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
本節探討影響親子同室之相關因素,以產後疲憊、嬰兒餵食態度、親子同室態度、
選擇及不選擇親子同室等四項,分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產後疲憊與親子同室之相關性產後疲憊與親子同室之相關性產後疲憊與親子同室之相關性產後疲憊與親子同室之相關性
本研究之產後疲憊總分為0-30分,分數愈高表示研究對象之產後疲憊程度愈高,
結果顯示(表4-3)研究對象產後疲憊總分平均為9.0±4.67分,各項目平均得分為
.91±.47分,介於從來沒有與偶而如此之間,屬於中下程度疲憊,與文獻比較
Rychnovsky (2007)研究結果發現產後初期(產婦出院前)疲憊以中度疲憊佔率最高為 61.5%,相較結果呈現之差異大,但由問卷分析中,本研究對象之不選擇親子同室考 量因素中,以產後疲倦情形佔率排序第一、產後需要休息佔率排序第四,而研究對象 問卷表達意見中又以產後太疲累佔率最高,由此顯示研究對象填答之前後一致性有所 差異,推論其原因可能與僅單次收案,問卷填答時間長影響作答專注性而造成前後差 異之結果有關;另外國人素有傳統坐月子觀念,其中產後太疲累將影響日後身體調養 與恢復,可能與執行親子同室的育嬰責任承攬,將直接影響產後疲憊及體能調養有所 關聯。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以剖腹產之產後疲憊總分高於陰道產產產婦,此結果與
Milligan(1989)、Wambach (1998)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剖腹產較之陰道生產有較多的
合併症,因此剖腹產者有較高的產後疲憊發生之結果相似,但與Rychnovsky(2007) 研 究顯示陰道產者產後疲憊高於剖腹產者之結果有所不同,可能與不同疲憊定義、測量 時間及測量工具相異有所關聯。
考量研究樣本數與資料收集之難易,本研究問卷之發放統一於產婦出院前一日,
因此對於不同生產方式及不同天數出院的產婦而言,所測得之產後疲憊時間點是不相 同的,自然產135人中有43人提早於產後第二天出院,因此其中43位自然產產婦所 測得之產後初期疲憊,時間點為待產(入院)至產後第一天的疲憊,92位自然產及3 位剖腹產婦所測得之產後疲憊,時間點為待產(入院)至產後第二天的疲憊,35位 剖腹產婦所測得之產後疲憊,時間點為入院至產後第三天的疲憊,31位剖腹產婦所 測得之產後初期疲憊,時間點為入院至產後第四天的疲憊,因此無法客觀比較產後疲 憊與執行親子同室之相關,未來研究應將產後疲憊之測量定位於相同的時間點,且該 時間點僅單獨量測產後疲憊之變項,以排除可能影響之干擾因素,以利於進一步探討 產後疲憊與執行親子同室之相關性。
二、嬰兒餵食態度與親子同室之相關性
本研究之嬰兒餵食態度量表總分為1-85分(5分量表,1-5分),分數愈高表示
研究對象之嬰兒餵食態度愈正向,結果顯示(表4-4)研究對象嬰兒餵食態度總分平
均為56.69±4.48分,各項目平均得分為3.33±.26分,顯示在5分量表中研究對象嬰兒
餵食態度介於普通與同意之間,並非非常正向之嬰兒餵食態度,與使用相同研究工具 之結果有所差距,哺餵母乳組嬰兒餵食態度總分平均為65±8.3分、哺餵配方奶組嬰 兒餵食態度總分平均為55.1±7.9分(Scott, et al. , 2004),由於本研究對象僅有一位 產婦哺餵配方奶,其餘皆哺餵母奶或混合奶,因此顯示研究對象之嬰兒餵食態度總分
平均56.69±4.48分,與國外研究之哺餵配方奶組嬰兒餵食態度量表總分平均55.1±7.9
分較為相近,但卻與哺餵母乳組嬰兒餵食態度總分平均之65±8.3分差異頗大,推論 其可能原因為國人對嬰兒餵食認知面提升,然態度面仍未趨於正向,或因多數人填答
問卷時有趨中傾向效應使然,但真正原因仍需進一步探討。
嬰兒餵食態度排序前五名分佈如下:母乳哺餵增加母嬰情感連結、母乳比配方奶
