的面積及周長。 B. O. 面積=36π-72(平方公分),周長=6π+12 2 (公分). 3. 如右圖,圓 O 的半徑為 4 公分,且正△AOB 的面積為 4 3 平方公分,求鋪色弓形的面積及周長。. O. 8 4 面積= 3 π-4 3 (平方公分),周長= 3 π+4(公分) A. 4. 如右圖,圓 O 的直徑為 40 公分,且正△AOB 的面積為 100 3. A. 平方公分,求鋪色弓形的面積及周長。 200 20 面積= 3 π-100 3 (平方公分),周長= 3 π+20(公分). 22. B. O B.
(23) 主題 2 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5. 點與圓的位置關係. 對應課本:P.88 隨堂練習. 1. 根據右圖,判斷 A~G 各點與圓 O 的位置關係: (1) 在圓外的點: B、E 。 (2) 在圓上的點: D、F 。 (3) 在圓內的點: A、C、G 。. A D. G O F. C. B. E. 2. 已知圓 O 的直徑為 8,且有 A、B、C、D、E 五點,若 OA =3, OB =4, OC = 5, OD =8, OE =10,則: (1) 在圓外的點: C、D、E 。 (3) 在圓內的點: A 。. (2) 在圓上的點:. B. 。. 主題 3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6.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1. 對應課本:P.91 隨堂練習. 1. 根據右圖,判斷各直線與圓 O 的位置關係: A B C D E (1) 與圓 O 不相交: A、F 。 (2) 圓 O 的切線: B、D、G 。 G O (3) 圓 O 的割線: C、E 。 F. 2. 承上題,設圓心 O 到直線 A、B、C、D 的距離分別為 r1、r2、 r3、r4,則 r1、r2、r3、r4 的大小順序為 r1>r2=r4>r3 。 7.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2. 對應課本:P.92 例 4. 1. 已知圓 O 的直徑為 10 公分,而圓心 O 到四條直線 L、M、N、H 的距離分別為 4 公分、5 公分、6 公分、10 公分,則此四條直線與圓 O 的關係為: (1) 與圓 O 不相交: N、H 。 (2) 圓 O 的切線: M 。 (3) 圓 O 的割線: L 。 2. 已知圓 O 的半徑為 8 公分,而圓心 O 到直線 L、M、N、H 的距離分別為 3 公分、 7 公分、8 公分、12 公分,則此四條直線與圓 O 的關係為: (1) 與圓 O 不相交: H 。 N 。 (2) 圓 O 的切線: (3) 圓 O 的割線: L、M 。 23.
(24) 主題 4 切線段 8. 求切線段的長. 對應課本:P.93 例 5. 1. 如右圖,直線 AB 為圓 O 的切線,切點為 A,若圓 O 半徑為 6, OB =10,則切線段 AB =. 8. O. 。. A. B. 2. 如右圖,直線 AB 為圓 O 的切線,切點為 A,若圓 O 半徑為 5, AB =12,則 OB =. 13. O. 。. B. A. 3. 如右圖,直線 AB 為圓 O 的切線,切點為 A, OB 交圓 O 於 C, O. 若圓 O 半徑為 7, AB =24,則 BC =. 18. C. 。 A. B. 4. 如右圖,直線 AB 為圓 O 的切線,切點為 C,若 OA =5, O. AC =3, BC =6,則 OB =. 2 13. 。 A. C. B. 5. 如右圖,直線 AB 為圓 O 的切線,切點為 A, OB 交圓 O 於 C, 若圓 O 半徑為 8, AB =x+3, BC =x-1,則 x=. 3. 。. O C x-1. A x+3 B. 24.
