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PT 我的書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PT 我的書齋"

Copied!
66
0
0

Teks penuh

(1)

我的書齋

鍾理和

(2)

從一個書房到另一個書房 你看到什麼 ?

(3)

題 解

(4)

〈我的書齋 〉

• 齋,屋舍。書齋,即書房。作者因為 住處簡陋沒有書房,偶然間發現庭中 木瓜樹陰涼的樹影下,正是讀書寫作 的好所在。這個「書齋」就在空曠偉 大的天地中,光線足、視野佳,是任 何人造的書齋都比不上的。

(5)

• 這一「發現」使他擺脫了斗室的局 限,不必再為陰暗的屋子和搖擺的桌 子而傷心。原來天地之間處處有勝 境,巧思慧心帶來的創意,可以化平 凡為不平凡,可以提昇心靈的境界,

並超越現實的困窘。本文處處呈現獨 到的品味,而作者隨遇而安的生命氣 度,尤其令人讚賞。

(6)

我的 書齋 手稿

(7)

寫作背景

• 民國四十一年,鍾理和參加考試,錄 取為鎮公所里幹事,但因體弱,僅數 月便離職。

• 離職後,在家養病,並看顧小孩,以 便妻子外出做工養家。當他在樹影下 看書寫稿時,身邊還用一條帶子拴住 小兒子。

• 本文寫於次年,但並未發表。當時鍾 理和卅九歲。

(8)

出 處

 選文出處:

鍾理和全集(第三冊)

 選文版本: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內容:計分六冊。

• 前三冊以短篇小說為主,

另有散文及未完成稿。

• 第四冊為長篇小說《笠山農場》。

• 第五冊為日記。

• 第六冊書簡、雜記。

(9)

主 旨

• 鍾理和〈我的書齋〉一文,採「先論 後敘」的方式,書寫他在貧困生活中 的快樂天地。

• 全文由【文人與書齋】→ 【我沒有書 齋】→ 【我的書齋】,呈現知識分子 獨特的眼光,展現了寬厚與不凡的胸 襟。文中以「發現」為轉機――作者 發現大自然,正是他廣大的書齋。

(10)

• 在發現之前,他十分窘困;在發現之 後,他萬分喜悅。「境由心生」、

「發現自然的美」、「與自然成一整 體」正是作者得到快樂的關鍵。

(11)

作 者

(12)

生平介紹

• 鍾理和

筆名江流、鍾錚、

  鍾堅、禾里 屏東縣高樹鄉人

後遷居高雄縣美濃鎮 卒於民國四十九年

年四十六

(13)

• 出身富裕,立志文學。

• 因婚姻不見容於當時,

開始坎坷人生。

(14)

• 鍾理和的父親鍾鎮榮是 地主,經商頗有名望。

• 晚年在美濃購買笠山農 場,準備退休養老,將 事業交給長子里虎,舉 家遷往美濃,當時鍾理

和十八歲。 鍾理和父親鍾鎮榮

(15)

• 鍾理和在日治時代接受小學教育。

• 畢業後入村塾學習漢文,開始廣泛閱 讀小說,並以漢文從事創作。

• 一生貧病交迫,將生命的精華投注於 文學,至死仍不放棄寫作,被稱為

「         」。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16)

同姓結婚

• 十八歲時,舉家遷往 美濃,協助父親經營 笠山農場。他在這認 識了鍾台妹,從此展 開驚天動地的愛情。

• 當時的民情尚不容同 姓結婚,但鍾理和十

分執著。 鍾理和與

其妻台妹合照

(17)

坎坷人生

• 廿四歲的鍾理和憤而離家出走,獨自 遠赴日本扶持成立的滿州國,入瀋陽 滿州自動車學校學習謀生技能,希望

能經濟獨立。

• 二年後回鄉,帶走台妹,私 奔瀋陽。次年,長子鐵民出 生,遷居北平。因戰爭謀生 不易,曾當翻譯、賣煤炭,

生活貧困。

(18)

