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WTO有關產地標示之規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WTO有關產地標示之規定"

Copied!
1
0
0

Teks penuh

(1)

WTO、主要國家及我國 產地標示相關規定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2)

目錄

WTO 有關產地標示之規定 3

美國對進口貨品標示產地之法令分析 10

亞太地區重要貿易國之產地標示相關規定 32

我國輸入貨品產地標示與產地證明之規定 38

我國出口貨品產地標示之規定、實務及檢討 40

(3)

WTO 有關產地標示之規定

陳秀全

壹、 前言

產地標示係指實際在貨品或其包裝上標示其製造或來 源地。由於各國歷史背景發展之不同,相對產地標示之要求 亦並不相同。

往昔英法等國擁有許多殖民地,歐盟之原產地規則基 本上源自於英國及法國之原產地規則系統,其原產地規則 係賦予來自各該國殖民地之產品優惠關稅。產地標示對歐盟 來說並不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同時歐盟認為硬性要求產地標 示有造成數量限制之虞,及增加進口產品成本、削弱競爭力1

美國是世界上對產地標示具有明確要求的國家之一,

在其

1890

年第一個產地標示法令中即要求所有進口產品必 需在其產品或包裝上標示產製國,其理由除係為提供消費 者正確訊息及保障其權益外,亦有「保護」國產品、鼓勵國人 愛用國貨之意,此亦為美國政府採購上訂有「

Buy American Act

」歷史背景之一。

綜上所述,由於各主要國家對產地標示之認知不一,

因此

GATT

第九條僅對產地標示有一原則性之規定。

GATT

第九條允許各國施行產地標示之規定,但應使輸出國工商

1 有關英國禁止零售來自歐盟其他會員國某些無產地標示產品案,歐盟曾裁定英國此項規定違反

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協定(第三十條);同時認為消費者關切的是貨品之品質而非製造地,故此 項標示規定並無法確定達到保護消費者之目的。

(4)

業所造成之不便減至最低程度,同時此標示規定應適用最 惠國待遇。

貳、

GATT

第九條

GATT

第九條之條文規定及相關發展詳述如下---

一、關於標示之規定,每一締約成員對於其他締約成員產品 所給予待遇,不得低於其對任一第三國同類產品所給待 遇。

此項規定係指進口產品之標示規定

(marking

requirements)

應符合最惠國待遇。在墨西哥控告美國限制鮪 魚進口案2中,墨西哥認為美國海豚保護消費者資訊法

(DPCIA)應受本項之規範,但爭端解決小組認為,本條之標

題為「產地標示」,且條文為規範進口產品之產地標示,換 言之,本條僅與最惠國待遇有關而不涉及國民待遇之問題,

乃認定美國

DPCIA

之標示規定不受本項之規範。

二、各締約成員咸認於適用及執行有關產地標示之法令時,

對於輸出國工商業所造成之不便,應於避免欺罔公眾或 使公眾誤信之必要範圍內,減至最低程度。

(1954-1955

年增訂

)

2 美國DPCIA規定,由美國輸出或在美國銷售之鮪魚產品必須標示「對海豚無害」(Dolphin

Safe)或其他類似之標示,以表示其鮪魚補獲之方式對海豚不至於有害(DS21/R;BISD 39S/202)。

(5)

GATT

產地標示工作小組於

1958

11

月根據國際商 會之建議擬出一份建議案3,並經締約成員大會採認通過。該 建議案提出可進一步降低因施行標示規定而使出口國工商 業不便之建議措施。建議措施包括

---

(

)

各國應詳細檢視現行法規以儘可能減少要求產地標示之 情形。

(…should scrutinize carefully their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with a view to reducing as far as they possibly can the number of cases in which marks of origin are required, ….)

(

)

產地標示之要求不應以通案之方式適用於所有進口產品,

而應只限於某些需要標示之情形。

(

)

如需標產地,任何清楚且顯而易見之標示方式均應被接 受。

(

)

要求產地標示之國內法規不得含有要求除產地標示以外 之標示要求。

(

工作小組之後於小組報告中進一步對此 項解釋,認為此項規定與為其他目的所設之要求不同,

如為保護消費者之目的等。)

(

)

各國應接受以英文「

made in ….

」標示之產地標示。

(

)

標示產地時,通常使用之國名縮寫,如「

UK

」或「

USA

」 應被接受。

(

)

如貨品之容器不隨貨品銷售或僅作為運輸之目的,不得 要求在該容器上作標示。

(

)

下列情況下應准許在貨品容器上標示以取代在貨品本身 上作標示:

3 BISD 7S/30, 7S/117。

(6)

1

、 此種標示方式在習慣上是被接受的;

2

、 包裝方式使最終購買者可能在損傷貨品之情況下 拆封者;

3

、 因貨品本身特性而通常封於容器內銷售者;

4、

貨品如為液體或氣體而需以容器裝運者。

(

)

進口之非商業用個人物品應免標示,包括許多國家海關 列為免稅之物品,如繼承物品、嫁妝等。

(

)

藝術品真跡應免標示。

(

十一

)

暫准免稅進口之轉運或保稅貨品應免標示。

(

十二

)

各國應採取措施以備於特別情況下允許貨品在進口 國海關監督下進行產地標示。

(

十三

)

無法在海關監督下標示之貨品應准免罰再出口。

(十四)

不得違反

GATT

第九條第五項之相關規定,動輒課 以罰金,即除於補辦標示手續無正當理由故予延遲、

或另作虛偽標示、或對標示故予遺漏者外,於輸入時 未符合標示規定者不得課以罰金。

(

十五

)

當一國推行一套標示制度或強制要求某一類產品進 行標示,在新規定實施前應進行通知及足夠之宣導,

以符合

GATT

第十條之規定。

(十六)

出口國家若遇上一進口國家未遵循上述任何一項建 議措施時,可依

GATT

第二十二條之規定請求與該 進口國家進行諮商。

上述建議案同時邀請各締約成員於每年

9

1

日報告各 該國家相關產地標示之法令修正情形,嗣後曾有一些國家 提出報告,惟自

1961

年後就不再有任何國家提出報告。

(7)

三、若在行政上可行,各締約成員應准許所規定之產地標示 於輸入時為之。

四、各締約成員於實施其有關輸入產品標示之法令時,應避 免對產品造成重大破壞,或嚴重損其價值或不合理增加 其成本。

美國

1984

年頒布之貿易及關稅法第

207

條規定某些鋼 管需打上原產地,部分國家即質疑此項標示規定與本項規 範不符,因為不可能在不損傷貨品

(

鋼管

)

