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針對中醫體質與心率變異相關性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幾個 方面建議,以供未來醫師及學者參考。

一、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個案研究,蒐集相關資料。部分組別之受測者樣 本數不充足,以致比較結果無法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性。因此,建議類似分組實 驗受測者樣本數可適度增加。此外,研究並未對原住民族群進行深入訪談。因 此,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訪談等不同方式的調查。以此完善原住民族群中醫體 質與心率變異是否有所不同。

二、 研究時間方面:本研究僅以台灣北部某部落 20-65 歲泰雅族原住民族群中 醫體質與心率變異進行研究,自實施期間為 105 年 8 月 21 日至 105 年 10 月 31 日,僅持續調查一段時間。因時間之限制,無法深化原住民族群思考。因此,

建議未來研究可延長研究時間,將原住民族群從過去到未來對於自身生活習慣 與身體狀況方面是否有所改變,由此分析原住民族群的中醫體質與心率變異是 否有差異。

三、 研究物件方面:本研究是以台灣北部某部落 20-65 歲原住民族群為研究對 象,在實施問卷調查過程中發現,地域與年齡局限性強,故未來研究可適當將 年齡層進行延伸至兒童,拉升年齡層次;同時可針對臺灣東、西、南等部的一 些部落原住民進行調查,甚至以不同種族來探討其差異,以保證調查群體更加 完整。

四、 測量工具方面:本研究藉由心率變異儀器對於心率變異的量測有相當高信 效度,但並未有發表的研究針對心率變異的部分作量測,而以本研究執行的測 詴者內信度來看,心率變異儀器的量測數據是可信的。本研究將包含時間、環 境等都納入控制以降低其他幹擾因素對於心率變異度的影響,惟一無法控制的 是可能影響心率變異度原因之一的心理因素,包含環境的安靜度、燈光、人員、

檢測的先後順序等產生的心理壓力。本實驗已盡可能減低心理因素對於實驗結 果的衝擊。建議未來研究可儘量營造輕鬆的氛圍進行測試,以保證取得更為精 准的心率變異度。

79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行政院主計總處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3)死亡統計.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9&CtNode=4595&mp=1。20150525。

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取自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217054CAE51A3B1A&DID=0C333 1F0EBD318C268F4A83AF39C97D5。2015/05/25。

王琦(2005).九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北京中醫藥大學學 報(4),1-8。

王琦(2011).中醫體質辨識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

1-4。

王施萍(2012).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心率變異相關性之探討.嘉義縣:南 華大學碩士論文。

王顯智、黃美雲(2007).心率變異度的發展與臨床應用.中華體育季刊21(3),1-9。

匡調元(2011).在論人體體質與氣質及其分型.中華中醫藥學刊(7),1478-1481。

朱燕波、王琦、陳柯帆、吳玉娥、洪傳麗、劉利(2011).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醫 體質類型與健康狀況關係的分層分析.中西醫結合學報9(4),382-389。

巫漢揆(2013)‧中醫體質與脈波圖輔助評估心血管疾病之可行性研究‧桃園縣:長 庚大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志坤、張彩、徐仰才(2014)‧中醫體質測試與線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相 關性分析‧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9),598-601。

卓貴美、李憶菁(2015).自主神經系統.卓貴美、李憶菁,生理學(三版,421-432 頁).台北市:五南。

80

李永強、溫波、夏泉、劉磊、陳超(2012)‧中醫體質學的分類及體質與證的研究概 況‧中國民間療法(6),79-80。

張永前(2014)‧中醫體質學的中醫哲學“辯證法"內涵探討‧中醫研究(12),7-8。

許飛龍、符林春、岑玉文(2011)‧中醫體質學的研究進展‧中華中醫藥學刊(9),

1997-1999。

陳美如(2010)‧男性大學生的中醫體質與痤瘡之關係‧嘉義縣:南華大學碩士班碩 士論文。

陳高揚、郭正典、駱惠銘(2000)‧心率變異度:原理與應用‧中華民國急救加 護醫學會雜誌,11(2),47-58。

陳智偉、黃任閔(2008).心與靈的健康觀與疾病觀-以現代泰雅族原住民為例. 第 三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3-419。

陳芬苓、徐菁苹(2010).台灣原住民生活型態之研究方法與相關研究.台灣公共衛 生雜誌,27(5),411-420。

陳麗麗、蘇奕彰(2007).從中醫談虛性體質的健康促進.護理雜誌54(4),16-20。

黃泓嘉(2013).溫泉泉質與溫度對人體生理參數及心率變異性之影響.台南市:嘉 南藥理科技大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雅玲(2015).泰雅族生命禮俗予舞蹈之間關係研究.新北市:國立台灣體育運動 大學舞蹈學系碩士班理論組碩士論文。