貧病交迫

• 民國卅五年鍾理和回到高雄,家道中 落。在屏東內埔中學當代用教員,開 始教書、寫作的生涯。

• 民國卅六年罹患肺疾,

進入松山療養院長期醫 治療養,住院三年,動 過胸腔手術之後,退院

回家。 鍾理和

年時期照

(19)

• 治病使田產變賣殆盡,

病後無法正常工作,家 計全落在妻子身上。

• 民國四十一年,考取美 濃鎮公所里幹事,半年 後因過勞辭職。

• 後長子罹病駝背,而健 壯的九歲次子又突然生 病夭折,他則經常面臨 舊疾復發的威脅。

鍾理和

長子:鍾鐵民 次子:鍾立民

(20)

喀血而亡

• 貧困一生,鍾理和染上肺病最後喀血 而亡時才四十六歲。

(21)

遺 言

• 彌留之際,召其長子鐵民面告:「吾 死後,務將所存遺稿付之一炬,吾家 後人不得再有從事文學者;《笠山農 場》不得問世,死而有憾」。

• 但鍾鐵民並未遵從父親遺言,不僅未 將遺稿焚燬,自己也成為作家。

(22)

文學成就

• 鍾理和以短篇小說的創作成就最大,

早期的夾竹桃風格比較特別,對古老 中國民族的生活面貌,做了一番審視 和反省。

• 民國四十五年,他以笠山農場獲中華 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長篇小 說獎後,「鍾理和」這三字才漸為人 所知,但獲獎作品在他生前始終無法 出版問世。

(23)

文學主張

• 寫作態度要真誠,作品應該真情流 露:「風格不必模仿別人,但求自然 即可」、文章貴在有自己的個性。

• 文學要植根在生活的土地上,從生活 中提煉種種真理、美善,並應具備責 任感和使命感,使作品具啟迪作用。

(24)

作品主要題材

• 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回憶。

• 對臺灣人命運的感思。

• 個人的生活經驗:濃厚自傳色彩,如

〈貧賤夫妻〉、〈復活〉。

• 農村、農民與鄉居生活,如

〈故鄉〉、〈阿遠〉、〈菸樓〉、

〈草坡上〉。

(25)

作品主要特色

• 文字優美,行文簡淨,刻劃細緻。

• 具山林原野景色之美、農村鄉居濃情 逸趣。熱愛生命與鄉土的情懷。

• 文字厚實而豐潤,在平和中傳達生命 的感動,流露深刻的感受。

• 困苦中仍保有堅毅的奮鬥精神。

(26)

鍾理和紀念館外觀一景

內部館藏

鍾理和

紀念館

(27)

文學步道

• 全國首座臺灣文學步道園區啟用――

石碑鐫刻卅五位鄉土作家精句及生平 簡介,與鍾理和紀念館相得益彰。

(28)

(29)

電影「原鄉人」

鍾理和的故事

• 鍾理和的故事曾被導演李行拍成「原 鄉人」電影,以電影重現他一生為文 學、理想和愛情奮鬥的傳奇故事。

原鄉人劇照

(30)

課文賞析

(31)

境由心造

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

• 從「為陰暗的屋子和搖擺的桌子而傷 心」,到擁有天地書齋不過心念一 轉,儘管在物質上他還像從前一樣窮 得叫人生氣,但不必局限在斗室中,

他的心靈便自由解放、盡情翱翔!

