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七節 研究對象的倫理考量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於第一階段論文口試審查通過後,提出校內研究計畫申請 予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內容包括說明徵求研究對象同意的方法,研究對象 可能受到潛在危害,如何減少研究對象的危害、保障其權益及隱私權,並說明研 究對象樣本條件、數量及資料收集法,經學校審查通過後則進入正式研究階段。
基於倫理之考量,研究對象之隱私與權益保護:
一、本研究必須通過北部某醫學中心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確認本研究不 會造成研究對象的權益損失,或有違反倫理後,方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
二、研究必須獲得研究對象簽署同意書後,方可進行研究;進行過程中,研究對 象隨時有終止參與研究之權利。
三、獲得研究進行之同意 (一)、獲得受試者同意。
(二)、對受試者口頭說明研究目的及研究過程,對於受試者所提出之疑問詳 加說明,解除其疑惑。
(三)、告知受試者問卷施測時不需填寫姓名於問卷上,以保護受試者隱私。
(四)、運用編號作為識別參與者之方式,避免使用參與者的身分資料。
(五)、問卷所得之資料將存放於保險櫃中,五年後即銷毀,避免資料外洩。
四、為了尊重研究對象之隱私權,研究對象所填答資料採匿名進行,資料僅供學 術用,並且不得向第三人提供研究對象填答之內容。
第八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策略
資料庫建檔後,完成資料正確性之檢查與篩檢工作,進行描述性與統計性資
料分析,驗證研究假設。本研究採用 SPSS for windows 17.0 版本套裝軟體進行 資料分析;在進入推論性統計前,因本研究採用階層複迴歸模式分析資料,故先 檢視資料並確認本研究資料分佈符合常態性(normality)、變異數相等性(equality
of variance)、主要變項間具線性相關(linearity)、獨立性(independence)等迴 歸分析之統計基本假定(邱,2006)。依據本研究之目的所欲驗證之假設,予採 用以下之資料統計分析法。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一) 樣本結構特性說明
研究者透過描述統計,來呈現本研究樣本結構特性以及樣本的代表性,進
一步詳細說明如後。中年人患者之個人特性變項(人口學特性、健康狀況、生活 壓力事件)、健康行為(飲食、運動及壓力調適行為)與健康自我管理效能對情緒 健康等變項之次數分布、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見表3-8-1)。
二、推論性統計分析(Inferential Statistics)
(一)依據研究變項的性質以獨立 t 檢定(Independent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One way ANOVA)與探討不同的個人特性變項,健康行為、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與情緒健康之差異性為何(表3-8-2、表3-8-3、表3-8-4、表3-8-5)。 (二)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檢
定不同的個人特性變項、健康行為、健康自我管理效能與情緒健康之相 關性為何(表3-8-2、表3-8-3、表3-8-4、表3-8-5)。
(三)以階層複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探討個人特性變項、
健康行為、健康自我管理效能對情緒健康之相關強度與解釋力,找出影 響情緒健康最重要的預測因子。
表 3-8-1 研究變項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研究變項 屬性 分類方式 統計方法
一、個人特性變項 (一)、人口學變項
性別 類別 (1)男
(2)女
次數分配、百分比
年齡 連續 平均值、標準差
婚姻狀況 類別 (0) 無婚姻關係 (1) 有婚姻關係
次數分配、百分比
教育程度 類別 (1)國中以下 (2) 高中職 (3) 大專以上
次數分配、百分比
宗教信仰 類別 (0) 無宗教信仰 (1) 有宗教信仰
次數分配、百分比
工作 類別 (1)無工作
(2)有工作
次數分配、百分比 (二)、健康狀況
罹患慢性身體疾病數量 類別 (0)沒有 (1)有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健康問題數量 類別 (0)沒有
(1)有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慢性身體疾病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連續 (0) 沒有影響
(1) 有點影響 (2) 相當影響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健康問題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連續 (0)沒有影響 (1)有點影響 (2)相當影響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三)、生活壓力事件 連續 社會再適應量表,
可能得分介於 1-1465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3-8-1(續1)研究變項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研究變項 屬性 分類方式 統計方法 二、健康行為
(一)、飲食行為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116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1、一般飲食行為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36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2、飲酒行為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20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二)、營養攝取行為
1、醣類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4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2、蛋白質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24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3、蔬果類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8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4、含鋅鈣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8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5、營養補充品 連續 飲食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8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二)、運動行為 連續 運動行為量表,可
