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tea.wfsh.tp.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tea.wfsh.tp.edu.tw"

Copied!
16
0
0

Teks penuh

(1)

1. 證明:

(1)由「已知條件」或「已確認的性質」推論出結論的過程,稱為證明。

(2)證明的過程常寫成「已知、求證、證明」的格式:

已知:題目給的條件。

求證:題目所要得到的結論。

證明:運用「已知條件」或「已確認的性質」所做的推論過程。

2. 三角形內分比性質:

如右圖,△ABC中,若∠BAC的角平分線與相交於D點,

則:=:。【課外延伸】

3. 偶數與奇數的表示:

(1) 偶數都可以用2k(其中k是整數)來表示。

(2) 奇數都可以用2k+1或2k-1(其中k是整數)來表示。

(1) 如圖,若//,,∠ABC=55°,求∠DEF

=?

(2) 如圖,若L//M,若∠1+∠2+∠3+∠4=

190°,求∠1+∠3=?

解:(1) ∠DEF=90°+55°=145°

(2) ∠1+∠3=∠2+∠4==95°

(1) 如圖,若//,,∠ABC=75°,求∠DEF

=?

(2) 如圖,若L//M,若∠1+∠4=65°,求∠2

+∠3=?

解:(1) ∠DEF=90°-75°=15°

(2) ∠2+∠3=180°+∠1+∠4

∠2+∠3=180°+65°=245°

48 3-1 加強演練

(2)

如圖,△ABC中,==13,=24,

,,則+=?

解:連接△ABC面積=△ABD面積+△ACD面積

×24×5=×13×+×13×

+=

如圖,△ABC中,==10,,,若+=,則

ABC腰上的高=?

解:設△ABC腰上的高=h 連接

ABC面積=△ABD面積+△ACD面積

×10×h=×10×+×10×

h=+=

如 圖 , △ABC 與 △BDE 均 為 正 三 角 形 , 且

AED=140°,則∠ECD=?

解:在△ABE和△CBD

∴ △ABE  △CBD (SAS全等性質)

ECD=∠EAB

ECD=180°-60°-(140°-60°)

ECD=40°

已知:如圖,△ABC為直角三角形,∠ABC=    90°,△ABE、△BCD皆為正三角形。

求證:=。

解:如圖,

連接,在△BCE和△BDE

∴△BCE  △BDE (SAS全等性質) 故=

49 3-1 加強演練

(3)

如圖,△ABC為邊長為6的正三角形,DE兩 點分別在、上,且∠ADE=60°,=2,則=?

解:∵

∴△ABD~△DCE (AA相似性質) 故6:4=2:,=

如圖,四邊形ABCD為矩形,EF兩點分別在

、,且∠AEF=90°,=4、=8、=2,<,則

=?

解:∵

∴△ABE~△ECF (AA相似性質) 設=x,則4:(8-x)=x:2 8xx2=8,x2-8x+8=0 x===4±2

∵<,∴=4-2

已知:ab皆為正整數,且a=2b

求證:a2b2是5的倍數。

證明:a2b2=4b2b2=5b2a2b2是5的倍數

已知:ab皆為正整數,且ba-3。

求證:a2b2是3的倍數。

證明:a2b2=(ab)(ab)

a2b2=(aa-3)(aa+3)=3(2a-3) 故a2b2是3的倍數

如圖,△ABC為直角三角形,∠B=90°,=

7,=25,且平分∠BAC,則=?

解:==24

∵平分∠BAC

∴:=:=7:25 故=×24=×24=

如圖,平分∠BAC,:=5:3,且=2x+1,=

3x+2,則x=?

解:∵平分∠BAC

∴:=:

 5:3=(2x+1):[(3x+2)-(2x+1)]

 6x+3=5x+5  x=2

3-1 加強演練 50

(4)

一、選擇題:(每題8分,共40)

( D ) 1. 如圖,,,且=,=,若要

證明△ADF  △CBE,則須利用何種全等性質?

