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各變項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各變項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46

2. 神經組織:在肌肉發生病變的同時,神經亦受影響。神經對受傷後缺血、

缺氧是非常敏感的。神經缺血30分鍾後可引起痛覺的異常改變,超過12~24小 時則將產生不可逆的功能改變,甚至功能喪失。神經幹損傷後如繼發缺血,或 受攣縮肌肉壓迫時,可以發生軸束退行性變,繼之,外膜纖維化,變軟或變硬。

橫斷面見神經束消失並為膠原組織所替代,最後,出現長段瘢痕 (KKnews, 2020)。

人體肌肉之攣縮在震骨實務中是經常見到的,若從中醫理論來看,人體由 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循環相貫,並與臟腑、體表、四肢互為聯絡,以敷佈全身 之氣血、津液。若臟腑產生疾病,或外邪循經侵入體內時,便會造成經絡之氣 阻滯,而產生各種病症。中醫認為:「血虛則四肢失養、血瘀則阻脈絡而成痿。」

而疏通經絡能調節全身之氣血,因經絡是全身經氣匯聚灌流之處,經絡若阻塞 則會影響全身而產生病症,因此祛瘀通絡使全身之氣血暢通,則相應的經脈與 臟腑便可得到氣血濡養,即能祛除疾病使身體恢復健康之樣貌。

在震骨過程中,發現實驗參與者之右上肢僵硬攣縮,右腿亦因髖骨手術後,

肌肉日漸攣縮,整條右腿肌肉短縮嚴重,以致與左腿相差達15公分而造成長短 腿。研究者認為應以中醫理論之觀點來予以調理,其右上肢、右腿肌肉僵硬攣 縮,於是當實驗過程至右上肢、右腿部時,先以震骨棒梳理硬結之肌肉,再輔 以推拿按摩之手法,以掌推法、摩法、揉法、撥法等,使僵硬攣縮的肌肉能逐 漸放鬆下來,當肌肉、經絡疏通時,氣血流通手足部,肌肉得到氣血濡養,則 攣縮的肌肉會慢慢伸展開來,並增強手足之柔軟度,因此,震骨法對參與者之 右上肢、右下肢都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47

液、血管、心臟相關之經絡,其中對於心包絡經之定位則是具有較多的爭議。

有研究指出心經是指體內之大動脈系統,心包絡經則是指體內一切膜類上的中 小血管系統 (陳必誠,鍾岳倫,黃廷宇,2018)。若從西醫解剖生理之觀點來看,

認為心包絡即是心包膜,在古醫書針灸大成之書中亦提及「心包絡乃裹心之膜,

安身立命之地。」又中醫學概論一書中亦指出「心主血脈,而包絡能代心用事,

故主脈。」因此,心包絡實是與人體之心臟、心包膜、血管等都有密切之關係,

因而當治療心包絡經時則對身體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較大的改善。由此可知,當 調理參與者右上肢之肩、肘、腕時,手臂內側之手少陰心經及手厥陰心包經亦 會與其血壓互相產生影響,而使舒張壓與右上肢產生正相關關係。

二、右腿與右上肢的相關分析

由西醫人體生理解剖可瞭解,若刺激大腦皮質運動區時,會使運動神經產 生快速傳導,學者研究指出,在頭顱外以磁場刺激腦皮質運動區,可以誘發運 動神經快速傳導徑之快速潛期反應 (short latency response),而使對側手足 肌肉產生複合肌肉運動電位(CMAP)(楊百嘉,蘇王麟,魏大森,1993)。因此,

手足部之肌肉產生運動電位與大腦皮質運動區之刺激互為因果。但若由中醫觀 點來看,十二經絡循環相生,如其手足之循行由手太陰肺經至手陽明大腸經再 至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 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陽明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最後循行至足厥陰肝 經。其由手經至足經,再由足經循環至手經,經絡氣血通暢則手足互為影響,

因此,實驗參與者之右腿與上肢之間呈現顯著高度相關關係。

48

表4-4 各依變項相關分析結果一覽表

脈搏 (Beats)

血氧 (%)

收縮壓 (mmHg)

舒張壓 (mmHg)

右肩 角度 (deg)

右肘 角度 (deg)

右腕 角度 (deg)

右腿 長度 (cm)

左腿 長度 (cm) 脈搏

(Beats) -- 血氧

(%) 0.09 --

收縮壓

(mmHg) -0.02 .47** --

舒張壓

(mmHg) -0.23 0.31 .74** --

右肩角度

(deg) 0.00 -0.04 .39* .43* --

右肘角度

(deg) -0.12 0.30 .48** .42* .67** --

右腕角度

(deg) -0.04 0.23 0.32 .38* .72** .56** --

右腿長度

(cm) -0.20 0.06 0.24 0.31 .79** .70** .74** --

左腿長度

(cm) -0.26 0.15 0.11 .37* 0.31 .41* 0.30 .46** --

註:** 表 p < .01。 * 表 p < .0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