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探討人口學資料與主要研究變項間之相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探討人口學資料與主要研究變項間之相關分析

45

疾病烙印(r=-0.53, p<0.01)負相關。

(十三)生活功能:與工作就業(r=0.20, p<0.05)、婚姻狀況(r=0.21, p<0.05)、賦能感受 (r=0.51, p<0.01)、生活品質(r=0.58, p<0.01)正相關;與疾病烙印(r=-0.45, p<0.01) 負相關。

(十四)生活品質:與宗教信仰(r=0.31, p<0.01)、婚姻狀況(r=0.22, p<0.05)、賦能感受 (r=0.58, p<0.01)、生活功能(r=0.58, p<0.01)正相關:與疾病烙印(r=-0.39 p<0.01) 負相關。

47

表9 人口學資料與主要研究變項間之相關分析 (N=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診斷名稱a 1

2.年齡a -.11 1

3.性別a .15 -.15 1

4.教育a .07 .08 .060 1

5.工作a -.19 -.06 -.02 .09 1

6.治療模式a .35

** .22* -.02 -.05

-.48

** 1

7.宗教a .12 -.14 -.02 -.03 -.04 .10 1

8.居住a -.01 .25* -.02 .21* .12 .15 -.13 1

9.婚姻a -.03 .21* -.05 .20*

.36

**

-.32

**

-.13 -.11 1

10.家人聯絡a -.01 .25* -.02 .32

**

.10 .08 -.13 .66

**

.01 1

11.疾病烙印 -.09 -.17 .02 -.04 .03 -.10 .01 -.02 -.10 .02 1

12.賦能感受 .11 .03 .10 .00 .10 -.02 -.16 .13 .08 -.08

-.53

**

1

13.生活功能 -.00 .01 .12 .06 .20* -.17 -.08 .10 .21* -.05

-.45

**

.51

**

1

14.生活品質 .00 .18 -.01 .03 .11 .06

.31

**

.19 .22* .08 -.39

**

.58

**

.58

**

1

a 斯皮爾曼等集相關(Spermen’s rho correlation)

**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 (雙尾),相關顯著。

* 在顯著水準為0.05 時 (雙尾),相關顯著。

第三節、疾病烙印、賦能感受、生活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對於與生活品質據相關性之研究變項加以探討其解釋力,即探討研究個案之疾 病烙印、賦能感受與生活功能對於生活品質之影響。

使用迴歸分析資料,驗證賦能感受與生活功能中和(mediation)疾病烙印對於生活 品質之影響。統計分析前檢視資料並證實各研究變項符合常態性(normality)、變異數 相等性(equality of variance)、具有線性相關(linearity)、獨立性(independence)等迴歸 分析之統計基本假定,並驗證其不具有共線性。

一、疾病烙印對賦能感受、生活功能、生活品質之影響

此部分運用簡單線性迴歸分析疾病烙印感受可有效解釋賦能感受27.5%的變異 量,標準化的回歸係數β= 0.53, t= -6.22, p<0.001達到顯著水準,顯式疾病烙印感受 越強,賦能感受越差。疾病烙印感受可有效解釋樣本之社區生活功能18.9%的變異 量,標準化的回歸係數β= -0.45, t= -4.91, p<0.001達到顯著水準;疾病烙印感受越強,

生活功能越差。疾病烙印感受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14.7%的變異量,標準化的回歸 係數β= -0.39, t= -4.25, p<0.001達到顯著水準;疾病烙印感受越深,生活品質越差。

二、賦能感受、生活功能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此部分運用簡單線性迴歸分析賦能感受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33.8%的變異量,

標準化的回歸係數β=0.582, t=7.078, p<0.001達到顯著水準;賦能感受越高,生活品 質越佳。

生活功能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33.4%的變異量,標準化的回歸係數β=0.578, t=7.003, p<0.001達到顯著水準;生活功能越好,生活品質越佳

三、賦能感受中和疾病烙印對於生活品質之影響

使用階層複迴歸分析探討疾病烙印與賦能感受對於社區生活品質之影響力。自 變項第一階段加入與生活品質有相關性的人口學資料(婚姻、宗教),第二階段加入疾 病烙印變項,第三階段加入賦能感受變項,依變項為生活品質。統計分析顯示:透 過階層複迴歸分析第一階段以宗教及婚姻為預測變項,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9.3%的

49

變異量 (F(2, 97)=6.10, p=0.003),宗教(β=0.29, t=3.01, p=0.003)及婚姻(β=0.13, t=1.38,

p=0.171);第二階段加入疾病烙印為預測變項後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24%的變異量

(F(3, 96)=11.40, p<0.001),宗教(β=0.30, t=3.41, p=0.001)及婚姻(β=0.10, t=1.07,

p=0.285),疾病烙印(β=-0.39, t=-4.43, p<0.001);第三階段加入賦能感受為預測變

項,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38.7%的變異量(F(4, 95)=16.64, p<0.001),宗教(β=0.22, t=2.75, p=0.007)及婚姻(β=0.10, t=1.28, p=0.205),疾病烙印(β=-0.14, t=-1.50, p=0.137),賦能

