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人際互動具選擇性氛圍
本研究的結果主題三是人際互動具選擇性氛圍,指的是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
人際互動呈現具選擇性氛圍的經驗,本主題呈現二個次主題,分別為互動對象的 侷限性及個人的主動投注性,主要的發現為患者的人際互動對象受到外在因素影
響,而有互動對象的侷限性及個人內在因素影響的個人主動投注性,整體呈現出
具選擇性的狀況,此部分在之前研究中少有探討,以下針對二個次主題進行討論。
一、 互動對象的侷限性
研究發現互動對象的侷限性來自於個案感覺到生病之後互動對象的減少及
際理論指出個體早期階段的人際互動僅限於父母,隨後逐漸增加同儕及親密關係 的狀況相較,研究發現個案的互動對象大都侷限在家人,個案因疾病後與同儕及
親密關係建立有困難,互動對象有退回到父母家人的狀況。本研究中個案表達家
人給予關心及照顧的互動經驗,與王等人(2011)針對思覺失調症個案生活品質 研究顯示,個案最滿意的部分是家庭關係層面結果一致。
(一) 互動對象的縮減
本研究發現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普遍表達互動對象的縮減經驗,主要是在生 病後與之前的人際關係失去連結,互動的對象減少,王等人(2011)在思覺失調
症個案生活品質的研究僅提到個案最不滿意的的部分為社交關係,但本研究更進
一步的發現,個案不滿意社交關係的影響因素為生病之後讓生活圈縮小,互動對 象的減少而降低人際互動的機會。
(二)選擇自主性降低
本研究發現,個案表達在生病之後,家人尤其是主要照顧者會介入其互動對 象的選擇,或給予限制,讓互動對象選擇的自主性降低,這樣的結果與 Yang 等
人(2004)研究中指出家屬不當的情緒表達包含過多的情緒涉入,可能影響個案
的社會功能,患者也容易發生社交活動減少、社交退縮的結果相似,但本研究更 進一步的發現,家屬對社交活動的影響主要是限制個案交朋友、或是與異性互動
等,介入個案互動對象的選擇。
二、 個人的主動投注性
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對互動對象會有個人主觀的選擇傾向,不論透過觀察或 受訪者表達,患者普遍有固定的互動對象,選擇表現出同質及喜好取向。
(一) 同質取向
本研究發現,個案會找與自己有相同特質的人互動,有特定的對象選擇,故 互動的對象會較侷限,當互動對象為個案所認同,則其互動時間及互動頻率會增
加,個案不但會主動找對方互動,甚至連在病房中坐的位置也會特別選在旁邊,
來增加互動機會,與 Starzy 等人(2006)研究提到人與人相識相關變項含:持 續的時間、互動的頻率、共識目標、身體的親密性、自我表露及社交網路熟悉度
的結果相較,從個案與互動對象互動的持續的時間及互動的頻率及共識目標和自
我表露的部份可看出與同質取向為個案選擇互動對象的特性之一。
(二) 喜好取向
本研究發現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對於人際互動對象會依個人喜好做選擇,研
究對象提到,會比較想接近主動向自己打招呼或帶著笑容的人,與林(2001)提
會促進彼此的了解的結果雷同。另發現對方的外表打扮甚至個案過去的經驗也會 影響互動對象喜好的選擇,與葉(2004)提出的華人人際互動關係組成要素中「情
感性成分」具有自然的、非強制性的特徵,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強調的人際
互動具主觀性相似,由此可知,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在互動對象的選擇上也明顯 表現出主觀的喜好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