(A) SSS (B) SAS

(C) AAS (D) RHS

( B ) 2. 有三張紙牌,紙牌上分別標示著4、5、6,若將3張紙牌以任意方式排列,可得到6個不同 的三位數,則這6個三位數中有幾個是4的倍數?

(A) 1 (B) 2

(C) 3 (D) 4

( C ) 3. 如圖,L//M,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1=30°,則∠2=?

(A) 10° (B) 20°

(C) 30° (D) 40°

( A ) 4. 如圖,梯形ABCD中,為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段,=7,=3,

則=?【課外延伸】

(A) 4 (B) 6

(C) 8 (D) 10

( B ) 5.若k是正整數,則(2k-3)2-4k2必是多少的倍數?

(A) 2 (B) 3 (C) 4 (D) 6

二、填充題:(每格8分,共40)

1. 如圖,△ABC中,、分別平分∠ABC與∠ACB,且//,

則:

(1) 若=10,則+=。

(2) 若=8,=10,=15,則△ADE周長為。

2. 如圖,△ABC中,垂直平分,若=48公分,=25公分,

=5公分,則:

(1) =公分。

(2) △ABC面積為平方公分。

3. 如圖,正方形ABCD的兩對角線、交於O點,若∠EOF=90°, 且=10,則四邊形OEDF面積為平方單位。

三、計算題:(20)

1. 如圖,矩形ABCD中,沿著摺疊,使得與重合,若∠ABE=34°,則∠EFG=?

解:∵△ABE  △GBF,∴=,△BEF是等腰三角形   ∠EBF=90°-34°=56°,∠BFE=(180°-56°)=62°

  ∠EFG=∠EFC=180°-62°=118°

51 3-1 加強演練

(5)

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20)

( C ) 1.在△ABC和△DEF中,若=,=,且 B=E,則此兩三角形的關係為下列何者?

(A) 全等 (B) 不全等

(C) 不一定全等 (D) 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 D ) 2.如右圖,若L // M,則△AOB和下列哪個三角形相似?

(A) △BOC (B) △DOE (C) △DOF (D) △FOE

( D ) 3.如右圖,ABCD為正方形,若=,則下列推論何者錯誤?

(A) △ADFDCE (B) △ADF~△DGF (C) △AGD~△DGF (D) △AGE~△DGF

( C ) 4.如右圖,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BCE是正三角形,則AED=?

(A) 75°

(B) 140°

(C) 150°

(D) 160°

二、填充題:(每格6分,共54)

1. 如右圖,⊥L,⊥L,BAC=90°,=,若=3,

=4,則=,=,=。

2. 菱形兩條對角線長的比為3:4,且其面積為24平方公分,則菱形的周長 為公分。

3. 如下圖(一),平分∠ABC,=,>,∠BAD=112°,則∠C=度。

4. 如下圖(二),等腰△ABC中,==12,平分∠ABC,且//,若=5,則△ADE的周長為。

5. 如下圖(三),、分別平分∠ABC與∠ACD,若∠A=70°,則∠E=度。

6. 如下圖(四),正方形ABCD與正方形CEFG中,若∠1=35°,∠2=25°,則∠3=、∠4=。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3-1 實力評量 52

(6)

三、計算題:(26)

1. 如右圖,△ABC為正三角形,且==,求證△DEF為正三角形。(9分) 解:∵△ABC為正三角形

∴==,且A=B=C=60°……

又==……

∴-=-=-

∴==……

由、、知△ADFBEDCFE (SAS全等性質)

∴==

故△DEF為正三角形

2. 已知:=,=。

求證:⊥。(9分) 解:在△ABC和△ADC

∵=,=,=

∴△ABCADC (SSS全等性質) 在△ABE和△ADE

∵=,1=2,=

∴△ABEADE (SAS全等性質) ∠3=∠4 (對應角相等) 又∠3+∠4=180°,∠3=∠4

∴∠3=∠4=90°

故⊥

3. 已知:a是任意一個偶數,b是任意一個奇數。

求證:ab是偶數。(8分)

