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Copied!
62
0
0

Teks penuh

(1)

慢性腹泻

李沛

(2)

概述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 1 次,有的人每日 2 3 次至每周 2 3 次不等,亦属正常。粪便的重 量一般为每日 150 200g ,含水量 60 %~ 8 0 %。

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 3 次;排粪 量增加,如超过 200g/ 日;粪质稀薄,含水量 85 %。腹泻病史短于 3 周者为急性腹泻,超过 3 周为慢性腹泻。

(3)

概述

西医学中许多消化道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 起的慢性腹泻症,均可归类于本病,如慢性结 肠炎、消化道肿瘤、糖尿病腹泻等。本病可发 于任何年龄,性别、地区、种族等无明显差别

本病属中医学“泄泻”“飧泄”等范畴。

(4)

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慢性腹泻是一种病因广泛的症状,主要病因有

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 血吸虫病,肠结核,其他寄生虫病等;

肿瘤如大肠癌、结肠息肉、小肠淋巴瘤等;

小肠吸收不良,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非感染性炎症如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

憩室炎;

肠蠕动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

(5)

病因病理

发病机制为: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有渗 透活性的溶质;肠腔内电解质的过度分泌;炎 症所致病理渗出物大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失 调而致肠蠕动亢进。

(6)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大小 肠,且与肝、肾、脾胃密切相关。

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等。

思虑伤脾、脾胃素虚,或肝气恣横,乘侮脾土

,致脾气虚不能消化水谷,宿食内停,则“水反 为湿,谷反为滞”;肾阳不振、命门火衰,阳虚

(7)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 质稀薄或呈水样,常伴有腹痛、食欲不振

、呕吐等。在老年人多表现为慢性泄泻,

病程较长,常易反复发作。

(8)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见粪便稀薄或呈水 样。含血液、粘液、脓液。乙状结肠镜检 见直肠或乙状结肠有粘膜充血、水肿、出 血、炎症、溃疡或肿瘤等。

(9)

诊断要点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在 3 次以上。

伴有粪便量和性状的改变,每日量超过 200 g 以上,不成形稀便。

粪便检查见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含血液、

粘液、脓液。乙状结肠镜检见直肠或乙状 结肠有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炎症、溃 疡或肿瘤等。

(10)

针灸治疗

亳针法

电针法

皮肤针法

耳针法

眼针法

穴位注射法

灸法

拔罐法

激光照射法

穴位全息法

(11)

毫针法

处方一:天枢、大肠俞、气海、阴陵泉

、足三里。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穴位常规刺 法。留针 30 分钟,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12)

毫针法

处方二:上巨虚、天枢、曲池、阴陵泉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毫针剌,进 针得气后,施捻转泻法。留针 30 分钟,

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13)

毫针法

处方三:金津、玉液、委中、足三里、

神阙。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金津、玉液

、委中针刺放血;足三里烧山火手法,

得热感后出针;神阙隔姜艾灸 3 壮。每 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14)

毫针法

处方四:天枢、中皖、足三里、命门、肾 俞。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毫针剌。进针得 气后,采用大幅度的捻转泻法。留针 20 ~ 30 分钟。每日 1 次, 6 次为 1 疗程,疗程 间隔 1 日。

(15)

毫针法

处方五:足三里、太白。

操作:直刺,留针 30 ~ 40 分钟,每隔 10 分钟行针 1 次。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16)

毫针法

处方六:期门、行间、太冲;中脘、天枢

、内关、足三里、阴陵泉。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毫针刺。进针得 气后,前一组穴行泻法,后一组穴行补法

,留针 30 分钟。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17)

毫针法

处方七: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

操作:常规针刺,得气后针感放射至下腹 部,留针 30 分钟,每 5 分钟捻转 1 次,施 补法,出针后按压针孔。每日 1 次, 7 次 为 1 疗程。

(18)

毫针法

处方八:三阴交、大横(双)、气海、

下脘。

操作: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毫针 刺,先刺下肢三阴交穴,进针得气后用 提插补法。留针 30 分钟,后灸腹部穴,

每穴 3 壮。

(19)

毫针法

处方九:大横、支沟、足三里、公孙

(双)、中脘。

操作:取仰卧位,先刺四肢穴,后刺腹 部穴,进针得气后四肢用提插泻法,腹 部用呼吸捻转补法。留针 20 分钟,每 1 0 分钟运针 1 次。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20)

毫针法

处方十:止泻穴、足三里。

操作:止泻穴位于阴陵泉直下 5 寸,距胫骨后 1 寸处,按压有异样感觉或疼痛即是。针剌 有麻胀感。留针 30 分钟。足三里,得气后施 提插捻转补法。留针期间,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21)

