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影響非外傷性到院前呼吸心跳停止老人急救結果的相關因素
綜合文獻指出心肺復甦術的成效,受年齡、性別、心跳停止發生地點、發生 原因、旁觀者目睹與進行 CPR、急救初始心臟節律、復甦者急救所需的時間、
急救前功能狀態與其他相關因素等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 OHCA 老人 ROSC轉住加護病房及存活至醫囑出院的相關因素包括:心跳停止發生地點、心 跳停止原因、被目睹的心跳停止、旁觀者急救及初始心臟節律,以下將針對影響 非外傷性OHCA老人存活至醫囑出院的相關因素逐一討論。
一、心跳停止發生地點
過去的研究顯示發生與被發現 OHCA 的地點大都是在家中(馬等,2001;
Herlitz et al., 2007;Akahane et al., 2012),同樣本研究OHCA發生地點在住家中
(98 位,69%)最多,並本研究結果發現:發生地點(P<0.001),以在公共場 所發生 OHCA 存活至醫囑出院的比率最高(50.0%)、送醫途中或抵達醫院篩檢 時(17.2%)、住家比率(4.1%)、長期照護中心或安養院(0.0%);然在老年人 的 OHCA 事件中,通常旁邊的家庭成員也是年老的配偶,這個年老的配偶可能 會因為體能較差,致影響 CPR 的品質,或者影響召喚緊急醫療系統,抑或另一 個人旁觀者CPR的速度(Akahane et al., 2012),而使得在家中被目擊之OHCA 有較高之死亡率(Nakanishi et al., 2011),入住長期照護機構的老年住民,由於 其功能狀態較差,罹病率較高,經心肺復甦術後的存活至出院率亦較低(羅等,
2008)有同樣的發現;心跳停止的地點不是病人存活率的獨立預測因子,教育高 風險族群的家屬迅速求救以及有效率的 CPR 或許可以改善在住家心跳停止病人 的存活率(Nakanishi et al., 2011)。
49
二、心跳停止原因
Herlitz等人於2007年發表的研究分析表示年齡愈大,因心臟疾病造成OHCA
的比率愈高,發生心房纖維性顫動的機率也愈大,馬等人(2001)針對台北市緊 急醫療區域內之24家急救責任醫院急診部,調查台北市OHCA之發生與預後,
推論造成 OHCA 的原因,28.4%為心臟疾病,10.6%為呼吸方面疾病;Liu 等人
(2009)亦指出發生非外傷性OHCA的病人中,以心因性居多,而心因性OHCA 老人有較高之ROSC 機率(Su et al., 2008)。本研究結果之心跳停止原因以心因 性最常見(43位,30.3%)、其次為呼吸性(40位,28.2%),並心因性因素(20.9%)
存活至醫囑出院的比率最高,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044),與過去研究有相同 的發現。
三、被目睹的心跳停止
本研究被緊急醫療人員目睹的心跳停止其存活至醫囑出院的比率(21.9%),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026),高於被非緊急醫療人員目睹的 7.6%,而無人目 睹者(0.0%)即無存活至醫囑出院個案,與Chien等人(2008)研究中所有的老 人存活者均為被目睹之心跳停止,有一致的發現。日本大阪的研究指出,超過
40%的人在OHCA幾分鐘前發生前驅症狀:心因性的OHCA患者的前驅症狀最
多依序為呼吸困難、胸痛、昏厥;非心因性的 OHCA 患者則以呼吸困難為主要 前驅症狀,胸痛卻甚少發生,前驅症狀並不伴隨較佳之神經學預後,但提早接觸 評估病人可以促成較佳之神經學預後(Nishiyama et al., 2013),也就是說,許多 OHCA患者有前驅症狀,前驅症狀可促使儘早啟動緊急醫療系統,儘早被醫療人 員接觸,將有可能影響OHCA之預後。
四、旁觀者急救
根據李(2006)指出,由旁觀者實施CPR 的比例,其他國家大概在30%到
50%之間,台北則是相當的低,只有 2%的人幸運有目睹民眾或家人朋友願意施
予CPR,與本研究僅有8位(5.6%)被旁觀者急救,1位(0.7%)使用自動體外
去顫器電擊(AED)進行心臟電擊,顯示相同的低比率;OHCA 當時有被旁觀
50
者急救者(P=0.006),存活至醫囑出院的比率(50.0%)高於無旁觀者急救者的
7.5%,與過去研究結果,若是有被目擊或是曾被AED電擊的病人可以恢復較長
的自發性循環(Liu et al., 2009),有類似的發現。
五、初始心臟節律
國內馬等人(2001)針對18歲以上成年非外傷性OHCA調查指出,到達醫
院首次心律以Asystole為首(80.9%)、其次為PEA(12.0%)、及Pulseless VT/VF
(7.1%);多變數分析指出,初始心臟節律是可電擊心律(VT/VF)者為存活之唯 一預測因子(Odds Ratio:7.912, P=0.007)(Chien et al., 2008);本研究中以不可 電擊心律(Asystole, PEA)134位最多佔94.4%,僅有8位(5.6%)為可電擊心 律(Pulseless VT, VF),最先被記錄到的心臟節律為可電擊心律(62.5%),存活 至醫囑出院的比率高於不可電擊心律(6.7%),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001),
與過去的研究有同樣的發現。
六、復甦者急救所需的時間
本研究以急救時間於≦十分鐘內即ROSC者,佔多數12位(32.5%)、>十分鐘,
≦二十分鐘者 9 位(24.3%)、>二十分鐘,≦三十分鐘者 7 位(18.9%)、>三 十分鐘者9 位(24.3%),針對非外傷性 OHCA的成人,在急救第十一至二十分 鐘時救回率最高,而急救時間應該要維持二十分鐘以利於建立病人的自發性循環
(Lai et al., 2009),研究中所有的老人存活者均在二十分鐘的急救時間內恢復自 發性循環(Chien et al., 2008),研究一致性的指出長時間的急救對不管是成人、
老人及兒童OHCA並沒有幫助。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