(25) 9. 圓的切線段性質. 對應課本:P.95 例 6. ←→ ←→ 1. 如右圖,P 為圓 O 外一點, PM 、 PN 為圓 O 的切線,. M. M、N 為切點,已知圓 O 半徑為 4,∠MOP=60°,則:. O. P. (1) 四邊形 OMPN 的周長= 8+8 3 。 (2) ∠MPN= (3) MN =. 4 3. N. 度。. 60. 。. ←→ ←→ 2. 如右圖,P 為圓 O 外一點, PM 、 PN 為圓 O 的切線, M、N 為切點,已知圓 O 半徑為 5, OP =13,則: (1) 四邊形 OMPN 的周長=. 34. 。. (2) 四邊形 OMPN 的面積=. 60. 。. (3) ∠MON+∠MPN= (4) MN =. 120 13. M P. O N. 度。. 180. 。. 主題 5 弦與弦心距 10. 弦心距的應用-1. 對應課本:P.99 例 7. 1. 如右圖, AB 為圓 O 上一弦, OM 為弦心距,且圓 O 的半徑 為 6, AB =8,則 OM =. O. 。. 2 5. A. B. M. 2. 如右圖, AB 為圓 O 上一弦, OM 為弦心距,且 AB =10, A. OM =3,則圓 O 的半徑=. 。. 34. O M B. 3. 如右圖, AB 為圓 O 上一弦, OM 為弦心距,且圓 O 的半徑 O. 為 10, AB =12,則 OM = 24. 。. 8. ,△AMO 的面積= A. M. B. 25.
(26) 11. 弦心距的應用-2. 對應課本:P.100 例 8. 1. 如右圖, AB 、 CD 為圓 O 的兩弦, OM 、 ON 分別為 AB 、. A M. CD 的弦心距,若 AB =8, OM =6, ON =2,則 CD = 8 3. B. O C. 。. D. N. B. M A. 2. 如右圖, AB 、 CD 為圓 O 的兩弦, OM 、 ON 分別為 AB 、. O. CD 的弦心距,若 AB =12, CD =6, ON =6,則 OM =. C. N. 。. 3. 12. 弦心距的應用-3. 對應課本:P.102 例 9. 1. 如右圖,某隧道的橫切面為圓 O 的一部分,已知 路面寬 AB =10 公尺,隧道高度 CD =10 公尺, 則此隧道半徑=. 25 4. 公尺。. C. O A. D. B. 2. 如右圖,有一圓形化妝鏡以繩子掛於牆上。已知圓心 為 O 點,掛繩與化妝鏡的黏接處 A、B 為圓的兩切點, C. 且 AB =24 公分, CD =8 公分,則此化妝鏡的半徑 =. 26. D. 13. 公分。. A. D O. B.
(27) 2-2 圓心角、圓周角與弧的關係. 主題 1 圓心角與弧的關係 1. 已知圓心角求弧的度數與長度. 對應課本:P.107~109 內文~例 1. 1. 如右圖,圓 O 的半徑為 5cm,∠AOB=60°,則: ︵ (1) AB =. 60. 度。. ︵ (2) AB =. O. 5 3π. cm。. 60˚. A. 2. 如右圖,圓 O 的半徑為 12cm,∠AOB=120°,則: ︵ ︵ (1) AB = 120 度。 (2) AB = 8π cm。. O 120˚. A. 3. 如右圖,兩同心圓的圓心為 O,且兩圓的半徑分別為 10cm、 8cm,若 AO BO ,則: ︵ ︵ (1) AB = 90 度。 (2) CD = 90 度。 ︵ ︵ (3) AB = 5π cm。 (4) CD = 4π cm。. 4π. cm。. ︵ (4) CD =. 8 3π. cm。. B. O C. D. A. B. 4. 如右圖,兩同心圓的圓心為 O,且兩圓的半徑分別為 12cm、 8cm,∠AOB=60°,則: ︵ ︵ (1) AB = 60 度。 (2) CD = 60 度。 ︵ (3) AB =. B. O C 60° D A. B. 27.
(28) 2. 等弧對等弦、等弦對等弧. 對應課本:P.110~P.111 例 2~例 3 A. 1. 如右圖,正五邊形 ABCDE 的頂點皆在圓 O 上,則: ︵ ︵ (1) AB = 72 度。 (2) BCD = 144 度。 (3) ∠AOB= 72 度。 (4) ∠BOD= 144 度。. B. E O. C. D. A. 2. 如右圖,正六邊形 ABCDEF 的頂點皆在圓 O 上,則: ︵ (1) AF = 60 度。 (2) ∠AOC= 120 度。. F. O. B. C. E. D. A H. B. 3. 如右圖,正八邊形 ABCDEFGH 的頂點皆在圓 O 上,則: ︵ (1) AH = 45 度。 (2) ∠AOD= 135 度。. C. O D. G F. E. 主題 2 圓周角與弧的關係 3. 圓周角的應用. 對應課本:P.115 例 4. 1. 如圖(一),A、B、C、D 為圓 O 上相異四點,且∠AOB=86°,則: (1) ∠ACB=. 43. 度。. (2) ∠ADB=. 度。. 43. ︵ 2. 如圖(二),A、B、C、D 為圓 O 上相異四點,且 CD =80°,則: (1) ∠CAD=. 40. 度。. (2) ∠CBD=. 度。. 40. 3. 如圖(三),A、B、C 為圓 O 上相異三點,且∠BAC=30°,則: ︵ (1) BC = 60 度。 (2) ∠BOC= 60 度。 4. 如圖(四),A、B、C、D 為圓 O 上相異四點,且 AB 為圓 O 直徑,則: (1) ∠ACB=. 90. 度。. (2) 若∠ABD=38°,則∠BAD=. C. D. A B. A. C. 30˚. O 86˚. A. 圖(一) 28. 度。. 52. O B. O A. 38˚. O C. D. 圖(二). B. 圖(三). C. D. 圖(四). B.
