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材料與工具共計四種,「親子序列遊戲」與「親子數學概念 遊戲」分別為實驗組與控制組親子互動時的材料,目的在於引發母親與幼兒進行遊戲,

並藉以觀察實驗組親子在序列遊戲中的互動方式與類型,對幼兒序列概念的影響;「序 列概念量表」為前後測時的工具,旨在瞭解幼兒於親子序列遊戲前後序列概念的差異。

幼兒基本資料則於前測進行前即請家長進行填寫,藉此瞭解幼兒母親的教育程度以做 為控制變項。

親子序列遊戲暨序列概念量表為研究者參酌王文科(1991)、周淑惠(2007)、

許惠欣(1987)所引述Piaget對序列概念的研究,以及Elkind(1964)所提出之序列 概念類別,再加上Kingma所編製之序列概念量表(引自楊夙娟,1990)自編而成。

研究者將序列概念分為四大主概念及九項次概念;四大主概念分別為單一序列、雙重 序列、多重序列,以及序列雙要素,各大主概念所包含之次概念及其定義如表3-3-1 所示。

表3-3-1

序列概念分類暨定義一覽表

序列主概念 序列次概念 定義

單一序列

長度單一 寬度相等

指一組物體之寬度相等,只按物體的長度將其由長 至短或由短至長的排列。

長度單一 寬度不等

指一組物體之寬度不相等,長度也各異;但由於長 度的變化具規律性,因此可將其由長至短或由短至 長的排列。

寬度單一 長度不等

指一組物體之長度不相等,寬度也各異;但寬度的 變化具規律性,可將其由窄至寬或由寬至窄的排列。

雙重序列

正排序

指將二組物體按其大小、長短等向度加以排列,排 序時不僅需將各組物體按其大小、寬窄或長短順序 排列,亦需將二組物體與符合其特徵者對應。例如 大中小三個娃娃按由大至小的順序排序,並將大中 小三件衣服對應。

逆排序

指排序時將各組物體按其大小、寬窄或長短順序排 列,但二組物體間需與其特徵相反者對應。例如最 高的娃娃配上最矮的階梯、次高的娃娃配上次矮的 階梯。

多重序列

長寬色

指依照物體寬度、長度與顏色的遞增或遞減排序,

將長度(顏色)由短至長(由淺至深)做垂直排列,

寬度由窄至寬做橫向排列,以形成一個矩陣

(matrix)。

長與寬

指依照物體長度與寬度兩個向度排列,將長度由短 至長做垂直排列,寬度由窄至寬做橫向排列,以形 成一個矩陣。

序列雙要素

相對性

指幼兒在面對序列任務時,能夠將遺落在序列外的 木棒,按序插入原序列中,並能解釋插入該位置的 原因。

遞移性

指幼兒透過比較,知道橘色木棒短於綠色木棒,綠 色木棒短於黃色木棒,黃色木棒短於藍色木棒,藍 色木棒短於紅色木棒時;橘色木棒不需與紅色木棒 比較,即可推論出橘色木棒較短,紅色木棒較長的 能力。

壹、研究材料

一、親子序列遊戲

(一)親子序列遊戲內容

親子序列遊戲之設計係依據表3-3-1之序列概念項目,以及研究者自編之序列概 念量表(附錄三)而來。研究者依據「突顯序列特性」、 「引發親子互動行為」,

以及「使用幼兒生活經驗中易取得素材」與「維護研究參與者安全」四個原則進行遊 戲設計,期盼能從親子互動中幫助幼兒序列概念之發展。

由於本研究目的之一在於探討幼兒序列概念與親子互動類型的相關性,因此研究 者除按週提供親子序列遊戲的材料予實驗組親子外,亦附上該週的遊戲建議單(附錄 四),以協助母親瞭解序列遊戲玩法。為觀察母親與幼兒自發性的親子互動方式與類 型,遊戲建議單中不給予指導語,以及親子互動方式及技巧的建議,僅載明該週遊戲 材料內容與數量,以及各遊戲的目標與建議玩法。

親子序列遊戲與遊戲建議單初步編擬完成後,首先與指導教授討論內含的序列概 念是否合宜、遊戲項目與遊戲過程所引發親子互動的適用性,以及遊戲建議單的文句 是否能夠顧及不同教育程度母親的閱讀與理解力;其次邀請三對非研究對象的親子對 參與預試,並按照其建議予以修正。修正一覽表如表3-3-2所示

表3-3-2

親子序列遊戲修正一覽表

遊戲編號及名稱 修改建議 修改情形

a1-3彈珠迷宮  增加底圖指引,以幫助母親理解 迷宮的排序方式。

 增加底圖的迷宮指引,以幫 助母親及幼兒進行排序。

a2-1哪個高,

哪個矮  每張圖卡只相差0.5cm對幼兒而 言較困難,建議每張圖卡之差距

增加至1cm。

 將每張圖卡修正為皆差距 1cm。

a2-2哪個胖,

哪個瘦

a2-3兔寶寶吃 胡蘿蔔

 由於胡蘿蔔圖卡有10張,兔寶 寶只有9張,所以有1張無法配 對。建議將無法配對的胡蘿蔔圖 卡做標記,方便家長或幼兒在遊 戲前先把圖卡取出。

 將無法配對的圖卡於背面 做記號,以便母親與幼兒先 將此圖卡抽出。

(續下頁)

