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Copied!
18
0
0

Teks penuh

(1)

不 寐

(2)

一、概述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

,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

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 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 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 夜不寐。

常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贫血 等疾病中。

 

(3)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 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 得安卧;

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

·

病能 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

脏有所伤 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

·

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 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

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4)

•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

经 · 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

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

能精,夜不得寐也”。

(5)

•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

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6)

《景岳全书

·

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 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 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 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

也。”

《景岳全书

·

不寐

·

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 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 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 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 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 而神自安也”。

(7)

•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

“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

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

(8)

• 《医效秘传 · 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 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 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 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

,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

,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

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

人表也。”

(9)

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

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

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此为胃不 和则卧不安也。”

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

—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

—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 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 交而神志不宁。

(10)

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 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 和,阴阳失调。

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 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 神不安两方面为主。

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

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 所致。

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 安所致。

(11)

临床表现

• 1 .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

连续 3 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 2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

、心神不宁、多梦等。

• 3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

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2)

辨证分型

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 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胆气虚 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

苔薄,脉弦细。

阴虚火旺 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

,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 数。

肝郁化火 心烦不能人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 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热内扰 睡眠不安,心烦懊侬,胸闷脘痞,口苦痰多,

(13)

治疗方法

1 .基本治疗

治则:宁心安神、清心除烦。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心胆 气虚者补心壮胆,均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者育阴潜 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肝郁化火者平肝降火,痰热内 扰者清热化痰,均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

方义:失眠一症,主因为心神不宁。治疗首选心经原穴神 门、心包经之络穴内关宁心安神,为治疗失眠之主穴;百 会穴位于巅顶,入络于脑,可清头目宁神志;安眠为治疗 失眠的经验效穴。诸穴合用,养心安神,恰合病机。

(14)

加减: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补心壮胆、安神定志;

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

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安神。

操作:

所有腧穴常规针刺;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 度。以睡前

2

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

(15)

2 .其他疗法

⑴ 皮肤针:用皮肤针轻刺印堂、百会、颈 项部及腰骶部背俞穴,每次 5 ~ 10 分钟,

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 l 次。

⑵ 耳针:取心、脾、神门、皮质下、交感。

每次选 2 ~ 3 穴,轻刺激,留针 30 分钟。

每日 1 次。

(16)

验案举例

金某,男, 56 岁。因工作不顺心,气郁引起失眠 5 年余。伴头痛、头晕、心烦易怒、记忆力减退、

纳食不香、口苦咽干、腰膝酸软,时有耳鸣。经多 方治疗效果不显,每天服安眠药亦只能睡 2 ~ 3 小时,醒后头晕胀痛,严重时彻夜不眠,心情极为 苦恼。查:面色黯黄,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肾阴不足、心肝火旺。嘱其停服安眠药,施以 艾灸涌泉之法。次日,患者十分欣喜来告:昨夜施 灸后即安静人睡 8 小时,这是近几年睡的第一个好 觉。由于信心增强,又灸治 6 次,已能完全正常入 睡。嘱其再灸 1 周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

(17)

文献摘录

• 1 .《针灸甲乙经》:隐白、天府、阴陵泉

,治不得卧。

• 2 .《备急千金要方》:气海、阴交、大巨

,主惊不得卧。

• 3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神庭,主惊悸 不得安寝。

• 4 .《针灸经验录》:惊悸不得安卧,取神

庭、气海、阴交、大巨……不嗜卧,取公

孙……心热不寐,泻解溪,补涌泉。

(18)

按语

• 1 .针灸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 前应作各种检查以明确病因。如由发热、

咳喘、疼痛等其他疾病引起者,应同时治 疗原发病。

• 2 .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榻不

适等而引起失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

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老年人因睡

眠时间逐渐缩短而容易醒觉,如无明显症

状,则属生理现象。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3 適當之正向管教措施例示 正向管教措施 例示 告訴學生不能做出 某種行為,清楚說 明或引導討論不能 做的原因。而當他 沒有或不再做出該 行為時,要儘速且 明確地對他沒有或 不再做該行為加以 稱讚。 「上課時,在沒有舉手並被邀請發 言時,請你不要講話。」「因為如 果你講話,老師講課的時間就不 夠 ,老師也會分心,課就講不完或講 不清

雖然有家裡很窮,但是還是要能過的很開心,但是有很多想要買的東西都 是不行買,也會因為錢的事情而吵架,而且沒有錢的日子會過的很辛苦, 也不快樂,可是有錢人的生活也不見得是快樂的,也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有 錢就可以解決的開心最重要。 李芷庭同學 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本質上沒有人主動選擇貧窮。貧窮的人,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