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研究限制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臨床實務方面

在本研究中發現人口學資料當中的有無宗教信仰及婚姻部分的個案在生活品質 上有顯著的差異性,而有無宗教信仰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具有解釋力,在現今社會 當中無論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等皆是勸人向善、強調良善、正向的行為 意念,且神祇具有保護、安定人心的效果,故宗教信仰可能可以使病患在面對疾病

59

所帶來的壓力困擾能有較好的因應能力;故在照護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時,可以嘗 試了解其背景後對於具有宗教信仰者多做鼓勵參與宗教活動、增進其信仰,而無宗 教信仰者亦可鼓勵其嘗試參與、接觸,或許可幫助其找到宗教信仰、心靈有所寄託。

另外在醫療復健機構當中也能嘗試舉辦與宗教相關如誦經、禮拜等等的相關團體活 動,凝聚共同信仰的病患以營造支持性的環境。

另外研究結果顯示病患仍被疾病烙印一定程度的影響著,而應用賦能的概念、

提升其生活功能可以協助病患改善其生活品質。賦能方面應鼓勵病患與醫療照護成 為一共同合作並非上對下的關係,對於個案的所面臨的處境提供專業知能的建議、

協助個案自己做決定、培養其獨立性。在臨床中常見病患及家屬對於醫療照護往往 容易變成一個依賴的關係,長久之下病患將會習以為常的聽從醫療照護者的建議或 是指示,喪失了自主的獨立性;甚或是也有極端的覺得自己被限制了,常見病患對 於住院、藥物治療等非常的排斥或是反感,除了病患本身病識感建立之外,臨床工 作人員可以反思整體治療照護的環境不被病患所接受的原因,以期病患能夠逐漸了 解、認同治療目的及重要性,進而與醫療照護者形成良好的治療關係。社區生活方 面則可透過多加以鼓勵病患參與復健訓練,由從事復健活動來培養其在社會當中獨 立生活的能力,如日常生活的自我照顧、人際互動關係、工作能力等等,依其個別 性來與個案共同制定不同的目標,協助其能夠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不是依賴在 家人或者是醫療照護者所營造的保護性環境之下,這樣才能真正的讓病患回歸社 區,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二、相關研究方面

對於賦能感受、生活功能中和疾病烙印對於生活品質負面影響的效果來說,本 研究個案當中有77%來自於復健機構(日間留院、社區職能工作坊),當中個案多在 接觸治療環境相當長的時間、持續的接觸復健訓練,其賦能感受及所接受到的生活 功能相關復健訓練也可能較部份僅接受門診治療的病患還要好,未來可嘗試針對未 接受過復健訓練的病患來作收案,以更能深入了解賦能感受及生活功能中和疾病烙 印對於生活品質負向影響的作用效力。另外可以嘗試做長期追蹤研究,以提供賦感

受相關概念的行為或是對生活功能進行訓練,做為介入性的措施或者是以實驗組、

對照組的方式來進行研究,進一步了解其中和作用的成效比較。

61

參 考 文 獻 中 文 部 份

心 理 及 口 腔 健 康 司(2014 年 6 月 24 日)。您 知 道 嗎?「 精 神 分 裂 症 」 已 經 更 名 為 「 思 覺 失 調 症 」。 取 自

http://www.mohw.go v.tw/CHT/Ministry/DM2_P.aspx?f_list_no=7&

fod_list_no=4558&doc_no=45300。

王 士 娟(2002)。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烙 印 覺 知 及 烙 印 因 應 取 向 量 表 之 信 、 效 度 研 究(碩 士 論 文)。 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091NTU01563027)

王 梅 君(2006 年 12 月 28 日)。 你 的 一 生 怎 麼 過 ? 青 春 期 、 成 年 期 及 壯 年 期 之 心 理 發 展 ! 【 國 家 網 路 醫 院 】。 取 自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 html?category=%A4%D F%C6F%B8%C9%B5%B9&pid=14836。

台 北 市 康 復 之 友 協 會、家 屬 聯 誼 會 編 輯 群(2002)。 精 神 健 康 你 我 他 實 用 手 冊 。 台 北 市: 台 北 市 康 復 之 友 協 會 。