(29) 4. 平行弦的截弧. 對應課本:P.117 例 5. 1. 如右圖,A、B、C、D 為圓 O 上相異四點,且 AB // CD , ︵ ︵ 若 AC =40°,則 BD = 40 度。. A. B O D. C. E. 2. 如右圖,A、B、C、D、E 為圓 O 上相異五點,且 AB // CD , ︵ 若∠AEC=35°,則 BD = 70 度。. 35˚. A. B. O C. 3. 如右圖,A、B、C、D 為圓 O 上相異四點,且 AB // CD ,A、 ︵ O、D 在同一直線上,若∠AOB=135°,則 AC = 45 度。. D. A. B 135˚. O D. C. 5. 圓內接四邊形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119 例 6. A. 1.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為圓內接四邊形,且∠A=55°,∠D=63°, 則:(1) ∠ABC= 117 度。 則:(2) ∠BCD= 125 度。. 55˚. B 63˚. C. D B. 2.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為圓內接四邊形,且 AC 平分∠BAD 及 ∠BCD,若∠CAD=35°,則∠BCA=. 55. 度。. A. C. 35˚. D. 3.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為圓內接四邊形,E 點為 AB 、 CD 延長. F D. 線的交點;F 點為 AD 、 BC 延長線的交點,若∠DAB=50°, ∠F=40°,則∠E=. 40. 度。. C A. 4.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為圓內接四邊形,E 點為 AB 、 CD 延長. F D. 線的交點;F 點為 AD 、 BC 延長線的交點,若∠DAB=46°, ∠E=40°,則∠F=. 48. 度。. E. B. C A. B. E. 29.
(30) 3-1 證明與推理. 主題 1 幾何證明 1. 平行線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133 例 1. 1. 已知:如右圖,∠A、∠B 的兩邊分別平行。 求證:∠A+∠B=180° 證明:如右圖,. B. ∵ AD // BF , ∴∠A=∠. A. 1. (. 同位. 角相等),. ∵ AC // BE , ∴∠ 1 +∠B=180° ( 同側內 角互補), 故∠A+∠B=180°。. F 1 A. 70 或 110. 度。. 3. ∠A、∠B 的兩邊分別平行,若∠A=60°,則∠B=. 60 或 120. 度。. 4. ∠A、∠B 的兩邊分別平行,若∠A=35°,則∠B=. 35 或 145. 度。. 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 B D. 2. ∠A、∠B 的兩邊分別平行,若∠A=70°,則∠B=. 2. E. C. 對應課本:P.134 例 2. 1. 已知: 如右圖,在△ABC 中, AB = AC , BD 平分∠ABC,. A. CE 平分∠ACB。 E. 求證: BD = CE 。 B. 證明: 在△BCD 和△CBE 中,. ∠ABC=∠ ∵ BC = BC ∠DBC=12∠. ACB. ( AB = AC ). (共用邊) 1 ABC =2∠ACB=∠ ∴△BCD △CBE ( ASA 全等性質), 故 BD = CE 。. 30. ECB. D C.
