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
一、可針對一般社區中之中年民眾,探討其飲食、運動健康行為對於情緒健 康之影響,研究結果將可更廣泛進行推估。
二、針對情緒障礙之患者進行健康行為之介入措施,並進一步探討健康行為 對於健康管理自我效能與情緒健康之影響。
三、未來研究中可進一步探討性別、營養品攝取行為、飲酒行為、壓力調適 行為進行更精確量性資料收集。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戈光志 ( 2007 )‧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表徵、因應策略以及自我效能對生活品質的
影響 -以共通信念模式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桃園:中原大學心理學
研究所。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 ( 2002 )‧心理學‧台北:學富。
王琳雅(2006)‧四技大學生生活壓力、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之探討‧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王士華、戎瑾如、陳喬琪、魏秀靜、林寬佳 ( 2007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患主 要照顧者相關壓力、習得智謀與照顧負荷之研究‧護理雜誌,54(5):37-47。
王昭琪、蕭文( 2007 )‧國中生之生活壓力、憂鬱經驗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生 活科學學報,11,1-31。
王牡秀( 2008 )‧規律健走對全人健康生活型態之影響‧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王逸君 ( 200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運動態度、運動行為與健康生活品質關
係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世界衛生組織(1948)‧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2010年4月取自 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zh/index.html.
行政院衛生署( 2002 )‧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出爐‧2010年12月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SEARCH-RESULT.aspx。
行政院衛生署內政部(2004)‧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臺 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2006)‧如何選擇正確的科別就醫—疲勞、打鼾‧2011年1月取自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menu=1&menu_id=10&webdata_i d=1835
行政院勞委會(2007)‧職場樂活‧工作壓力、過勞、憂鬱百寶箱‧台北:行政院勞 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行政院衛生署(2009年,12月8日)‧國民營養現況2005-2008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 遷調查結果‧2010年3月取自http://nahsit.twbbs.org
行政院體育委會員(2008)‧中華民國97年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台北市:行 政院體育委會員。
朱真儀(2003)‧精神科從業人員對運動介入憂鬱症治療之知覺研究‧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台北: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江麗瑩 (2007)‧中年人的生活事件與中年危機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
北: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研究所。
江文慈(2009)‧不惑之惑:中年人的心理危機與轉機‧諮商與輔導,277,22-27。
宋寧娟(2004)‧探討社區獨居老年人尋求健康協助行為對其健康功能之影響‧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何明璇、林婉玉、吳建霖、王政梧、王暐博(200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危害健 康行為之相關研究‧遠東學報24(1),43-54。
何英忠(2004)‧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 素之調查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李良哲(1998)‧成年人對中、老年生活發展印象之探討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 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7-2413-H-004-00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李碧霞(2001)‧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臺北
市中山區居名為例‧未發表的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
研究所。
李月萍(2004)‧自我效能理論探討安養機構老人規律運動行為‧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李選、盧瑛琪、顏文娟、林淑琴(2004)‧中年期於人生轉折過程中所呈現之健康 問題與因應‧護理雜誌,51(1),14-19。
李純華(2005)‧社區老人健康自我管理效能與生活品質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
論文,屏東: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
李佩貞、李麗瓊(2006)‧規律運動對老年人身心利益之探討‧大專體育,83,
114-119。
李尹暘、林曉佩、林君怡(2007)‧自我效能理論之分析與應用‧澄清醫護管理雜 誌,3(2),46-52。
李尹暘、林麗娟(2007)‧醫病信任、結果預期及自我效能於糖尿病患自我照顧應 用‧北市醫學雜誌,5(3),304-319。
李灝銘(2008)‧國中學生的學校相關壓力對其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內 控信念、自我效能為干擾變數 國中學生的學校相關壓力對其學業成就、身 心健康的影響: 以內控信念、自我效能為干擾變數‧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北: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李慧芬(2008)‧高雄市國中教師角色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沈秀玲(2007)‧癌症病人與主要照顧者對疼痛評估之一致性與疼痛控制滿意度 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
余靜雲、鍾信心(2004)‧門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事件之自我效能探討‧護理雜 誌,51(1),45-50。
余文章、洪偉欽(2009)‧運動與憂鬱症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期刊,8(1),