台 灣 精 神 醫 學 會(2014 年 5 月 30 日)。Schizophrenia 中 文 譯 名 由 「 精 神 分 裂 症 」 更 名 為 「 思 覺 失 調 症 」 的 歷 史 軌 跡。 取 自

http://www.sop.org.tw/Official/official_15.asp。

任 玉 智(2008)。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主 要 照 顧 者 之 烙 印 經 驗 及 其 因 應 行 為(碩 士 論 文)。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系 統 編 號 096MHIO5 743004) 行 政 院(2011)。 中 華 民 國 年 鑑-公 共 衛 生-健 康 照 護 。 台 北 : 行 政 院 。 余 靜 雲 、 鍾 信 心(2004)。 門 診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生 活 事 件 之 自 我 效 能 探

討 。 護 理 雜 誌 ,51(1),45-51

李 文 瑄 、 葉 英 堃 、 劉 蓉 台(1984)。 慢 性 精 神 病 患 出 院 接 社 會 適 應 的 評 估 。 中 華 心 理 衛 生 學 刊 ,1,41-47。

李 依 玲 、 蕭 淑 貞 、 李 淑 紅 、 楊 麗 敏 、 康 云 瑄(2008)。 社 區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能 力-建 構 自 我 。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雜 誌 ,3(2),10-18。

李 依 玲 、 蕭 淑 貞 、 楊 聰 財 、 張 秀 如 、 張 凱 雁 、 康 云 瑄(2008)。 探 討 門 診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人 員 於 服 藥 聯 盟 行 為 不 足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之 持 續 性 照 護 護 理 角 色 功 能 。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雜 誌 ,3(1),19-29。

林 盈 萍(2010)。 復 健 期 慢 性 精 神 病 患 生 活 功 能 與 生 活 品 質 之 相 關 因 素 探 討(碩 士 論 文)。 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098NTCN0563053)

林 美 伶 、 熊 秉 荃 、 林 淑 蓉 、 胡 海 國(2002)。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之 烙 印 處 境 。 慈 濟 醫 學 ,14(6),381-388。

林 淑 鈴 、 吳 亭 芳 、 潘 璦 琬 、 林 幸 台 、 林 本 堂 , 呂 明 憲(2013)。 影 響 庇 護 工 作 坊 之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工 作 行 為 的 因 素 。 中 華 心 理 衛 生 學 刊 ,2,189-214。

林 憲(1976)。 精 神 醫 學 與 社 會 ( 一 )。 當 代 醫 學 ,27,12-16。

林 憲(1998)。 精 神 醫 療 發 展 史(2)。 當 代 醫 學 ,297,593-596。

邱 淑 貞 、 蕭 淑 貞(1998)。 社 區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家 庭 功 能 與 自 我 照 顧 之 相 關 性 。 中 華 衛 誌 ,17(3),206-213。

洪 千 惠(2006)。 慢 性 精 神 病 患 從 醫 院 回 歸 社 區-為 何 回 家 是 一 條 漫 長 的 路(碩 士 論 文)。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系 統 編 號 094CCU0520 6015)

侯 淑 英(2004)‧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者 生 活 品 質 及 主 要 照 顧 者 負 荷 之 探

討 ‧(碩 士 論 文)。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系 統 編 號 092 KMC0 5152013)

施 雅 雯(2009)。 探 討 精 神 社 區 復 健 機 構 慢 性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之 充 權 感 受 及 生 活 品 質(碩 士 論 文)。 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63

097TMC05563011)

胡 海 國(1995)。 精 神 分 裂 症 的 臨 床 症 狀 。 當 代 醫 學 ,262,682-685。 胡 海 國(2002)。精 神 分 裂 症 之 社 區 流 行 病 學。當 代 醫 學,347,717-727。

唐 宜 楨 、 陳 心 怡 、 吳 慧 菁 、 鄭 詩 蓉 、 高 藝 洳(2009)。 身 心 障 礙 污 名 認 知 與 污 名 主 觀 經 驗--以 精 神 疾 病 患 者 及 脊 髓 損 傷 者 為 例 。 身 心 障 礙 研 究 季 刊 ,7(4),230-244。