遊戲編號及名稱 修改建議 修改情形

a3-2藍色小屋

 原始題號在小房子之後,由於藍 色小屋有顏色的漸層做為辨 別,對幼兒而言較容易,建議題 號順序與小房子對調。

 要完成5乘5共25張的序列圖 卡的排放對幼兒而言很困難,建 議減少序列圖卡數量,或在遊戲 底板上增加圖案做為排序指引。

 將藍色小屋與小房子順序 對調,藍色小屋第三週進 行,小房子第四週進行。

 修改為4乘4共16張的序 列圖卡,且在遊戲底板上,

增加第一橫排與第一直列 的圖案指引,讓幼兒排序時 有所依循。

a4-2小房子

其他意見

 第一週的遊戲僅有3個,可再增 加不同玩法,提供親子有更多互 動與遊戲時間。

 新增1-4疊疊樂以及1-5截 長補短兩項遊戲。

本研究之親子序列遊戲共計四週,實驗組每對親子在介入的四週期間內,隨機抽 選於其中一週進行每次二十分鐘的親子序列遊戲錄影,各週遊戲內容簡述如表3-3-3 所示,詳細材料及玩法請參閱附錄三。

表3-3-3

親子序列遊戲設計總表

週次 編號 名稱 序列概念 目標

第一週

a-1-1 比一比 長度單一

寬度相等

1.增進長短序列的概念發展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3.嘗試不同的比較方法

a-1-2 少了哪

一個?

相對性 插入序列

1.增進相對性概念的發展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a-1-3 彈珠迷宮 長度單一

寬度相等

1.增進長短序列的概念發展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a-1-4 疊疊樂 雙重序列

正排序

1.增進雙重序列的概念發展 2.增進對應概念的發展

a-1-5 截長補短 雙重序列

逆排序

1.增進雙重序列的概念發展 2.增進對應概念的發展 3.增進可逆性概念發展

(續下頁)

週次 編號 名稱 序列概念 目標

第二週

a-2-1 哪個高

哪個矮

長度單一 寬度不等

1.增進長短序列的概念發展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a-2-2 哪個胖

哪個瘦

寬度單一 長度不等

1.增進寬窄序列的概念發展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a-2-3 兔寶寶吃

胡蘿蔔

雙重序列 正排序與逆排序

1.增進雙重序列的概念發展 2.增進對應概念的發展 3.增進可逆性概念發展

第三週

a-3-1 藍色小屋

比一比

多重序列 長寬色

1.練習長度(漸色)或寬度的 比較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3.增進事物間關聯的觀察力

a-3-2 藍色小屋 多重序列

長寬色

1.練習長度(漸色)和寬度的 多重序列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3.增進事物間關聯的觀察力

第四週 a-4-1 比比看 多重序列

長與寬

1.練習長度和寬度的多重序列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3.增進事物間關聯的觀察力

a-4-2 小房子 多重序列

長與寬

1.練習長度和寬度的多重序列 2.學習辨認事物的差異性 3.增進事物間關聯的觀察力

(二)親子序列遊戲設計理念

Piaget主張遊戲能使兒童建構正確的數學概念(引自Kamii & Devrie, 1999),

Vygotsky則認為遊戲在一個密集的形式裡包含了各種發展的傾向,其本身就是一個主

要的發展來源(Berk & Winsler, 1995)。因此,遊戲為孩子創造了最近發展區。當成 人所提供之遊戲式與操作式的活動,能夠配合幼兒的發展特質並持續給予引導,方能 使學習發揮最大效益,並奠定早期數學能力的基礎(鍾志從等,2004)。而早期數學 能力中的序列概念有助於幼兒學習算數、建立幼兒的序數概念,並且幫助幼兒理解抽 象的數概念(林嘉綏、李丹玲,1999)。因此,本研究設計一系列的序列遊戲做為親 子遊戲的媒介,以建立幼兒的序列概念。以下說明本研究四週親子序列遊戲設計理念

1.立體小方塊

第一週之遊戲目的為比較技巧的建立,以及「長度單一寬度相等」的排序練習。

長度單一寬度相等是指長度由短至長遞增,但其寬度不變。遊戲材料為立體小方塊所 組成的1至10數棒,利用數棒由短至長但寬度相等的特性,建立幼兒單一序列的比 較概念,以及插入序列的相對性概念。其延伸遊戲為雙重序列遊戲,透過截長補短與 疊疊樂二項遊戲,建立幼兒「雙重序列-正排序」與「雙重序列-逆排序」先備經驗,

以做為第二週雙重序列遊戲之暖身。

2.兔寶寶與胡蘿蔔圖卡

延續第一週單一序列與雙重序列的概念,第二週分別使用兔寶寶圖卡與胡蘿蔔圖 卡進行「寬度單一長度不等」、「長度單一寬度不等」,以及將二組圖卡加以組合之雙 重序列遊戲;其目的在於透過不同於第一週的遊戲材料,使幼兒再次進行雙重序列的 排序練習。其中「寬度單一長度不等」是指將圖卡按寬窄順序排列,但多了長度不一 的向度;亦即幼兒必須不受長度的干擾,將兔寶寶圖卡按照寬窄排序。「長度單一寬 度不等」則是指將圖卡由短至長排序,但同時多了寬度不相等的向度;排序時幼兒必 須不受寬窄的影響,將胡蘿蔔圖卡按照長短順序排列。在完成上述之單一序列練習後,

接著將二組圖卡組合成「兔寶寶吃胡蘿蔔」之雙重序列-正排序與逆排序。正排序是 指最胖的兔寶寶下方排列最高的胡蘿蔔、次胖的兔寶寶下方排列次高的胡蘿蔔;而逆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