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發現與討論

本章闡述實施「環保飲食課程」的教學歷程,以及學生學習結果與討論。全 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闡述研究者實施「環保飲食課程」教學設計的歷程,第二 節詳細記錄「環保飲食課程」實施歷程,第三節探討分析學生接受「環保飲食課 程」教學活動後的學習成效,第四節探討教師於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專業成長與 個人省思。

第一節「環保飲食課程」教學設計歷程

研究者將「環保飲食課程」教學設計的發展歷程,分為課程設計準備階段、

教學活動設計、課程實施時間與教學環境準備,敘述如下:

壹、 準備階段

進行「環保飲食課程」設計之前,研究者先觀察班上學生平日飲食習慣,

再對環保飲食相關議題進行了解,設定環境教育課程目標,確認課程內涵及設計 理念,進行教學素材的蒐集與製作,最後將教學內容以適合四年級學生學習的方 式呈現。以下描述準備之歷程:

一、 觀察班上學生平日飲食習慣

研究者擔任校內四年級導師,與班上學生相處時間相當長,包含早自修、課 堂、下課、午餐、午休及放學前導師時間。進行「環保飲食課程」規劃前,透過 了解學生平日飲食習慣及行為,再根據觀察的結果,做為課程設計的參考。

二、 環保飲食相關議題進行了解

目前環境議題融入多屬整體性的環保教育,沒有特定對於飲食方面做系統性 的探究,而國外文獻與飲食相關的環保議題,多與有機農法做連結,並為從食物

生產、銷售與消費過程中,討論其與環境保育的關係。故研究者從其他相關文獻、

期刊與書本,歸納環保飲食的定義,並且釐清日常飲食行為與環保相關的議題。

三、 確認環境教育課程目標

環境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環境教育所教導的內容是學生週遭環境裡所能接觸 與探究的事物;經由環境學習,學童可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學習與成長(張子超,

2001)。環境教育不同於一般課程所注重之認知、情意與技能而已,故以專書「環

境教育課程規劃」,做為課程發展目標之依據。

四、 課程內涵與設計理念

「環保飲食課程」內涵主要在探討飲食與環保之間的關係,並讓學生發現日 常生活的飲食方式與習慣亦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藉此透過課程活動了解相關知 識,引發學生對飲食的重視以及環境保護的關懷。

研究者為使學生深刻體認飲食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其議題有更多的認 識,希望透過了解地球暖化的成因與影響後,進而了解飲食垃圾、食物里程、碳 足跡、蔬食與有機,並討論各項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如何改善自身的飲食方 式與習慣。最後藉由介紹農夫市集與煮環保火鍋的方式,讓學生綜合課堂中所學 的概念,實際運用與發揮,檢視學習成效。

五、 進行教學素材之蒐集與製作

因校內四年級所採用各科教材版本內容皆未提及「環保飲食」相關議題,故 教學課程內容為研究者參考文獻及資料後自行編寫。雖然現有的教學資源相當缺 乏,但相對的,從眾多相關資訊中擷取所需要的教材,也較不易受到制定的內容 限制。而學生所有的知識都是生活中其他管道習得,沒有固定的先備經驗,教學 需透過仔細觀察其表現行為與反應,並隨時進行調整課程內容,以達到最佳成效。

在環保飲食相關資訊眾多的情況下,要挑選出適合四年級學生的教學課程,

必須先了解各種議題的含意,並思考可能施行的教學方式,才能搜集適合的教學 素材,並進行後續的整理與課程規劃的工作。

雖然直接的體驗被認為是教育與學習有關環境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新的且正 在發展中的科技似乎在豐富教學上有非常大的潛力(周儒等,2003)。教學內容 除了設計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亦有許多知識性的內容,需要透過老師 教授。研究者認為,為了避免教學內容中過多的講述內容,除了文獻外,適當的 加入圖片與影音資料,不僅能替代無法體驗或平面呈現的教內容,更是可以引發 學生興趣的重要教材。本研究主要的教材蒐集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 投影片

研究教學對象為四年級學生,學習經驗所接觸科目皆尚未提及環保相關課 程,研究者依教學目標將蒐集資料製作成投影片,配合課程講述,讓學生能夠更 加清楚學習內容。下列簡單陳述課程中所使用到的投影片:

表4-1-1 教學投影片說明表

編碼 投影片名稱 備註

Ppt-1-1 地球暖化 利用圖片說明地球暖化的形成及其影響。

Ppt-2-1 垃圾的祕密

以免洗筷、塑膠飲料杯與吸管為例,讓學生 將 平 日 飲 食 習 慣 容 易 因 忽 略 而 產 生 的 垃 圾,轉化為可以看見的圖文數字比。

Ppt3-1 食物里程 引導學生發現食物運送之距離,與介紹食物

里程。

Ppt4-1 碳足跡 介紹碳足跡,並圖示說明物品產生碳足跡各

階段,以及揭示碳足跡標籤。

(二) 圖片

為了讓本課程內容更為簡易明瞭,在部分活動中搭配圖片進行教學。如單元 一介紹臺灣飲食危機時,利用天下雜誌環境教育專刊中的「美食消失中」

(picture-1-1)進行說明,透過圖片呈現全臺灣的飲食危機及相對地理位置,讓 學生對於教學內容更加清晰。大部分圖片皆配合教學置入簡報中,唯內容多、文 字小,需移動觀看者,單獨呈現之。