之情況下進行標示。

五、凡於輸入時未依規定完成標示手續者,除於補辦標示手 續時無正當理由故予延遲,或另作虛偽標示,或對標示 故予遺漏者外,任一締約成員不得對之課以特別稅或罰 金。

六、各締約成員應相互合作以防止濫用商品名稱,矇混產品 真正產地及侵害某一締約成員內法所保障之特別地區或 地理名稱,對於制止措施之適用,各締約成員對他締約 成員所提請求或意見應予充分及合情之考慮。

在有關歐盟控訴日本進口酒及酒精飲料關稅及標示案4 中,歐盟認為日本酒類製造商使用法文及法國名稱、其他歐 洲語言及歐洲商標形式或符號有誤導日本消費者對原產地 認知之嫌。爭端解決小組認為,本項文義限於「各締約成員

4 BISD 34S/126。

(8)

應相互合作以…」;

GATT

對「

trade name

」一詞並無定義;

各國對構成「

trade name

」之法律認知各不相同。同時小組並 未發現日本製造商所使用之部分英文或法文標示有實際損 傷歐盟法律保障之產品之特別地區或地理名稱,也認為日 本並未違反本項所定之合作之責任。

參、

GATT

第九條與其他

WTO

協定間之關係

GATT

時期之技術性貿易障礙委員會(

The Committee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曾在其

1994

年年度報告5 中指出,該委員會曾討論將強制產地標示之規定列於技術 性貿易障礙協定中,惟有締約成員不同意並質疑將產地標 示規定列於協定中之適當性。

5 L/7558, 30 November 1994。

(9)

美國對進口貨品標示產地之法令分析

沈建一 目次 壹、概論

貳、 貨品本體標示規定 一、 一般標示原則 二、 特定貨品之標示原

三、 其他注意事項 參、 貨品本體免標規定

一、 一般豁免

二、 特定貨品之豁免 肆、 包裝本體標示規定

一、 一般標示原則 二、 具體標示規定 三、 得免標情形

伍、 得以具結書辦理之事項 一、 不能標示或

J

表免標

貨品之更裝具結 二、 貨品進口後分裝或

加工之具結

三、 標示不符規定之補 正具結

陸、 違反產地標示之罰則 一、 未標示或標示不符規

二、 滅損已存在之標示 三、 違反所承諾之具結書 四、 偽標產地

柒、 美國法令與

GATT 1994

IX

條之比較

一、

GATT 1994

IX.1

條之比較

二、

GATT 1994

IX.2

條之比較

三、

GATT 1994

IX.3

條之比較

四、

GATT 1994

IX.4

條之比較

五、

GATT 1994

IX.5

條之比較

六、

GATT 1994

IX.6

條之比較

關鍵字:產地標示,原產國標示,

GATT

IX

壹、 概論

WTO/GATT

規範體系對會員國進口他國6貨品之產地標

東吳大學法學碩士,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多邊貿易組副組長。

6 「他國」包括會員國及非會員國;但進口會員國「對他會員所產貨物標示產地之規定,應予不 低於任一第三國同類貨物所享之待遇。 Each Member shall accord to the products of the territories of other Members treatment with regard to marking requirements no less favourable than the treatment accorded to like products of any third country.」,請參見GATT 1994IX.1條。

(10)

示,訂有

6

項原則性規定7;至於產地以外之標示8則要求符 合國民待遇

(National Treatment)

及最惠國待遇

(MFA)

9。認定 貨品原產國及標示該原產國的規定,除具有保障消費者權 益之功能外,在政府進口管理的行政工作方面,諸如:進 口簽審、進口統計、計扣配額、課徵差別關稅、反傾銷稅或平 衡稅、以及執行貿易協定或報復措施等,亦均有賴此等規定 作為判斷依據。因此,在現行國際貿易持續自由化、國際分 工日益頻繁、及消費者意識日漸抬頭的趨勢下,如何認定貨 品原產國或標示該原產國的相關法令,可說是進口管理所 必需,更是一國欲進行區域性貿易自由化談判前,所不可 或缺的基石10,故國際間除已訂有原則性的相關協定11外,

各國於其內國法規範體系中也均訂有相關之細部規定12。 歷年來美國一直為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最近

3(1999-2001)

年間,我對美之年出口值平均每年已超過

310

億美元,故我國產官學界如能對輸美貨品應如何標示產地 之法令,以及該法令是否符合

WTO/GATT

規範等加以了解,

對我應有實益、也足借鏡。然美國對進口貨品標示產地之相 關法令尚稱繁雜,為利我國各界對美國這套法規範能有通 盤之認識,進而有所遵循因應,故為此文。

7 請參見GATT 1994IX條。

8 諸如貨品之製造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成份、數量、是否安全、或是否完稅等標示;我國對貨

品之標示規定,請參見「商品標示法」。

9 請參見GATT,Guide to GATT Law and Practice 第264頁,1994年版;及GATT 1994III:4 條及第I:1條。

10 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為例,與產地有關的內容為協定內最複雜的部份,除關稅減

讓表外,所占篇幅最多。

11 有關認定原產國之國際協定計有1974年生效實施之「京都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Simplification and Harmonization of Customs Procedures,簡稱 Kyoto Convention」及1995 WTO生效實施之「認定原產國協定,Agreement on Rules of Origin」;有關標示原產國之國 際規約則為前述GATT 1994IX條及“ 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of source on Goods”等。

12 我國對認定進口貨品原產國之規定為83930日財、經兩部會銜公布實施之「進口貨品原

產地認定標準」。有關產地標示方面,目前並無一般規定,但為防止進口成衣違規轉運至設限 地區,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於80828日曾以貿(80)二發字第13897號公告進口特定紡織品 之產地標示規定;另貿易局於82428日亦曾以貿(82)一發字第06709號公告進口貨品產 地標示不實案件之處理原則等。

(11)

本文主要依據之美國法令為:「

1930

年關稅法」第

304

目所屬的

11

個條文

(19USC §§1304(a)-(k)

,含修正後內容

)

, 及「關稅法施行細則」第

134

節所屬的

33

個條文

(19CFR

§§134.1-134.55

,含修正後內容)。至如何認定來貨產地的相 關法令、或產地以外之標示規定,則不在本文探討範圍。

綜合分析美國產地標示的規定,可歸納出下列基本架構:

如依標示的客體區分,可分為對貨品本體的標示規定及對 包裝貨品之「包裝13」本體的標示規定,其中以對包裝本體的 標示規定較為複雜;如依進口貨品來源國區分,可分為對

NAFTA

國家14的標示規定及非

NAFTA

國家的標示規定,其 中以對來自

NAFTA

國家的標示規定較為寬鬆;如依標示的 方法區分,則可分為一般抽象的標示規定及特定具體的標 示規定,其中以特定具體的標示規定較易遵行。

標示產地,原則上應在貨品本體為之;但如貨品本體依 法得以豁免,則應在其「通常包裝」15上標示所包裝貨品之原 產國。至包裝物本身之原產國應否在包裝本體上加以標示,

則視情況而定。但在特殊的情況下,貨品本體及其包裝本體 均得免予標示產地。

美國對進口貨品標示產地之相關法令,從法令條文本身 觀之,大致符合

GATT 1994

IX

條之規定。但美國法令對 未標示或標示不符合規定者、以及非故意滅損已存在之標示 者等,依法進口人應繳納案內貨品完稅價格

10%之稅金,

13「包裝」為我商品標示法或商品檢驗法之用語,我國民法第六百三十五條之用語則為「包皮」;