(32)

• 這旋乾轉坤的一念全來自「發現」,

而所謂發現其實是來自一種上乘的創 意與品味,這是比金錢更珍貴的。

• 羅丹說:「對於我們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 是缺少發現。」

• 鍾理和:「我的書齋是 我的大天地。」

(33)

隨遇而安

生活的實踐者、藝術家、哲學家

• 鍾理和在空曠偉大的天地中讀書寫 作,由於光線足、視野佳,是任何人 造的書齋都比不上的。

• 在這書齋裡,他只有一塊木板,一 端須手托著,另一端架在藤椅的扶手 下,且樹影刻刻移動,他也得隨著 移動。

(34)

• 以天地為書齋,有壯大的山河,深邃 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能與 浩然之氣相往來,與自然成一整體。

• 窘迫的現實因為鍾理和的態度而昇

華,他在困境中尋求自在,表現了脫 俗的生活情懷和獨特的生命氣度。

• 從我的書齋這一課,我們所認識到的 鍾理和,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生活的 實踐者、藝術家、哲學家」。

• 紀德說:「生活的偉大藝術不是在於 盡量享受,而是在其中盡量挖掘出東 西來。」

(35)

敘寫高明

敘事精鍊,寫景生動,修辭豐富

 敘事精鍊:

• 先藉精巧的類比:將軍的辦公廳、工 程師的設計室等;再細緻描繪自己居 室連書桌也沒有的無奈。

• 再來當他發現樹下就是絕妙的書齋時

,做為讀者,也能感染作者的喜悅。

• 再以「我的書齋是我們的大天地」為 轉折,歷歷描繪細節,可謂剪裁有 度、敘事精鍊。

(36)

 寫景生動:

• 從「寫得倦了,便放下紙筆,抬起眼 睛」,展開靈活的摹寫,白雲、雲 影、田野、農人、炊煙、遠山,觸目 所及皆自在美好。

• 這幅大自然為作者裝潢的偉大壯觀的 景象,以「嬝嬝的炊煙,遠山如黛」

作靜止畫面,再輔以「那是一首宇宙 的詩!」的讚嘆,令人神往不已。

(37)

逸趣橫生

在自然簡淨中蘊藏無比豐潤

• 閱讀本文,除了欣賞作者敘事簡練、

寫景鮮明的技巧,還要細細咀嚼字裡 行間所涵蓄的意念與智慧。

• 結尾木瓜樹被颱風吹折吹倒,作者馬 上再栽種,彷彿是一種「永不屈服」

的宣告,是在命運面前挺立為人的 尊嚴。

(38)

• 他的作品雋永耐讀,在自然簡淨中蘊 藏著無比豐潤,其中有動人的生活面 貌,有豐富的人生智慧,還有深刻的 生命哲理。

• 本文處處流露對苦難的包容,不屈的 意志與出塵的胸襟,是給讀者的最好 啟示。

(39)

語文萬花筒

(40)

音義比較

字形 字音 例句

ㄅㄧ ˋ

劣幣驅逐良幣

弊 弊端、利弊得失、徇私舞弊 斃 坐以待斃、作法自斃

蔽 一言蔽之、遮天蔽日 憋 ㄅㄧㄝ 憋氣、憋不住

瞥 ㄆㄧㄝ 瞥然、驚鴻一瞥 撇 ㄆㄧㄝ

ˇ 左撇子、八字沒見一撇

(41)

字形 字音 例句 蠕

ㄖㄨ ˊ

蠕動

儒 儒家、焚書坑儒、溫文儒雅

嚅 囁嚅

孺 婦孺皆知、黃口孺子、孺子 可教

濡 濡筆、耳濡目染、相濡以沫 懦 ㄋㄨㄛ

ˋ

懦夫、懦弱、頑廉懦立

糯 糯米

(42)

文士書齋命名欣賞

用以勵志砥行

陸游 老學庵→ 「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 行」

紀曉嵐 閱微草堂→「閱微而知著」

梁啟超 飲冰室→《莊子》:「今吾朝受命而 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林語堂 有不為齋 《孟子》:「唯有不為者 始有所為。」

(43)

命題注重謙遜與樸實

偏愛花木品格 杜甫

白居易 草堂 劉禹錫 陋室

林則徐 桂齋 明史專家

謝國禎 瓜蒂庵

(44)