(三) 統計資料

本課程為了與生活實際現況進行連結,並且讓學生從數字中感受到量的大 小,研究者蒐集了民國100年各縣市及全國的垃圾性質量分析統計資料

(excel-2-1),並從中提取其中與學生關聯性較大的城市內容,於第二單元和學 生活動記錄內容相互對照,以驗證生活實際情形。

(四) 影片

課程教學中,為了補足無法用文字與圖片介紹的教學內容,以及未能親身體

驗的現場環境,如:食物里程、碳足跡、農夫市集等,研究者蒐集許多相關影片,

於課堂中播放輔助說明之。此外,透過多媒體教學,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增加教學的多樣性。簡單陳述課程中所使用到的影片如表4-1-2:

表4-1-2 教學影片說明表

編碼 影片名稱 備註

Video-1-1 改變世界的六度C-中文精簡版 說明地球溫度每升高一度對環境

的影響。

Video-2-1 人類製造廢棄物量 說明人類所製造的廢棄物量,量

多且影響生活。

Video-2-2 環保筷公益 介紹使用環保筷對環境的好處。

Video2-3 飲料杯減量 說明政府政策及飲料杯減量現

況。

Video-2-4 綠色生活-飲食篇 介紹對環境友善的飲食習慣。

Video2-5 示範型廚餘消化系統 透過動畫介紹示範型廚餘消化系

統。

Video3-1 介紹食物里程 說明食物里程的定義,以及減少

食物里程的相關做法。

Video4-1 碳足跡科學原理動畫 說明碳足跡。

Video4-2 全家夯番薯小劇場 介紹具有碳標籤的番薯。

Video4-3 台灣產品碳標籤 介紹臺灣的碳標籤。

Video4-4 每日碳足跡 介紹減少排放碳足跡的方法。

Video5-1 少吃肉 救地球 也救台灣 說明少吃肉對環境的好處。

Video5-2 放屁產生甲烷 說明牲畜所排放的甲烷,以及吃

牛肉所產生的碳足跡。

Video5-3 畜牧業的巨大陰影_台灣版 介紹臺灣畜牧業使用穀物現況,

並說明對環境的影響。

Video5-4 蔬食救地球動畫 比較蔬食與葷食對環境的影響,

並說明蔬食的好處。

Video5-5 島語-魏先生的自然農場 說明自然農場的定義。

Video5-6 綠色永續無毒害 介紹臺灣有機耕作的例子,以及

對環境的影響。

Video6-1 外埔永豐農民市集 介紹永豐農民市集。

Video6-2 嘴巴革命 介紹中興大學的農夫市集,及其

農夫所進行的有機農法。

Video6-3 NGO觀點-農民市集 介紹環球漂鳥市集。

貳、 教學活動設計

本段描述「環保飲食課程」的教學活動內容,及預定達成的教學目標。

一、 教學活動

「環保飲食課程」共規劃為七個單元,各單元介紹如下:

(一) 單元一「地球發燒了-地球暖化之影響」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暖化形成的原因,與其帶來的影響,並經由課程 的引導,發現並思考地球暖化與飲食習慣之間的關連。

(二) 單元二「你吃的東西是地球-減少『食』的垃圾」

本單元從食物流程圖的末端,也是學生生活經驗最熟悉、最易觀察的飲食習 慣為重點,透過自己一天丟垃圾的記錄觀察,以及全班共同統計的數字,發現因 飲食而產生垃圾的比例,進而討論減少解決方法。

(三) 單元三「食物馬拉松-減少『食物里程』」

食物里程就是食物由生產點送到消費者手上或消費者的餐桌上,需要運輸的 距離。本單元先讓學生了解食物里程的定義,再透過Google Map實際操作計算,

思考飲食習慣所相關的食物里程,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討論如何減少 食物里程的方法。

(四) 單元四「食物無影腳-減少『碳足跡』」

碳足跡指每個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釋放的溫室氣體數量。本單元先讓學 生了解碳足跡的定義,再透過網路所提供的碳足跡計算器,操作計算自己一天所 排放量,並討論飲食所占的比例。透過課程的引導,思考飲食習慣所產生的碳足 跡,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討論如何減少碳足跡的方法。

(五) 單元五「尋找健康環保美味-蔬食與有機」

有機農業的生產過程,規定不得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化學添加物及化 學生長調節劑,有機食品因此被認為是沒有污染而且安全可靠的健康食品。本單

元先讓學生了解蔬食與有機的定義,透過影片的介紹,思考發現蔬食與有機食物 對環境的友善,並透過親手悶豆芽的活動,自己生產與品嘗好吃的蔬食與有機食 物。

(六) 單元六「好事會發生-農民市集」

農民市集是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由農民親自販售的經營方式。本單元讓 透過影片與網站讓學生了解農夫市集的定義,並討論與超市、一般市場的不同,

再利用先前單元所學知識,歸納發現農民市集與環境友善間的關連。

(七) 單元七「綠色做好菜-環保火鍋」

本單元透過煮火鍋的活動,讓學生與家長一同準備環保食材,並在活動中分 享挑選食材的依據。藉此檢核學生是否習得環保飲食的相關知識,以及在生活中 實踐的意願。

其中碳足跡與食物里程的概念類似但意義不太相同,碳足跡包含的面相較 廣,除包含食物運送路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外,還包括生產製造過程中用電、用 水、包裝等所產生的碳排,食物里程則是僅計算食物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距 離。因此在課程中先介紹較簡單的食物里程概念,要計算碳足跡時再把食物里程 以及製造過程的碳排一起算進來,學生較易理解,因此考量後課程中仍分為兩個 單元進行。 

           

Dokumen terkait