能得分介於0-36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三)、壓力調適行為 連續 壓力調適行為量表
,可能得分介於 0-24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三、健康自我管理效能 連續 健康自我管理效能 量表,可能得分介 於0-100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3-8-1(續2)研究變項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研究變項 屬性 分類方式 統計方法 四、情緒健康 連續 憂鬱、焦慮及壓力評量
表,可能得分介於0-126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一)、憂鬱情緒 連續 憂鬱評量表,可能得分介
於0-21(*2)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二)、焦慮情緒 連續 焦慮評量表,可能得分介
於0-21(*2)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三)、壓力情緒 連續 壓力評量表,可能得分介
於0-21(*2)分
平均值、標準差 次數分配、百分比
表 3-8-2 個人特性變項與健康行為之相關性統計分析表
研究變項 屬性 依變項 屬性 檢定法 統計應用與目的 一、個人特性變項
(一)、人口學變項
性別 類別 健康行為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性別與
健康行為之差異。
年齡 連續 健康行為 連續 Pearson 分析年齡與健康
行為之相關性。
婚姻狀況 類別 健康行為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婚姻其
健康行為之差異。
教育程度 類別 健康行為 連續 ANOVA 分析不同教育程
度其健康行為之 差異。
宗教信仰 類別 健康行為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宗教信
仰其健康行為之 差異。
工作 類別 健康行為 連續 t-test 分析有無工作其
健康行為之差異。
(二)、健康狀況 罹患慢性身體疾病 數量
連續 健康行為 連續 Pearson 分 析 慢 性 身 體 疾
病與
健康行為之相關 性。
健康問題數量 連續 健康行為 連續 Pearson 分析慢性健康問 題與健康行為之 相關性。
慢性身體疾病 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連續 健康行為 連續 Pearson 分析不同慢性疾
病生活影響其健 康行為之相關性。
健康問題
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連續 健康行為 連續 Pearson 分析不同慢性健
康問題對生活影 響其健康行為之 相關性。
(三)、生活壓力事件 連續 健康行為 連續 Pearson 分析不同生活壓 力事件其情緒健 康之相關性。
表 3-8-3 個人特性變項與健康自我管理效能之相關性統計分析表
研究變項 屬性 依變項 屬性 檢定法 統計應用與目的 一、個人特性變項
(一)、人口學變項
性別 類別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性別其
健康自我管理效 能之差異。
年齡 連續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Pearson 分析年齡與健康
自我管理效能之 相關性。
婚姻狀況 類別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婚姻其
健 康 自 我 管 理 效 能之差異。
教育程度 類別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ANOVA 分析不同教育程
度其健康自我管 理效能之差異。
宗教信仰 類別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宗教信
仰其健康自我管 理效能之差異。
工作 類別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t-test 分析有無工作其
健康自我管理效 能之差異。
(二)、健康狀況
慢性身體疾病數目 連續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Pearson 分析有無慢性疾
病其健康自我管 理效能之相關性。
健康問題數目 連續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Pearson 分析有無健康其
健康自我管理效 能之相關性。
慢性身體疾病對生 活的影響程度
連續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Pearson 分析不同慢性疾
病生活影響程度 其健康自我管理 效能之相關性。
健康問題
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連續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Pearson 分析不同健康問
題對生活影響其 健康自我管理效 能之相關性。
(三)、生活壓力事件 連續 健康自我 管理效能
連續 Pearson 分析不同生活壓
力事件其健康自 我管理效能之相 關性。
表 3-8-4 個人特性變項與情緒健康之相關性統計分析表 研究變項 屬性 依變項 屬性 檢定法
統計應用與目的 一、個人特性變項
(一)、人口學變項
性別 類別 情緒健康
憂鬱情緒 焦慮情緒 壓力情緒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性別其
情緒健康之差異。
年齡 連續 情緒健康 憂鬱情緒 焦慮情緒 壓力情緒
連續 Pearson 分析年齡與情緒健
康之相關性。
婚姻狀況 類別 情緒健康 憂鬱情緒 焦慮情緒 壓力情緒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婚姻其
情緒健康之差異。
教育程度 類別 情緒健康 憂鬱情緒 焦慮情緒 壓力情緒
連續 ANOVA 分析不同教育程
度其情緒健康之 差異。
宗教信仰 類別 情緒健康 憂鬱情緒 焦慮情緒 壓力情緒
連續 t-test 分析不同宗教信
仰其情緒健康之 差異。
工作 類別 情緒健康 憂鬱情緒 焦慮情緒 壓力情緒
連續 t-test 分析有無工作其
情緒健康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