228-234。
杜友蘭(2008) ‧護理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華杏。
呂淑美(2005)‧大學生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學生為例‧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研究所。
金詠興(2008)‧癌症疼痛病人之睡眠品質及其影響因子‧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 北: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邱皓政(2006)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卓以定(2007)‧三明治中年俱樂部‧台北:遠流。
林綺詩、陳蓓玲、王玉潯 (1988)‧榮總台中分院家庭醫學科的門診結構與內容‧
高雄醫學雜誌,4(7),401-408。
林瓊華(2002)‧社區更年期婦女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 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林佳慧、丘周萍(2002)‧運動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9(6),83-87。
林佳瑩、蔡毓智(2003,11月)‧台灣地區不同世代生命週期中重大生活變遷之
比較性研究‧台灣社會學會「邁向新世紀的公平社會-社群、風險與不平等」
研討會‧台北。
林佳慧(2003)‧有氧運動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標、生活品質與憂鬱狀態 之成效‧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
林梅香、徐秀(2004)‧中年期的健康照護:健康教育之策略‧護理雜誌,51(1),
25-29。
林育靖、黃麗卿(2005)‧高血壓病患合併失眠的盛行率與治療現況:台灣地區
某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門診之研究結果‧臺灣家庭醫學雜誌,15(4),
202-210。
林佑真、溫啟邦、衛沛文(2007)‧台灣地區成年人休閒運動行動與健康行為、健
康狀況、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係探討‧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6(3),218-228。
林仁政(2007)‧初探單純酒癮與酒癮合併憂鬱症患者大腦血清素轉運體顯影與認
知功能之關連性‧未發表的碩士論文,中壢: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林旗德(2009)‧三明治世代家人照顧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發表的碩士
論文,台南: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吳就君、胡海國、黃梅羹、蔡春美、胡小萍 (2001)‧精神分裂症病患症狀與照 顧者表露情緒之關係:兩年追蹤研究‧台灣精神醫學,15(1),26-35。
吳家碧、劉兆達(2007)‧憂鬱症的運動治療‧大專體育,(90),170-176。
吳年章(2008)‧國民小學教師情緒能力、自我效能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周玲媛(1997)‧癌症患童家庭之家庭壓力及家庭強度‧第十二屆全國技術及職 業教育研討會,醫護類,21~30。
周玉慧、楊文山、莊義利(1998)‧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中
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0(2),227-265。
周玉慧、莊義利(2000)‧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之變遷:長期 分析資料‧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2),281-317。
周適偉、林瀛洲、李祈德、黃美涓(2004) ‧台灣地區中年人教育程度對體適能 狀態的影響‧台灣復健醫誌,32(3),125-133。
姚芳珠(2010)‧地區醫院護理人員情緒智力與離職傾向或服務品質之相關研
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桃園: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姚元青(199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發表
柯志鴻( 2005 )‧中年人的挫折三部曲--壓力、失眠、憂鬱‧高醫醫訊月刊,24(11)。 洪兆嘉、張 珏(2006)‧正視女性飲酒問題-性別角度的初探‧臺灣公共衛生雜 誌,25(6),419-429。
洪蘭(2010,2月25日).閱讀、運動、抗憂鬱。聯合報,A4版。
施嫈瑜、李世代、郭聖達、陳鏡任、楊士恆(2003)‧慢性疲勞病患之身體、精神
症狀與人格特質調查‧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2(5),362-367。
施雅薇(2004)‧國中生生活壓力、負向情緒調適、社會支持與憂鬱情緒之關聯‧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南: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韋白克(1995)‧50 種常見疾病的營養療法(初版)‧台北:和碩科技文化。
徐淑貞(2001)‧社區獨居老年人其內在資源對憂鬱與生活品質影響之探討‧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翁素月、陸汝斌、陳碧霞、吳玫勳、賴姿如、周桂茹 (2005)‧憂鬱症患者非理
性信念、生活壓力及其憂鬱程度相關探討‧新台北護理期刊,7(2),13-22。
翁茹萍(2005)‧男性單純焦慮症與焦慮酒癮共病患者在性格向度與酒精預期效
果上之差異‧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高碧弘(2003)‧榮民之家老年榮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以岡山榮家為例‧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屏東: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
莊小玲、棠昭幸(2001)‧加護病房中早產兒父母之人格特質、社會支持、
壓力感受與身心反應之相關研究‧長庚護理,12(3),220-233。
陳慶餘、郭斐然(1995)‧家庭醫學門診常見診斷之比較‧高雄醫學雜誌,11(3),
170-180。
陳富莉、李蘭(2001)‧台灣地區不同年齡層民眾的健康自我管理效能聚集型態‧
公共衛生,28(1),37-47。
陳佳琪( 2002 )‧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家庭氣氛及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未發表
的碩士論文,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陳素燕(200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疾病知識、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與自我照
顧行為之相關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
究所。
陳哲喜、林惠生、劉怡妏(2005)‧國人之健康行為初探‧國民健康局研究簡訊 網站http://www.bhp.doh.gov.tw/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