美國法令之原文則為containers or holders,意指各類質材形狀或大小之瓶 筒、甕、槽、袋、束或管等物品。

14 即北美自由貿易區國家,亦即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三國。

15 依19CFR §134.22(d)(1)前段之立法定義為:「通常最後一手購買該貨品的人,會接觸到的 包裝。…(A) usual container means the container in which a good will ordinarily reach its ultimate purchaser.」

(12)

此一額外稅金之規定似與

GATT 1994

IX.5

條之明文不符,

然截至目前為止,似無

GATT/WTO

會員就此提出爭訟。

貳、 貨品本體之標示原則 一、 一般標示原則

進口貨品標示產地之一般原則16為:除本法另有規定者 外,原產於外國17的貨品於進口通關時,應在貨品本體易見 處以英文18逐一標示其原產國;而為使美國境內最後一手購 買人獲知進口貨品之原產國,其所標示之文字大小應合宜,

標示本身並應具不易滅損性及牢固性。至於「不易滅損性」及

「牢固性」之判斷依據為:除非有意將之去除,否則是項標 示在合理、可預期之情況下,於歷經分銷、倉儲、搬運等運銷 程序後,最後一手購買人仍能輕易辨識其產地者為準19

為使產地標示能確實符合前述原則,美國海關認為最好 的標示方法為:產製貨品同時,即將產地標示列入生產過 程中。例如:產製金屬物件時,可用打印、鑄模、或蝕刻等方 式標示;產製陶土物件時,可將產地標示一併燒製;紙類

16 見19USC §1304(a)第一項及9CFR §134.11。其條文內容為:“ Except as hereinafter provided, every article of foreign origin (or its container, as provided in

subsection (b) hereof) import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marked in a conspicuous place as legibly, indelibly, and permanently as the nature of the article (or container) will permit in such manner as to indicate to an ultimate purchase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nglish name of the country of origin of the article.”

17 依19CFR §134.1(a) §134. 1(c) 及 §134. 1(e)等立法定義知,外國意指美國領土及其屬 地以外的國家、殖民地、屬地或被保護國;但以下美國屬地,在標示產地的相關法令中,被認 為是外國:Virgin Islands,American Samoa,Wake Island,Midway Islands,Kingman Reef,Johnson IslandThe Island of Guam。

18 依19CFR §134.45(a)(2)款規定,如為NAFTA國家的貨品得標以「法文」或「西班牙文」。

19 見19CFR §134.41(b)。其條文內容為:“ (b) Degree of permanence and visibility.

The degree of permanence should be at least sufficient to insure that in any reasonably foreseeable circumstance, the marking shall remain on the article (or its container) until it reaches the ultimate purchaser unless it is deliberately removed. The marking must surviv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store handling.

The ultimate purchaser in the United States must be able to find the marking easily and read it without strain.”

(13)

產品,則宜以印刷方式為之20。但以上方式除另有具體之規 定外,僅為海關以實務經驗所提之建議,凡依規定能符合 前述法定一般抽象原則者,即應通關放行,因此海關也能 接受貼紙、掛牌、或其他合宜的方式,標示原產地21。 二、 特定貨品之標示原則

美國法令對特定貨品的產地標示,訂有許多具體明文的 規定,另外也累積不少判令22。例如:鐵、鋼、或不銹鋼管、

及鋼、不銹鋼、鉬鉻合金鋼、或展性鑄鐵所製之管配件,應以 打印、鑄模字、蝕刻、刻或漆印等方式,逐一在貨品本身標示 原產地23;運輸或儲存液態瓦斯所用之管

(

槽、桶

)

應以打印、

鑄模、蝕刻、凸體字或其他具有類似效果之方式,逐一在貨 品本身標示且不得豁免24;刀、叉、鋼製品、剪子、刮鬍刀片、 手術、牙醫或實驗室設備、科學儀器、鉗子、鑷子、處理金屬線 之各式手工具、吸清器等物品及其零配件,應逐一在貨品本 身以打印、鑄模字、蝕刻或刻的方式標示,或另以金屬片標 示,再用焊接、或用鏍絲、柳釘等將該金屬片固定在前列物 件之方式為之;但如屬

NAFTA

國家的貨品,則不限用上述 五種方式,只要能合理地符合前述法定之一般原則即可25。 至鐘、錶或類似計時器之產地標示方法,則更專業繁瑣,故 另訂有個別規定26

三、 其他注意事項

為避免誤導消費者,凡貨品標有美國進口人、經銷人、

20 見19CFR §134.41(a)。

21 見19CFR §§134.44(b)-(c)。

22 判令(Rulings)為美國海關依個案申請所作之行政決定,見19CFR §134.42。

23 見19USC §1304(c)(1)。

24 見19USC §1304(d)。

25 見19CFR §134.43(a)。

26 見19CFR §134.43(b)。

(14)

或其他人名址者27;或貨品中出現美國國號或城市名稱或非 該貨品原產國之其他國家國號或城市名稱者28;或貨品之商 標、符號出現「美國」字樣者29;或仿似美國印地安之珠寶、

飾物、畫、及手工藝品者30,均應於緊臨易見處將貨品真正原 產國標示清楚。

鑒於產地標示所應標示者為貨品之真正原產國,因此外 國貨品輸入美國屬地再轉運至美國者,基於該貨品原產國 並未改變,故仍應依法標示貨品真正原產國31。而在美國保 稅倉庫、對外貿易區

(

類似我國的加工出口區

)

從事分裝或簡 單加工之外國貨品,在流入美國市場前,也應依適用該貨 品之標示規定,標示真正原產國32。再如某項貨品在進口後 輸銷至最後一手購買人前,若通常會先和其他貨品組合出 售時,為避免消費者將該組合物之產地和進口貨品之產地 混淆在一起,進口貨品原有之產地標示仍應持續存在,並 清楚標明該進口部份之原產國。例如:單獨進口標籤,再將 之附著於某物出售時,該進口標籤之產地標示應為:“

Label made (or printed) in (name of country)”

33;又如單獨 進口相機盒或眼鏡盒,再裝入相機或眼鏡一起出售時,該 進口相機盒或眼鏡盒之產地標示應為:“

Case made in (name of country)”