證明:∵a是偶數,可以假設a=2m (其中m是整數)  b是奇數,可以假設b=2n+1 (其中n是整數)

ab=(2m)(2n+1)=2(2mnm) 其中2(2mnm)是偶數

ab是偶數

53 3-1 實力評量

(7)

3-1  證明與推理

一、選擇題:(每題10分,共30)

()01.ABC 中 , = , 平 分 ∠ABC, 平 分 ∠ACB, 則 可 根 據 何 種 全 等 性 質 證 得 △BCE

△CBD

(A) SSS  (B) RHS (C) ASA(D) AAS

()0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為12、ab(ab為正整數),且b為斜邊,則(ab)必為下列哪

一個數的因數?

(A) 216 (B) 192 (C) 168 (D) 144

()03. 關於奇數、偶數的判別,下列何者正確?

(A) 偶數與奇數的和是偶數 (B) 任意兩個偶數的和是偶數 (C) 任意兩個奇數的和是奇數 (D) 奇數與偶數的積是奇數 二、填充題:(每格10分,共50)

1. 已知:如右圖,//,且交於E點,=。

求證:=。

證明:在△ACE和△BDE中,

1. ∴△ACE △BDE (全等性質),

故=。

三、綜合題:(每題10分,共20)

01. 有5、6、7、8、9五個數字,若由其中任選3個數字相乘,共有10種不同的乘積,則這10個數字中

會有幾個奇數?

答:1個

02.a是正整數,且a被4除後餘2,則a是偶數還是奇數?為什麼?

答:a是偶數,略

3-1 實力評量 54

(8)

1. 外心:

(1)外心是三角形三邊中垂線的交點,同時也是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

(2)外心到三角形的三頂點等距離。

2. 內心:

(1)內心為三角形三內角角平分線的交點,同時也是三角形內切圓的圓心。

(2)內心到三角形的三邊等距離。

(3)三角形面積= ×三角形周長×三角形內切圓半徑。

(4)直角三角形中,內切圓半徑= ×(兩股和-斜邊長)。

3. 重心:

(1)重心為三角形三中線的交點。

(2)重心到一頂點的距離等於過該頂點之中線長的 。

(3)三角形的重心與三頂點的連線段將此三角形的面積三等分。

(4)三角形的三中線將此三角形的面積六等分。

4. 多邊形的外接圓與外心:若一個多邊形的每個頂點都剛好在同一個圓上,則此多邊形稱為 此圓的圓內接多邊形,這個圓稱為此多邊形的外接圓,圓心稱為此多邊形的外心。【課外延 伸】

5. 多邊形的內切圓與內心:若一個多邊形的內部有一個圓,且多邊形每邊都與此圓相切,則 此多邊形稱為這個圓的圓外切多邊形,這個圓稱為此多邊形的內切圓,圓心稱為此多邊形 的內心。【課外延伸】

6. 正多邊形都有外心與內心,且外心與內心是同一點。【課外延伸】

7. 正多邊形的對稱軸:【課外延伸】

(1)若一正多邊形邊數是奇數時,其對稱軸是各邊的中垂線,同時也是各內角的角平分線。

(2)若一正多邊形邊數是偶數時,其對稱軸是各邊的中垂線或各內角的角平分線。

如圖,O點為等腰△ABC的外心,=,

垂 直 平 分 , 已 知 =10, =12, 求 :(1) = ? (2) =?

解:(1) ==8 (2) 設=x

x2=62+(8-x)2 16x=100 x

如圖,O點為等腰△ABC的外心,=,

⊥於 D點 , 已 知 =15, =12, 求 :(1) = ? (2) =?

解:(1) ==9 (2) 設=x

x2=122+(x-9)2 18x=225

x

如圖,圓O為△ABC的內切圓,為上的高,已 知=14,=10,=12,△ABC面積=24,求圓

如 圖 , △ABC 中 , 已 知 =25, =17, =

26,△ABC面積=204,求△ABC內切圓面積

55 3-2 加強演練

(9)

O半徑為何?

解:設圓O的半徑為r 24=×r×36,r

=?