趙海倫、鄭瓊茹(2013).探討中高年齡原住民預防性健康行為相關因子.工程科技 與教育學刊10(1),1-9。

樊修珊、曾晴、余錦美(2014).原始點推揉法對改善下背痛之效果與心率變異度之 影響.北市醫學雜誌11(3),62-72。

蘇奕彰(2009).中醫體質量表及分型指標之評質.中醫藥年報27(6),69-144。

81

郭博昭(2010).追夢計劃-資訊工程在醫學研究上的應用.科學發展(453),62-67。

英文文獻

Akselrod, S. D. G., F. A. Ubel, D. C. Shannon, A. C. Barger, & R. J. Cohen. (1981).Power spectrum analysis of heart rate fluctuation:Aquantitative probe of beat-to-beat cardiovascular control.Science,213,220-222.

Berger RD, S. J., Cohen RJ.(1989).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 of autonomic regulation:Canine atrial rate response.Am.DJ.Physiology,256,142-152.

Bollinder,G.(1997). Long term use of smokeless tobacco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middle-aged men.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7,427-433.

Choi, J. H., S., Nelesen, R., Bardwell, W. A., Natarajan, L., Schubert. & Dimsdale, J. E.

(2006). Age and ethnicity differences in short-term heart-rate variability.

Psychosomatic Medicine,68(3),421-426.

Hyndman, B. W., & Gregory J. R.(1975). Spectral analysis of sinus arrhythmia during mental loading. Ergonomics,18(3),255-270.

Moon SK1, W. Y., Park SU, Ko CN, Kim YS, Bae HS, Cho KH.(2003). Antispas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stroke patients.Am J Chin

Med,31(3),467-474.

Rajendra Acharya, U., Paul Joseph, K., Kannathal, N., Lim, C. M., & Suri, S., J.(2006).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review.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 44(12),1031-1051.

Sakakibara, m., Hayano, J., Oikawa, L. O., Katsamanis, M., & Lehrer, P.(2013).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improves cardiorespiratory resting function during

sleep.Appl psychophysical biofeedback,20,1-7.

Shailaja Moodithaya,Sandhya T.Avadhany.,(2012).Gender Differences in Age-Related Changes in Cardiac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Jounal of Aging

Research,30,1-7.doi:10.1155/2012/679345

82

附 錄

附錄一 中醫體質量表使用授權書

83

附錄二 中醫體質量表

中 醫 體 質 量 表

Body Constitution Questionnaire, BCQ

「中醫體質問卷(Body Constitution Questionnaire, BCQ)」係由中國 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蘇奕彰博士領導之體質與證型研究團隊所開發完 成,研究開始自1995年,於2007年完成第一版問卷,其間部分研究 經費曾獲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之補助(CCMP93-RD-026、 CCMP94-RD-107、CCMP95-RD-014、CCMP95-TP-036),特此致謝。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BCQ_44 Taiwan Standard Version 1.0

Copyright © 2007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Research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84

第一部分 基本資料

編號 收案日期 西元 年 月 日 性別 □男 □女 生日 西元 年 月 血型 型 身高 公分 體重 公斤 出生地 省(巿) 區

教育程度

□不識字□國小□國中(初中)□高中(職)

□專科 □大學□研究所□其它:

職業

居住地 省(巿) 區

習用母語 □國語 □閩南語 □客語 □其它 主要的工作或上學時間:□無 □不固定/輪班制

□固定:上午/下午____點~上午/下午____點

您每天大約都 點上床睡覺, 點起床 生活作息

您是否經常熬夜(超過晚上12:00以後才睡)□無 □偶爾 □經常 精神壓力 請您就目前的壓力感受,從0-10分中選出您的壓力分數: 。

0分表示無感覺壓力,10分表示壓力極大(分數愈高代表壓力愈大)

您平常喜歡吃哪種口味的食物(可複選)

□無特殊喜好 □酸味 □苦味 □甜味 □辛辣 □鹹味 您是否吃冰品(冰製品及冰飲料)?□無 □偶爾 □經常 飲食習慣

您是否吃油炸食品?□無 □偶爾 □經常 您平常抽菸的情形是:

□不抽菸 □偶爾抽(非每天) □每天一包以下 □每天一包以上 您平常喝酒的情形是:□無 □偶爾 □經常

您平常嚼檳榔的情形是:□無 □偶爾 □經常 個人史

您平常運動的情形是:□無 □偶爾 □經常

85

疾病史

您是否罹患下列慢性疾病(經醫師確定診斷)?(可複選)

