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科 2 第 1 頁/共 3 頁
高 雄 市 立 龍 華 國 民 中 學 1 0 8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段 考 三 年 級 地 球 科 學 科 試 題
三年 班 座號 姓名
※本科為電腦畫卡記分,請使用
2B
鉛筆作答,以利答案判讀。用其他筆作答導致無法判讀,不予計分。一、選擇題:100%(1~20 題每題 4 分,21~30 題每題 2 分),請依題號作答。
1.( )下列哪一種方法可以促使空氣中的水氣含量達到飽和? (A)降低空氣的高度 (B)提高空氣的溫度 (C)降低空氣的溫度 (D)減少空氣中的水氣。
2.( )關於臺灣的氣象災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包含寒潮、梅雨、颱風、乾旱等 氣象災害 (B)梅雨期在 3~4 月,颱風期則在 5~7 月 (C)北部地區在冬季時容易 發生乾旱 (D)臺灣年平均雨量高出世界平均值許多,並非缺水國家。
3.( )關於氣團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同一氣團中,空氣的溫度與溼度等性質在 水平方向十分相似 (B)同一氣團中,空氣的溼度和密度等性質在水平和垂直方向 都十分相似 (C)夏季影響臺灣地區的氣團多發展成颱風 (D)氣團的性質不會因 為經過不同的地理環境而改變。
4.( )炎炎夏日,當相對溼度高時,人體更容易感覺悶熱的原因為何? (A)人體從水氣中 獲得熱量,使體溫升高 (B)水氣多,汗水蒸發較慢,不利人體散熱 (C)水氣會加 速將空氣中的熱量傳給人體 (D)水氣多使得地面容易增溫。
5.( )下列哪些氣體在低層大氣中的含量比例會隨著時間、地點改變? 甲.氮氣;
乙.氧氣;丙.臭氧;丁.水氣。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6.( )有關組成地球大氣氣體的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氧氣能吸收大部分太陽輻 射的紫外線 (B)二氧化碳和氬氣是變動氣體 (C)水氣是造成天氣變化的主要氣體 (D)氮氣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氣體。
7.( )天氣預報說臺北市明天降雨機率 40%的意思應為下列何者? (A)臺北市將有約 40 %的面積會下雨 (B)明天將有約 40%的時間在下雨 (C)明天大約有四成的機 率會下雨 (D)明天將有 40%的機會下豪大雨。
8.( )有關颱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颱風中心是颱風威力最強的區域 (B)颱風 螺旋狀雲帶的外圍風速最強 (C)當颱風中心移至陸地時,稱為颱風登陸 (D)北半 球的颱風是順時鐘旋轉。
9.( )若將主要影響臺灣 5、6 月天氣的鋒面稱為鋒面甲,影響 11、12 月天氣的鋒面稱為 鋒面乙,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鋒面甲和乙均會造成過境地區降雨 (B)鋒面甲 和乙均會造成過境地區的氣溫大幅降低 (C)鋒面乙的移動速度較鋒面甲快,常於 一、二天之內通過臺灣地區 (D)鋒面甲、乙都是氣團的交界處,只因氣團的強弱不 同而形成不同鋒面。
10.( )有關氣壓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大氣壓力是指單位體積內空氣的總重量 (B)1 atm=1 hPa (C)氣壓值高於 1013 百帕時稱為高氣壓 (D)空氣會由氣壓較高 處往較低處流動。
【請翻次頁(張)繼續作答】
三地科 2 第 2 頁/共 3 頁
11.( )下列哪一項較不可能是洪水造成的結果? (A)沖積平原 (B)公路交通中斷 (C)農作物損毀 (D)地層下陷。
12.( )下列關於臺灣地震發生的敘述,何者錯誤? (A)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B)因為板塊交界位在臺灣東部,所以地震只會發生在花蓮 、台東一帶 (C) 因受 到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推擠的影響,臺灣地區經常發生地震 (D)因臺灣地區經 常發生地震,所以平時就應做好防震準備。
13.( )關於鋒面的觀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個性質不同的氣團混合均勻後產生 鋒面 (B)冷鋒和暖鋒的交界處會形成鋒面 (C)冷鋒為冷空氣切入暖空氣下方,使 暖空氣抬升而形成 (D)暖鋒為暖空氣切入冷空氣下方,使冷空氣抬升而形成。
14.( )關於氣象觀測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地面天氣圖是蒐集地面觀測站資料,