解:設內切圓的半徑為r 204=,r=6

內切圓的面積=36π

如圖,G點為△ABC的重心,=12,

=15,=9,若延長中線 至K,使=,

連接。則:

(1) =? (2)△ABC面積=?

解:(1) ∵=,=

 ∠BDK=∠CDG

∴△BDK  △CDG(SAS全等) 即==9

又==12,=15

則△BKG為直角三角形,=

(2) △ABC面積=3×△BKG面積

=3×54=162

如圖,G點為直角△ABC兩中線 的交點,∠ACB=90°,=30,=

18,且四邊形BDCG為平行四邊

形,求:

(1) 四邊形BDCG面積=?

(2) G點到的距離=?

解:(1) 四邊形BDCG面積

=2×△BGC面積=2×△ABC面積

=2×××18×24=144 (2) 設G點到的距離=x

BGC面積=△ABC面積

×18x=×216,x=8

如 圖 , 圓 內 接 五 邊 形 ABCDE中,、的中垂線交於 F點,若=4,=4,=6,則 F點到距離為多少?

解:F點為圓心,===2 則F點到的距離==

如圖,圓內接四邊形ABCD 中,、的中垂線交於E點,

若此圓半徑等於5,=8,則 E點到的距離為多少?

解:E點為圓心

E點到的距離==3

如圖,四邊形ABCD內部有一圓,且四邊形 ABCD每邊都與此圓相切,∠A與∠B的角平 分 線 交 於 E 點 , 若 = 6 , ∠ BAD

如圖,五邊形ABCDE內部有一內切圓,∠A 與∠B的角平分線交於F 點,若此圓面積為 25π,且=6,則△ABF面積=?

3-2 加強演練 56

(10)

60°,∠ABC=120°,則此圓半徑=?

解:△AEB為直角三角形

此圓的半徑等於E到的距離

==

解:F點為內切圓的圓心 半徑=5

故△ABF面積=×6×5

=15

如圖,設一正方形ABCD邊長為4,求此正方 形內切圓及外接圓所圍的環狀區域面積。

解:連接

並作於E點 在△OAE

∵為正方形ABCD外接圓的半徑  為正方形ABCD內切圓的半徑

∴=×4=2  ==2

故所圍的環狀區域面積=8π-4π=4π

如圖,設一正五邊形ABCDE邊長為6,設此正 五邊形的外接圓半徑為R,內切圓半徑為r

R2r2=?

解:R2r2=32=9

如圖為一正八邊形,試畫出此正八邊形所有的 對稱軸。

解:

如圖為一正五邊形,試畫出此正五邊形所有的 對稱軸。

解:

57 3-2 加強演練

(11)

一、選擇題:(每題8分,共40)

( C ) 1. 下列關於三角形內心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內心就是三角形三內角角平分線的交點

(B)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愈小,則其頂點離內心愈遠

(C) 若△ABC的內心為I點,則==

(D) 若三角形的內心與外心在同一直線上,則此三角形必為等腰三角形

( A ) 2. 由尺規作圖得知正三角形的外心、內心、重心均在同一點,則正三角形的外接圓的半徑是

其內切圓半徑的多少倍?

(A) 2 (B) 4

(C) (D)

( D ) 3. 在△ABC中,∠ACB=30°,∠ABC=110°,O點為外心,則∠AOC=?

(A) 60° (B) 80°

(C) 110° (D) 140°

( B ) 4. 在△ABC中,I點為其內心,且∠A=80°,則∠BIC=?

(A) 140° (B) 130°

(C) 100° (D) 90°

( A ) 5. 直角△ABC中,∠C=90°,G點為重心,若=15,則=?

(A) 5 (B) 7.5

(C) 8 (D) 10

二、填充題:(每格8分,共40)

1. 如圖,DE兩點分別為、之中點,若=2x-4,=10-x

x-2,則x=;=。

2. G點為正△ABC的重心,、、為中線,若=12,則:

(1) ++=。

(2) △AGE面積=平方單位。

3. △ABC中,∠A=90°,∠B=60°,I點為內心,若△AIC面積為5平方單位,則△BIC面積=

平方單位。

三、計算題:(20)

1. 在坐標平面上有A(-2 , 6)、B(-2 ,-2)、C(4 ,-2)三點,若O點為△ABC的外心,求O點的坐 標為何?

