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0%,且衰退幅度較上季明顯縮小,主要 是反映中國大陸經濟逐漸復甦,對工具機的進口需求明顯較上季

8.හޠᄼ

工具機的比重上升至 45. 0%,且衰退幅度較上季明顯縮小,主要 是反映中國大陸經濟逐漸復甦,對工具機的進口需求明顯較上季

增加,但第三季仍不敵全球景氣低迷的效應,衰退達

49.3%。

日本方面,因享有完整的機械零組件設備發展、關鍵技術、成 熟品牌,以及全球通路的優勢,成為全球最大的機械零組件供應來

源。近年來,隨著世界製造工廠逐年移至亞洲新興國家的趨勢,

使得台灣出口機械零組件至日本的貿易金額逐年增加,於

2007

年突破

1

億美元,

2008

年達到

1.2

億美元。另外,在全球金融 海嘯陰霾壟罩下,導致

2009

年前三季出口金額成長率依序分別

大幅衰退

55.0%、71.8%及 67.0%,然卻加快日本各大工具機大

廠對外採購速度,主要是為降低在本國製造的高成本,已紛紛 向台灣加強採購機械零組件。

亞洲國家除了中國大陸市場外,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印度工具機 市場,主要是因引領該國經濟快速成長的動力來自汽車工業、消費 性耐久財生產,進而帶動對工具機的需求。然而,印度對工具機的

需求有

70%來自進口,使得印度繼中國大陸以後成為下一個全球工

具機界注目的焦點,國際資本相繼投入將持續帶動印度產業對工具 機需求的高成長。我國出口工具機到印度近三年成長率平均以

30.7%

的速度成長,表現相當亮麗,其中

2008

年出口金額高達

1.2

億美元。

2009

年前三季隨著全球消費低迷、印度經濟成長減緩,導致我國對 其出口工具機嚴重衰退,但因衰退幅度有縮小的趨勢,且占我國工 具機出口比重仍持續維持在

3%左右,顯示我國工具機在印度市場仍

具競爭力。

2.࡚߷гડ

2008

年我國前十大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出口國的金額而 言,美國排名第二,巴西則排名第六。其中,2008 年出口到美國的 金額由

2000

年的

4.3

億美元增加至

5.3

億美元,其中工具機

3.4

億 美元、機械零組件

2.0

億美元,顯示以工具機為主要出口項目。巴 西方面,2008 年對其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的出口金額為

1.8

億美

元,其中工具機占

1.6

億美元,比重約為

87.8%

,亦以工具機為大宗。

美國為台灣工具機第二大出口市場,占台灣工具機出口市場的 一成左右。近年來受到美國政府祭出輔助民間採購工具機與租稅優 惠等獎勵措施後,大幅提升美國工具機市場需求,使得自

2004

年到

2007

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到美國的金額連續以兩位數高速成長,但

2007

年受到次級房貸的衝擊、美元貶值,降低對工具機的進口需求,

使得

2007

年工具機出口金額僅成長

3.9%至 3.4

億美元,

2008

年延續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工具機出口金額成長率呈現衰退

0.7%。

2009

年前三季出口金額逐季減少,且衰退幅度持續擴大,顯示美國 經濟成長動力缺乏,對工具機進口需求不如往年。

巴西方面,由於近幾年經濟起飛,使得民間消費大幅提升,刺 激國內汽車市場及資訊電子市場的成長,促使國際汽車及資訊電子 大廠紛紛前往巴西投資設廠,使得該國對工具機需求程度日益增 加,對我國工具機進口需求從

2006

年的

0.5

億美元大幅增加至

2008

年的

1.6

億美元,合計近三年平均成長率高達

60.3%

2009

年前三季 受到全球貿易量持續下滑,使得巴西經濟成長減緩,家計單位可支 配所得減少,導致消費意願大幅降低,因此對我國工具機的進口需 求呈現衰退。

3.ለ߷гડ

2008

年我國前十大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出口國的金額而 言,德國排名第三,義大利緊接在後,位居第四。其中,2008 年出 口到德國的金額由