唐代書法家

懷素 綠天齋→ 以芭蕉葉取代紙習書 練字

辛棄疾 稼軒→書房臨莊稼之自然景致 清代學者

徐乾學

傳是樓→他曾指著滿樓的書對兒 子說「吾何以傳汝?所 傳者唯是矣!」

蒲松齡 聊齋→閒談雜議的地方

緣於某事物

(45)

乾隆

御用書齋

希堂 收藏三王稀世墨寶名帖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 獻 之 中 秋 帖 、 王 珣 伯 遠帖

劉鶚 抱殘守缺齋 聞一多 何妨一下樓 王力 龍蟲並雕齋

其他命名

(46)

文士書齋 聯語欣賞

王夫之 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鄭板橋 咬住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饑,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陸游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紀曉嵐 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 蔣士銓 至樂莫過讀書,至要莫於教子;

寡智乃能習靜,寡營乃可養性

(47)

蒲松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 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 越甲可吞吳。

左宗棠 身無壟畝,心憂天下

徐渭 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朱熹 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 俞平伯 千古一詩人,文章有神交有道;

五湖三畝宅,青山為屋水為鄰

(48)

結構分析表

(49)
(50)

問題與討論

(51)

牛刀小試

(52)

第一題

關於我的書齋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作者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書房,但卻 因對日抗戰的動亂而無法實現

(B) 對於無法擁有的書房,作者深深體會 到貧窮的家境,讓人無法全心讀書寫作 的悲情

(C) 全文充滿憂傷,寄託不遇的哀傷

(D) 全文表現了作者熱愛文學的人生志向

,並寄託他嚮往自然、隨遇而安的處世 情懷

答案:D

(53)

第二題

下列文句「 」中字詞的釋義,何者錯誤

(A) 那「窳」破搖擺的桌子是連比都不能 比的:粗糙、不堅實

(B) 但「」中間勉強房間之 外,四周團團轉都是走廊:隔開

(C) 「一忽」光,一忽暗,氣象萬千:一 會兒

(D) 即連廚房,我們都只好隔開一段走廊 來「充設」:充實設備

答案:B

(54)

第三題

關於鍾理和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高雄美濃人,客家方言是其寫作的特

(B) 前期作品表現出熾熱的原鄉憧憬,渴望 回歸臺灣

(C) 所創作的小說主題激進,呈現貧窮卑微 的人物形象與莊嚴的靈魂

(D) 雖曾經居留瀋陽和北平多年,卻專注 於臺灣風土人情的描述

答案:D

(55)

第四題

詞語有時因語境或時空而有分別,下列運 用何者兩兩相同?

(A) 但勿以為我已開得金礦,變成大富翁

因而做了一所精緻「瀟灑」的書齋/影 帝梁朝偉,以「瀟灑」不羈的氣質,使 兩岸影迷為之瘋狂

(B) 雲影在下邊的山頭和田野上馳走奔逐,

「氣象萬千」,變化無窮/銜遠山、吞 長江,浩浩湯湯,「氣象萬千」

接續 下頁

(56)

(C) 我的書齋既無屋頂又無牆壁,它就在 空曠偉大的天地中,與「浩然之氣」相 往來/文天祥的「浩然之氣」,流芳青

(D) 嬝 嬝炊 煙 如 黛

嬝嬝」的身姿贏臺灣第一人的 稱號

(E) 但比大的山深邃悠

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就顯得那 寒酸在農中一眼望盡 陌」縱橫的原野,讓人心胸自然寬闊

答案: BE

(57)

第五題

文學作品中常用「移覺」的技法,使對事 物的描繪更精細。如阿Q正傳:「用力地 在自己的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熱辣辣地 有些痛。」將觸覺的印象轉移為味覺的印 象。以下何者也使用「移覺」手法?