毫针法

处方十一:中皖、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

操作: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施提插捻转补 法,可配合艾灸。留针 30 分钟,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22)

电针法

处方—:关元、气海、阴陵泉、上巨虚。

操作:刺激电极的正极安置于患者的关元

、气海 2 穴,负极安置于阴陵泉或上巨虚 穴位上。弱电流穴位刺激仪的刺激频率为 3 次/秒,刺激强度为使患者刚引起感觉为 宜。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 10 次为 1

(23)

电针法

处方二:中脘、气海、关元、天枢、曲池

、地机、足三里。

操作:每次取 3 个腹部穴和 2 个四肢穴,

毫针常规剌,得气后接 G6805 电针治疗仪

,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 l0 次为 1 疗程。

(24)

皮肤针法

处方一: T5 ~ T12 两侧、百会、中脘、关 元、小腿内侧阳性物处、下腹部。

操作:用梅花针在穴位表皮 0 . 5 ~ 1.5c m 直径范围内均匀叩打 20 ~ 50 下。对胸 椎两侧自上而下各叩打 3 行,每行距脊柱 分别为 1 、 2 、 3cmo 下腹部由脐平面向下 至耻骨联合上缘皮区叩打 8 ~ 9 行,横叩

(25)

皮肤针法

处方二:脾俞、胃俞、三焦俞、足三里、

合谷。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皮肤针中等强 度叩刺,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26)

耳针法

处方一:大肠、小肠、胃、脾、肾、腹。

操作:每次选 2 ~ 4 穴,穴位常规消毒后

,毫针刺激,留针 30 分钟,也可埋针或埋 籽刺激。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27)

耳针法

处方二:贲门、脾、幽门、大肠、交感、

肝、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操作:上述各穴交替使用,每次取 2 ~ 3 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刺,强刺激手法

,急性者每 5 分钟捻转 1 次,留针 15 ~ 3 0 分钟。每日 1 次, 5 次为 1 疗程。

(28)

耳针法

处方三:神门、大肠。

操作:耳郭常规消毒后,用压痛法探测上述穴 位的敏感点,用 30 号耳针垂直进针 1 2mm

,留针 1 2 日。

(29)

耳针法

处方四:大肠、小肠、交感、脾、肺、神门。

操作:每次选 2 3 穴,毫针强剌激,留针 2 0 30 分钟,每隔 5 分钟捻针 1 次。亦可用埋 针法,每日按压 3 4 次,隔日 1 次,两耳交 替使用。

(30)

耳针法

处方五:大肠、小肠、耳迷根、交感、三 焦、神门、肾。

操作:选准穴位后,将王不留行籽用 0.6c

m×0.6cm 大的胶布粘贴于上述耳穴。两耳

5 ~ 6 日交替治疗。 2 次为 1 疗程。

(31)

耳针法

处方六:大肠、小肠、脑、止泻、神门、

下脚端、贲门、幽门、肾、脾、肝。

操作:每次选 3 ~ 5 穴,毫针刺,中等强 度刺激,留针 20 分钟。隔日 1 次, 10 次 为 1 疗程。

(32)

眼针法

处方:眼针双大肠区、中焦区。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用 32 0.5 不锈钢针,左手指轻压住眼球,使眼眶皮 肤绷紧。右手持针在眶缘穴区 0.2 寸处沿

(33)

手针法

处方:大肠点、小肠点。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毫针直剌,中 等强度剌激,留针 5 分钟。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34)

穴位注射法

处方一:足三里(双)、止泻穴。

操作:用注射器抽取黄连素 2ml ,患者取仰卧 位,用 5 号针头刺入足三里穴 2.5cm 左右,

止泻穴 1.5cm 左右,感到酸胀后快速推注 50 mg ,每日 1 次,或隔日 1 次,病愈即止。

(35)

穴位注射法

处方二:足三里。

操作: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 5ml 注射器抽取维生素 K3 或注射用水,针头选用 5 号齿科针头,快速刺人穴内,边进针边捻转

,得气后,回抽无血时,将液体注人,每穴 4 ml ,每日 1 次,每次 2 侧穴同时注人, 10 1 疗程。

(36)

穴位注射法

处方三:天枢、上巨虚。

操作:穴位注射常规操作,每穴注入维生 B

10.3ml 。每日 1 次, 5 次为 1 疗程。

(37)

穴位注射法

处方四:天枢。

操作:穴位注射常规操作,取维生素 B12 50 0ug 2ml ,于双侧天枢穴各注人 1ml 。每日 或 隔日 1 次, 5 次为 1 疗程。

(38)