34。當然,加工或組合後之產品,如因符 合「實質轉型」之法定要件,而改變原產國者,則應以該產 品發生「實質轉型」之國家為原產國,依相關標示規定加以

27 見19CFR §134.21(c) ,及§§134.43(c)-(d)。

28 見19CFR §134.46。

29 見19CFR §134.47。

30 見19CFR §§134.43(c)-(d)。

31 見19CFR §134.12。

32 見19CFR §134.13。

33 見19CFR §§134.14(a)-(b)。

34 見19CFR §§134.22(b)(d);但該盒子如為NAFTA國家的產品得免標。

(15)

標示之。

參、 貨品本體免標規定 一、 一般豁免

進口貨品在下列情況下,貨品本體得免標示原產國;但 通常仍應將貨品之原產國標示於包裝最外層35

(一) 不能標示者;

(二) 運往美國前,無法在不受損之情況下標示者;

(三) 運往美國前,欲標示之成本過高,以致進口後 無商銷價值者;

(四) 貨品包裝上的產地標示,已足以顯示所盛貨品 之原產國者;

(五) 未經加工之原態物;

(六) 進口人無意轉售之自用物品;

(七) 進口加工用之物件,依法所標示之產地在加工 過程中,將被塗抹、銷毀或永久隱藏;且是項加 工之目的並非為隱藏進口物之原產國者;

(八) 最後一手購買人藉由進口貨品之特性或該貨品 相關跡象已知貨品之原產國者;如為原產於

NAFTA

國家之進口貨品,上項「已知」之主觀條

件,得降為「可得而知」;

(九) 輸入美國前,該貨品已產製廿年以上者;

(十) 進入保稅倉庫後,即將出口或轉運者;

(十一) 以美國魚類所加工之免稅貨品;

35 見19USC §1304(a)(3) 及19CFR §134.32。

(16)

(十二) 美國屬地所產製之貨品;

(十三) 復運進口之美國出口品;

(十四) 依關稅法施行細則第

I

章第

10.151-10.153

條、第

145.31

條、或第

145.32

條規定免稅之貨 品36

(十五) 貨品進口前雖未依法標示,但進口人、生產 人、出售人、或運送人並無規避相關法令之意圖,

且貨品進口後再標示之成本過高,致無商銷價 值者;

(十六) 產製於

NAFTA

國家的藝術原件;

(十七) 產製於

NAFTA

國家,海關進口貨品號列

(HTSUS)

6904.10

(

建築用磚

)

、第

8541

(二極體、

電晶體及類似半導體裝置)、第

8542

(積體電路及微組件)等貨品。

二、 特定貨品之豁免

除前項一般性的免標規定外,美國法令對某些特定貨品 也訂有免標規定,分述如下:

(一) 財政部依「

1930

年關稅法」第

304(a)(3)(j)

條授權,

1937

1

1

日前推五年間,以免標示產地 之方式所進口之貨品且該貨品已有相當之進口 記錄者,美國財政部得以行政命令公布該等貨 品名稱,使繼續享有免標產地之權利。嗣後美國 海關依該法律授權進行調查並列表公布之,而 該表列貨品即以當初授權之法條條碼為名,簡

36 該等條文係規定不超過價值$200美元之旅客攜帶或郵寄之免稅物品,或在外國的人送給在

美國的人不超過價值$100美元之免稅贈品;但來自Virgin Islands , Guam和 American Samoa 三屬地之贈品價值,得提高為$200美元。

(17)

稱J表。進口J表貨品時,貨品本體雖得依法免 標;但其通常包裝,則應標示所盛貨品之原產國 J表貨品目前有

83

大項,其中包括:字畫、古 董、麻袋、煙草、鈕扣、蛋、皮革、花卉、羽毛、紙張、

郵票、楓糖、聖誕樹等37

(二)

1995

1

1

日起,美國海關進口貨品號列

(HTSUS)第 0901.21(未抽除咖啡因之已焙製咖

)

0901.22(

已抽除咖啡因之已焙製咖啡

)

0902.10(

綠茶

)

0902.20(

其他綠茶

)

0902.30(

紅 茶

)

0902.40(

其他紅茶

)

2101.10(

濃縮咖啡

)

、及

2101.10 (濃縮茶或馬黛茶) 等目之貨品,無論貨

品本體或其包裝均得免標示產地38

(三)

1995

1

1

日起,美國海關進口貨品號列

(HTSUS)

0904.11-12(

胡椒

)

0904.20(

蕃椒

)

0905.00(香草 )、 0906.10-20(肉桂)、 0907.00(丁

)

0908.10-30(

荳蔻

)

0909.10-50(

茴香、杜松 子等

)

0910.10-50(

薑、咖哩等

)

0910.91(

混合調 味料

)

0910.99(

其他辛香料

)

1106.20(

西穀米之 根莖)、1207.40-50(芝麻、芥子)、

1207.91(罌粟

)

1404.90(

其他未列名植物產品

)

、及

3302.10(

食品芳香物

)

等目之貨品 、

0712 .90.60

0712.90.8080

等項之乾燥蔬菜 、

1209.91.2000

項之其他蔬菜種子 、

1211.90.2000

1211.90.8040-50

90

等項之

37 見19CFR §134.33。

38 見19USC §1304(f)。

(18)

其他植物香料、

2006.00.3000

項之糖漬蔬菜 、

2918.13.2000

項之酒石酸類、

3203.00.8000

項 之動植物性著色料、以及

3301.90.1010-20

50

等項之其他精油等貨品,無論貨品本體或其 包裝均得免標示產地39

肆、 包裝本體標示規定

貨品和其包裝或包裝用填充物間之關係,概念上為主、

從物之關係40。因此,貨品和其內外包裝同時進口時,海關 稅則號列之歸類,原則上以貨品之歸類為主41;而產地標示 亦同,即原則上應標示包裝內所盛貨品之原產國,但如包 裝本體亦應標示其原產國者,則為例外。

美國法令對有關包裝本體應否標示產地的規定,有所謂

「通常包裝」的概念,通常包裝的立法定義為:通常最後一 手購買該貨品的人,會接觸到的包裝42。通常包裝得為任何 質材或形狀,但如貨品售價不包含其包裝、或包裝本身具有 其獨立之物性、或具有經久耐用之價值時,就有可能不被認 為是通常包裝43。而不被認為是通常包裝者,該包裝物本身 往往會被要求在其本體上標示原產國。以下為包裝本體之標 示規定:

一、 一般標示原則

凡進口貨品本體依法得以免標產地者,無論該貨品是否

39 見19USC §1304(g)。

40 見我民法第六十八條。

41 見General Rule of Interpretation of HS 5(a)-(b)。

42 見19CFR §134.22(d)(1)前段。

43 見19CFR §134.22(d)(1)後段。

(19)

已標示產地,其通常包裝之最外層,應標示所包裝貨品之 原產國44。例如:進口零售用之罐裝啤酒45、筒裝網球46、或個 別包裝之肥皂47等,其罐、筒或包裝之最外層均應標示啤酒、 網球或肥皂之原產國。但如包裝本身依美國海關進口貨品號