(31) 3. 三角形全等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136 例 3. 1. 已知:如右圖,△ABC 和△BDE 皆為正三角形。. A. 求證: AE = CD 。 證明:在△ABE 和△CBD 中,. AB = BC ∵ BE = BD ∠ABC=∠ ∴△ABE △CBD (. E. B. (△ABC 為正三角形). C. D. (△BDE 為正三角形) CBD =60° SAS. 全等性質),. 故 AE = CD 。 4. 三角形相似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137 例 4. A. 1. 已知:如右圖,四邊形 ABCD 為長方形,E、F 兩點. 1. 分別在 BC 、 CD 上,且∠AEF=90°。 求證:△ABE~△ECF。 證明:(1) ∵四邊形 ABCD 為長方形, ∴∠B=∠C=. 90. D F 2. B. 3. E. C. 度,. 又△ABE 是直角三角形,∠1+∠2= 且∠AEF=90°,∠3+∠2=. 90. 度……○ 1. 90. 度……○ 2. 由○ 1 、○ 2 可得∠1=∠3。 (2) 在△ABE 和△ECF 中, ∠B=∠C=90°. ∵. ∠1=∠3. ,∴△ABE~△ECF (. AA. 相似性質)。 A. 2. 如右圖,△ABC 為正三角形,P、Q 兩點分別在 BC 、 AC 上, 且∠APQ=60°,若∠PQC=108°,則: 12 度。 (2) ∠BAP= (1) ∠QPC=. 12. 度。. Q C. B P. A. 3. 如右圖,△ABC 為正三角形,P、Q 兩點分別在 BC 、 AC 上, 且∠APQ=60°,若∠BAP=22°,則: 22 度。 (2) ∠PQC= (1) ∠QPC=. 98. 度。. Q B. P. C. 31.
(32) 5. 特殊三角形的應用. 對應課本:P.138 例 5. 1. 以下是阿熊利用正方形色紙摺出正三角形的過程: A. D. C. B. A. D. A. D. B. C. B. C. 步驟 1: 將正方形色紙對摺。. 步驟 2: 再對摺。. A. A. D. 步驟 3: 展開。. D. A. D. F. F. D' B' B. C. B. 步驟 4: 將 B、D 兩頂點摺向兩 摺線上與 B'、D' 重合。. E. C. 步驟 5: 以 E、F 兩點之連線為 摺線對摺。. B. E. C. 步驟 6: 展開後△AEF 即為 正三角形。. 求證:△AEF 為正三角形。. A. D. 證明:如右圖,連接 DB' ,. F. 則 AB' = AD = DB' ,所以△AB'D 為 正三角 形, 得∠B'AD=. 度,. 60. 故∠BAE=∠B'AE=. 15. 同理∠DAF=. 15. 度,. 所以∠EAF=. 60. 度。. 且 AE =. AF. B' B. 度。. 。(因為摺法相同). 在△AEF 中,因為 AE = 故△AEF 為正三角形。. 32. D'. AF. ,∠EAF=. 60. 度,. E. C.
(33) 主題 2 代數證明 6. 奇數的平方還是奇數. 對應課本:P.142 例 6. 1. 已知 a 是任意一個奇數,b 是任意一個偶數,證明 ab 為一個偶數。 證明:∵a 是奇數,可以假設 a=2m+1 b 是偶數,可以假設 b= ∴ab=(2m+1)(. 2n. 2n. (其中 m 是整數), (其中 n 是整數),. )=2( 2mn+n ),. 其中 2( 2mn+n )為偶數,故 ab 是偶數。 7. 平方差公式的應用. 對應課本:P.143 例 7. 1. 已知 k 為 3 的倍數,證明 k2 為 9 的倍數。 證明:∵k 是 3 的倍數,可以假設 k=3m (其中 m 是整數) ∴k2=(3m)2=9m2 故 k2 是 9 的倍數. 2. 有一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為 a、b、c(a、b、c 均為正整數),其中 c 為斜邊長,證 明 a2 是(c-b)的倍數。 證明:∵a、b、c 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且 c 為斜邊 ∴a2+b2=c2 得 a2=c2-b2=(c+b)(c-b) 故 a2 是(c-b)的倍數. 8. 兩正數平方的大小關係. 對應課本:P.143 例 8. 1. 已知 a、b 為負數,且 a<b,證明 a2>b2。 證明: 由 a<b,又 a<0,a‧a>a‧b,得 a2>ab……○ 1 由 a<b,又 b<0,a‧b>b‧b,得 ab>b2……○ 2 2 2 由○ 1 、○ 2 可得 a >ab>b 2 故 a >b2. 2. 已知 a、b 為負數,且 a2>b2,證明 a<b。 證明:因為(a+b)(a-b)=a2-b2 其中 a、b 為負數,得(a+b)也是負數 又 a2>b2,得 a2-b2>0,即(a2-b2)是正數 由(a-b)乘上負數(a+b)會是正數(a2-b2) 可得(a-b)也是負數,即 a-b<0,故 a<b. 33.