許 嘉 純 、 姚 開 屏 、 胡 海 國 、 熊 秉 荃(2005)。 臺 灣 版 精 神 分 裂 症 病 患 生 活 品 質 評 量 表:信 度 與 效 度 之 研 究。台 灣 精 神 醫 學,19(1),33-45。

陳 淑 菁(2014)。慢 性 精 神 病 患 中 文 賦 能 量 表 之 建 立 及 信 效 度 檢 驗(碩 士 論 文)。國 立 台 北 護 理 學 院 護 理 研 究 所 , 台 北 。

崔 秀 倩 、 楊 延 光 、 謝 秀 華 、 吳 就 君 、 陳 純 誠(1998)。 精 神 分 裂 症 與 雙 極 型 情 感 疾 患 之 居 家 照 顧 需 求 與 家 屬 之 負 荷 。 台 灣 精 神 醫 學 , 12(3),16-20。

曾 秋 蓉 、 邱 政 元 、 顏 文 娟 、 蘇 惠 珍 、 蕭 秋 月(2012)。 社 區 復 健 中 心 之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其 污 名 感 受 、 污 名 因 應 與 生 活 品 質 相 關 因 素 之 探 討 。 護 理 雜 誌 ,59(4),62-70。

張 志 誠(2009)。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之 烙 印 與 差 別 待 遇 經 驗 調 查 研 究(碩 士 論 文)。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098NCKU5058060) 張 國 祥 、 劉 玟 宜(2014)。 應 用 社 區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能 力 於 精 神 分 裂 症 個

案 的 持 續 性 照 護 。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雜 誌 ,8(2),43-50。

張 景 瑞 、 胡 海 國 、 葉 玲 玲 、 張 宏 俊(1995)。 出 院 精 神 分 裂 症 病 患 社 區 生 活 適 應 的 預 測 因 數 。 中 華 精 神 醫 學 ,9(3),29-37。

張 碧 凰(2008)。 探 討 自 然 體 驗 對 慢 性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精 神 病 症 狀 、 認 知 功 能 與 生 活 功 能 之 影 響(碩 士 論 文)。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 (系 統 編 號 097NTCN0563034)

張 靜 琪(2005)。 精 神 分 裂 症 病 患 知 覺 烙 印 感 、 自 我 掌 控 信 念 、 社 會 支 持 與 生 活 品 質 之 相 關 性 探 討(碩 士 論 文)。 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094NTU05563015)

張 麗 春 、 李 怡 娟(2004)。 賦 權 概 念 分 析 。 護 理 雜 誌 ,51(2),84-90。

黃 美 意 、 林 惠 賢 、 蘇 淑 芳 、 許 秀 月(2010)。 慢 性 精 神 分 裂 症 病 患 自 我 效 能 與 自 我 照 顧 能 力 之 相 關 因 素 探 討 : 以 男 性 精 神 分 裂 症 為 例 。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雜 誌 ,5(1),1-12。

黃 宗 正 、 劉 智 民 、 劉 震 鐘 、 謝 明 憲 、 簡 意 玲 、 胡 海 國(2011)。 精 神 分 裂 症 的 臨 床 與 精 神 病 理 。 臺 灣 醫 學 ,15(4),365-374。

曾 意 純 、 潘 奇 、 楊 奕 馨 、 謝 天 渝 、 歐 陽 文 貞(2003)。 南 部 某 公 立 精 神 專 科 教 學 醫 院 住 院 精 神 病 患 口 腔 健 康 狀 況 。 台 灣 口 腔 醫 學 衛 生 科 學 雜 誌 ,19(1),1-12

溫 錦 真 、 溫 嬛 椿 、 林 美 珠 、 王 迺 燕 、 洪 曜(2008)。 慢 性 精 神 分 裂 病 患 生 涯 故 事 與 生 涯 復 健 之 探 究。中 華 輔 導 與 諮 商 學 報,24,147-179。

