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第六節 小結
本章第一節依照採用我國法律廣義的定義「親密關係」是指現在或以前具有 下列關係之一者:(一)夫妻關係;(二)同居關係;(三)家長與家屬關係;(四)
同為家屬關係:(五)直系親屬關係;(六)四親等內之旁系親屬關係。關於親密 暴力的定義,將相關定義的文獻依強調的重點分為「暴力的目的功能導向」、「廣 義的親密關係」、「強調暴力的負面影響」三大類,最後補充我國相關實務工作者 對於親密暴力的定義。因此將本研究親密暴力定義為「暴力行為透過言語、情緒、 肢體、或性等方式展現,暴力行為發生於親密關係之間,且導致造成他人生理或 心理上的傷害,方式包括肢體暴力、精神暴力或性暴力」。
33
第二節從系統取向觀點看親密暴力的成因,瞭解相關學者使用一般系統理論 與生態系統理論探討角度與層次的異同性。本研究選擇以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
從個人層面、關係層面、以及社會文化層面三個層面進行探討,整理出下列三個 層面的內容,且本研究之生態系統理論圖(見圖2-2):
(一)個人層面:原生家庭背景、身心發展史、人格特質、精神病理、暴力 經驗史、酒精與藥物濫用史、情緒因素、與溝通模式等。
(二)關係互動層面:原生家庭、婚姻家庭、與親戚朋友的關係(如:溝通方 式、衝突因應、家庭動力、互動歷程等)。
(三)社會文化層面:包含除了性別角色期待、男性暴力的認同、 文化價 值觀、信念、社會標準、文化規範、對家庭夫妻角色的認定、社會結構等。
第三節、第四節與第五節分別從個人、關係互動與社會文化層面探討親密暴 力的相關文獻。在個人層面的內容為:(一)相較於國內外對於人格特質因素的 研究,研究者整理出以下幾點共同人格特質的因素:(1)原生家庭有暴力經驗;
(2)酒精與藥物影響,特別以酒精影響較常見;(3)低自尊或自我概念;(4)情感 不穩定;(5)易衝動,控制能力較差;(6)人際關係不佳,甚至有社會孤立現象;
(7)抱持傳統家庭角色刻板印象;(8)婚姻溝通不良,造成雙方對婚姻認知上的差 異。(二)再者探討精神病理、藥酒癮、情緒等個人因素,發現大多數的加害人 從精神病理因素只能解釋一小部份的暴力而己;此外,國內外關注酒精及親密暴 力間相關性研究,特別在男性加害人使用酒精後與暴力行為的研究明顯發現有相 當大的關聯;情緒的危險因子最常提到與暴力行為有關的情緒因素是憤怒。(三)
原生家庭因素,由於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父母關係的影響,文獻發現許多加 害人在原生家庭有暴力經驗,形成暴力代間傳遞的假說(Megargee,1982)。或 者親子關係不和諧,易導致影響個體發展正常的人格、態度與行為,進而容易產 生暴力行為。
由於理解當事人在關係互動層面的內容為本研究之目的之一,故此層面的文 本分析依據為結構派家族治療理論的重要觀念,該理論認為家庭成員的行為是彼 此互動出來的結果,重視家庭間互動的過程。運用該理論進行家庭評估的運作概 念,以了解當事人在關係層面的訊息。
最後社會文化層面的文獻探討中研究者發現國內許多關於親密暴力研究會 強調社會文化層面,但如前述系統取向觀點強調「暴力是屬於個人與環境交互」, 故依據本研究目的企圖探討家庭互動過程時什麼樣的脈絡下會如何強而有力地 破壞婚姻裡的親密關係,甚至衍變成暴力事件。總而言之,本研究著重於個人層 面與關係互動層面之間的交互影響,社會文化層面是佐助於增廣多元化的角度進 行剖析。
34
圖2-2本研究之生態系統理論圖
修改自:婚姻暴力理論分析與社會工作處置。周月清,1995。臺北市:巨流。
社會文化層次 社會文化層次 社會文化層次
社會文化層次::::性別角色期待、男性暴力的認同、 文 化價值觀與規範、信念、社會結構
關係互動層次 關係互動層次關係互動層次
關係互動層次::::(分析評估之理論依據結構派家 族治療理論)原生家庭、婚姻家庭、與親戚朋 友的關係(如:溝通方式、衝突因應、家庭動力、
互動歷程等)
個人層次 個人層次 個人層次 個人層次::: :
原生家庭背景、身心發展史、人格 特質、精神病理、暴力經驗史、酒 精與藥物濫用史、個人的情緒、與 溝通模式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