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為改善創傷性腦傷患者之各項後遺症問題,而採用震骨法加以穴道 推拿之方式,因此是以震骨法為施行主體,搭配穴道之推拿按摩方式為輔。茲 將震骨法操作流程分述於下:

一、 震骨法之運行:

利用震骨木棒循行全身,其施行之順序為先令受試者仰躺,由頭面部循行

31

骨縫骨穴、經絡穴道為始,次以循行雙手之六條經絡與骨穴,再來胸腔部則循 行骨縫骨穴與經絡穴道,接著為循行腿部之六條經絡與骨穴為主至腳部,再令 受試者俯臥,由腳底往後向上循行腿部之六條經絡與骨穴為主,背部則以循行 脊骨、骨穴與膀胱經絡為主,最後上行頭部循行頭骨。

二、 按摩取穴點

震骨法循行全身是一種細膩精密的手法,在操作過程中,除了林隆村博士 所設之骨穴外,極大多數的十二經絡穴道在震骨過程中皆會循行而過;而董氏 奇穴的穴道多取於骨邊骨縫間,震骨法循行時亦多有接觸或重蹈而過,是故震 骨法能產生極大的效應。特別加強之穴道列述如下:

1. 十二經絡穴道:百會穴、湧泉穴、委中穴、合谷、曲池、足三里、陽陵 泉、太衝。(如圖3-6、圖3-8、圖3-9所示) (黃維三,1985)

2. 經外奇穴:大骨空、鳳眼穴、明眼穴。(如圖3-8所示) (黃維三,1985)

3. 董氏奇穴:靈骨穴、上瘤穴、正筋穴、珠圓穴。(如圖3-8、圖3-9所示) (楊維傑,1980)

4. 山元式新頭皮針穴:頭部乃為人體之總司令,頭部之穴道能直接刺激腦 神經,因此,加強之穴道如:頭頂的大腦、小腦、腦幹等刺激點;耳朵 前方、上方與內臟、腦神經相關的刺激點。(如圖3-6、圖3-7所示) (山元 敏勝,2019)

本研究以震骨法之施行為主,再以穴道做定點按摩為輔,定點穴為持續震 動30下做定點加強作用,肌肉僵硬積結處輔以推拿手法疏通。

圖3-6 百會穴與山元氏新頭皮針穴 圖3-7 山元氏新頭皮針之腦神經穴 穴

32

本研究參與者因創傷性腦傷而有頭痛頭暈、胸喘胸痛、右手足攣縮僵直、

雙眼幾近全盲等問題,因此,本研究針對參與者之身體各部分問題,而選擇以 下穴位,在震骨過程中做定點加強,並將各穴之效用簡述於下:

百會穴:頭風頭痛、中風偏癱、風癇卒厥、驚悸健忘等。

湧泉穴:目眩頭痛、胸脇滿痛、足脛寒痛、五趾盡痛等。

委中穴:頭重轉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髀樞風痛等。

合谷穴:傷寒大渴、頭痛脊強、目視不明、口噤不開等。

曲池穴:胸中煩滿、目眩耳痛、半身不遂、手臂腫痛等。

太衝穴:胸脇支滿、腰引腹痛、遺溺溏泄、月水不調等。

圖3-9 腿部之運用穴道 圖3-8 手部之運用穴道

33

足三里穴:心腹脹痛、腹痛腸鳴、腰痛膝弱、大便不通等。

陽陵泉穴:半身不遂、足膝痹痛、冷痹不仁、腳氣筋攣等。

大骨空穴:目久病生翳膜內障等。

上述穴位引自黃維三 (1985),參見圖3-6、圖3-8、圖3-9。

鳳眼穴、明眼穴:通治眼部諸疾。(如圖3-8所示)

珠圓穴: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等。

靈骨穴:半身不遂、頭痛頭昏、骨骼脹大、經脈不調等。

上瘤穴:腦瘤、腦積水、小腦痛、腦神經痛等。

正筋穴:腰脊椎痛、頸項筋痛、腦骨脹大、腦積水等。

上述穴位引自楊維傑 (1980),參見圖3-8、圖3-9。

在運用震骨法來調理身體時,會隨著受術者身體狀況之不同,而於其身體 狀況不適之處靈活地加強操作。本研究參與者雙眼幾近全盲,而眼睛是我們的 靈魂之窗,其眼睛即為重點加強之處,除了眼部周圍的睛明穴、攢竹穴、魚腰 穴、絲竹空穴、瞳子髎穴、承泣穴等穴位外,更加上經外奇穴之大骨空穴,及 董氏奇穴之珠圓穴、鳳眼穴、明眼穴等穴位都會予以加強按摩,山元氏新頭皮 針則採取眼點和枕骨之眼部反應區,而震骨法則加強其眼眶骨及周圍穴位之操 作。

本實驗參與者因左側頭部之嚴重腦傷,延伸而下其脖子左側之胸鎖乳突肌 常呈僵硬狀態,經過按摩亦難使其放鬆柔軟,但脖子右側之胸鎖乳突肌則易於 按摩後呈現較柔軟狀態,也因左側胸鎖乳突肌之僵硬強直狀態將參與者頭部往 左側邊牽引,致使其頭部易偏向左側,造成其走路時身體偏往左側,很容易一 不小心即快撞到牆邊。因此,針對參與者頭部之調理,除了對額骨、頂骨、枕 骨、蝶骨、顳骨等施以震骨之操作外,以山元氏新頭皮針穴之頭頂前7對腦神經 之穴點及耳前之前5對腦神經穴點做按摩,這些特定穴位做定點按摩30下,藉以 刺激腦神經使之活化。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