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鬱症診斷,10 分以下則屬無或輕微憂鬱症狀(Kroenke, Spitzer & Williams,
2001)。Liu 等人(2011)針對臺灣 1954 位病人進行 PHQ-9 量表中文版信效度
測試,發現Cronbach's alpha值是.80,重測信度為.87。與17題漢氏憂鬱量表 (17-item of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17)呈中度正相關 (r=.68, p<0.001);與短版生活質量與滿意度量表(Short Form of the 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呈中度負相關(r=-.49, p<0.001)。
可知PHQ-9中文版具備良好信效度,可用於本研究高齡者的憂鬱程度測量。
參、失志量表(DS-MV)中文版
Kissane 等人(2004)所發展的失志量表(Demoralization Scale)是目前普遍 被用以評估失志症候群的工具,量表共有 24 題,並將失志區分為無意義感 (loss of meaning)、情緒不安感(dysphoria)、沮喪感(disheartenment)、失敗感 (sense of failure)、無助感(helplessness)等五個構面,含19題負向感受陳述問 題以及5題正向感受陳述問題(第1、6、12、17、19題),正向題改以反轉計 分。,單題得分範圍為0至4分,分別代表對失志相關現象「完全沒有(Never)」、
「有一些(Seldom)」、「有時(Sometimes)」、「常常(Often)」、「總是(Always)」
等五種感受頻率,用以描述無意義感(0-20分)、情緒不安感(0-20分)、沮喪感
(0-24分)、失敗感(0-16分)、無助感(0-16分)等構面之分量表,總分範圍為0-
96分。總分越高,失志程度越嚴重。該量表已由洪曉琪等人翻譯為中文版本
(DS-MV),以 Cronbach's alpha 值檢視其信度,計算全量表內在一致性其
Cronbach's alpha值是0.92,而各面向之Cronbach's alpha值範圍為0.63至0.88 間。因素分析後各因素(無意義感、情緒不安感、沮喪感、無助感、失敗感)
五個面向的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值分別是:0.84、0.69、0.88、0.72、
0.63。與臺灣版 McGill生活品質量表進行Pearson相關係數檢測,發現兩者
呈現高度的負相關(r=-.680, p<0.001);與中文版Beck絕望感量表進行Pearson 相關係數檢測,兩者亦呈高度的正相關(r=-.703, p<0.001),可知DS-MV具備
良好信效度(洪曉琪等人,2010),可用於本研究高齡者的失志程度測量。一般
研究多以 Kissane 等人(2004)之建議用 30 分為切分點,大於等於 30 分表示
可能屬於高失志。
肆、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Scal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本研究採用之心理幸福感量表乃翻譯自54題版本的Ryff心理幸福感量 表(SPWB)。量表中的54個題目被依序分配至心理幸福感六大構面中,分配 題項分述如下:與他人之正向關係(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第1、
7、13、19、25、31、37、43、49 題;自主(Autonomy):第 2、8、14、20、
26、32、38、44、50題;環境掌控感(Environmental Mastery):第3、9、15、
21、27、33、39、45、51題;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第4、10、16、22、 28、34、40、46、52題;生活目標(Purpose in Life):第5、11、17、23、29、
35、41、47、53題,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第6、12、18、24、30、36、
42、48、54題。採六點量表計分方式,單題得分範圍為1至6分,分別代表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稍微不同意」、「稍微同意」、「同意」、
「非常同意」等六種對敘述句的認同程度。其中,第4、5、7、9、10、11、
13、14、15、17、18、22、23、25、26、27、29、31、34、36、42、43、44、
45、46、52、53題等27題為反向題,採反轉計分。惟應採反向計分的第18
題的敘述語句,考量翻譯後的題目語意差異,於本研究乃使用正向計分方式。
總分數越高,心理幸福感越高。目前研究並未有明確切分點來區分高心理幸 福感與低心理幸福感,但有兩種常用評估方式,一種是以四分位數判斷,將 第一四分位數作為較低的心理幸福感分數,將第三四分位數作為較高的心理 幸福感分數。另一種判斷方式採平均數以上 1.5 個標準差與平均數以下 1.5 個標準差作為高心理幸福感和低心理幸福感的參考。
伍、接受與行動問卷修訂版AAQ-R
理彈性之工具,並發展出不同版本。本研究使用吳亞柔(2015)參考Hayes(2004) 發展的「接受與行動問卷修訂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簡稱 AAQ-R)所編譯之問卷,19項題目對應到接受與承諾治療的六大核心:
與此時此刻連結、認知脫離糾結、接納、以自我為脈絡、價值觀、承諾的行 動所組成。可選用第1、2、5、7、9、11、17、19等九題作單因子分析,測 量經驗迴避的程度。亦可選用其中 16 題作雙因子分析,測量個體對負向經 驗的接納度(willingness)以及與實際採取行動的程度(action)等兩構面。測量
「接納度(Willingness)」的題目有7題(第 3、4、5、7、8、9、11題),測量
「行動力(Action)」的題目有9題(第 1、2、6、10、12、13、14、15、16 題)。
16題版本的版本較9題版本有較佳的效度(Ciarrochi & Bilich, 2007)。採五點 量尺計分方式,單題得分範圍為1至5分,分別代表「非常符合」、「符合」、
「普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等五種符合程度。負向題包括第 2、
3、6、8、9、11、14、15、17、19 題,改以反轉計分。分數愈高,傾向越高
度的心理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