□無

□高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症 □高尿酸 □甲狀腺疾病 □先天代謝異常

□肝炎帶原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氣喘 □皮膚過敏 □過敏性鼻炎 □消化性潰瘍或腸胃障礙

□先天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疾病 □心瓣膜疾病 □貧血

□肺氣腫與支氣管肺炎 □肺結核 □退化性關節炎 □骨質疏鬆

□紅斑性狼瘡 □類風濕性關節炎 □僵直性脊椎炎 □腎臟病 □精神疾病

□其他:

手術史

是否曾接受其他手術? □無 □有。

手術原因: 手術日期:西元 年 月 手術原因: 手術日期:西元 年 月 手術原因: 手術日期:西元 年 月

自我評量 請為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態打個分數(0-100分): 分

您對自己的健康狀態覺得:□很不滿意 □不滿意 □滿意 □很滿意

86

■ 第二部分 BCQ 體質問卷

題 號

 請您回想在「最近的這一個月內」是否有出 現以下現象?

 並在各題右方之「□」內,以「」選取此現 象出現的強度。

1

雖然沒有感冒,我喉嚨中會有痰。 □ □ □ □ □

2

我會覺得手心、腳掌心或身體會熱熱的。 □ □ □ □ □

3

我會覺得自己怕冷、手腳冰冷或需穿比較多的衣

服。 □ □ □ □ □

4

我會覺得頭重、頭昏不舒服。 □ □ □ □ □

5

我會覺得疲倦或無力不想動。 □ □ □ □ □

6

我會覺得口中黏黏的或口水黏稠。 □ □ □ □ □

7

我會覺得身體或下半身重重的。 □ □ □ □ □

8

突然站起來時,我會覺得眼前發黑。 □ □ □ □ □

9

我會覺得疲倦不想說話或沒力氣說話。 □ □ □ □ □

10

我的舌頭或口腔會破。 □ □ □ □ □

11

我會覺得眼睛乾澀,或看東西不清楚。 □ □ □ □ □

12

我的胸、腹部或四肢會悶痛不舒服。 □ □ □ □ □

13

我的胸、腹部或四肢會刺痛不舒服。 □ □ □ □ □

14

我會覺得睡眠時間夠,但仍想睡覺或睡不飽。 □ □ □ □ □

15

我會覺得氣不夠,需要深呼吸。 □ □ □ □ □

16

我的身體或手腳會有麻木感。 □ □ □ □ □

17

我會覺得胸口悶悶或緊緊的,好像有東西壓著。 □ □ □ □ □

18

我會耳鳴。 □ □ □ □ □

19

我的皮膚會無故出現瘀血烏青。 □ □ □ □ □

20

我的皮膚會乾燥、龜裂、變厚或變硬。 □ □ □ □ □

21

我的身體或四肢會看到扭曲變形的血管(靜脈曲

張) 。 □ □ □ □ □

22

我會感到腰部、膝蓋或足跟酸軟、疼痛、無力或

發冷。 □ □ □ □ □

87

題 號

請您回想在「最近的這一個月內」是否有出現 以下現象?

並在各題右方之「□」內,以「」選取此現 象出現的強度。

23

沒有劇烈運動時,我會抽筋。 □ □ □ □ □

24

我會覺得呼吸深度短淺或喘。 □ □ □ □ □

25

我的身體側面或兩側上腹肋骨處

(位置見右圖中打×範圍)會有

悶、脹或疼痛的感覺。 □ □ □ □ □

26

我會口渴、嘴巴乾、嘴唇乾燥龜裂,且喝水後很

快又口渴。 □ □ □ □ □

27

我的四肢、身體、臉部或眼睛周圍會浮腫。 □ □ □ □ □

28

平躺時我的呼吸會變喘。 □ □ □ □ □

29

我的臉頰會發紅。

(部位請見附圖)

□ □ □ □ □

30

我會覺得喉嚨乾,但嘴巴或嘴唇不會乾燥。 □ □ □ □ □

31

姿勢改變時,我會覺得天旋地轉。 □ □ □ □ □

32

我覺得我的聽力減退。 □ □ □ □ □

33

我吹到風會不舒服。 □ □ □ □ □

34

我的舌苔會厚厚或黏黏的。 □ □ □ □ □

35

我會覺得身體或頭面突然一陣熱熱的。 □ □ □ □ □

36

我會喜歡喝溫熱的東西。 □ □ □ □ □

37

沒有劇烈運動時,我的腰部會容易扭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