接續 下頁

(58)

(A) 屋外的陽光喧鬧地向他擁來

(B) 夜簡直熱的發香,空氣又醇又暖 (C) 百花盛開的春景,沸騰的香味灼

(D) 雨絲紛紛灑在屋簷,玻璃窗也砰 砰作響

(E) 眼前的柏油路被日光烤軟,疲軟 地向前延伸

答案: ABCE

(59)

補充資料

我的父親鍾理和 作家小學堂

書齋你我他

(60)

〈我的父親鍾理和 〉 鍾鐵民(節)

  我的印象裡,先父謙和沉著,與親友 家人在一起,也總是聽得多、說得少。他 年輕時的生活態度我年紀太小不甚清楚,

他病後從醫院回家到去世的十年間,出門 工作的時間,在家靜修養病的時 間多。

(61)

  感覺裡他看書和寫稿的時間最長,常 見他在庭前木瓜樹蔭下的舊藤椅上坐著,

隨著頭上太陽的移動追著樹影,直到樹影 出 庭 外 。 ……這 時 父 親 面 的,特別是他在寫稿時,他常常兩眼瞪著 遠山,這樣默默沉思出神的時候,對外界 事物是看不到也聽不到的,我們孩子在他 面前玩遊戲,再怎麼叫鬧,他似乎都沒有 感覺,但是絕不能呼喚他或跟他講話;連 母親那麼專斷,碰到這個時節都不敢打斷 他的思緒。

(62)

  他是如何推崇那些認真生活的人,他 們許多都是農村中最平凡最卑微的人物,

日子也過得很艱苦,但是我們看看他們,

是如何跟自己、跟貧窮奮鬥,在這種不屈 不撓的奮鬥中,讓我們清楚感受到人性的 崇高和尊嚴。

  許多人說鍾理和的小說感人,那是當 然的,因為這些作品幾乎全是拿生命與生 活換來的,展現的是生活中所流的汗水和 眼淚:有為親人拚死奮鬥的勇氣、有不屈 於命運的高貴靈魂,有在困境中努力掙扎 絕不放棄的希望。

(63)

作家小學堂

臺灣光復前,他到東北,對中國語文 下過真功夫,民國三十四年就在北京 出版夾竹桃。光復還鄉後,卻隱居山 個文字交外界 隔絕。

作品抗議民意 識,並有豐富的同情心及深刻的自我 反省,被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你知道下列文字所描述的

現代作家是誰嗎?

你知道下列文字所描述的 現代作家是誰嗎?

(64)

擅長寫抒情詩,作品能融古典於現代,

早年以輕柔的語言、浪漫的意識寫詩,

如錯誤、小小的島;後期的創作則多歲 月、家國與生命哲思。

創作兼跨小說、散文。散文風格典雅雋 之作,臺灣

「回憶文學」的典範。

提倡白話文,造成文學革命,為新詩的 開山祖,中國第一本新詩集嘗試集為其 作品。

(65)

書齋你我他

  文人學士喜歡以閣、堂、

館、龕、坡、軒、庄等作書齋 如明有光的「項脊 軒」、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 堂」和龔自珍的「病梅館」。

下列是古今文學家的書齋,請 為這些書齋找到正確的主人。

(66)

書齋名 主人 稼軒

文木山房 聊齋 遜志齋 飲冰室

吳敬梓

方孝孺 梁啟超 辛棄疾

蒲松齡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活動緣起與宗旨: 織品學院可以說是輔仁大學內最特別的學院,也最與生活息息 相關,相較於其他有關飲食、家庭等等,織品系對服裝的堅持不僅僅 是滿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而是抱持著「好,還要更好」的態度。在 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觸到的服裝都處處有著學問,看似簡單而理所當 然的一切,經過了學習與瞭解後全部都變得不一樣了,而這些生活中

校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宣中家書 各位家長、同學: 您們好!由九月一日開學至今,轉瞬間,半年的時間已過去了。上學期的考試過後, 學校已派發成績表。不論同學們這次考試的成績如何,滿意還是未如理想,我希望同學 們都能夠不驕傲、不氣餒,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求進,就正如學校本年的主題──「學貴 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