(34) 3-2 三角形的外心、內心與重心. 主題 1 三角形的外心 1. 銳角三角形外心的應用. 對應課本:P.150 例 1. 1. 在銳角△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AC=55°,則∠BOC=. 110. 度。. 2. 在銳角△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AC=40°,則∠BOC=. 80. 度。. 3. 在銳角△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OC=74°,則∠BAC=. 37. 度。. 4. 在銳角△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OC=150°,則∠BAC=. 2. 鈍角三角形外心的應用. 75. 度。. 對應課本:P.151 例 2. 1. 在鈍角△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AC=120°,則∠BOC=. 120. 度。. 2. 在鈍角△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AC=115°,則∠BOC=. 130. 度。. 3. 在△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OC=130°,則∠BAC=. 4. 在△ABC 中,O 點為其外心,若∠BOC=88°,則∠BAC=. 34. 65 或 115. 44 或 136. 度。. 度。.
(35) 3.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對應課本:P.152 例 3. A. 1. 如右圖,△ABC 中,∠B=90°, AB =8, BC =6,則△ABC 的外接圓半徑=. 5. 。. 8 C. B. 6. A. 2. 如右圖,△ABC 中,∠B=90°, AB =6, BC =6,則△ABC 的外接圓半徑=. 3 2. 。. 6 C. B. 6. 3. 如右圖,△ABC 中,∠B=90°,O 點為△ABC 的外心,且 OB = BC =5,則△ABC 的面積=. 25 3 2. A. 。 O 5 C. B. 5. 4. 如右圖,△ABC 中,∠B=90°,O 點為△ABC 的外心,且 OB = BC =8,則△ABC 的面積=. 32 3. A. 。 O 8 C. 8. B. 35.
(36) 4. 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對應課本:P.153 例 4. A. 1. 如右圖,O 點為鈍角△ABC 的外心,若 AB = AC =5、 BC =8,則其外接圓半徑=. 25 6. 。. C. B O. A. 2. 如右圖,△ABC 中,O 點為其外心,且 AB = AC =10, BC =10 3,則其外接圓半徑=. 。. 10. B. C O. A. 3. 如右圖,△ABC 為正三角形,邊長為 6,O 點為其外心, 則其外接圓半徑= 2 3. 。. 6 B. 75 8. A 15. 。. O B. 36. C. 6. 4. 如右圖,△ABC 中,O 點為其外心,且 AB = AC =15, BC =18,則其外接圓半徑=. 6. O. 18. 15 C.
(37) 主題 2 三角形的內心 5. 三角形內心的應用. 對應課本:P.156 例 5. 1. 在△ABC 中,I 點為其內心,若∠A=40°,則∠BIC=. 110. 度。. 2. 在△ABC 中,I 點為其內心,若∠A=74°,則∠BIC=. 127. 度。. 3. 在△ABC 中,I 點為其內心,若∠BIC=126°,則∠A=. 72. 度。. 4. 在△ABC 中,I 點為其內心,若∠BIC=140°,則∠A=. 100. 度。. 6. 三角形內心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157 例 6. 1. 如右圖,已知 I 點為△ABC 的內心,若△ABC 面積為 64, 且 AB: BC : AC =5:4:7,則△BIC 的面積=. 16. A. 。 I C. B. 2. 如右圖,已知 I 點為直角△ABC 的內心,若 AB:BC:AC A. =8:15:17,且△BIC 的面積為 45,則△AIC 的面積為 =. 51. 。. I C. B. 37.