灸法

处方一:神阙。

操作:将食盐研细末,放脐中,凸出脐 上 0.5 ~ 1cm ,盐末上面放置直径 4cm 的铁瓶盖,瓶盖里放艾绒或艾卷,每次 灸 5 ~ 10 分钟,每日 2 ~ 3 次。

(39)

灸法

处方二:天枢、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按隔药灸法操作,每日施灸 2 次

,每次每穴灸 3 ~ 5 壮, 10 次为 1 疗程。

(40)

灸法

处方三;腹泻特效穴(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 自肉际之处)。

操作:取腹泻特效穴,按艾条温和灸法操作,

每穴每次各灸 10 15 分钟。每日灸 2 3 次,病愈为止。

(41)

灸法

处方四:神阙、长强。

操作:灯心草蘸香油后在纸上轻轻一搓,使其 均匀含油而不滴,点燃后,爆神阙穴周围 6

,长强穴 1 焦,以听有“喳”之声音为佳, 3 1 次。

(42)

灸法

处方五:申脉。

操作:患者坐位,以艾条雀啄灸双侧本 穴,使局部有温热感而元灼痛为宜,每 穴灸 10 分钟,每日 1 次。

(43)

灸法

处方六:天枢、脾俞。

操作:艾条温和灸,每穴 20 分钟,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44)

灸法

处方七:足三里、隐白、神阙、中脘、天枢。

操作:上述穴位每次选定 2 3 穴。神阙穴用隔 盐灸,将食盐填平脐孔,取枣核大锥形艾炷置脐 孔中央,点燃等燃尽后复换,每穴 5 7 壮;余 穴用无瘢痕直接灸,先将施灸穴位涂以少量凡士 林,放上麦粒大艾炷点燃,当病人感到痛热不可 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 5 7 壮,以局部皮

(45)

灸法

处方八: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 三里、命门、肾俞、阴陵泉。

操作:上述诸穴,用毫针刺,提插补法

,得气后留针,除阴陵泉外,余穴在针 柄上套上 1.5cm 长艾段,点燃行温针灸

,每穴 3 壮。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46)

灸法

处方九:神阙。

操作:取丁香、肉桂、甘松、山奈各等 份研末,与面粉混合,用温水调成药饼

,用针灸刺数孔,按于神阙上,再将鸡 蛋大小艾炷置于药饼上,灸 3 ~ 5 壮。

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47)

灸法

处方十: 脾俞、中脘、气海、肾俞、足三 里、公孙、隐白、太冲。

操作:每次选 4 ~ 6 穴,每穴灸 5 ~ 7 壮

,每日或隔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48)

灸法

处方十一:水分、天枢、气海、关元、大 椎、膏肓。

操作:每年夏季以上述诸穴操作实行化脓 灸。每日灸 1 个穴位,直接灸至穴位处呈 深Ⅱ度的焦痂,边缘起小泡如一指环状,

灸后局部敷上淡膏药,每日每穴换膏药

(49)

拔罐法

处方一:脊柱两侧膀胱经腧穴。

操作:患者俯卧,背部涂以适量润滑油,用大 小适中火罐吸拔上后,沿经上下推动 2 3

,至皮肤充血发红即可。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50)

拔罐法

处方二:神阙、天枢。

操作:用直径 6cm 的中型火罐,闪火法拔于上 2 穴。每日 1 次, 7 次为 1 疗程。

(51)

拔罐法

处方三:天枢、关元、脾俞、肾俞、大肠 俞、小肠俞、上巨虚、足三里。

操作:每次选 4 个穴位,选适中的火罐于 穴位上拨之。每次留罐 3 ~ 5 分钟,可在 针灸治疗后运用,也可单独使用。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52)

激光照射法

处方:神阙、足三里、止泻穴。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用 He 一 Ne 激光 针,以光导纤维直接作用于穴位。每穴 照射 3 ~ 5 分钟,每日 1 次, 5 次为 1 疗程。

(53)

穴位全息法

处方:第 2 掌骨侧和胫腓骨外侧的胃穴 和脐穴。

操作:在胃穴和脐穴周围有明显压痛点

,尤以脐穴强烈。针刺得气后,施以补 法。留针 30 分钟, 10 分钟行针 1 次,

5 次为 1 疗程。

(54)

按语

饮食要有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定时定量,不暴 饮暴食,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过食生冷及有剌 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慎起居。起居有常,要注意适应气候的变化,不要为风、

寒、暑、湿等邪所伤,此外,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洁净,不要吃腐败变质及不洁 食物。

调摄精神。要保持个人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做 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55)

现代临床资料精选

(56)