解:∵=8、=6、=10   ∴△ABC為直角三角形   O點在的中點上,故O(1 , 2)

3-2 加強演練 58

(12)

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20)

( A ) 1.右圖是由三條道路圍成的三角形小鎮 ABC,若要在小鎮中建一道

路救援中心,使其到三條道路之距離皆相等,則此救援中心應建在 三角形小鎮的何處?

(A) 內心 (B) 外心 (C) 重心 (D) 不一定

( B ) 2.右圖為一三角形公園,頂點ABC為三個出入口,今要在公園內 建造公廁,使其到三個出入口的距離都相等,則公廁應建在三角形 公園的何處?

(A) 內心 (B) 外心 (C) 重心 (D) 不一定

( C ) 3.有一塊均勻的三角形木板,若想要在板上穿一條線,使它水平懸在 空中,則此線應穿在三角木板上的什麼位置?

(A) 內心 (B) 外心 (C) 重心 (D) 不一定

( B ) 4.如右圖,正△ABC的三中線、、交於G點,且其邊長為4公分,則

AFG的面積為多少?

(A) (B)

(C) 2 (D) 4

( B ) 5.如右圖,直角△ABC中,∠ABC=90°,O點為外心,G點為重心,

若=30公分,則=?

(A) 3公分 (B) 5公分 (C) 10公分 (D) 15公分

二、填充題:(每格5分,共50)

1. I點為△ABC的內心,(1) 若∠BAC=120°,則∠BIC=度。

(2) 若∠BIC=120°,則∠BAC=度。

2. △ABC中,∠A:∠B:∠C=1:2:3,I點為內心,則△AIB面積:△BIC面積:△CIA面積=。

3. △ABC為正三角形,O點為外心,若=4,則△ABC之周長為。

4. △ABC中,∠A:∠B:∠C=5:6:7,則外心O會落在△ABC的。

5. 如右圖,DE兩點分別為、的中點,與相交於F點,若

BDF的面積是8平方公分,則△ACD的面積為平方公分。

6. 如右圖(一),G點為△ABC的重心,∠ABC=90°,若=8,=6,則△AGB的面積為

7. 如右圖(二),正三角形ABC中,平分∠BAC,為 的中垂線,、交於O點,=3,則:

(1) =。

(2) 外接圓與內切圓之面積比為。

(3) △ABC的面積為平方單位。

59 3-2 實力評量

圖(一) 圖(二)

(13)

三、計算題:(每題10分,共30)

1. 如右圖,△ABC中,I 點為內心,⊥,⊥,⊥。

已知△ABC的面積為60平方公分,求:

(1) 若=3公分,則△ABC的周長為多少公分?(5分)

(2) 若5=6,2=3,則△AIB面積:△BIC面積:△CIA面積=?(5分)

解:(1)設△ABC周長為s

ABC的面積=×3×s 60=×3×ss=40 (公分) (2) 5=6,:=5:6

2=3,:=2:3

::=5:9:6

則△AIB面積:△BIC面積:△CIA面積=::=5:9:6 2. 如右圖,△ABC中,==15,上的中線=12,

O點為外心,則和分別為多少?

解:∵O為外心,∴==

又△ABD中,∠ADB=90°

∴==9

設=x,則△BDO中,222 x2=(12-x)2+92x==

∴=,=-=12-=

3. 如右圖,直角△ABC中,∠C=90°,若=10公分,=8公分,

則△ABC的重心G到三邊距離的和為多少公分?

解:∵∠C=90°,∴==6

∴△ABC面積=×6×8=24 又G點為重心

∴△ABG面積=△BGC面積=△AGC面積=×24=8 故 ××8=8,=2

同理=,=

∴++=2++= (公分)

3-2 實力評量 60

(14)

3-2  三角形的外心、內心與重心

一、選擇題:(每題10分,共30)

()01.O點為△ABC的外心,=5x-3,=-2x+11,則=?

