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一節 受試對象

本研究通過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對象指經特教學生鑑定安置輔導會鑑

定,屬ICF第一類之中度智能障礙學生,所有受試者研究前均填寫健康情況調查 表,並為確保每位受試者或法定代理人瞭解本實驗目的、實驗流程、實驗方法及 注意事項,於受試者同意書上簽名 。研究對象為20位男高中階段15~17歲之中 度智能障礙者,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需能配合進行連續跳繩運動相關指 令與研究程序,無視覺障礙、無心肺相關疾病、無特殊肢體障礙及生理傷害疾病。

並排除肌肉骨骼系統相關疾病,如骨折、不明疼痛、不可逆攣縮等;罹患不適合 運動之慢性疾病,如嚴重癲癇、心肺疾病;無法理解相關指令與配合研究程序;

已參與類似運動訓練及介入活動者。控制組維持原學校課程(含2節體育課)及 日常活動,並不得參與其他運動訓練課程。實驗組及控制組符合收案標準才正式 納入研究。

第二節 實驗設計

一、自變項

本研究自變項為8週漸進式強度間歇跳繩運動,頻率為每週3次、每次30

分鐘。1-3週以低強度 (30~60次/分),每跳繩2分鐘、休息1分鐘進行10組 共30分鐘,4-6週以中強度 (60~120次/分),每跳繩1.5分鐘、休息1分鐘進 行12組共30分鐘,7-8週以中強度或高強度 (高強度:120~180次/分),每跳 繩1.5分鐘、休息1分鐘進行12組共30分鐘。(圖3-1 實驗流程圖)

二、依變項

依變項指研究對象在運動介入後,對心血管健康指數(心率變異度、動脈硬

化指數)及體適能(身體組成、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握力及柔軟度)之影響。

三、控制變項

22

(一)受試對象:所有受試者學校課程及活動維持一致,實驗組增加跳繩運 動。

(二)研究者即為教學者。

(三)訓練時間:為期8週、每週3次、每次30分鐘。

(四)訓練及前後測地點:皆於相同環境進行。

(五)檢測方式:對所有受試者之評量工具、次數、時間及方法皆相同。

23

第三節 實驗流程圖

圖3-1 實驗流程圖

✓ 招募受試者

✓ 健康狀況調查及同意書簽署

✓ 建立受試者基本資料 (n=20)

8週 (3次/週) 漸進式強度間歇跳繩

✓ 1-3w以低強度 (30~60次/分),每跳繩2分 鐘、休息1分鐘*10組共30分鐘

✓ 4-6w以中強度(60~120次/分),每跳繩1.5 分鐘、休息1分鐘*12組共30分鐘

✓ 7-8w以高強度 (120~180次/分),每跳繩 1.5分鐘、休息1分鐘*12組共30分鐘

實驗組 10人

控制組 10人

實驗後測

✓ 體適能:3分鐘登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握力、坐姿體前 彎、身體組成

✓ 心血管健康指數:心律變異度、動脈硬化指數、血壓相關指數 無介入 實驗前測

✓ 體適能:三分鐘登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握力、坐姿體前 彎、身體組成

✓ 心血管健康指數:心律變異度、動脈硬化指數、血壓相關指數

24

第四節 實驗工具

一、心律變異檢測

(一)Polar RS800CX心率錶

1.於健康中心診療室進行測量,環境保持安靜及微暗,溫度設定為攝氏27

度,測量前安靜休息10分鐘以上。

2.將心率傳感器綁在胸線下方,保持安靜平躺姿勢7分鐘以收集心率訊號,使

用後5分鐘之數據進行分析。

3-2: Polar RS800CX心率表及傳感器

(二)檢測參數

配合Long-Term aHRV Analysis軟體進行數據分析輸出,以獲得頻域相關 參數資料。

1.總功率 (Total power, TP):指功率頻譜曲線下面積總和,用於評估整體心率變 異度。

2.低頻範圍功率 (Low frequency power, LF):低頻範圍心搏間期變異數,頻率為 0.04~0.15Hz,代表交感神經活性指標。

3.低頻功率比 (LF%):代表交感神經活性指標。

4.高頻範圍功率 (High frequency power, HF):高頻範圍心搏間期變異數,頻率

為0.15~0.4Hz,代表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

5.高頻功率比 (HF%):代表副交感神經活性指標。

6.低高頻功率比值 (LF/HF):代表自律神經活性平衡指標。

25

二、動脈硬化指數

(一)Cardio Vision MS-2000血流動力儀

1.保持安靜平躺姿勢約5分鐘。

2.依據上臂圍選擇合適壓脈帶,確認肱動脈位置,將壓脈帶底端位置距肘窩 線上端約1吋距離,測量ASI 兩次。

(二)軟體應用程式

圖3-3:Cardio Vision MS-2000軟體應用程式 四、體適能檢測

本實驗之健康體適能檢測,採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提供之體適能檢測方

法,使用「三分鐘登階」測量心肺適能;「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測量肌肉適能;

「坐姿體前彎」測量柔軟度;及「Inbody230身體組成分析儀」測量身體組成。

(一)心肺適能:三分鐘登階

圖3-4:3 in1三分鐘登階測試儀 1.測驗器材:(1) 3 in1三分鐘登階測試儀 (2) 35公分之登階板 2.測驗時間:三分鐘

26

3.施測步驟:

