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研究
Study on Chinese
170 2018 年第 1 期
一、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 交际;其中的汉字教学任务主要是汉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更进 一步则是要培训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为高级阶段的读写译打下良 好的基础。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 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具。如果不学 习汉字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相当于一个文盲。在初中级阶段,
我们应培养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学习汉字的能力,如果学生 对汉字感兴趣,就会促进他们学习汉字的愿望,从而减轻学生的畏 难情绪,可以对常用的汉字,在能识读的基础上,书写正确。研究 对外汉语中汉字教学的偏误现象,对于掌握偏误规律,制定教学对 策,有针对性地避免偏误,提高汉字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汉字的偏误分析的论文方面,根据所查阅到的资料,
以及主要参考黄炎的《对外汉字偏误分析研究综述》表明,大多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偏误分析:一是从汉字的字形、字音上进行偏误 分析,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是集合了汉字的形音等其他更综合的因素,
对留学生汉语汉字习作中所出现的书写偏误进行了分析,音别字及 同音字更容易出现偏误进行了分析;二是对学习者的国别进行分类 的汉字偏误分析,例如非汉字文化圈的国外留学生的汉字偏误分析,
以及汉字文化圈内的留学生易造成的汉字偏误分析;三是从字形的 书写上进行偏误分析,主要把对错字的分析放在汉字的字形上,对 字形的具体构字单位进行分析,例如笔画、形旁等。
二、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现象
汉字是象形字,与拼音文字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从其自身的特 点来看,汉字通常是从基本笔画构成基本部件,再由部件组成完整 的一个汉字。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表意文字,不同于表 音文字,汉字数量大、笔画大、结构复杂,每个字的形、音、义都 有差别,不容易掌握。汉字的结构主要有 8 个,分别为:独体字、
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 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其中又以左右结构居多,约占汉字总数 60% 以上;在左右结构中,又以左形右声居多。
笔者担任汉语教师 6 年,通过教授《汉语基础写作》《汉语写 作》等课程,以及“汉字听写大赛”等多项汉语活动比赛,在大量 初级汉语泰国学生的作文、汉字书写中,找出常见的偏误;本文以 分析语料为主,加上实际案例的结合,试着探讨了半包围结构汉字 书写偏误产生的原因,希望总结出一定的偏误规律,以此达到减少 类似此类偏误,优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从所收集到的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在校大一到大三汉语专业的泰 国留学生的平时习作、试卷语料来看,常见偏误现象有部件、结构 两方面;本文从结构方面分析,尤其是系统性的半包围结构汉字书 写偏误现象较为明显,半包围结构的汉字经常会写成左右结构,在 选取的语料中该校大一、大二学生的习作“iPad”“我的老师”等 主题,共 152 篇平时习作的汉字书写情况来看,主要出现了以下的 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现象,例如:
(1)“起”字,写成左“走”右“己”字的左右结构的现象 共出现了 33 处。(2)“过”字,走字底的撇与“寸”字并没有形 象半包围结构,而是左右结构,共出现了 12 处。(3)“随”字,
会容易写成左中右结构,或是把中间的走字底会写成言字旁,该偏 误共出现了 5 处。(4)“道”,走字底与“首”字写成左右结构,
也有缺失走字底的偏误,共出现了 5 处。(5)“还”,写成左右结构,
该偏误共出现了 36 处。(6)“通”,写成左右结构,该偏误共出 现了 5 处。(7)“适”,写成左右结构,也有写成“话”字的偏误,
共出现了 2 处。(8)“爬”,写成“爪”“巴”左右结构,偏误 共出现了 1 处。
同时,我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泰国学生平时作业、考试中 书写汉字差错的详细记录,加上在首届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汉字听写 比赛中,发现初级汉语水平的泰国学生,在汉字书写错误的几个方 面主要为:笔画、部件、结构;其中半包围结构汉字(尤其是走字 底)的系统性偏误现象较为明显,学生非常容易将半包围结构的汉 字写成左右结构,变成错字。例 1:“我还没吃饭。”其中的“还”
字,走字底的下面一撇并未与“不”字形成半包围结构,而是将撇 写成横或钩,与“不”字形成左右结构。例 2:“你几点起床?”