更容易消化、母乳是對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哺餵的嬰兒比配方奶哺餵的嬰兒還健 康、母乳比配方奶便宜,以上排序除了第五名外,皆以嬰兒之利益出發點為考量因素,
顯見強化母乳哺餵對嬰兒之優勢與影響,將可能有助於產婦嬰兒餵食態度面之改變。
三三
三三、、、、親子同室態度之分佈親子同室態度之分佈親子同室態度之分佈親子同室態度之分佈
本研究之親子同室態度量表總分平均為1-48分(4分量表,1-4分),分數愈高
表示親子同室態度愈正向,結果顯示(表4-5)親子同室態度總分平均為29.38±3.17 分,各項目平均得分為2.94±.32分,顯示在4分量表中研究對象親子同室態度並非非 常正向,研究結果排序前五名分佈如下:以夜間親子同室我會有睡眠時間較少的可能 性、我的嬰兒夜間在嬰兒室我相信自己的睡眠品質會比較好、夜間親子同室我自己會 睡眠不足、夜間親子同室我會受到鄰床嬰兒干擾、夜間親子同室我會受到鄰床產婦干 擾,排序前三名皆與睡眠因素相關,而第四與第五名則與擔心受干擾相關,顯見親子 同室應以產婦睡眠需求滿足為第一優先考量之重要性,其次則為環境安寧之管控與維 持,若能確保產婦之睡眠品質與環境安寧維護,則相對能促進親子同室態度之正向意 願。
四 四 四
四、、、、選擇及不選擇親子同室因素之分佈選擇及不選擇親子同室因素之分佈選擇及不選擇親子同室因素之分佈選擇及不選擇親子同室因素之分佈
選擇親子同室因素排序之前五名為:較早建立親子關係、熟悉嬰兒的習性、學習 育嬰技巧、單人病房不受隔壁床有人干擾、護理人員的態度支持。排序前三名皆與嬰 兒照護及關係建立有相關性,此結果與國內外其他研究結果一致:產婦接受親子同室 照護,能與嬰兒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由於能夠直接參與新生兒的照顧,能熟悉嬰兒 的習性,且其育嬰能力亦相對提升(陳,2008;馮,1993;葉,2002 ;Artola, et al. , 1990; Lyon, et al. , 1980;Oslislo, A. & Kaminski, K. ,2000),而此三大因素亦為臨 床鼓勵執行親子同室最大之誘因。排序第四之單人病房不受隔壁床有人干擾,及排序 第五之護理人員的態度支持之研究發現與Svensson, et al., (2005)研究結果相似。
不選擇親子同室因素排序之前五名為:產後疲倦情形、擔心睡著時嬰兒發生問題
沒發現、擔心嬰兒一直哭吵到別床、產後需要休息、擔心嬰兒被感染。其中產後疲倦 排序第一及產後需要休息排序第四皆為產婦生理因素,為臨床現況中產婦抗拒執行親 子同室最常見之原因,此結果與馮(1993)、葉(2002)及Ball (2002) 研究發現產婦 未接受親子同室照護之原因,為產婦因為太累而不願意接受親子同室的結果一致。擔 心睡著時嬰兒發生問題沒發現排序第二,此結果與葉(2002)研究提出單人房的產婦 擔心接受親子同室時,若產婦無意間睡著會造成嬰兒意外狀況的發生之結果相似。擔 心嬰兒一直哭吵到別床排序第三,此結果與林等(2004)研究發現產婦會擔心嬰兒哭 鬧吵到他人的作息而感到不好意思的結果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國外相關文獻中未看到 相同的結果,可能與國人天性較為保守與在乎他人的想法有所關聯。擔心嬰兒被感染 排序第五,顯示研究對象顧慮親子同室期間嬰兒感染而影響其選擇意願與執行時間,
此結果與林等(2004)、馮(1992)及葉(2002)研究發現擔心感染而影響親子同室 的執行是相同的,但與Fujita & Murono (1996) 之研究認為親子同室護理嬰兒由母 親持續照顧,可減少交互感染之機會,則呈現背道而馳之論述,是否與文化因素差異、
醫療院所未重視親子同室感染管制政策與措施的執行或感染管制相關措施指導說明 缺乏所產生之差異性,可能需要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