精 神 醫 療 及 心 理 衛 生 政 策 綱 領 ( 民 99 年 03 月 30 日 )。

廖 文 貴(2007)。 復 健 期 精 神 病 患 職 業 訓 練 壓 力 自 我 管 理 團 體 之 成 效 探 討(碩 士 論 文)。 國 立 台 北 護 理 學 院 護 理 研 究 所 , 台 北 。

劉 玟 宜 、 戎 瑾 如 、 李 坤 黛(2012)。 社 區 精 神 病 患 之 照 護 需 求-系 統 性 文 獻 回 顧 。 精 神 衛 生 護 理 雜 誌 ,7(2),1-13。

劉 婉 柔 、 苗 迺 芳 、 胡 益 進(2011)。 以 P ender 健 康 促 進 模 式 探 討 新 北 市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拒 菸 行 為 之 研 究 。 學 校 衛 生 ,59,59-82。

衛 生 福 利 部 心 理 及 口 腔 健 康 司 。 全 國 心 理 衛 生 與 精 神 醫 療 服 務 資 源 手 冊 。 取 自 http://www.mohw.gov.tw/cht/DOMHAOH/DM1_P.aspx?

f_list_no=179&fod_list_no=3579&doc_no=20804。

衛 生 福 利 部(2013)。醫 療 機 構 現 況 及 醫 院 醫 療 服 務 量 統 計:102 年 醫 療

65

服 務 量 年 報/歷 年 醫 療 機 構 及 其 他 醫 事 機 構 概 況 。2014 年 5 月 4 日 取 自 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

list_no=312&fod_list_no=1717。

鍾 佳 伶(2009)。 精 神 障 礙 者 家 屬 社 會 支 持 、 權 能 感 與 烙 印 感 知 相 關 性 探 討(碩 士 論 文)。 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098NTU05201023)

蕭 淑 貞(總 校 閱)(2012)。精 神 科 護 理 概 論-基 本 概 念 及 臨 床 應 用。台 北 : 華 杏 出 版 社 。

顏 薇 潔(2010)。 探 討 精 神 分 裂 症 病 患 家 屬 之 精 神 疾 病 烙 印 倔 之 與 個 案 藥 物 態 度 之 關 係(碩 士 論 文)。 取 自 臺 灣 碩 博 士 論 文 系 統 。(系 統 編 號 099FJ U00563003)

英 文 部 分

Am y C. Watson., P. Corrigan., Jonathon E. Larson., and M. Sells. (2007).

Self-stigma in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33(6), 1312-1318.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tecedent determinants.

London: Prentice-Hall.

Baron, R. M., & Kenn 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 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Bellack, A. S. (2006). Scientific and consumer models of recovery in schizophrenia: concordance, contrasts, and implication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32(3), 432-442. doi:10.1093/schbul/sbj044。 Brohan, E., Elgie, R., Sartorius, N., Thornicroft, G. (2010). Self-stigma,

empowerment and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in 14 European countries: The GAM IAN-Europe stud y. Schizophr. Res, 122, 1-3.

Charles A. Rapp, Wes Shera, and Walter Kisthardt. (1993).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consumer empowerment of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Soc Work, 38(6), 727-35.

Cheryl H. Gibson. (1991). A concept analysis of empowerment.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6, 354-361.

Coldham, E. L., Addington, L., and Addington, D. (2002). Medication adherence of individuals with a first episode of ps ychosis.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106(4), 286-290.

Corrigan, P.W. (2000). Mental health stigma as social attribution: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methods and attitude change. Clini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7(1), 48-67.

Corrigan P.W. (2002). Empowerment and serious mental illness:

treatment partnerships and communit y opp ortunities. Psychiatric Quarterly, 73, 217-228.

Conger, J . A., and Kanungo, R. N. (1988).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Integrating theory an d practi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3(3), 471-482.

Davis, A. (1988). Rad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empowerment of

Afro-American woman: lessons for the 1980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8(3), 348-353.

Dereje Assefa, Teshome Shibre, Laura Asher, Abebaw Fekadu. (2012).

Internalized stigma amo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Ethi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