(HTSUS)

應單獨列號者,除應標示所包裝之貨品原產國

外,包裝本體也應標示其原產國48。例如:大型鋼桶、油槽或 其他可重覆使用之容器,其標示之字樣得為:“

Container made in (Name of Country)”

又如包裝本體標有美國進口人、經銷人、或其他人之名 址者,應於緊臨該名址處將包裝內貨品之原產國標示清楚,

標示之字樣得為:“

Contents made in (Name of Country)”

49

二、 具體標示規定

可多重使用的包裝,無論是通常包裝或非通常包裝,均 應在包裝本體上逐一標示 “Container made in (Name of

Country)”

50。例如:可當啤酒杯的芥茉罐、或可當花瓶的香 水瓶等51

用完即丟之包裝如單獨進口銷售,亦應在包裝本體上逐 一標示產地;但如其銷售係以打、斤、箱、盒等為單位者,則

44 見19CFR §134.22(a)。其條文內容為:“(a) Contents excepted from marking.

When an article is excepted from the marking requirements by subpart D of this part, the outermost container or holder in which the article ordinarily reaches the ultimate purchaser shall be marked to indicate the country of origin of the article whether or not the article is marked to indicate its country of origin.”

45 見19CFR §134.32(a)及19CFR §134.24(d)(1)。

46 見19CFR §134.32(d)及19CFR §134.24(d)(2)。

47同上註。

48 見19CFR §134.22(b)。

49 見19CFR §134.22(c)。

50 見19CFR §§134.23(a)-(b)。

51 見19CFR §134.23(b)後段。

(20)

僅需於該包裝物之通常包裝上標示之52。 三、 免標情形

(一)

NAFTA

國家所產之「通常包裝」53

(二) 本文第參節第一款第

(

)

(

)

(

)

目免標貨品 之包裝;如為

NAFTA

國家則同節同款第

(

)

(六)、 (七)、 (八)、 (九)、 (十六)、或(十七) 目免標貨

品之包裝本體,亦得豁免之54

(三) 包裝本身如屬本文第參節之免標貨品55

(四) 屬用完即丟之包裝,進口後將由進口人盛裝內 容物出售者,但該物進口時之外包裝,則應標 示原產國56

(五) 屬用完即丟之包裝,但最後一手購買人通常會 打開包裝檢視內容物,而該內容物已標示產地者

伍、 得以具結書辦理之事項

美國有關產地標示之法令,允許進口人以具結書辦理之 相關事項有三,分述如下:

一、 不能標示或

J

表免標貨品之更裝具結

進口貨品或因不能標示或屬

J

表貨品等,依法得以免標。

但貨品通關後進口人有意另行包裝出售,或海關認為進口 人將另行包裝出售時,進口人應於報關時以書面具結,承

52 見19CFR §134.24(b)。

53 見19CFR §134.22(b)後段及19CFR §134.22(d)(2)。

54 見19CFR §134.22(e)(1)。

55 見19CFR §134.22(e)(2)。

56 見19CFR §134.22(e)(3)。

(21)

諾該貨品經渠更改包裝後,新的包裝應依相關規定標示原 產地;如該貨品經轉售或移轉他人,則進口人應於轉手時 以書面告知後手,該貨品更改包裝後,新的包裝應依相關 規定標示原產地57

二、 貨品進口後分裝或加工之具結

貨品通關後進口人有意將之分成零售的小包裝出售、或 海關認為進口人將會如此處理時,進口人應於報關時以書 面具結,承諾該貨品經渠分裝後,不會隱匿貨品上的產地 標示;如新的包裝勢將隱匿原產地標示時,則該新包裝應 依相關規定重新標示原產地;又如該貨品經轉售或移轉他 人時,則進口人應於轉手時以書面告知後手,該貨品分裝 後應依前項原則處理產地標示58

三、 標示不符規定之補正具結

已完成進口通關手續之貨品,如被發現所進口之貨品未 標示產地或標示不符規定時,海關會依法發出「貨品收回通 知

(

4647

號表

)

」。進口人自該通知寄出日起

30

天內,得以 具結書之方式連同補正後之樣品,向海關申請結案;必要 時,海關會派人驗證,海關也有權視個案免除應檢附樣品 之規定59

陸、 違反產地標示之罰則

違反產地標示的案情,大致可分為:未標示或標示不符 規定、滅損標示、違反所承諾之具結書、或偽標等。違反美國

57 見19CFR §134.25。

58 見19CFR §134.26。

59 見19CFR §134.52及§134.54。

(22)

產地標示規定之罰則,得因而分為:

一、 未標示或標示不符規定

來貨未標示產地或標示不符合相關規定者,進口人得將 原貨退運出口、銷毀或補正。未標示原產國之貨品如欲補標,

應先經確認原產國之程序;無論係未標示或標示不符規定 者如欲補正,均應在海關人員監視下進行,海關同意進行 補正時,進口人應另繳納案內貨品完稅價格

10%

之稅金,

並負擔海關人員為執行監視任務的相關費用60; 二、 滅損已存在之標示

進口人應先依前項程序處理進口物,即將原貨退運出口、

銷毀或補正;如滅損人具隱匿之故意,得另處一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科或併科$100,000美元以下罰金,累犯之罰金部 份得加重處罰至

$250,000

美元61

三、 違反所承諾之具結書

具結後違反所具結之事項者,海關得向具結人追索與貨 價等值加上應納稅額之賠償金,另如有欺騙官署之情事,

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

10,000

美元以下罰金62; 四、 偽標產地

進口貨品如偽標產地時,應予沒入;但如向進口港海關 主管申請獲准,得於去除偽標或依規定補正產地標後放行、

或在海關人員監視下銷毀或出口63。另如造成他人損害,則

60 見19USC §1304(h) 、19CFR §134.2 及19CFR §134.51。該附加稅並應自涉案進口日起,

加計利息。

61 見19USC §1304(k) 及19CFR §134.4。

62 見19CFR §134.25(e) §134.26(e) 及 §134.52(d)。

63 見19CFR §§11.13(a), (c)-(d)。

(23)

應負民事賠償責任64

柒、 美國法令與

GATT 1994

IX

條之比較

WTO/GATT

規範體系對會員國進口他會員國所產貨品

應如何標示產地乙節,在

GATT 1994

IX

條下訂有

6

項原 則性規定,以下將逐項檢視美國法令,在條文外觀上是否 符合該協定所示原則。

一、 與

GATT 1994

IX.1

條之比較

GATT 1994

IX.1

條之條文為:「會員對他會員所產 貨物標示產地之規定,應予不低於任一第三國同類貨物所 享之待遇。」65。本條文僅將

GATT 1994

I.1

條所訂之最惠 國待遇原則予以具體化,基本上除具明示效果外,並無其 他實質意義。

美國有關產地標示之法令,無論是貨品本體的標示或 免標示之規定、包裝本體的標示或免標示之規定、得以辦理 具結書之事項、以及違反產地標示之罰則等,基本上並未因 貨品來源國不同而訂有不法之歧視性待遇,自無

WTO

會員 未享有最惠國待遇之情事。但下列兩部份則應予進一步之說 明:

(一) 有關就

NAFTA

國家之貨品享有較非

NAFTA

國家寬鬆之待遇乙節,因該自由貿易區係依

GATT XXIV.5(b)

條規定所成立且經原

GATT

理事

6415USC §1125(a)。

65 “ 1. Each Member shall accord to the products of the territories of other Members treatment with regard to marking requirements no less favourable than the treatment accorded to like products of any third country.”