(1) 聞「預備」口令時,於登階板前保持立正準備姿勢。

(2) 聽一長音提示後跟隨節拍器節奏開始進行登階測試,先上登階板之腳也必 須先下登階板。

(3) 登上登階板時上半身盡量挺直、雙腿伸直,並應避免跳上跳下之動作且不 可僅以足尖上下登階板。

(4) 完成180秒登運動後,測試儀將發出一長音提示束結登階,以靜態休息姿 式,將指脈夾正確佩戴於手指上,靜待三分半鐘的測量。

(二)肌肉適能: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1. 測驗器材:(1) 碼錶 (2) 墊子

2. 測驗時間:一分鐘 3. 施測步驟:

(1) 預備時,受試者於墊上仰臥平躺,雙手胸前交叉、手掌輕放肩上(肩窩), 手肘得離開胸部,雙膝屈曲約成九十度,足底平貼地面。

(2) 施測者以雙手按住受測者腳背以協助穩定。

(3) 利用腹肌收縮使上身坐起,雙肘觸及雙膝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預備 動作。

(4) 聞「預備」口令時保持 (1) 之姿勢,聞「開始」口令時盡力在一分鐘內做 仰臥起坐的動作,直到聽到「停」口令時動作結束,以次數愈多者為愈佳。

(三)握力

圖3-5:TTM-YD電子式握力器 1. 測驗器材:TTM-YD電子式握力器

2. 測驗項目:最大握力測試

27

3. 施測步驟:

(1) 聞「預備」口令時保持準備姿勢,站立雙手自然垂下,以單手握住握力 器。

(2) 聞「開始」口令,單手以最大力氣用力握緊握力器後放開,兩手分別測試 後取最佳成績。

(四)坐姿體前彎

1.測驗器材:( 1 ) 布尺或膠布 ( 2 ) 固定膠帶

2.測驗準備:將布尺放置於平坦之地面上,布尺零點(起點)那端朝向受測 者,用膠帶將布尺固定於地面上,並於25公分處劃一與布尺垂直之長線記號,

另於布尺兩邊15公分處各劃一長線記號以免受測者雙腿分開過寬。

3.施測步驟:

(1) 受測者坐於地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蓋伸直、腳尖朝上,布尺位於雙 腿之開。

(2) 受測者雙腿腳跟底部與布尺之25公分記號平齊。

(3) 受試者雙手相疊(兩中指互疊),自然緩慢儘可能地向前伸展,不得急速來 回抖動,並使中指觸及布尺後暫停二秒以便記錄。

(4) 兩中指互疊觸及布尺之處,施測兩次取較佳成績數值(公分)。

(五)身體組成

以INBODY 230身體組成分析儀測量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肌肉量等參

數。InBody採用BIA 原理會受到含水量及電阻的影響,測量前避免脫水或喝 大量水時,避免餐後或運動後測量。

28

圖3-6:INBODY 230身體組成分析儀

1.測驗器材:INBODY 230身體組成分析儀

2.測驗準備:每次測量前清潔手部及腳底位置電擊片。

3施測步驟:

(1) 受測者以光腳先站立於圓形狀之腳部電極上,隨後整個足底與腳底電極接 觸,姆指輕輕地置於姆指電極上並溫和按住。

(2) 於電腦面板輸入正確的性別、身高、年齡資料。

(3) 列印分析結果。

第五節 實驗步驟

一、第0與第9週分別進行身體組成、心率變異度 (HRV) 、心血管指標 (ASI、

BP、HR、PP、MAP) 及體適能檢測。

(一) 身體組成:以INBODY 230身體組成分析儀測量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肌 肉量等參數。

(二) 心率變異度檢測:受試者於指定的時間進行心率變異度檢測,配戴心率傳感 器平躺進行測量,測量時間7分鐘。

(三) 心血管指標:利用壓脈帶固定於右上臂,靜躺5分鐘後進行血壓與動脈硬 化指數測量,測量二次取最佳值。

(四) 體適能檢測:身體組成、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握力、坐姿體前彎及三分

29

鐘登階。

二、第1~3週進行每週3次,每次50分鐘之跳繩運動。

(一) 進行10分鐘暖身活動

(二) 以低強度 (跳繩 30~60 次/分),以每跳繩 2 分鐘、休息 1 分鐘為一組進行 10組共30分鐘

(三) 進行10分鐘緩和伸展運動

三、第4~6週進行每週3次,每次50分鐘之跳繩運動。

(一) 進行10分鐘暖身活動

(二) 以中強度 (跳繩60~120次/分) ,每跳繩1.5分鐘、休息1分鐘為一組進行 12組共30分鐘

(三) 進行10分鐘緩和伸展運動

四、第7~8週進行每週3次,每次50分鐘之跳繩運動。

(一) 進行10分鐘暖身活動

(二) 視個人能力以中強度或高強度 (跳繩120~180次/分),每跳繩1.5分鐘、休 息1分鐘為一組進行12組共30分鐘

(三) 進行10分鐘緩和伸展運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一、以SPSS for Windows 2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二、量化資料包括體適能相關指數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握力、坐姿體前 彎、三分鐘登階及身體組成) 及心血管健康指數 (心血管指標、自律神經指 標) ,以Shapiro-wilk test檢定常態分佈。

三、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的差異。以成對樣本t檢定,

分析介入前後是否達顯著差異。

四、自律神經指標因前測不具同質性,以共變數分析進行數據統計。

五、本實驗所有描述性統計資料以平均值 ± 標準誤 (means ± SEM) 表示,顯 著水準定於p值<0.05。

3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