感受(β=0.47, t=4.91, p<0.001) (詳見表10)。

賦能感受作為中介變項時,可見階層迴歸分析第三階段賦能感受變項加入後,

疾病烙印的標準化迴歸係數(β)由-0.39減少為-0.14, t值由-4.43減少為-1.50,但p 值由<0.001減少為=0.137,不具有顯著性;顯示賦能感受具有中介效果。

四、生活功能中和疾病烙印對於生活品質之影響

使用階層複迴歸分析探討疾病烙印與生活功能對於生活品質之影響力。自變項 第一階段加入與生活品質有相關性的人口學資料(婚姻、宗教),第二階段加入疾病烙 印變項,第三階段加入生活功能變項,依變項為生活品質。透過階層複迴歸分析第 一階段以宗教及婚姻為預測變項,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9.3%的變異量 (F(2, 97)=6.10, p=0.003),宗教(β=0.29, t=3.01, p=0.003)及婚姻(β=0.13, t=1.38, p=0.171);第二階段加 入疾病烙印為預測變項後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24%的變異量(F(3, 96)=11.40,

p<0.001),宗教(β=0.30, t=3.41, p=0.001)及婚姻(β=0.10, t=1.07, p=0.285),疾病烙印

(β=-0.39, t=-4.43, p<0.001);第三階段加入生活功能為預測變項,可有效解釋生活 品質40.1%的變異量(F(4, 95)=17.56, p<0.001),宗教(β=0.26, t=3.23, p=0.002)及婚姻 (β=0.04, t=0.54, p=0.59),疾病烙印(β=-1.91, t=-2.19, p=0.03),生活功能(β=0.46, t=5.18, p<0.001) (詳見表11)。

以生活功能作為中介變項時,可見階層迴歸分析第三階段生活功能變項加入 後,疾病烙印的標準化迴歸係數(β)由-0.39減少為-0.19,t值由-4.43減少為-2.19,但 p值由<0.001減少為=0.03;雖仍具有顯著性,但生活功能仍具有中介效果。

表10 賦能感受中和疾病烙印對生活品質影響之迴歸分析

迴歸係數 B

迴歸係數標準誤 SE B

標準化迴歸係數 β

調整後的 R

Step 1 .093**

1

宗教 27.494 9.140 .290**

婚姻 15.284 11.082 .133

Step 2 .240***

1

宗教 28.568 8.374 .302**

婚姻 10.951 10.196 .095

2 疾病烙印 -1.190 .268 -.390***

Step 3 .387***

1

宗教 21.109 7.669 .223**

婚姻 11.684 9.154 .102

2 疾病烙印 -.430 .286 -.141 3 賦能感受 2.086 .425 .465***

Note: R2=.112 for step1 (p=0.003) ; △R2=.151 for step2 (p<0.001) ; △R2=.149 for step3 (p<0.001)

* p<0.05, ** p<0.01, *** p<0.001

表11 生活功能中和疾病烙印對生活品質影響之迴歸分析

迴歸係數 B

迴歸係數標準誤 SE B

標準化迴歸係數 β

調整後的 R2

Step 1 .093**

1

宗教 27.494 9.140 .290**

婚姻 15.284 11.082 .133

Step 2 .240***

1

宗教 28.568 8.374 .302**

婚姻 10.951 10.196 .095

2 疾病烙印 -1.190 .268 -.390***

Step 3 .401***

1

宗教 24.134 7.483 .255**

婚姻 4.912 9.126 .043

2 疾病烙印 -.583 .266 -.191*

3 生活功能 .911 .176 .457***

Note: R2=.112 for step1 (p=0.003) ; △R2=.151 for step2 (p<0.001) ; △R2=.162 for step3 (p<0.001)

* p<0.05, ** p<0.01, *** p<0.001

51

五、中介效果檢驗

在測試中介變項效果的方法是參考Baron和Kenny(1986)年所發表之因果法 進行分析,a為自變項與中介變項的迴歸分析,b為中介變項與依變項的迴歸分析,

c為自變項與依變項的迴歸分析,c’為控制了中介變項後,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藉由逐步檢驗這些結果(c → a,b → c’ )以顯驗中介變項模式是否成立,若c結果顯著 則觀察a,b結果,若兩者之中有一項結果不顯著則進行sobel test,皆顯著則檢視c’,

若結果顯著則表示部份中介效果顯著,不顯著則表示完全中介效果顯著。

以賦能感受中和疾病烙印對於生活品質影響的模式來看:a以疾病烙印為自變 項、賦能感受為依變項進行迴歸分析;b以賦能感受為自變項、生活品質為依變項 進行迴歸分析;c以疾病烙印為自變項、生活品質為依變項,進行迴歸分析;c’控制 中介變項賦能感受,以疾病烙印為自變項、生活品質為依變項。a,b,c結果皆為顯著