(24)

會合法採認66,故依法得排除最惠國待遇之適用。

(二) 美國屬地諸如:

Virgin Islands

American Samoa,Wake Island,Midway

Islands

Kingman Reef

Johnson Island

The Island of Guam

等,雖依美國「關稅法施行細則

(19CFR)

」第

134.1(e)

條規定知,該等屬地在適用 產地標示規定時被視為「外國」;但在

WTO

法規 範體系中,該等屬地仍為美國「大關稅領域,

Metropolitan customs territory of the USA」之一

員,而非獨立之

WTO

會員或任一第三國。因此,

美國「關稅法施行細則

(19CFR)

」第

134.32(l)

條對 該等屬地所產製之貨品本體得免標示產地之規定67, 因非給予「任一第三國同類貨物所享之待遇」,故 亦無最惠國待遇之適用。

二、與

GATT 1994

IX.2

條之比較

GATT 1994

IX.2

條之條文為:「會員咸認採行有關 產地標示之法令時,可能會造成出口國生產及行銷之困難 和不便,因此在保護消費者防止其被騙或被誤導的必要範 圍內,宜將是項困難和不便減至最低。」68

本條文是

1957

10

7

日生效之“

The Protocol Amending the Preamble and Parts II and III of the General

66 見L/6927,38S/47,及C/M/261等號文件。

67 參見本文第參、一、(十二)項。

68 “ 2. The Members recognize that, in adopting and enforc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marks of origin, the difficulties and inconveniences which such measures may cause to the commerce and industry of exporting countries should be reduced to a minimum, due regard being had to the necessity of protecting consumers against fraudulent or misleading indications.”

(25)

Agreement ”

69所增訂,意在明示行政目的和所採手段間之 比例原則。美國對進口貨品標示產地之相關法令雖稱繁雜,

然在實務上是否因此造成出、進口人不當負擔乙節,因該法 令實施迄今已超過

72

年,期間未聞有相關之國際爭訟事件,

故似無不符合之處。

三、與

GATT1994

IX.3

條之比較

GATT1994

IX.3

條之條文為:「如行政管理上可行時,

會員宜允許貨物所應標示之產地在進口時為之。」70

美國法令對未標示產地或標示不符合規定之進口貨品,

於通關前或通關後,均提供進口人補正的機會71;甚至偽標 產地的案件在進口港海關主管核准之情況下,仍提供補正 的機會72,法令構思堪稱完備。

四、 與

GATT 1994

IX.4

條之比較

GATT 1994

IX.4

條之條文為:「會員於訂定進口貨 物標示之法令時,應使依法標示者不會因此對該物造成嚴 重損害,或實質地減損其價值,或不合理地增加成本。」73

本原則基本上是適用於貨品本體標示之規定。文獻上記 載美國「

1984

貿易暨關稅法

(Pub.L.98-573)

」第

207

條所規 定之特定金屬鋼管之產地標示方法,因被認為會對該物造 成嚴重損害致引起歐盟、澳洲、加拿大及巴西等國在

GATT

理事會之質疑,美國代表並曾答應以雙邊諮商方式解決爭

69 GATT,Guide to GATT Law and Practice 第269頁,1994年版。

70 “ 3. Whenever it is administratively practicable to do so, Members should permit required marks of origin to be affixed at the time of importation.”

71 參見本文第伍、三及陸、一、二等項。

72 參見本文第陸、四項。

73 “ 4.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Members relating to the marking of imported products shall be such as to permit compliance without seriously damaging the products, or materially reducing their value, or unreasonably increasing their cost.”

(26)

74;嗣後該條文曾經修訂,而現行條文內容如本文第貳章 第二節所述。因

1984

年之原條文內容及相關討論爭議之文 獻75未能尋獲,無法得知明確之爭點及解決方案,筆者猜測 可能與蝕刻之規定有關。

五、 與

GATT 1994

IX.5

條之比較

GATT 1994

IX.5

條之條文為:「除補正措施已過分 遲延或標示不實或故意不依規定標示者外,會員對進口前 未能遵守標示規定之貨物,以不課徵特別稅或罰鍰為一般 原則。」76

美國法令對未標示或標示不符合規定者、以及非故意滅 損已存在之標示者,雖提供進口人補正的機會,但進口人 除應負擔海關人員為執行監視任務的相關費用外,尚應依 法繳納案內貨品完稅價格

10%

之稅金77,此一額外稅金似與

GATT 1994

IX.5

條之明文不符,但截至目前為止,似尚

GATT/WTO

會員就此提出爭訟。

另條文內容將“ (N)o special duty or penalty ”並列,因 而筆者認為此處之

penalty

應指和稅金具有相同涵義之行政

「罰鍰」。筆者認為美國法令對故意滅損原存於貨物上之標示 而課予刑事意義之「罰金」,應無

GATT 1994

IX.5

條之適 用。

六、 與

GATT 1994

IX.6

條之比較

74 見GATT,Guide to GATT Law and Practice 第265頁,1994年版及GATT,GATT Activities 1984 第54頁。

75 C/M/183,第89-90頁及雙邊諮商資料。

76 “ 5. As a general rule, no special duty or penalty should be imposed by any Member for failure to comply with marking requirements prior to importation unless corrective marking is unreasonably delayed or deceptive marks have been affixed or the required marking has been intentionally omitted.”