由專業人員利用電腦繪製而成 (B)利用探空氣球攜帶各式電子儀器,可獲得高空氣 象資料 (C)以氣象雷達進行遙測,可以得知降水的強度與區域 (D)地面天氣圖是 由氣象衛星拍攝獲得,分為可見光和紅外線兩種形式。
15.( )關於侵臺颱風之生成、移動和消失的過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多發源在 北太平洋東部的暖溼海洋上;乙.水氣變成水滴釋放出的熱能可提供颱風發展;
丙.颱風中心從西部出海後,可能引進西南氣流,為中南部帶來豪大雨;丁.生成後 的移動路徑多受到太平洋高壓氣流導引。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16.( )臺灣地震消息的發布,是由下列哪一個機構負責? (A)農委會 (B)中央氣象局 (C)環保署 (D)新聞局。
17.( )請問在何種天氣下,山區最容易發生山崩? (A)烏雲密布 (B)陽光普照 (C)傾 盆大雨 (D)強風席捲。
18.( )臺灣在下列哪個月分中,最可能因颱風而發生洪水災害? (A)一月 (B)五月 (C)七月 (D)十二月。
19.( )臺灣地區容易發生洪水的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A)地形陡峭 (B)四面環海 (C)雨量多且集中 (D)河流短促。
20.( )地震發生時,下列哪一種應變措施不恰當? (A)躲在堅固梁、柱或家具旁 (B)如時間允許,迅速關閉電源和瓦斯 (C)在戶外應快速跑入建築物室內躲避 (D)減低車速靠邊停車。
21.( )附圖一為某日地面天氣示意圖,此時正有一鋒面通過臺灣 附近的上空。有關此鋒面造 成的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鋒面通過臺灣時,氣溫會明顯上升 (B)此種鋒面通常移 動緩慢 (C)即將通過臺灣上空的鋒面是冷鋒 (D)中央氣 象局可能會發布低溫特報。
【請翻次頁(張)繼續作答】
圖一
三地科 2 第 3 頁/共 3 頁
22.( )已知對流層內,每升高 100 公尺,大氣溫度約會下降 0.65℃。臺灣第一高峰玉山,
其峰頂約為海拔 4000 公尺。若海平面的氣溫為 25℃,則玉山山頂的氣溫約為攝氏 多少℃? (A)-0.35 (B)-1 (C)0.35 (D)1。
題組: 附圖二為中緯度地區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第 23.~26.問題:
23.( )地球大氣的垂直結構可分為甲、乙、丙、丁四層,其分類依據為何? (A)氣體組成 隨高度的變化 (B)空氣密度隨高度的變化 (C)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D)氣溫隨高 度的變化。
24.( )甲、乙、丙和丁層的名稱依序為何? (A)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增溫層 (B)對流層、中氣層、平流層、增溫層 (C)對流層、臭氧層、中氣層、增溫層
(D)對流層、增溫層、臭氧層、中氣層。
25.( )哪些分層的氣溫會隨高度增加而上升? (A)甲乙 (B)甲丙 (C) 乙丁 (D)丙丁。
26.( )雷雨、閃電等瞬息萬變的天氣現象,主要是發生在大氣中的哪一層? (A)甲 (B)乙 (C)丙 (D)丁。
27.( )附圖三為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凡那比颱風的颱風警報資訊,請根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颱風可能在 19 日上午從花蓮登陸 (B)颱風在 19 日 1 時已經登陸 臺灣 (C) 19 日 23 時已經解除颱風警報 (D)凡那比颱風登陸前的強度屬於輕度颱 風。
28.( )附圖四中若鋒面前進方向不變,則未來幾天臺灣的天氣狀況可能為何? (A)低溫 多雲陣雨 (B)午後雷陣雨 (C)強風豪大雨 (D)高溫晴朗。
題組: 附圖五為亞洲某一地區的地面天氣圖,請根據圖示回答第 29.~30.問題:
29. ( )請判斷甲、乙、丙、丁四地的氣溫,何處最可能較為溫暖? (A)甲 (B)乙 (C)丙 (D)丁。
30. ( )關於乙地的天氣概況或預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冷鋒即將抵達,天氣由晴轉 多雲時陰,且降雨機會大增 (B)受暖鋒通過影響,溫度會急遽下降 (C)受暖鋒影 響,帶來連續性降雨 (D)因高壓籠罩,天氣晴朗炎熱。
【試題結束】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高雄市立龍華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2 次段考三年級地球科學科 答案
一、選擇題:100%(1~20 題每題 4 分,21~30 題每題 2 分),請依題號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