(p<0.001),檢驗c’結果不顯著,表示此模式完全中介效果顯著,即賦能感受可中和

疾病烙印對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見圖2及表12)。

以生活功能中和疾病烙印對於生活品質影響的模式來看:a以疾病烙印為自變 項、生活功能為依變項進行迴歸分析;b以生活功能為自變項、生活品質為依變項 進行迴歸分析;c以疾病烙印為自變項、生活品質為依變項,進行迴歸分析;c’控制 中介變項生活功能,以疾病烙印為自變項、生活品質為依變項。a,b,c結果皆為顯著

(p<0.001),檢驗c’結果不顯著(p=.062),表示此模式中介效果顯著,即生活功能可中

和疾病烙印對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因為生活功能的介入使得及病烙印對生活品質 之影響下降0.22(見圖3及表13)。

表12 賦能感受為中介變項之因果分析

自變項 依變項 B估計值 標準誤 標準化係數(β) P a 疾病烙印 賦能感受 -.362 .058 -.532 .000 b 賦能感受 生活品質 2.606 .368 .582 .000 c 疾病烙印 生活品質 -1.202 .283 -.394 .000 c’

疾病烙印

生活品質 -.361 .295 -.119 .221 賦能感受 2.324 .434 .519 .000

圖2 賦能感受為中介變項之因果法分析

表13 生活變相為中介變項之因果法分析

自變項 依變項 B估計值 標準誤 標準化係數(β) P a 疾病烙印 生活功能 -.681 .139 -.445 .000 b 生活功能 生活品質 1.150 .164 .578 .000 c 疾病烙印 生活品質 -1.202 .283 -.394 .000 c’

疾病烙印

生活品質 -.522 .277 -.171 .062 生活功能 .998 .181 .501 .000

圖3 生活功能為中介變項之因果法分析

c c’

a b

B= -.68 β= -.45 p<.001 生活功能 B= 1.15 β=.58 p<.001

疾病烙印 生活品質

β=-.17 p=.062 B=-1.20 β=-.39 p<.001

註:a 為第一個迴歸方程式,c 為第二個迴歸方程式,c’為第三個迴歸方程式;

b 為測試中介變項與依變項的迴歸方程式

c c’

a b

B= -.36 β= -.53 p<.001 賦能感受 B= 2.61 β=.58 p<.001

疾病烙印 生活品質

β= -.12 p=.221 B= -1.20 β= -.39 p<.001

註:a 為第一個迴歸方程式,c 為第二個迴歸方程式,c’為第三個迴歸方程式;

b 為測試中介變項與依變項的迴歸方程式

53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第一節 人口學資料對主要研究變項之影響

在本研究人口學資料當中工作就業、婚姻狀況與生活功能變項以及宗教信仰、

婚姻狀況與生活品質變項有相關性,但僅有宗教信仰對於生活品質有解釋力,此結 果與侯(2004)研究顯示社區慢性失覺失調症患者女性個案與男性個案的生活品質有 差異;可能原因為該研究收案對象男性研究個案佔整體之62.7%,女性研究個案佔

整體37.3%;本研究男性佔47%,女性佔53%,亦相對較為平均,故在生活品質上

可能未表現出差異。另外與林(2010)對於社區之慢性失覺失調症患者的研究中顯示宗 教信仰及婚姻狀況在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上不具有顯著差異及解釋力有所不同;該 研究也發現不同的治療模式(門診、日間留院、社區工作坊)與生活功能具有相關性、

且對於生活功能之變異具有解釋力;本研究治療模式亦為同樣的三組個案,但結果 發現卻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治療模式下,生活功能並無顯著差異。可能原因為該研究 門診個案佔38.8%、日間留院個案佔40.3%、社區職能工作坊個案佔20.9%;本研究 門診個案佔23%,日間留院個案佔38%,社區職能工作坊個案佔39%,門診的個案 佔較為少數,而在日間留院及社區職能工作坊在收案前請單位工作人員(醫師、個案 管理員、治療師)進行篩選穩定接受治療或復健訓練,且排除日常生活功能較差、症 狀不穩定的個案,研究個案之症狀多穩定不干擾、日常生活皆與社區有所接觸並保 有相當程度的獨立生活功能,可能同質性較高,故對於生活功能無太大的差異性。

另外在本研究發現中可見宗教信仰在整個迴歸分析當中皆顯示具有顯著性,可 見宗教信仰對於生活品質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此點與余靜雲、鍾信心(2004)對於 135位思覺失調症患者所作的研究結果符合:病患在面對疾病或生活壓力等等的困 擾時可藉由宗教教義之鼓勵支持,具有宗教信仰的病患自我效能較佳,進而使生活 品質相對較為良好。

第二節 疾病烙印對賦能感受、生活功能、生活品質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疾病烙印與Brohan et al.(2010)針對歐洲地區思覺失調症病患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