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tp.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tp.edu.tw"

Copied!
7
0
0

Teks penuh

(1)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 113 期通訊解題題目解答與評析

找出所有可能的三個正整數,使得任兩個數的和除以第三個數,餘數都是1。

【簡答】(2,2,3)(3,4,6)(6,10,15)

【詳解】令三數為abc

ab1

c

的倍數且ab12c,則ab1c

ac1b的倍數,則2ab2b的倍數,則2a2b的倍 數,又2a22b,可知2a2b

bc1

a

的倍數,則5a6

a

的倍數,則6

a

的倍數,

a 1,可得a 2,3,6,則

) 15 , 10 , 6 ( ) 6 , 4 , 3 ( ) 3 , 2 , 2 ( ) , ,

(abc

【另解】(新北市文山國中的鄭容濤同學)

(1)不失一般性,設abc,令abcn1,依題意可得a,b,c均 為

n

的因數。

(2)令 c

z n b y n a

x n, , ,其中 x,y,z 均為正整數,且z yx

abcn1,可得1x1y1z nn11,且任兩項之和小於1。

(3)x,y,z 一定要有2( 1 3 1 3 1 3

1

不夠),

且不能有兩個2( 1 2 1 2 1

不合),

一個2之後,一定要有3( 1 4 1 4 1 2

1

不夠),

最後一個數,一定不可以大於5( 1 6 1 3 1 2

1

不夠),

經檢驗(x,y,z )= (2, 3, 3)、(2, 3, 4)、(2, 3, 5)均符合條件,

所對應的原三數為(3, 2, 2)、(6, 4, 3)、(15, 10, 6)。

11301

(2)

【評析】

1. 本題徵答同學有12人,平均得4.58分。參與徵答的同學分數及名單如下:

作答完整獲得滿分7分的同學有2人:

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盧韋成。

獲得6分有3人:

台北市微閣高中國中部林彥熹、新北市文山國中鄭容濤、

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

獲得5分有3人:

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

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

獲得3分有1人:

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

2. 這樣的題目主要的解法,是能不失一般性的假設未知數的順序,依題意列關 係式,並利用不等式求出範圍,再針對範圍內的值討論,逐一找出各變數的 相對關係,並完整的推出可能情形。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到一些或全部可能的 關係,並寫出一些或全部的解。但過程中有一些關係沒有完整說明的同學,

也因此無法得到全部的分數。另外,新北市文山國中的鄭容濤同學及台北市 微閣高中國中部的林彥熹同學的作法頗具巧思,值得嘉許,而兩人方法相似,

僅提供鄭同學的方法。

已知 an 為首項 a11、公差 d 0 的等差數列,若

1 2 2 3 99 100

1 1 1

a aa a a a 為整數,試求公差d最小的可能值。

【簡答】 1 9702

【詳解】

1 2 2 3 99 100

1 1 1

a aa a a a 1 2 2 3 99 100

2 1 3 2 100 99

1 1 1 1

1 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11302

(3)

1. 本次徵答共有24位同學,平均得分4.75分。本題主要測試同學對等差數列定 義的理解及分數的運算技巧。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an1and為一定值,

又由分數的通分可知,分母為a ann1的分數可拆解為二個分母分別為an

1

an 的分數相加減,進而簡化分數的形式。實際進行操作可得:

1 2 2 3 99 100

1 1 1

a aa a a a

1 100

1 1 1 1 1 1 99

( ) ( )

1 1 99 1 99

d a a d d d

    

 

幾乎所有投稿的同學都能成功轉換出此形式,得到 4分;但接下來則只有 25%的同學做出正確的討論,得到滿分7分。

要注意「整除」這件事是發生在整數域中的,意即雖然 5

2.52為一整數,但我 們只能說2.5〝除盡〞5,而不能說2.5〝整除〞5,所以2.5不是5的因數!許多 同學在這裡犯了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基於對「整除」與「除盡」的理解不夠,

所以得到(1 99 ) d 為99的最小正因數3這個錯誤的答案!

2. 最後正確解出d的最小值 1

9702,並獲得滿分7分的有下列6位同學:

台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台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

台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台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

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

其他參與徵答的同學分數及名單如下:

獲得5分有1位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高瑋伯。

獲得4分有16位同學:

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台北市弘道國中劉仟璽、

台北市復興實中高中部黃家冠、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黃佑聖、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盧韋成、

高雄市復華國中楊滄祺、新北市文山國中鄭容濤、

新北市永和國中蔣矩任、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

新北市江翠國中許庭瑜、新北市江翠國中葉少鵬、

新北市江翠國中蕭明、新竹市光華國中沈玟廷、

新竹市光華國中張原嘉、新竹市光華國中黃鈺蓁。

獲得3分有1位同學:

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

(4)

45 45

45 45

**

T P

C

A B

Q

Q B

A

C

P

如圖,在三角形ABC中,BC=AC ,ACB = 90,PQAB上的兩點,

PCQ = 45,試證:AP2+BQ2=PQ2

【詳解】以CQ為對稱軸將BC對稱至TC

BQ=TQ,CTQ= 45

CP為對稱軸將AC對稱至TC

APTP,CTP= 45

∴PTQ=90

AP2+BQ2=TP2+TQ2=PQ2

【解題重點】

本題是屬於開放性的幾何證明題,有幾個思考方向;

1.軸對稱法。

2.旋轉法。

3.利用畢氏定理暴力解之。

4.利用餘弦定理(不鼓勵此方法)。

【評析】本次共有20人作答,平均得分6.1分。用軸對稱法的有6人,用旋轉法 的有8人,得0分者有2人是以特例處理,不具一般性。參與徵答的同 學分數及名單如下:

獲得滿分7分有15人:

台中市明道國中809班方宣詠、台北市敦化國中916班葉峻豪、

台北市敦化國中921班鄧宇恆、桃園縣文昌國中904班蔡子暘、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801班黃佑聖、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901班盧韋成、

11303

(5)

將22的方格紙去掉一個方格餘下的圖形稱為L形,用此種L形去覆蓋37 大小的方格板,每個L形恰覆蓋3個方格,可以重疊但不能超出方格板的邊界。

試問:能否使每個方格被覆蓋的層數都相同?理由為何?