(38) 7. 三角形的面積. 對應課本:P.158 例 7. A. 1. 如右圖,△ABC 中, AD ⊥ BC ,且 AD =8, BC =10, 周長=30,則其內切圓半徑=. 8 3. 8. 。 B. C. D 10. 2. 如右圖,△ABC 中, AB = AC =15, BC =18,則其內 9 2. 切圓半徑=. A 15. 。. 15. B. 3. 如右圖,△ABC 為正三角形,邊長為 10,則其內切圓半 徑=. 5 3 3. A 10. 。. 10. B. 8. C. 18. 直角三角形內切圓的半徑. C. 10. 對應課本:P.159 例 8. A. 1. 如右圖,△ABC 中,∠B=90°, AB =9, BC =12,則其內 切圓半徑=. 9. 。. 3. C. B. 12. A. 2. 如右圖,I 點為直角△ABC 的內心,∠B=90°,D、E、F 三 6. 點為內切圓與三邊的切點,若 AF =6, CD =4,則其內切圓 半徑=. F. 。. 2. I E C. 3. 如右圖,I 點為直角△ABC 的內心,∠B=90°,D、E、F 三. B E. 點為內切圓與三邊的切點,若 AE =12, CD =8,則其內切 圓半徑=. 4. 。. B. D. 4. D. 12. I. A. F. A. 4. 如右圖,I 點為直角△ABC 的內心,∠B=90°,D、E、F 三. 21. 點為內切圓與三邊的切點,若 AF =21, CF =4,則其內切 圓半徑=. 38. 3. 。. F. I E C D B 4. 8 C.
(39) 主題 3 三角形的重心 9. 三角形重心的性質. 對應課本:P.164~165 例 9~10. 1. 已知:如右圖,G 點為△ABC 的重心。. A. 1 求證:△GBD 面積=6△ABC 面積。. F. 證明:∵G 為△ABC 的重心, ∴△GBC 的面積= 又 BD =. 1 2. B. 1 3. 1 2. C. D. ×△ABC 的面積,. × BC ,∴△GBD 的面積=. 故△GBD 的面積=. E. G. ×. 1 3. 1 2. ×△GBC 的面積,. ×△ABC 的面積. 1 故△GBD 的面積=6 △ABC 的面積。. A. 2. 如右圖,△ABC 中, AB = AC =3 2, BC =6,G 點為其重 心,則△BGC 面積=. 3. 3 2. 3 2 G. 。. B. C. 6. A. 3. 如右圖,△ABC 中, AB = AC =10, BC =12,G 點為其重 心,則△BGC 面積=. 16. 10. 10. 。. G 12. B. C. A. 4. 如右圖,△ABC 中, AB = AC =15, BC =18,G 點為中線 AD 、 BE 的交點,則△AGE 的面積=. 15 G. 。. 18. B. 27 2. 。. C. A. 5. 如右圖,△ABC 中, AB = AC =9 2, BC =18,G 點為中 線 AD 、 BE 的交點,則△AGE 的面積=. D 18. 15 E. 9 2 G B. D 18. 9 2 E C. 39.
(40) 10. 三角形重心性質的應用. 對應課本:P.166 例 11. ¯ 的中 1. 如右圖,平行四邊形 ABCD 中,E、F 分別為 ¯ BC 、 CD. A. ¯ 相交於 M、N,若 ¯ 點,且 ¯ AE 、 ¯ AF 與 BD ON =4,則: ¯= (1) BD. 。. 24. M. 1 6. ×△ABC 的面積。. (3) △AON 的面積=. 1 12. ×平行四邊形 ABCD 的面積。. ¯ 2. 如右圖,平行四邊形 ABCD 中,E 為 ¯ BC 的中點,且 ¯ AE、BD. C. A. D. 2. 相交於 G 點,若△BEG 的面積為 6cm ,則: (1) △ABG 的面積=. 12. cm2。 12. (3) △ABD 的面積=. cm2。. (4) 平行四邊形 ABCD 的面積=. 11. G E. B. C. cm 。 72. cm2。. 直角三角形重心性質的應用. 1. 如右圖,若 G 點為直角△ABC 的重心,且¯ AC=36,則 ¯ EG = 6. O. 2. (2) 四邊形 CEGO 的面積= 36. F. O E. B. (2) △AON 的面積=. D N. 對應課本:P.167 例 12. A. 。 E. D G B. C. A. 2. 如右圖,若 G 點為直角△ABC 的重心,且 AB =8, BC =6, 則¯ BG =. 10 3. 。. E G C. 40. D. B.
(41)
Dokumen terkait
上圖(四中,最多總共有幾個水系? A四個 B五個 C六個 D七個。 10.上圖(四)中,何地『不是』位於乙地的集水區內? A甲 B丙 C丁 D戊。 11.右圖五是臺灣四大水系圖,請問臺北市居民用水的主要來源—翡翠水庫, 是位於圖中哪一條河流域? A甲 B乙 C丙 D丁。 12.右圖五中乙溪不僅水力蘊藏豐富,沿岸有多座發電廠,而且上游也是國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