2000

年的

0.8

億美元增加至

3.2

億美元,主要以 工具機

2.3

億美元為主要出口項目,其餘為機械零組件。義大利方

面,2008 年出口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的金額為

2.1

億美元,其中工 具機比重高達七成四,金額約為

1.5

億美元。

2008

年德國、義大利生產工具機產值位居全球排名第二名、第 四名,但因台灣工具機產業具有靈活的市場策略,及針對市場需求 的應變能力,足以充分接受德國、義大利等先進國家的委託設計與 代工。加上近年來歐系汽車與零組件廠商需要大量採購泛用型的工 具機,且受惠於歐元匯率上升,吸引歐洲工具機進口商大量進口台 灣工具機,為台灣工具機的外銷市場,創下一個新的里程碑。自

2006

年到

2008

年我國出口工具機到德國、義大利的金額成長率分別高達

57.1%、37.6%。然而,2009

年前三季由於金融危機導致已開發國家

經濟嚴重衰退,進而降低民間消費投資,減少對進口工具機的需求,

導致我國出口工具機到德、義兩國的金額成長率大幅下滑,且衰退 幅度逐季擴大。

ௐˬ༼ д઼ᅫξಞܑன

本節將以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進口市場為基礎,分析我國工 具機暨機械零組件、工具機、機械零組件,相對於比較觀察國(中國 大陸、日本、南韓、墨西哥及加拿大)的表現,分別說明如下:

˘ă઼࡚ξಞ

1.̍׍፟ၱ፟ୠ࿬௡Іซ˾

在金額方面,由於美國

2001

年受到網路泡沫化影響,使得經濟 成長減緩,進而導致整體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進口大幅下降至

99.0

億美元,在

2002

年探底之後便呈上升的走勢,

2004

年重新回升至百 億以上而達

107.4

億美元,至

2008

年已增至

156.3

億美元。其中,

自台灣進口金額隨著美國進口的減少,曾在

2002

年降至

2.6

億美元 的低點,之後再逐漸增加至

2008

年的

5.5

億美元;中國大陸與南韓 表現也維持成長趨勢,且中國大陸在

2007

年突破

10

億美元,2008 年更增加至

12.6

億美元,而南韓金額已在

2008

年超越我國;加拿大 在

2007

年以前,金額保持上升趨勢,但

2008

年降為

11.6

億美元;

日本是比較觀察國中金額最高者,但呈上下波動的走勢;墨西哥大 致呈上升的趨勢,但

2007

年卻逆勢下降。(參見表

4-7)

在比重和成長率方面,台灣

2003

年開始呈現成長,且在

2004

年至

2006

年間成長幅度高達兩位數,但

2007

年後成長幅度大幅減 緩,主要是因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且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的利 空影響所導致,2008年僅成長