(A) 5  (B) 6 (C) 7  (D) 8

()02.I點為△ABC的內心,=5,=7,=9,則下列何者的面積最大?

(A) △AIC  (B) △AIB (C) △BIC  (D) 三者一樣大

()03.ABC的三中線、、相交於G點,其中=8,=9,=2,則下列何者錯誤?

(A) =12  (B) =6

(C) =3  (D) ++=27

二、填充題:(每格10分,共50)0

01. 如右圖,△ABC中,、分別為∠BAC、∠ABC的角平分線,

若∠C=52°,則∠APB=度。

2.O點為△ABC的外心,∠A=60°,∠C=70°,則∠AOC=度。

03.I點為△ABC的內心,∠A=60°,∠C=70°,則∠AIC=度。

4. 如右圖,若G點為△ABC的重心,=,且△AGF的面積為4,

則四邊形AHBG的面積,△ABC的面積=。

三、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

01.ABC中,∠A=30°,∠B=90°,若O為外心,且++=24公分,則△ABC的面積為多少平 方公分?

答:32平方公分

02.ABC中,、、為三中線,且G為重心,=12公分,=20公分,=36公分,則三中線長之和 為多少公分?

答:132公分

61 3-2 實力評量

(15)

3 章 幾何與證明

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30)

()01. 如右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

若=5,=10,則四邊形EFGH的面積=?

(A) 50 (B) 100

(C) 125 (D) 150

()02.a為奇數,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5a+2為奇數 (B) a+7為奇數 (C) 2a-1為偶數 (D) a2為偶數

()03. 如右圖,△ABC中,∠BAC=90°,⊥,若=3,

=4,=2,則=?

(A) (B)

(C) (D)

()04. 已知△ABC中,∠A=90°,∠B=45°,若=10,則△ABC的外接圓面積為何?

(A) 25π (B) 100π

(C) 25π (D) 100π

()05.O點為△ABC的外心,且∠BOC=100°,則∠A=?

(A) 50° (B) 130°

(C) 50°或130° (D) 160°

()06. 在△ABC中,∠A=80°,且I點為△ABC的內心,則∠BIC=?

(A) 120° (B) 130°

(C) 140° (D) 160°

3-2 練習卷 62

(16)

二、填充題:(每格5分,共40)

01.ABC中,∠C=90°,O為的中點,若=8,則=公分。

02. 如右圖,圓O分別與△ABC的三邊相切於DEF三點,若=7,

=8,=9,則++=。

03.O點為△ABC的外心,=3x-1,=x+5,則x=,

=。

04.ABC中,∠A=30°,∠B=90°,若=10,則△ABC的內切圓半徑=。

05. 如右圖,△ABC的三中線、、相交於G點,若=12,

=18,=15,則++=。

06. 若△ABC中,I為△ABC的內心,且∠C=∠B=∠A,則∠BIC= 度。

07. 若△ABC中,O為△ABC的外心,∠A+∠C=73°,則∠AOC=度。

三、綜合題:(每題10分,共30)

01. 已知:如右圖,△ABC與△BPQ皆為正三角形,P在上。

求證:=。

答:略

02. 如右圖,在四邊形ABCD中,若∠ABC=∠ACD,=16、=12、

=18、=24,則=?

答:27

03. 若一圓O為△ABC之內切圓,PQR分別為切點。若=7公分,=10公分,=15公分,且

=3公分,則△ABC的面積為多少平方公分?

答:48平方公分

63 第3章 練習卷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3 科目 原99課程綱要 課程需求 課綱微調 配合方案 教學現場 師資專業發展 未來新課綱 備註 地球 科學 必修基礎地球科學上 三、動態的地球 三角函數 地球科學科教師 於教學時說明相 關概念。 辦理跨學科聯合 研習,探討如何 以定性的方式說 明「科氏力」。 物理科及地球科 學科在高一所須 的三角,通常僅 為正弦和餘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