【簡答】不存在滿足題中要求的覆蓋

【詳解】如圖,將37的方格板內填寫2和1,易知,每個L形所覆蓋的3 個方格中的3個數之和只有可能為03。因此,無論用多少個L形 覆蓋多少次,蓋住的所有數字之和都是非負數且為3的倍數。另一方 面,方格板上數字的總和為8(2)1313,當每個方格被覆蓋 k 層時,蓋住的數字之和等於3k ,表示不存在滿足題中要求的覆蓋

2 1 2 1 2 1 2

1 1 1 1 1 1 1

2 1 2 1 2 1 2

【評析】本題作答者有12人,平均得分為4.75分。

滿分7分同學有6人:

台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台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

台北市蘭雅國中姜理元、台北市蘭雅國中施瑋庭、

新北市文山國中朱友祈、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

獲得3分有5人:

台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台北市弘道國中劉仟璽、

台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新北市永和國中蔣矩任、

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

得到7分的同學中,台北市蘭雅國中姜理元、台北市蘭雅國中施瑋庭、 新北市文山國中朱友祈、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等4位同學在作邏輯 分析時,分析的很詳盡清楚,論述亦很完整,特別值得鼓勵;其餘同 學在討論時,須注意證明的完整性,期盼各位同學更加精進數學論述 的能力。

(6)

已知f(x) = 2 2

2 3 4

) 3 (

52 8 11 6 3

x x

x x x

x ,求f(x)之最大值與最小值。

【簡答】f(x)之最大值為 11

73 ,最小值為 11 28

【詳解】∵3x4+6x3+11x2+8x+52 = (x2+x+3)(3x2+3x–1)+55,

3x2+3x–1 = 3(x2+x+3)–10,

∴3x4+6x3+11x2+8x+52 = 3(x2+x+3)2–10(x2+x+3)+55,得 f(x) = 4 32 2 2

) 3 (

52 8 11 6 3

x x

x x x

x = 2 2 2

) 3 (

55 3

3 10

x x x

x

A=

3 1

2x

x ,則 f(x) = 3 – 10A+ 55A2= 55( 2 2 11

1 11

2

A

A )+

11 28

配方,得 f(x) = 55 )2 11 (A 1 +

11 28 ;又

由於x2+x+3 =

4 ) 11 2

(x1 24

11,可知0<A11

4 ,得

11 3 11

1 11

1

A

121 ) 9

11 ( 1

0 A 2 , 其中等號分別於A =

11 1A =

11

4 時成立;

A = 11

1 ,即x2+x+3 = 11,化為x2+x–8 = 0,得x =

2 33 1

A = 11

4x2+x+3 = 4

11,化為4x2+4x+1= 0,得x = 2

1

; 因此,

f(x)在x = 2

1

時取得最大值,此最大值為

11 28 121

55 9 = 11 73f(x)在x =1 33時取得最小值,此最小值為550 28=28 。 11305

(7)

化簡代數式子有一個常用的策略,就是變數代換;尋找二次函數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配方法,本題是其相關的例子。

如上詳解,將x2+x+3視為一體而以另一變數代換,即可化簡f(x),是明顯 可見的事實,問題只在化簡f(x)為二次函數3 – 10A+ 55A2後,其中之A值受到 區間限制,並非任意實數。

本題共有10位同學應徵答題,大家所採用的方法大概都如以上詳解,差異 只是敍論是否得當與計算是否正確而已。關於不等式,有一點問題請同學注意:

若推論得到mf(x)≦M,必須先確認f(x)可以取得mM值,也就是要論證確有 或實際找到使得f(x) =mf(x) =M時之x值,才可指明f(x)的最小值為m、最大 值為M;否則可能誤失。譬如:如果已知x為正整數且g(x) = 2x5,那麼g(x) 的最小值是g(3) = 6,而非5,因為使得g(x) = 5之正整數x不存在。

應徵答題之10位同學平均得分為5.2分,名單及成績如下,謝謝大家!

滿分7分者5人:

臺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同學、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同學、

臺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同學。

5分者2人:

臺北市弘道國中劉仟璽同學、臺北市敦化國中葉峻豪同學。

3分者1人:

臺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同學。

2分者2人:

臺北市敦化國中鄧宇恆同學、臺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

以下是電腦繪製的本題y = f(x)之函數圖形,提供同學參考。

8

6

4

2

-2

-10 -5 5 10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檔 號: 保存年限: 錄取名單依學校代碼排序 國中學校名稱 學生姓名 臺北市立西松高級中學 洪以浩 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 魏愷庭 臺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 張家豪 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林宣佑 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 林福洋 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 黃品蓁 臺北市立信義國民中學 吳紀樺 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 邵嘉嶸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呂侑庭 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