3.8%,在 1997

年至

2008

年間,比重

維持在

3%至 4%之間震盪,顯示競爭力表現平平;中國大陸及南韓

表現相對強勢,中國大陸自

2002

年起皆呈現成長,且

2004

年開始 皆維持兩位數大幅成長,因此比重由

1997

年的

2.4%迅速增加至 2008

年的

8.0%;南韓則是自 2004

年後皆大幅成長,2008 年比重也提升

3.7%,首度超越台灣的 3.5%;日本及加拿大表現相對弱勢,觀察

期間的比重有較明顯的逐漸下降趨勢,墨西哥近幾年比重也有上升 現象,但

2007

年及

2008

年卻有下降的情況。2009 年上半年由於全 球景氣持續惡化,企業投資意願也大幅滑落,且在

2008

年下半年訂 單大量縮減的遲滯效應下,自所有比較觀察國進口皆呈現大幅衰 退,其中衰退幅度最為嚴重的是日本,高達

49.5%,也使其比重急速

降低至

21.9%

,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也可看出日本在美國市場的重

要性正逐年下降;台灣則衰退

40.5%,比重小幅下降至 3.2%,

ܑ 4-7 ઼࡚̍׍፟ၱ፟ୠ࿬௡Іซ˾ֽ໚ͧྵ

單位:百萬美元;%

國別

期間別 合計 台灣 中國

大陸 日本 南韓 墨西哥 加拿大 其他 地區 金額

1997年 10,043 380 238 3,746 179 119 990 4,388 1998年 10,943 469 271 4,079 201 169 1,040 4,712 1999年 10,414 387 295 3,822 180 227 1,131 4,370 2000年 11,312 457 326 4,374 187 249 1,175 4,540 2001年 9,902 337 317 3,658 179 193 1,075 4,142 2002年 8,481 260 354 2,887 154 187 1,057 3,581 2003年 8,822 264 388 2,846 162 255 1,061 3,845 2004年 10,738 365 543 3,338 310 374 1,001 4,802 2005年 12,822 455 730 4,082 370 488 1,078 5,615 2006年 14,046 513 865 4,446 466 520 1,188 6,044 2007年 13,891 530 1,041 3,787 519 442 1,215 6,352 2008年 15,628 551 1,256 4,268 571 498 1,155 7,321 2006年上半年 6,959 237 401 2,286 223 270 599 2,941 2007年上半年 6,828 265 481 1,933 252 220 608 3,066 2008年上半年 7,755 263 568 2,116 279 242 599 3,684 2009年上半年 4,883 156 453 1,070 184 168 389 2,460

比重

1997年 100.0 3.8 2.4 37.3 1.8 1.2 9.9 43.7 1998年 100.0 4.3 2.5 37.3 1.8 1.5 9.5 43.1 1999年 100.0 3.7 2.8 36.7 1.7 2.2 10.9 42.0 2000年 100.0 4.0 2.9 38.7 1.7 2.2 10.4 40.1 2001年 100.0 3.4 3.2 36.9 1.8 2.0 10.9 41.8 2002年 100.0 3.1 4.2 34.0 1.8 2.2 12.5 42.2 2003年 100.0 3.0 4.4 32.3 1.8 2.9 12.0 43.6 2004年 100.0 3.4 5.1 31.1 2.9 3.5 9.3 44.7 2005年 100.0 3.5 5.7 31.8 2.9 3.8 8.4 43.8 2006年 100.0 3.6 6.2 31.7 3.3 3.7 8.5 43.0 2007年 100.0 3.8 7.5 27.3 3.7 3.2 8.7 45.7 2008年 100.0 3.5 8.0 27.3 3.7 3.2 7.4 46.8 2006年上半年 100.0 3.4 5.8 32.8 3.2 3.9 8.6 42.3 2007年上半年 100.0 3.9 7.1 28.3 3.7 3.2 8.9 44.9 2008年上半年 100.0 3.4 7.3 27.3 3.6 3.1 7.7 47.5 2009年上半年 100.0 3.2 9.3 21.9 3.8 3.4 8.0 50.4

成長率

1998年 9.0 23.4 13.6 8.9 12.0 42.8 5.0 7.4 1999年 -4.8 -17.6 9.1 -6.3 -10.5 33.8 8.8 -7.3 2000年 8.6 18.3 10.5 14.4 4.1 10.0 3.9 3.9 2001年 -12.5 -26.3 -2.9 -16.4 -4.6 -22.5 -8.6 -8.8 2002年 -14.3 -22.8 11.7 -21.1 -14.0 -3.2 -1.6 -13.5 2003年 4.0 1.5 9.5 -1.4 5.2 36.2 0.4 7.4 2004年 21.7 38.3 40.0 17.3 91.9 46.7 -5.6 24.9 2005年 19.4 24.4 34.4 22.3 19.3 30.7 7.7 16.9 2006年 9.5 12.8 18.6 8.9 25.8 6.5 10.2 7.7 2007年 -1.1 3.4 20.3 -14.8 11.6 -15.0 2.3 5.1 2008年 12.5 3.8 20.7 12.7 10.0 12.7 -5.0 15.3 2007年上半年 -1.9 11.9 20.2 -15.4 13.1 -18.4 1.4 4.3 2008年上半年 13.6 -0.6 18.0 9.5 10.6 9.7 -1.4 20.2 2009年上半年 -37.0 -40.5 -20.3 -49.5 -34.0 -30.5 -35.1 -33.2 資料來源:美國海關。

但因衰退幅度與整體工具機暨機械零組件產業相差不遠,顯示台灣 該出口產業在美國市場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