77 參見本文第陸、一、二等項。

(27)

GATT 1994

IX.6

條之條文為:「會員應相互合作以 避免不當使用商號名稱而誤導貨物真正之原產國,乃致損 及他會員依法所應保護之固有地名或區名。會員對他會員送 交前項有誤導之虞之貨物標示及所提之請求與陳述,應予 充份合情之考量。」78

國際間有關適用本條文之爭議,多為他國於產製葡萄酒、

威士忌等酒類時,標有諸如:“

Chianti ”

、“

Armagnac ”

Riesling”

、 “

Semillon ”

、 “

Chateau ”

,或“

Scotch Whisky ”等相關外文;然 GATT

審查庭在

Japan-Wines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乙案之判決認為:如在出現上述文字 之同時也清楚標示真正原產國時,並不構成損及他會員之 利益79

本文第貳章第三節所述貨品本體標示應注意事項、以及 第肆章第一節所述包裝本體之標示原則中,已見美國法令 要求於類似情況下,均應於緊臨易見處將貨品真正原產國 標示清楚之規定,故應無不符本條文之處。

78 “ 6. The Members shall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ith a view to preventing the use of trade names in such manner as to misrepresent the true origin of a product, to the detriment of such distinctive regional or geographical names of products of the territory of a Member as are protected by its legislation. Each Member shall accord full and sympathetic consideration to such requests or representations as may be made by any other Member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dertaking set forth in the preceding sentence to names of products which have been communicated to it by the other Member.”

79 19871110日獲理事會採認之L/6216,34S/83,第125-126頁,第5.14-5.15段。

(28)

亞太地區重要貿易國之產地標示相關規定

以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

馬來西亞為例

高金玫

一、前言

產地標示之目的,在確使進口產品之最終購買者,知道 商品的生產國為何,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但是另一方面 則可能損及進口商的權益,因為任何強制性的產地標示要 求,將造成進口品之銷售較本國產品困難、並且耗費更高成 本,因而使進口產品較本國產品處於不利之競爭地位。更有 甚者,在某些以國家別為基礎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存在時,

可能造成有標示產地的進口商品銷售困難,如:在民族意 識高漲的國家,”購買國貨”可能是消費者在選購商品之 優先考量,而消費者辨識國貨或進口貨的依據即是產地標示 在全球貿易逐漸自由化的浪潮下,不必要的產地標示似 乎成了一種歧視。在

GATT 1994 有關產地標示的第九條條

文中,僅說明關於產地標示之規定應符合最惠國待遇,至 於進口貨品是否需要標示產地,或應如何標示之問題,則 未統一規範。

目前世界各國的規範不盡相同,雖然大部分的國家並未 有強制標示產地的規定,但對於貿易商而言,有必要瞭解 進口國有關產地標示的相關規定,以確保貨品得以順利進口

二、亞太地區重要貿易國之產地標示相關規定

我國地處亞太地區之地理要樞,與亞太地區國家貿易活

(29)

動頻繁(我國與亞太地區國家之貿易總額約佔我對外貿易 總額之

45%

),有必要將亞太地區重要貿易國之相關規定 做一整理。

(一)日本

1

、進口部分

1

) 日本進口一般貨品,除「不當景品(即贈 品)類及不當標示防止法」所述「外國生產之商 品不得有不當原產地標示」外,並無特殊限制。

惟依據日本關稅法規定,「外國貨物之產地標示 若有直接或間接標示不實或有令人容易產生誤 認之標示情形,不許進口」,其中「…

..

直接或 間接標示…

.

」是指直接在輸入的貨物上做不實 的標示,或在輸入貨品的容器或包裝上有標示 不實的疑慮;依據「不正競爭防止法」,因故意 或過失造成標示不實而導致他人利益上的損害 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2

) 惟食品部份,依據

2000

7

月修正之

「日本農產品標準法」(

Japanese Agriculture

Standard

),農畜水產品必須標示原產地。

(3) 除日本法令規定者外,某些民間團體以

「規程」,要求會員進口商品必須標示原產地。

例如,日本眼鏡協會要求進口眼鏡框須標示產 國,日本記錄媒體協會要求進口記錄性軟體須 標示「製造國」及「包裝國」等。

2

、出口部分:在「不正競爭防止法」中規定禁止讓人有 誤認產地標示的商品販賣、擴張及輸出,且禁止不當 使用外國的國家標誌及國旗樣式。

(30)

(二)韓國

1

、進口部分

1

) 依據韓國對外貿易法規定,僅部分產品須 標示產地(以

HS 四位碼表列如附件),其餘

產品則無須標示產地;

(2) 又若有標示產地但標示不實之情形,進口 商需負法律責任。

(3) 應以不易脫落之方式,標示在易於辨識之 位置並應以最終購買者亦於辨識之字體標示

(一般以韓文、中文或英文標示)。

2

、出口部分

(1) 輸出貨物之產地標示方式應與輸入貨物相同,

惟輸入國對原產地之標示,如有不同規定時,

得依其規定辦理。

(2)韓國雖以正面表列方式規定需要標示產地之進 口產品項目,此項表列之產品項目並不適用於 出口產品。出口產品須否標示產地,應依照輸 入國之規定辦理。

(三)澳洲

1

、進口部分

1

) 依據澳洲

Trade Practice Act.

規定,並未 強制規定進口產品應標示產地,但若有標示,

進口商需負正確標示產地之責;

2

) 應標示在儘可能永久附著於產品之主要標 籤或商標上,並以英文為之,字體須明顯且可 辨讀。

2

、出口部分:在防疫檢疫規定中表示,為維持澳洲農、

(31)

漁產品之信譽,凡澳洲農、漁產品出口須標示產地,

其餘產品出口則無標示產地之規定。

(四)紐西蘭

1、進口產品

1

) 未強制規定須標示產地,惟依據「消費者資 訊標準法」規定,成衣及鞋類產品在紐西蘭境 內市場行銷供應之前,須以英文明確標示產地

2

) 紐西蘭未強制規定藥品、食品須標示原產地,

惟藥品在紐國市場行銷時,必須以英文標示 進口商、經銷商或製造商名址、藥品成分、效期 等;食品則須以英文標示進口商、經銷商或製 造商名址、營養成分等,又若該項食品使用效 期低於兩年,則須註明使用效期。

3

) 紐西蘭海關對於標示不實之進口產品,有 權予以扣留。商業委員會對於未依規定標示產 地之成衣鞋類產品或標示不實的任何產品之 供應商將依法懲處。

2

、出口產品:紐西蘭對於出口產品並無強制規定,悉 依進口國相關規定辦理。

(五)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對進出口產品均無產地標示規定,僅規定食品、藥品等 相關產品進口時須加以產地標示,以維護消費者安全。

三、結論

事實上,在不歧視的情況下,各國消費者應關心商品的 品質多過於商品的產地,因此,雖然上述國家的產地標示 規定不同,但不難發現幾項共通的原則:(

1

)在出口方面,

(32)

多數國家均未有所規定,貿易商多依照進口國的規定來標 示產地;(

2

)進口方面,則沒有國家強制規定所有進口貨 品須標示產地,多數國家因為特殊考量,僅就特殊產品

(如:紡織品、藥品等)之產地標示加以規範,亦未禁止製 造商或進口商自動標示產地的做法,然而,當當事人選擇 此項作為時,必須遵守進口國關於正確描述產地標示的法 令,上述的原則正和我國的相關規範不謀而合,多循原則 開放、例外管理的方式來規範之。

