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第二節敘述研究對象的選 取;第三節說明研究材料與工具;第四節介紹研究實施程序;第五節是資料蒐集 與處理的方式;第六節說明研究倫理,各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親子數學閱讀活動對幼兒數概念能力之影響,採準實驗研究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擬以量化資料方式進行分析。

以大班幼兒及其母親為研究對象,自變項稱實驗變項(experimental variable)為 親子數學閱讀活動的實驗處理,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為幼兒的數概念能 力,控制變項為母親教育程度、幼兒年齡、幼兒性別。

研究排除母親教育程度、幼兒年齡與性別等外生變數對實驗結果造成之干擾,

瞭解自變項對依變項所產生的直接影響。因為實驗處理時間為期兩個月,依據研 究對象的參與意願及母親教育程度、幼兒性別、幼兒年齡(五歲至六歲)較均等 方式分派至實驗組與控制組,每組各為15對親子,實驗組進行八次(每週一次)

親子數學閱讀活動,控制組則不施予任何實驗介入;兩組在實驗研究前均接受謝 如山編製的《學童數學成就測驗》的測試,實驗結束後進行後測。為使資料分析 能更客觀與完整,研究者會對實驗組親子數學閱讀活動及兩組幼兒前、後測皆進 行錄影,便於後續查證分析。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3-1-1,實驗設計見表3-1-1

3-1-1 研究架構圖

自變項 親子數學閱讀活動

依變項 數概念能力 控制變項

母親教育程度 幼兒年齡 幼兒性別

62

表3-1-1 實驗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 O2

控制組 O3 O4

註:

O1:實驗組接受數概念前測 O2:實驗組接受數概念後測 O3:控制組接受數概念前測 O4:控制組接受數概念後測

X:代表實驗組進行八週親子數學閱讀活動

實驗組的實驗介入為期八週,實驗組親子由研究者每週提供一本數學繪本、

繪本內容延伸之遊戲教具及遊戲建議單。遊戲活動以數學繪本的故事內容來貫穿,

將數概念穿插故事情節中,使幼兒感覺是在玩親子遊戲。母親先與幼兒共讀數學 繪本,接著進行數學遊戲;遊戲建議單會說明遊戲的內容與玩法,由母親閱讀理 解後開始正式活動,親子共讀繪本及親子數學遊戲時間進行約20-25分鐘,徵求 家長同意後,全程皆進行錄影。因每週的繪本內容有些會包含多種數概念類型,

所以實驗組每週的數概念內容依據幼兒數學能力發展先後順序,兼具繪本內容由 簡單至複雜的方式進行安排。

貳、研究假設

基於上述研究設計,提出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數概念前測分數具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數概念前測總分具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直覺數學」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數數法則」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加法概念」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進位概念與加減法」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

63

1-6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減法概念」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1-7 不同教育程度母親之幼兒的「心算數線」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幼兒與數概念前測分數具顯著正相關

2-1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數概念前測總分具顯著正相關

2-2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直覺數學」前測得分具顯著正相關

2-3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數數法則」前測得分具顯著正相關

2-4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加法概念」前測得分具顯著正相關

2-5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進位概念與加減法」前測得分具顯著正相關

2-6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減法概念」前測得分具顯著正相關

2-7 不同年齡的幼兒與「心算數線」前測得分具顯著正相關

三、不同性別幼兒的數概念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3-1 不同性別幼兒的數概念前測總分具有顯著差異

3-2 不同性別幼兒的「直覺數學」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3-3 不同性別幼兒的「數數法則」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3-4 不同性別幼兒的「加法概念」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3-5 不同性別幼兒的「進位概念與加減法」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3-6 不同性別幼兒的「減法概念」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3-7 不同性別幼兒的「心算數線」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四、排除數概念量表前測之影響,參與親子數學閱讀活動的實驗組幼兒,與未參 與親子數學閱讀活動的控制組幼兒,其數概念後測分數具有顯著差異。

4-1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後測成績之「整體得分」有顯著差異。

4-2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之「直覺數學」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4-3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之「數數法則」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4-4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之「加法概念」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4-5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之「進位概念與加減法」後測得分有

顯著差異。

4-6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之「減法概念」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4-7 實驗組幼兒與控制組幼兒數概念之「心算數線」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6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壹、研究對象的選取

本研究選取106學年度就讀於江西省撫州市私立幼兒園之大班幼兒(滿五足 歲-六歲十一個月)及其母親共30對親子為研究對象,幼兒男女生均可。選擇 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是依據Piaget認知發展理論,幼兒年齡2至7歲屬於前運思 期,Piaget認為此階段幼兒巳具備基本的思維推理能力(秦夢群等人,2004)。 兒童至六歲半左右巳發展出「數保留能力」,巳具有理解數概念的能力(周淑惠,

1999;Constance, 1999/2001;Piaget & Szeminska, 1952)。且此年齡幼兒處於幼小 銜接階段,文獻顯示幼兒早期數概念學習有困難會影響未來數概念能力之發展,