陈氏等温针灸法治疗慢性腹泻

温针灸法:脾胃虚弱者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用捻转 补法加灸;肝胆脾虚者取太冲、间使、阳陵泉,针用捻转 泻法,不留针,并取阳凌泉、关元、天枢,针用捻转补法 加灸;脾肾阳虚者取脾俞、肾俞、命门及长强,针用捻转 补法加灸。选 28 2 寸长毫针及艾中加药的艾条。针刺 深度 1 1.5 寸,将艾绒用手捏裹在针柄上、用火从下端 点燃,每壮枣核大。每日 1 次,每次用艾条灸 5 7 壮,

5 次为 1 疗程,间隔 5 日行下 1 疗程。一般经 1 2 个疗 程即可治愈,并给 2 个疗程巩固治疗。

结果: 68 例患者,治愈 32 例,占 47 00 %;显效 24

(57)

周氏前后配穴为主配合食疗治疗慢 性腹泻

针灸:取穴:脾俞、大肠俞、小肠俞、章门、天枢

、关元。寒湿型患者,针用补法,并加灸;湿邪夹 食滞型,加胃俞、中脘,针用平补平泻法;脾肾阳 虚型,加肾俞、京门、气海,针用补法,针后加灸。

每日治疗 1 次, 7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休息 3 日,

一般治疗 2 3 个疗程。

食疗:同时每日中、晚用餐时食服生大蒜 2 3

,坚持 1 3 个月。

结果: 2 例典型患者 1 周后大便正常,腹痛消失,

均告治愈

(58)

张氏等采用艾段温针隔姜灸治疗慢 性腹泻 86

取穴:脾胃虚弱型取足三里、天枢、中脘;脾肾阳虚型取 足三里、天枢、关元。

操作:将艾条切成 2cm 长的艾段,老姜切成 0.1cm 厚的 姜片,在姜片的中央穿一小孔,以便针柄穿过。治疗时,

病人仰卧位,将穴位消毒,针刺采用补法,然后把穿有小 孔的姜片从针柄的末端穿过贴于皮肤上,再将 2cm 长的 艾段插于针柄顶端,在艾段靠近皮肤一端将其点燃。每穴 连续灸 3 壮,每日治疗 1 次, 15 日为 1 疗程,每疗程间 隔 5 日。

(59)

江氏以针灸治疗慢性腹泻

针灸治疗:取穴:①天枢、足三里;②脾俞、大肠 俞。脾虚加太白、阴陵泉,重灸神阙;肾阳虚加肾 俞,重灸命门。两组穴位交替针刺,补法隔日 1

,隔姜灸 3 5 壮。嘱脾虚型患者停针日自灸神阙

、关元;肾阳虚型患者由家属灸其命门。以皮肤发 热,有温热感透入为佳。 15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5 6 日,根据病情治疗 2 6 个疗程。

结果: 40 例中痊愈 30 例,占 75 %;有效 7 例,占 17.5 %;无效 3 例,占 2.5 %;总有效率达 92.5 ——江瑜.针灸治疔慢性腹泻40 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 168):

(60)

宋氏针灸配台脉冲电磁治疗急慢性 腹泻

针灸:取天枢穴为主,用温补法,进针得气后 留针 20 分钟。伴腹痛者,配上巨虚、上脘;伴 消化不良者配双侧足三里、太溪穴;单纯稀便 配关元、建里。

脉冲电磁治疗:将 250GS 的磁片连接于 KWD

- 707 脉冲电疗仪的导线上用胶布固定在神阙 穴位上,用疏密波,脉冲频率 2Hz ,强度以病 人能耐受为度。二者可同时进行,每日 1 次,

(61)

曾氏采用温针治疗慢性腹泻 58

温针灸:主穴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配 脾俞、肾俞、肝俞。以 40mm 长针灸针,直刺,

得气后取 2 3cm 长艾条行温针灸 3 壮,并用薄 纸板套上针身垫于皮肤上,以防艾灰脱落灼伤皮 肤。在治疗中患者仰卧、俯卧交替取穴,并仰俯 位交替施灸,每日 1 次, 10 日为 1 疗程。

结果:治疗 2 个疗程后,治愈 47 例,占 81.0

;好转 9 例,占 15.5 %;无效 2 例,占 3.5 %;

总有效率为 96.5

(62)

谢谢!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高中物理选修 3-2 课件 【思路点拨】 首先弄清直线电流周围磁感线的分 布特点,然后再判断磁通量是否变化. 【自主解答】 I 增大引起直导线周围磁场增强, 使回路中磁通量增加,产生感应电流,故 A 对;因 远离导线,线圈所在处磁场减弱,磁通量变小,回 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故 B 对;线框向下平动,穿过 回路的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产生,故 C 错;线 圈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