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旨在探討親子數學閱讀活動對幼兒數概念能力的影 響,本章第一節依據研究所得結果,歸納出本研究之結論;第二節針對本研究發 現及限制進行說明,並提出建議以供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依據本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發現總結如下幾點:

壹、母親教育程度與幼兒數概念能力具有相關性

一、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之幼兒數概念前測總分有顯著差異

研究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之幼兒數概念前測總分有顯著性差異,LSD 事後比較分析顯示國中(含)以下程度的母親之幼兒數概念前測總分顯著低於專 科及大學/研究所畢業母親之幼兒分數,而高中(職)、專科及大學/研究所畢業母 親之幼兒前測總分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母親教育程度高低會影響幼兒的數概念能 力,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幼兒數概念能力會愈好。

二、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之幼兒各項數概念前測得分具有顯著差異

研究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之幼兒六項數概念前測得分之「直覺數學」、

「數數法則」、「加法概念」、「心算數線」概念具有顯著性差異,可進一步進行 LSD事後比較分析。「進位概念與加減法概念」與「減法概念」前測得分則無顯 著差異。

四項數概念LSD事後比較分析結果說明如下:一是「直覺數學」前測得分 國中(含)以下畢業小於專科、大學/研究所畢業。二是「數數法則」前測得分 專科畢業大於國中(含)以下畢業、高中(職)畢業及大學/研究所畢業。三是

「加法概念」前測得分國中(含)以下畢業小於專科、大學/研究所畢業,高中

(職)畢業小於專科畢業。四是「心算數線」前測得分為國中(含)以下畢業小 於高中(職)畢業、專科及大學/研究所畢業。

結論得知,國中(含)以下畢業的母親之幼兒無論在數概念前測總分或分項 得分均是表現最弱的。各項數概念統計分析顯示「進位概念與加減法」與「減法 概念」得分無顯著差異。推論其原因在於「進位概念與加減法」之位值概念學前 幼兒均較難理解,幼兒缺乏位值概念思考及轉換能力,在幼兒正式入學後尚在發

108

展和思考初期。「減法概念」前測在各項數概念得分為最低,說明減法概念對學 前幼兒相較困難,減法概念之逆運算能力學前幼兒尚無法掌握和理解。且文獻研 究發現家長教育程度不同會影響其教學態度行為有所差異,家長對幼兒家庭數學 經驗提供的頻率高低及親子數學活動過程的互動方式不同等都會影響幼兒的數 學能力程度有所差異,推論這是致使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之幼兒兩項數概念能力 無顯著差異的原因。

貳、幼兒不同年齡與其數概念能力之相關性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幼兒與「減法概念」前測得分呈顯著正相關,「減法概 念」前測得分隨著幼兒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年齡愈大的幼兒,其「減法概念」

前測得分愈高。究其原因,在於「減法概念」之逆運算關係對於學前幼兒相對難 於理解和掌握,但隨著幼兒年齡增長,「減法概念」能力發展漸趨成熟,致使有 所差異。不同年齡的幼兒與數概念前測總分及「直覺數學」、「數數法則」、「加法 概念」、「進位概念與加減法」、「心算數線」前測得分均無相關性,說明本研究幼 兒年齡差異影響幼兒數概念能力較小。

參、幼兒性別與其數概念能力無相關性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幼兒數概念前測總分未逹.05顯著水準,說明男生 與女生在數概念前測分數無顯著性差異。考驗不同性別的幼兒在各項數概念前測 分數之差異情形,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幼兒各項數概念前測得分均未逹.05顯著水 準,說明男生與女生在各項數概念前測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幼兒數概念能力並未 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肆、親子數學閱讀活動能提昇幼兒數概念能力

研究發現兩組幼兒數概念前測分數未逹顯著標準,可知兩組幼兒在實驗介入 前之數概念總分及各項數概念得分無顯著性差異。排除數概念前測對實驗處理之 影響,進行共變數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後測總分具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組幼兒參與親子數學閱讀活動後,實驗組幼兒之數概念總分顯著高於控制組 幼兒。

兩組幼兒六項數概念後測得分為排除各項數概念前測之影響,進行共變數分 析,研究發現「減法概念」與「心算數線」概念違反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故不進行共變數分析,「直覺數學」概念未逹顯著性差異。但兩組幼兒在「數數