如及早發現此階段幼兒落後之數學能力,可及時予以加強。所以本研究想通過施 測瞭解幼兒的數概念能力,並透過親子數學閱讀活動,探討其對幼兒數概念發展 的影響。

本研究為排除母親教育程度、幼兒年齡與幼兒性別等因素的影響,選擇符合 標準之研究對象。張翠娟(2007)探究幼兒期學習才藝與國小學業成就之相關性,

以國小二年級學童及家長為對象,共蒐集712份有效樣本;研究發現幼兒期有無 學習才藝,使其國小低年級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確實存在顯著差異。所以為避免幼 兒是否參與數學才藝課程等因素影響實驗結果,所以研究對象選擇以未上過珠心 算或速算等數學才藝課程的幼兒為主。研究者先於網站搜尋取得江西省撫州市私 立幼兒園名單,以隨機方式抽選幼兒園後,電話聯繫拜訪各園所說明研究目的及 研究方式,徵求園方同意與配合後以親送方式把家長參與意願說明書(附錄一)

送至園所,請園所老師協助代發給家長填寫,同意參與之親子家庭填寫資料後,

由園方各班教師協助回收彙整後寄回(研究者先行準備之回郵信封)或研究者自 取,再由研究者與有意願參與者聯絡確定,進行家訪並進行同意書(附錄二)的 說明、簽署及幼兒之前測。

貳、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本研究對象的選擇經詢問家長參與意願,以控制變項為參考依據,分派至實

驗組與控制組。參與研究之幼兒男生共11人,女生共19人,為2010年9月14 日至2012年6月25日間出生,實驗組幼兒平均月齡為66.93個月,控制組幼兒 平均月齡為68.8個月,幼兒月齡介於60個月至83個月之間。母親年齡介於29

65

歲-44歲之間,母親教育程度為國中畢業9人、高中(職)畢業4人、專科畢業 6人、大學/研究所畢業11人,各組親子之基本資料見表3-2-1。

表3-2-1

研究對象分組資料表

組別 實驗組 控制組

幼兒人數 n=15 n=15

幼兒性別 6男 9女 5男 10女 幼兒平均月齡

(標準差)

66.93

(5.79)

68.8

(6.67)

母親教育程度

國中(含)以下(5)

高中(職)畢業(2)

專科畢業(3)

大學/研究所畢業(5)

國中(含)以下(4)

高中(職)畢業(2)

專科畢業(3)

大學/研究所畢業(6)

母親平均年齡 35歲 32歲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工具

依據研究目的有下列四項研究材料與工具:一是家長填答的基本資料表(附 錄三),以瞭解母親與幼兒的基本背景資料,便於資料統計分析。二是八本數學 繪本(故事內容包含本研究探討之數概念),為研究者提供實驗組親子共讀之媒 介,利用幼兒天生愛聽故事的喜好,以簡單的文字及豐富的故事情節,提供幼兒 想像的空間,引發幼兒進行數學的探索。三是由研究者準備的親子數學遊戲教具 及建議單(附錄四),提供給研究對象共讀後進行親子遊戲之材料。四是謝如山 編製的《學童數學成就測驗》為幼兒前、後施測的工具,旨在瞭解親子數學閱讀 活動前後兩組幼兒數概念能力的差異性。研究工具分述如下:

壹、基本資料表

基本資料依照本研究目的所需探討內容搜集資料,參考相關文獻所編製,內 容分為幼兒資料與家庭背景資料兩大項,包含幼兒性別、幼兒出生日期、填答者 與幼兒的關係、母親年齡、母親教育程度。

一、幼兒性別:以勾選方式選取答案。

二、幼兒出生日期:以開放式填答。

66

三、填答者與幼兒的關係:包含父親、母親及其他。

四、母親年齡:以開放式填答。

五、母親教育程度:以勾選方式選取答案,分為國中(含)以下、高中(職)畢 業、專科畢業、大學畢業、研究所(含)以上五個等級。

貳、數學繪本

本研究繪本選擇的標準有三點:一是故事內容中包含數概念,並符合本文探 討之數概念範圍。二是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易延伸設計出豐富的數學遊戲,引發 幼兒的學習興趣。三是繪本難易度適合此年齡層。繪本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亦 需考量幼兒的程度與接受度;為瞭解繪本內容是否適合大班幼兒閱讀理解,研究 者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符合本研究範圍的數學繪本;延伸繪本內容設計之親子 遊戲著重幼兒實際操作,加強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引發幼兒數學思考和探索學 習。

一、繪本內容

本研究提供八本數學繪本包含:《哎,貓咪數不完》、《1個變100個》、《卡 卡先生與蛋蛋的夢想》、《十顆種子》、《門鈴又響了》、《撞沙球》、《神奇的胡蘿蔔》、

《鈔票先生的旅行》。實驗組使用數學繪本一覽表見表3-3-1,數學繪本安排順序 一覽表見表3-3-2。

表3-3-1

實驗組使用數學繪本一覽表

書名 封面 故事內容

哎,貓咪數不完

家裡養一隻貓就夠了,但是,五 隻被拋棄的小貓,兩隻鄰居搬家帶不 走的老貓,一隻迷路的小貓,還有一 隻不請自來的小貓,我們總共養了十 隻貓!還好愛貓的人也不少,我們很 快就幫貓咪找到新家。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