(33)

我國輸入貨品產地標示與產地證明之規定

王又徵

我國對輸入的貨品,除了「中華民國進出口貨品分類 表」第

61

62

(CCC6117

6217

兩節貨品除外

)

之紡織品及 依國內相關法規(如食品衛生管理法、藥事法等)規定,於 進口時即應標示產地外,其餘並未強制規定須標示產地,

但是如果進口貨品已有標示產地,則不得有標示不實的情 形,否則將依「進口貨品產地標示不實案件處理原則」辦理,

並依「貿易法」第

28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定議處。

進口上述

61

62

章之紡織品,均應於貨品本身標示正確 的產地,而且其標示方式應具顯著性與牢固性(所稱顯著 性,指貨品本身以車縫或蓋印方式標示原產地,其標示位 置,顯而易見,或符合國際慣例、特定貨品之習慣標示者;

所稱牢固性,指貨品本身之原產地,包括於貨品本身以車 線布標或於貨品本身或其車縫之洗標或商標處加蓋產地標 具不易滅損,且在合理可預期之情況下,歷經運銷程序,

消費者仍能輕易辨識其產地者。)

貨品輸入之規定,原則上並未規定進口人須要檢附國外 之產地證明文件,但有兩類貨品為例外:

一、 為中英諮商時,應英國之要求,為避免英國蘇格蘭出 產之威士忌酒

(Scotch Whisky)

遭其他國家出產之類似 酒類所冒充,因此在輸入規定中規定進口英國蘇格蘭 威士忌酒,應檢附英國海關核發之蘇格蘭威士忌酒齡 及產地證明書。

二、 為應農業委員會之要求,為維護國內農民,避免大陸 相關農產品冒充東南亞地區之產品進口,影響農民收 益 , 規 定 進 口

CCC

0902

節之 「茶 葉」計 八項

(34)

CCC0307.10.19.00-7

「其他活、生鮮或冷藏牡蠣(蠔、

蚵) 」 、

CCC0307.10.20.00-4

「 冷 凍 牡 蠣( 蠔、 蚵)」

CCC0703.10.20.00-4

「 分蔥,生鮮或冷藏」 、

CCC0709.90.90.11-3

「 竹 筍 , 生 鮮 或 冷 藏 」 、

CCC0710.80.90.10-3

「冷凍竹筍」、

CCC0712.90.90.30-5

「乾分蔥」及

CCC 2005.90.90.92-2

項下「蔥仔酥」、等七 項貨品,應檢附各產製國政府或其授權單位出具之產 地證明。

(35)

我國出口貨品產地標示之規定、實務及檢討

張淑芬

壹、法源依據 一、 貿易法:

(一) 第十七條第二款:

規定出進口人不得有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標示 不實之行為。

(二) 第二十八條第一項第五款:

規定違反上述(一)所定禁止行為之行政處分

(依情節輕重予以警告或處新台幣三萬元之罰 鍰)

二 、貨品輸出管理辦法:

第五章「產地標示」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條:

就產地標示方式、特殊案件之適用、外貨復運出口產地 標示之保留等予以明確規範。

三、台灣地區產地證明書管理辦法:

第三、四、五條:

為台灣地區產製貨品之認定標準。

貳、實務執行

一、 輸出貨品應於「貨品本身」、「內包裝」或「外包裝」擇一 標示產地。(本局已於

90.05.23

公告釋示)

二、 因貨品特性或包裝情況特殊致無法依據規定標示者,

得向貿易局申請專案核准。(如裸裝貨裝於貨櫃內輸 出)。

三、 標示方式應具顯著性與牢固性。(一般解釋為依產品習 慣性標示)。

(36)

四、 輸出貨品係中華民國製造者,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或 中華民國台灣製造(如:

made in ROC

made in

Taiwan ROC

),但輸往美國以外之無邦交國家或地區

者,得標示台灣製造(如:made in Taiwan)。以其他 文字標示者,應以同義之外文標示之。

五、 輸出貨品,除原標示於進口零組件上之原產地標示得 予保留外,不得加標外國地名、國名或其他足以使人誤 認係其他國家或地區製造之字樣。

六、 貨品本身得予標示其他產地之情況如下:(惟仍應於 內或外包裝上標示我國產地)

(一) 供國外買主裝配用之零組件,其產地標示在表明 最後產品之產地,並經貿易局專案核准者。(如 印刷電路板輸出供國外組裝插件用,國外買主要 求在板上標示產品之最終產地)。

(二) 供國外買主盛裝用之容器或包裝材料者。(如:

香水瓶輸出供國外買主裝香水用)。

七、 輸出貨品如係外貨復運出口者,其原產地標示得予保 留;進口時未標示產地者,得依原樣出口。

參、依據國際協定之檢視與前瞻

一、就

WTO

總協定第九條「產地標示」規定相關部分摘略如 下:

(二) 各締約國對於產地標示之行政規定,對於輸 出國工商業者所造成之不便,應於避免欺罔公眾 或使公眾誤信之必要範圍內,減至最低程度。

(三) 若行政上可行,各締約國應准許所規定之產 地標示於輸入時為之。

(37)

二、據以檢討我國輸出貨品產地標示之規定:

(二) 查我國輸出貨品規定應標示產地,屬於事前 要求廠商注意,避免於進口國遭檔關,或於進口 地補辦標示手續,影響進口商提貨,引起貿易糾 紛。

(三) 出口產地標示,屬於貨品標示上重要之一環,

除可防止廠商作虛偽之標示外,積極上更有助於 提昇我國製產品在國際上形象。前雖有廠商建議 免予標示產地,惟鑒於上述考量仍以維持原規定 為宜。

(四) 有關前述實務執行之各項案例,已編列入「輸 出行政規定彙編」及本局網站上,供廠商參考,

充分透明化及便民。

(五) 查前述執行法規「貨品輸出管理辦法」第二十 三條第一項(即實務執行之說明四),因多數廠 商對於何者係屬與我有邦交之國家並不清楚,以 致時有因產地標示不合規定而延誤出口之情事發 生。為協助業者拓銷國外市場,簡化作業規定,

本局已擬具修正條文為「輸出貨品係在我國產製 者,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中華民國台灣製造、

台灣製造,或以同義之外文標示之。」,目前正 待修法中。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之相關設備,且不得與其他事業廢棄物混合 清除。 三再利用用途之產品應符合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或該產品之相關使用規定。 四再利用後之剩餘及衍生廢棄物應依廢棄物清 理法相關規定辦理。 一、事業廢棄物來源:事業產生之廢石膏模(屑、塊、 粉)。但依相關法規認定為有害事業廢棄物者,不 適用之。 二、再利用用途:石膏原料、陶瓷製模原料或水泥原料。 三、再利用機構,應具備下列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