109

法則」、「加法概念」、「進位概念與加減法」概念後測得分有顯著性不同,實驗組 幼兒此三項數概念分數顯著高於控制組幼兒,說明實驗處理能提高幼兒整體表現 及部分分項數概念之能力,實驗介入具有良好的成效。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本節以研究發現與結論為依據,首先說明本文的研究限制;其次對於家長以 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壹、研究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及時間因素,無法進行大量的收案。由於本研究的幼兒數 概念量表前後施測、親子數學閱讀活動及全程錄影均由研究者以一對一的方式進 行;且研究過程為期兩個月,為避免實驗介入時間長短差異對研究結果產生之影 響,拘於實驗介入時間的限制和安排,故研究樣本必須控制在研究者能力可負擔 範圍內,研究參與對象人數受限,故研究推論時亦有其限制。

貳、研究建議

一、對家長的建議

(一)增進親子共讀數學繪本的機會

本研究發現實驗組經過八週的親子數學閱讀活動,實驗組數概念能力顯著高 於控制組幼兒,表示親子通過以數學繪本為媒介及數學遊戲互動可提高幼兒數概 念能力。但研究者與親子互動過程中,瞭解到大部分家長平時安排親子共讀機會 缺乏,且數學繪本融入親子共讀普及程度較低,家長對數學繪本意涵、選擇及運 用知識較缺乏,數學繪本的功能在家庭情境未被徹底實踐。

建議家長選擇繪本時家長可先閱讀理解繪本的意涵及傳逹之數概念類型,依 據繪本「故事情境強」(繪本故事內容豐富,數概念內容不多)與「數學概念強」

(繪本數概念內容較明顯)的兩種內容型態,遵循幼兒年齡層、興趣及繪本難易 程度選擇合適的數學繪本。學前幼兒的數學繪本適宜先選擇故事情境強或具吸引 力的,隨著幼兒年齡增長,數概念知識較清楚及理解時,再選用數學概念強的繪 本。包含之數概念要清晰明確,繪本故事情節可引發幼兒興趣及探索數學的動機。

通過以繪本為媒介,家長在共讀過程中提供傾聽及與幼兒討論數概念的機會,引 導幼兒於故事情境中進行數概念的學習與思考,及啟發幼兒將日常生活經驗帶入

110

數學學習中。例如:親子共讀《門鈴又響了》,可延伸繪本故事情境,讓幼兒日 常生活中練習分物品數量等;閱讀繪本《鈔票先生的旅行》後,家長可帶幼兒實 際到超市購物,使數概念無形中與幼兒生活情境相結合。

(二)提昇家長重視家庭中幼兒早期數學經驗的觀念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個學習環境,幼兒早期的生活經驗會影響其學習動機,

幼兒基於與大人的互動及環境的經驗建立數學概念。家庭生活中提供豐富的數學 相關經驗,可增進幼兒數學潛能及能力,瞭解其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具有重要影 響。建議家長在家庭環境中提供豐富、多元的數學遊戲活動及語言刺激,與日常 生活物品(隨手可得物品:如錢幣、玩具等)或情境(如公園或購物等)相結合,

通過操作具體實物及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幼兒把數學與真實生活情境相結 合,提昇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興趣,增進幼兒數概念的能力及理解力。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增加研究對象人數

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的原因,無法進行大量的研究採樣,只進行30對親子 的收案及研究,使部分數概念統計差異不顯著,研究結果推論亦受限,建議未來 研究者適量增加研究對象,擴大取樣範圍,期使能增加研究結果推論的正確性及 有效性。

(二) 增加親子互動方式的分析

父母與幼兒的互動方式是影響幼兒數概念的重要因素,父母對幼兒的「鷹架」

支援程度深淺會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家長如能依據幼兒學習狀況適時增加和減 少協助,以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使幼兒學習更具意義。建議後續研究增加親子 數學閱讀活動中親子互動方式分析,可從觀察親子互動過程中的家長教導行為與 幼兒之間的反應等,深入探討親子互動方式對幼兒數學能力的影響,作為相關研 究參考的重要依據。

(三)父職教育的研究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對象設定為幼兒及其母親。依據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系統論,家庭是個體交流最親近及最重要的環境,家庭中

又以父母親與幼兒接觸及互動為主。過往研究發現父母親與幼兒互動時所採用的 口語或行為策略會有所不同(Chang, 1989; Worden 、Keen、Jngle, 1987);不同 文化背景的父母對幼兒學習過程及認知發展皆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不同點在於與 幼兒互動所運用方式的差異性(Cao, Bishop & Forgasz, 2006)。是故,建議未來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