其中的“起”字的偏误现象,与例 1 一致。
三、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原因
(一)二者文字的差异
相对泰语的文字系统而言,汉字是一种更为立体的结构,不 同于泰语的元音标符文字(用在辅音字母的四周标示代表元音的符 号),它对各部件在字中有固定的位置,上下、左右、高低、大小 等,不能随意改变,部件与部件之间,是一种立体的结构;泰语相 比之下,则是直接从左到右的线性排列书写,虽然说它的元音及声 调也标注在辅音的四周,拥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汉语的部件、
偏旁等,远远多于泰语的字母,结构也迥异不同,因此对于初中级 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难掌握的。
(二)认知上的偏误,认为左右结构为最多
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与对策
——以泰国初中级汉语水平学生为例
温秋敏
(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由于汉字笔画复杂、结构繁杂等基本特点,其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对外汉语教 学方面的汉字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字的本体研究,对于偏误现象的研究,大多为形声字偏误研究、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象、偏误语段等。
本文以泰国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例,试对初中级阶段汉语水平的泰国学生在汉字书写中成系统性出现的、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 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浅析造成系统性偏误的原因,并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拟提出解决的对策,避免类似这一系统性偏误的反复出现,优化初 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培养其规范准确的汉字书写意识,从而提高其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半包围结构;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汉语研究
Study on Chinese
171 2018 年第 1 期
在汉字的结构中,左右结构占了 60%,因此初中级阶段的外 国学生在刚接触汉语的时候,没有确切掌握汉字偏旁部首及结构的 规律,所以在接触到半包围的汉字结构时,会误以为是左右结构,
因而出现偏误现象。
(三)教材、课堂也无过多涉及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几乎只对汉字的笔画进行教学,课堂 上老师也是要求学生们进行机械的模仿为主,学生很难记住汉字复 杂的笔画,因而总会出现漏字、错字、错位等现象;汉字课上学生 因为觉得枯燥及学习困难,因而兴趣并不大,老师也容易忽视汉字 教学。
四、教学对策
泰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有一定特殊性,其他 国家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对象大多为成年人,而目前泰国本国的对 外汉语教学对象主要是当地的中小学学校,教学对象年龄的差异性,
决定了其在外汉语教学中应更注重乐趣性,使学生们对汉语、汉字 产生兴趣,不畏难,不抵触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识记困难等 基本特点。
从汉字的结构类型来看,实际上汉字常用字的基本结构类型有 限,并且不算复杂,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学生进行 汉字教学部件、结构的系统训练,那么可以最小化地避免类似于半 包围结构汉字书写的成系统性偏误的发生。初学汉语外国学生的汉 字结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长篇大论的理论解说上,因此我试在实际 的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汉字教学
课堂课件中,加入 Flash 动画及多媒体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 汉字教学法一味地强调汉字的笔画顺序等,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外国 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抓住汉字的字形,以动画 Flash 的形式,
可将汉字的偏旁、部首分开展示,从而改进枯燥的教学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 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入游戏环节巩固复习
寓教于乐,让学生进行游戏竞赛,在游戏中评比,以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如果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学生也会在游戏达不到最好 结果的时候,容易记牢犯的错误。
五、结语
该次偏误分析主要建立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汉语专业学生平时 上课时所收集到的留学生习作语料上,结果可能会因为主客观的因 素而使分析结果的信度有所降低。但是因为该类型偏误在不同水平
(大学汉语专业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中成系统地出现,因此笔者尝 试着从汉字部件结构着手,以泰国初中级汉语水平学生为例,对其 半包围结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浅析,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级阶段学生 汉字书写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初级汉字教学,研究出实用性 强的教学对策,并力求该教学对策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初中级 阶段的汉字教学,提高外国学生正确识记、书写汉字的水平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文国 .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2).
[2] 范祖奎,彭国庆 .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汉字研究 [J]. 新疆职业 教育研究,2008(3).
作者简介:温秋敏,女,1988 年生,广西桂平人,专职教师,
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编辑:马梦杰)
以更为全方位地对课文内容加以把握,并提升自身对于学习本身的 兴趣,最终增强总体的教学成效。
(三)强化学生、教师之间的各类互动
小学阶段的语文常识归属到汉语文化这一系统内,知识过于零 散且繁杂,内容深厚,具备底蕴,对部分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借助 原本的教学途径,就会让学生无法全方位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学成 效也不够理想。为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就应借用微课以实施教 学,全方位借用微课,把一些内容渗入到微课内,引领学生对其全 方位进行学习,并激励学生把心中的观念表达出来,伴随着教师的 引领,深层次开拓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观念,把微课当作载体,学 生、教师间的互动就可以获得增强,让总体的教学极具活力。
比如在对《北京》这一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领所 有的学生一同对北京城内的各式建筑格调开展学习及了解。此时,
教师就应借助微课,把北京城内各大美景相应的还原图加以体现,
让学生依据这类还原图实施探讨,以归总出北京城内各式建筑物的 特征、外观、功能、价值等。等探讨完成过后,学生就可以凭借自 己的探讨成果与教师开展交谈,学生可以告诉教师自身的观点,而 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前提之下对学生本身的缺陷与不足实施补足及改 正,如此就提升了学生与教师间开展互动的频次,最后就可以促使 学生对文章本身的内容把握得更为稳固。
(四)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进行激活
新课程革新这一基础之上,小学阶段开展的语文教学不单要给 学生教授基础的知识,还应增强对学生自身的摸索精神、探求能力 加以训练。然而,在开展教学期间,许多教师都忽视了这方面,违 反了新课程革新有关的观念。所以,小学阶段开展的语文教学内,
教师应放弃原本的教学观念,把新兴教育观念渗入到教学内,激励 学生在对语文开展学习期间凸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思索,
体现自身。
比如在对《黄山奇石》这一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把历史 内各个伟人对黄山上各类奇石的爱加以列举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关 注,引领其大力开展思索,并摸索出黄山上各类奇石得以形成的原 因。在这一前提之下,学生要凸显出本身的革新技能与想象技能。
这时,教师应对擅长表现自身思想的学生予以相应的认定及激励,
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本身的高效性。又如在对《一株紫丁香》这一课 文实施教授期间,教师就应借助微课,以给学生体现出紫丁香本身 的特征与色泽等,并在给学生观看有关的图片、小视频以前给出有 关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进行观看过后开展想象及交谈,最终促 使对学生自身想象技能的深层次发掘得以实现。
三、结语
现阶段,时代获得了飞速的进步,加上各式教学方法都得以革 新,如此就使得原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已无法与教学需要相符,与教 学根本产生了区别,所以,各大学校与教师就应持续对教学方法实 施革新。而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与现阶段教学需要的进步相吻 合,符合了新课程革新期间所要求的教学规定及目的,让小学阶段 的语文教学层次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促使学生获得了个体化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艳蕾 . 微课 : 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微课的运用探究 [J]. 中国校外教育,2016(4).
[2] 吴鸿燕 . 关于小学语文微课制作的几点思考——以“怎样 学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的制作为例 [J]. 语文知识,2016(6).
[3] 王颖 . 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情况研究 [J]. 中 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编辑:郭恒)
(上接第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